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原子层沉积方法在K9玻璃上制备出TiO2薄膜,利用XRD、SEM、AFM、分光光度计和紫外-可见光谱仪表征了不同沉积温度下薄膜的物相结构、光学性能和光催化性能.结果 表明:25和120℃下制备的TiO2薄膜为无定形态结构,210和300℃下可获得锐钛矿结构;随着沉积温度的升高,薄膜的晶粒尺寸变大,表面粗糙度增加,透...  相似文献   

2.
采用原子层沉积方法在K9玻璃上制备出TiO2薄膜,利用XRD、SEM、AFM、分光光度计和紫外-可见光谱仪表征了不同沉积温度下薄膜的物相结构、光学性能和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25℃和120℃下制备的TiO2薄膜为无定形态结构,210℃和300℃下可获得锐钛矿结构;随着沉积温度的升高,薄膜的晶粒尺寸变大,表面粗糙度增加,透射率降低,光催化性能增强;300℃下制备的TiO2薄膜(2mm*2mm)经过12h的紫外可见光照射,甲基橙溶液的降解率可达47.16%,通过增加样品表面积可明显提高对甲基橙溶液的降解率。  相似文献   

3.
二氧化钛薄膜的改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二氧化钛薄膜具有价廉、无毒、稳定性好且易回收再利用等优点,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二氧化钛薄膜的光催化技术步入实用化阶段,但还存在光催化活性低和太阳光利用率低等许多技术难题.总结了近年来二氧化钛薄膜的改性技术,涉及贵金属沉积、过渡金属离子掺杂、非金属掺杂、表面光敏化和半导体复合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二氧化钛薄膜改性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采用具有锐钛矿晶粒的TiO2溶胶,通过浸渍提拉的方法,在载玻片上低温制备了具有光催化活性的TiO2薄膜.为进一步提高薄膜的光催化活性,采用掺杂了聚苯乙烯磺酸盐的聚乙撑二氧噻吩作为TiO2薄膜的涂膜基底,采用SEM、PL光谱等测试方法考察了该有机半导体基底对TiO2薄膜性能的影响,并就TiO2薄膜厚度对两种基底上薄膜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及其机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电子从有机半导体向TiO2的迁移使得光生电荷较好地分离,从而增加了表层TiO2的空穴浓度.同时发现合适的TiO2厚度能够有效地提高薄膜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磁控溅射技术具有溅射速率高、膜基结合力好、易实现工业化生产等技术优势,在二氧化钛薄膜制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磁控溅射参数对二氧化钛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显著,如何通过控制和优化磁控溅射参数,获得高性能二氧化钛薄膜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概述了不同晶型二氧化钛的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和磁控溅射制备二氧化钛薄膜的工作原理,指出成膜过程中的溅射功率、溅射气压、溅射时间、沉积温度和氧分压等是影响薄膜结构和性能的主要因素,并详细阐述了上述五种工艺参数对二氧化钛薄膜沉积速率、膜层厚度、表面粗糙度、相组成和光催化性能等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制。此外,还对其他影响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关键因素及影响规律进行了介绍,包括退火温度对膜层组织转变影响的规律,金属元素掺杂和非金属元素掺杂对膜层形貌和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溅射靶材特点及其对成膜过程的影响。最后提出未来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二氧化钛薄膜的研究难点,并对二氧化钛薄膜的下一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纳米二氧化钛薄膜制备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TiO2功能薄膜的研究现状,对化学气相沉积法、水解-沉淀法、液相沉积法、溶胶-凝胶法、溅射法、离子束辅助沉积法等化学和物理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和评述.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国内纳米二氧化钛微粒的多种制备工艺,重点论述了液相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的相关技术的优缺点及工艺进展。指出未来工艺的发展方向应以降低成本、提高分散性、表面改性为重点。  相似文献   

