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本文从解构主义的视角出发,对《哈姆雷特》的三个中译本进行分析,说明原文的意义难以确定,不可能产生终极的译文。本文提倡译者应不断地挖掘原文意义,进行重译,使原文的结构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2.
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皆为西方文学史上典型的人物形象,在世界文坛上享有不菲的声誉。这两个人物形象之所以能够流传广泛,有其共同的原因,二者都代表了知识分子的典型人格,代表了其所在民族的性格,是其性格的悲剧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修辞既是独特的语言现象,也是人类认知思维加工的结果.以认知为视角,系统归纳分析《哈姆雷特》的修辞运用.研究发现: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里大量运用隐喻、双关、排比等修辞,并通过这种“银盘”般的修辞和“金桔”般的用语营造出一种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氛围.识解这些修辞不仅能深入了解莎剧的语言艺术及思想内涵,对于探寻莎翁在修辞建构中的认知思维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四百年来.无数评论家都思考过哈姆雷特之谜,并作了各种阐释。从元阐释的立场,考察了七种有代表性的阐释,认为它们以及别的未提及的观点不外乎四类,也即四种视角:生活、作、作品与读.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学系统。通过对阐释进行再阐释,我们得出艺术无定解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体现了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其主要表现在人文主义理想的强烈抒发,理想化人物的生动刻画,美丑对照表现手法的运用和离奇情节的设置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以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和福柯的"疯癫"哲学观,来观照哈姆雷特的"疯癫",认为哈姆雷特的"疯癫"完全印证了三重人格结构理论,哈姆雷特的"疯癫"并非是失去了理智,而是理性的折射,其"疯癫"过程是一个艰难的救赎过程.  相似文献   

7.
凌叔华的小说多写女性,每篇都有一定的特点,但可以说都是歌唱女性的悲歌,从中可以看到美被硬生生的毁灭。从《绣枕》可看到一个青春女子希望的破灭,从《中秋晚》可看到一个传统妇女的绝望,从《小刘》可看到一个美好女子的毁灭。无论是物品还是人的毁灭,最终揭示的都是女人的苦难。  相似文献   

8.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思维及认知的普遍方式,是人类构建起概念系统的重要工具。《哈姆雷特》中大量的隐喻系统对于作品主题的深化具有重要的作用。用认知隐喻学的方法对哈剧中疾病、植物隐喻进行分析,以期找到其中的认知构建机制,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  相似文献   

9.
凌叔华的小说多写女性,每篇都有一定的特点,但可以说都是歌唱女性的悲歌,从中可以看到美被硬生生的毁灭。从《绣枕》可看到一个青春女子希望的破灭,从《中秋晚》可看到一个传统妇女的绝望,从《小刘》可看到一个美好女子的毁灭。无论是物品还是人的毁灭,最终揭示的都是女人的苦难。  相似文献   

10.
西尔维亚.普拉斯的诗歌中充满着"死亡"或者"毁灭"的表述与意象,但是死亡并不是她想要达到的终极目标,可以说,死亡仅是普拉斯通往另外一种心灵境界的途径而已;死亡与毁灭,只是普拉斯人生理想的另一种释放。通过分析普拉斯诗歌作品中的意象与内涵,探究诗歌中所体现的生存观,即毁灭与永生的意蕴与阐释,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为广大民众带来关于人生观与价值观方面的另一种思考,从而对毁灭与永生这个长久以来一直被人们所苦苦思索的命题产生一种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在对经典文学文本的不同译文进行对比勘读时,它们的相异或相似之处能够作为明显的指示物指示阅读者更为有效地进入原著。作为莎剧汉译的两位巨擘,朱生豪对《哈姆雷特》双关语的翻译处理与梁实秋的处理差异显著。对比两者对第五幕第一场中的"lie""quick"和"man"的翻译,映照出莎士比亚对哲人与常人的苏格拉底式区分;而在第二幕第二场中对于"private"的一个隐晦、一个直白的翻译,又反映出哲人对常人的道德憎恶。  相似文献   

12.
论俄狄浦斯走向毁灭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中的俄狄浦斯试图逃脱"弑父娶母"的命运,但最终以自己的行动使神谕得以应验而走向毁灭。俄狄浦斯的悲剧在于他"官运亨通"和"声望显赫"的遭际与他"骄傲自大""狂妄自信"的人格弱点的结合,是他为躲避其命运成为现实这一意志最终导致了他的毁灭。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创业团队凝聚力的高低取决于内部管理的有效性,而当前多数大学生创业团队缺乏清晰的团队管理规章制度,多以“情面”作为维系团队生存的基础.我们以大学生创业团队“蜂鸟广告工作室”为研究对象,分析发现:当团队存在任务冲突时,采用回避型冲突管理方式使得团队凝聚力下降,引发关系冲突;采用合作型冲突管理方式能够增强团队凝聚力.  相似文献   

14.
创造一个名牌不容易,毁掉一个名牌只是一夜间的事情。名牌奶粉三鹿正上演着这样一场悲剧。 毒奶粉的确可恨,可是一个曾经广受市场欢迎、获得过无数荣誉、有过辉煌业绩的国产名牌,就这样轰然倒下,又不能不令人扼腕叹息。特别是在昔日国产名牌一个个不是被市场淘汰就是被外资兼并,国产品牌市场份额明显减少的情况下,三鹿却以自我毁灭的形式被迫退出市场舞台,更加深了我们对国产品牌前途命运的担忧。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取梁实秋所译《哈姆雷特》为例,从社会文化大背景和译音个人文化取向的角度论述译语文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3维坐标系下的飞行冲突探测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冲突探测是空中交通管理的主要辅助决策工具.针对中国空中交通管理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飞行冲突问题,提出了3维坐标系下的飞行冲突探测方法.首先根据飞行轨迹的特点提出了按时间整合航路段后求解冲突概率,以提高连续求解冲突概率的效率;其次,算法中考虑了自由飞行中高度层变化的飞行冲突情况.使用Monte Carlo方法进行大量仿真实验,分析了轨迹误差、精度参数对冲突概率值及虚警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安吉·克莱尔:一个真正毁灭苔丝的罪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哈代在其《德伯家的苔丝》一书中成功的塑造了苔丝这一悲剧人物形象。为了刻画苔丝这个悲剧人物,哈代特意对两个男主人公(亚雷.德伯和安吉.克莱尔)作了深入、细致的描绘。然而,只有安吉.克莱尔才是将苔丝推向死亡的真正罪人。文章试着从两个方面对此作了论述,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苔丝的悲剧成因。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在行为主体、法益评价、刑罚配置等方面对帮助毁灭、伪造证据刑事责任作了立法切分。司法工作人员犯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从重处罚,不应以利用职务便利为必要条件。司法工作人员实施帮助毁灭、伪造证据行为构成徇私枉法罪,不应以利用具体职务便利为限。司法工作人员、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一般人员共同实施帮助毁灭、伪造证据行为的,可以根据罪刑相适应原则和共同犯罪原理,分为5种情形区别处理。未来立法在凸显对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司法工作人员从严处罚之刑事政策基础上,应当弱化一般人员与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司法工作人员实施帮助毁灭、伪造证据行为的责任差异。  相似文献   

20.
《哈姆雷特》是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一部经典之作,讲述的是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报仇的故事,故事情节和历史传说中的没有多大区别。但是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却是一个巨大的突破,作者赋予了这个丹麦王子当时先进的人文主义思想,并把他塑造成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使他成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哈姆雷特是个内心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