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全流域多年平均可利用洪水资源量,并从工程与非工程角度论述了洪水资源利用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空间自相关的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江苏省2002~2007年县域人均GDP数据,基于空间自相关分析理论,使用ESDA软件GeoDA计算全局Moran’s I、局部空间关联指标,绘制Moran’s I散点图,对江苏省县域经济总体与局部差异的时空格局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研究时段内江苏省经济发展总体呈现强的空间自相关,这种集聚的趋势略有减弱。同时区域经济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不均衡性,体现了苏南发达、苏北落后的基本格局。这种两极分化的现象在加剧,且聚集范围有向外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4.
5.
系统综合了历次调查、复查成果,全面分析了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开发利用原则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区域水资源中具有相关关系的多系列随机生成问题,包括地表径流系列,地下水补给系列以及灌溉需水系列等。  相似文献   

7.
水资源的脆弱性及区域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讨论了水资源脆弱性定义,影响因子,阐述了我国水资源脆弱性现状。论述了水资源脆弱性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及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根据区域经济差异理论,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人均GDP指标,并利用绝对差异、相对差异、极差、基尼系数、锡尔系数等评价方法对河北省11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区域经济差异扩大的原因并提出缩小河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为客观合理地评价水资源承载力和综合考虑各要素的评价结果,从承载支撑力和承载压力两方面出发,选取水量、水质要素承载支撑力和压力评价的实物量指标,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风险矩阵方法(RMM-WCC),采用短板法进行单要素水资源承载力评价,运用风险矩阵方法对单要素评价结果进行综合,最后得到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综合评价结果。将RMM-WCC应用于安徽省淮河流域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中,得到该区域的水资源承载状态,对于超载的状态指出了超载原因,并给出了相关的措施建议。该评价结果可为安徽省淮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参考,同时,RMMWCC在水土资源、生态环境和海洋资源等承载力综合评价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梯度及区域经济差异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相对于目标层的权重,对全省64个市(县)的综合评价值作了计算并划分出5个梯度区,较全面、客观地体现了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规律,深刻地分析了省内区域经济差异的成因。  相似文献   

11.
通过比较分析区域人力资本的数量存量和质量存量,指出我国人力资本的区域差异显著,且和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通过建立影响人力资本区域差异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经过量化分析,指出增量投入因子、经济发展水平因子和系统环境因子是造成我国地区间人力资本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地理集中指数、赫芬达指数、锡尔系数、基尼系数等指标以及偏离-份额分析法,研究和分析了广西区域旅游经济总体差异特征及其演变过程。分析结果表明:进入21世纪以后,广西区域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虽然呈现出逐步缩小的态势,但总体上仍然较为集中,各地市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差异明显。究其原因,主要归因于旅游资源与旅游发展基础、地方经济支撑后劲与政策发展战略以及区位与交通等方面的影响。因此,提出了今后广西区推动区域内旅游经济发展、提升区域整体旅游经济水平的策略:促进区域旅游资源开发,提升旅游产品等级;构筑区域产业集群经济圈,推进区域旅游联动发展;强化旅游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体系以及重视旅游管理营销等。  相似文献   

13.
14.
文章利用数理分析方法,深入研究了四川省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形成机制,发现区域旅游资源产品转化程度、区域旅游行业发展基础、区域旅游内外部交通、旅游客源市场范围以及区域经济基础都是制约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区域水资源规划工作的指导思想、任务和目的,提山了区域水资源规划管理的技术路线,并分别论述了水资源优化配置的三种模式,即“以需定供”、“以供定需”和“供需结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运用锡尔系数和基尼系数分解方法,从三大地带间和三次产业角度对我国1978年~2008年间的经济差异进行测度,定量描述了近30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因素构成和变动过程。研究发现,第二产业和三大地带之间的差异仍然是导致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构成全国整体区域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水资源脆弱性定义、影响因子,阐述了我国水资源脆弱性现状。论述了水资源脆弱性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及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以FDI为切入点,分析省域之间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平衡FDI地域流向,促进经济协调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定量分析2005-2014年近十年来,安徽省和江苏省各地级市FDI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安徽省外商直接投资引起的区域差异,无论是相对差异还是绝对差异都比较大;而江苏省近十年来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差异影响整体较小。安徽省与江苏省仍有小的差距,宏观层面体现在区域的不平衡发展上,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9.
区域协调发展是整体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根据2007—2017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经济发展数据,构建安徽区域经济发展指数评价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并计算各区域经济发展指数,判断安徽区域经济差异总体状况;通过GeoDa软件对安徽区域经济发展指数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明确安徽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演变。研究结果表明:安徽区域经济差异具有空间依赖性,呈现空间正相关,其空间依赖性和相关性出现了波动增强的趋势;同时,安徽区域经济差异存在空间集聚,主要为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全省区域经济的两级化差异格局明显。应通过加强政府统筹规划以推动地区联动,结合自身禀赋打造特色发展模式、合理分配新经济新资源的措施,促进全省各区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企业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利用,国家的重视程度以及人才因素等方面的调研,系统地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针对西部地区已有的工业基础,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环境和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政策,提出了应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引进人才,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挥区域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真正做到“两个转变”来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