8.
电泳法制备二氧化钛光催化薄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TiO2粉末在不同溶剂中的分散性,在几种常见溶剂中正丁醇悬浮液稳定性最好。使用正丁醇作为电泳的有机溶剂进行电泳成膜,分别改变电压、时间、浓度和添加PEG(聚乙二醇)以考察这些因素对膜沉积量的影响,测定膜沉积量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基体上的沉积量与外加电压和时间近似成线性关系,随着悬浮液浓度的提高而增大。在添加粘结剂PEG的情况下,可以增加TiO2薄膜的沉积量。在光催化的过程中,随着TiO2薄膜的质量增大,对甲基橙的降解率先是增大的,但当薄膜的质量达到一定值时,随着薄膜质量的增加,甲基橙的降解率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TiO2粉末在不同溶剂中的分散性,在几种常见溶剂中正丁醇悬浮液稳定性最好.使用正丁醇作为电泳的有机溶剂进行电泳成膜,分别改变电压、时间、浓度和添加PEG(聚乙二醇)以考察这些因素对膜沉积量的影响,测定膜沉积量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基体上的沉积量与外加电压和时间近似成线性关系,随着悬浮液浓度的提高而增大.在添加粘结剂PEG的情况下,可以增加TiO2薄膜的沉积量.在光催化的过程中,随着TiO2薄膜的质量增大,对甲基橙的降解率先是增大的,但当薄膜的质量达到一定值时,随着薄膜质量的增加,甲基橙的降解率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10.
利用磁控溅射法制备得到二氧化钛薄膜,将薄膜在高温管式炉中分别进行退火,利用XRD、AFM和紫外-可见光谱仪研究了不同温度下退火前后薄膜的晶相结构、光学性能和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二氧化钛的晶相由锐钛矿向金红石转变,600℃时为两相共存,表面颗粒大小也会有相应变化,锐钛矿相表现出了更好的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1.
向军淮  徐志东  王军 《表面技术》2023,52(11):347-354
目的 改善普通玻璃的防雾性能。方法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玻璃表面制备均匀透明的x Ti O2-(1-x)Si O2(x为1.00、0.75、0.50、0.25、0)复合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Ti O2-SiO2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表面形貌,通过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接触角测试仪测试TiO2-SiO2复合薄膜的光学性质和润湿性,通过热水浴实验评价镀膜前后玻璃的防雾性能。结果 XRD测试结果表明,Ti O2-Si O2复合材料由锐钛矿相Ti O2和非晶相Si O2构成,其相结构随着Ti O2含量的变化而变化。SEM和AFM结果表明,在Ti O2-Si O2复合薄膜中,当Si O2的物质的量分数小于50%时,Ti O  相似文献   

12.
应用在空气中电加热氧化的方法在金属钛表面制备了TiO2薄膜并通过XRD, SEM 以及UV方法分别研究了其晶相结构、表面形貌及光催化活性。控制流过金属钛的电流密度,可以在表面形成TiO2薄膜。SEM和XRD测试表明形成的TiO2为线条状的金红石晶型的均一薄膜。光催化测试表明,电氧化TiO2薄膜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分解亚甲基蓝的速率常数为(4.2~5.8)×10-3 min-1。  相似文献   

13.
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以Ar和O2气混合气体为溅射气体在载玻片上制备了锐钛相TiO2薄膜。为了提高Ti02薄膜的光催化活性,在TiO2薄膜表面进行了钽修饰。利用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和UV-VIS-NIR分光光度计等技术对薄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对TiO2薄膜的表面进行适量的Ta元素修饰可以提高其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Sol—Gel工艺在普通玻璃表面制备出均匀、透明的添加0.3%~0.5%贵金属Pd^2 的TiO2-SiO2复合薄膜。通过对薄膜的XRD,SEM表征及薄膜耐酸、碱化学稳定性的检测,结果表明,在TiO2—SiO2薄膜中添加Pd^2 ,增强了TiO2薄膜的光催化活性,由于Pd^2 所起到阻滞剂的作用,使晶粒尺寸减小,表面呈多孔合理结构,改善了TiO2薄膜的显微结构,使薄膜的化学稳定性得到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采用正交设计方法,试验研究了4种因素对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确定了各因素所对应的最佳水平,得到了溶胶-凝胶法制备高光催化活性纳米TiO2的最佳工艺条件;且对最佳工艺条件制备的TiO2和商业粉P-25进行了XRD和UV-Vis吸收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自制的TiO2由纯锐钛矿组成,其平均晶粒尺寸为18.2nm,比混晶型的P-25TiO2晶粒尺寸(24.7nm)要小。自制TiO2粉在330~370nm的紫外光区的吸收增强,在可见光区的吸收也较P-25有所增强。两者都有利于光催化活性的提高,使得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活性与P-25相当。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的Ar和O2气流量比下,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载波片上制备了TiO2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拉曼光谱和UV-VIS-NIR分光光度计等技术对薄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Ar:O2=20sccm:5sccm下制备的薄膜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7.
分子自组装制备的掺杂WO3的TiO2光催化薄膜的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分子自组装技术在载波片上制备了锐钛相TiO2及WO3掺杂的TiO2薄膜。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UV-VIS-NIR分光光度计对薄膜进行了表征。利用对罗丹明B的降解评价了所制备薄膜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当W/Ti=2at%时,TiO2薄膜的光催化活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