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为文本,分析小说主人公奶娃(Milkman)的家族姓氏戴德"的象征寓意及文化意义,通过研究戴德家族祖孙三代四个主要人物的性格、命运以及他们与黑人文化之间的联系,揭示该小说的回归黑人文化的主题。阐明在白人主流文化的压迫下,黑人只有坚持、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美国黑人女性戏剧文学的核心主题是对文化身份属性的阐释和对身份认同的探索。黑人女性剧作家的边缘化身份与特殊的生活境遇赋予了她们独特的黑人女性主义的书写方式。黑人女性剧作家在寻找与构建黑人女性文化身份,拆解黑人女性文学的被边缘化境遇和建立黑人女性戏剧文学与批评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音乐是最能代表黑人民族文化的艺术形式之一,其中布鲁斯和爵士乐可谓黑人音乐的两种代表形式。当代美国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其小说创作中常常借鉴布鲁斯和爵士乐的特点来组织小说结构、描写人物心理、展示人物情绪,反映黑人的生活、文化和命运,充分表达了美国黑人为求生存和争取自由的内心呐喊。  相似文献   

4.
毕可拉自我迷失的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蓝的眼睛>是非洲裔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在这部小说中许多人物都在以不同方式探寻自我,小说的主人公佩科拉就是其中之一.由于种族主义影响了黑人的心理健康,这使他们对自我身份的追寻也带有白人文化的印记,佩科拉对自我身份的追寻就体现在她对蓝眼睛的渴望.本文从白人的眼神、黑人社区对她的孤立、家庭的漠视三个方面探讨毕可拉从自我否定、自我厌恶最终走向自我丧失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美国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十分看重黑人民俗文化,并善于在小说中表现黑人民俗文化。分析了赫斯顿在小说《他们眼望上苍》中对美国黑人宗教、音乐、舞蹈和民间故事的描写和反映。  相似文献   

6.
奥巴马与“美国梦”及黑人身份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视角分析奥巴马竞选与当选美国总统的意义。认为奥巴马能够竞选美国总统并获胜,反映了美国梦在美国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表明美国在消除种族歧视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意味着美国黑人身份建构上的一大进步,但根深蒂固的种族意识以及黑人在经济和文化上的作为,仍然是决定众多黑人实现美国梦和其总体身份建构稳步推进的两大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托尼·莫里森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她的创作主要以黑人命运为题材。《宠儿》是莫里森最畅销的小说之一。以罗洛.梅的人格发展理念为理论依据,分析了小说中丹芙与当代美国黑人的心路历程,进而阐释了莫里森借助丹芙这一形象来体现她对当代美国黑人命运的思考与关注。  相似文献   

8.
鲍德温的《比尔街情仇》是一部阐述黑人共同经历根源,探寻人类后人道主义价值的优秀小说。文章拟从后人道主义视角,着重分析美国黑人价值观随着黑人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时代发展而产生的转变,由此探究当代黑人价值观取向及后人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9.
《南昌水专学报》2017,(5):74-79
《私刑者》是约翰·怀德曼的转型之作,被学界认为是使他跻身于一流小说家的标志。该小说讲述了四位黑人青年计划私刑处死一位白人警察的故事,其私刑计划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黑人权力运动的缩影,计划中的精心设计突出地反映了黑人权力运动的性别政治。文章分析了作品中黑人性别政治的历史根源、文化土壤及内在根源,并剖析了其主张反伦理道德、反社会公义的本质及可能带来的悲剧后果。文章认为,小说中黑人私刑计划的破产反映了黑人权力运动性别政治的弊端和危害,怀德曼是借私刑计划的失败对运动中的性别政治主张进行反思、剖析和质疑。  相似文献   

10.
艾丽斯·沃克是著名的美国黑人女性作家,她的有生之年一直致力于为黑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争取一席之地,并最终以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普利策奖。艾丽斯·沃克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作品对黑人妇女痛苦生活以及文化的关切与隐喻,不仅展示了黑人女性苦难生活的真实场景,还折射出了黑人女性在逆境中顽强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11.
以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为文本,分析主人公奶娃的姓氏"戴德"和"飞翔"这两大象征寓意,探讨了小说的主题:美国黑人只有认同自身的民族身份,坚持和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才能获得真正的独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艾丽丝·沃克在创作中强调黑人特有的文化语境,把西方经典文学传统和黑人族裔文化相结合,不断探索黑人作家创作的历史语境,在作品主题上通过展现黑人民间故事、黑人传统宗教、黑人神话、创伤与疗愈等黑人民俗文化承担起黑人族裔身份构建和文化身份探求的政治使命,传承黑人文化的政治隐喻,展现出非洲族裔作品的美学魅力和文学的政治再现性。  相似文献   

13.
《所罗门之歌》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第三部小说。小说以光怪陆离的魔幻色彩、古朴敦厚的神话复现艺术以及令人眼花缭乱的叙事技巧,在世界文学中赢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魔幻现实主义这一创作手法入手,从超自然因素、神话模式及拼版叙事三个方面分析《所罗门之歌》中的魔幻表现手法,并揭示小说现实意义:黑人只有坚持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黑人民族的生存之路——简评《最蓝的眼睛》的主题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蓝的眼睛》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第一部作品 ,发表于 1 970年。作品讲述 2 0世纪 40年代美国北方的一个黑人女孩梦想有双蓝眼睛而最终精神失常的悲剧故事。本文通过对该作品的内涵的研究 ,从“最蓝的眼睛”的象征意义入手 ,认为《最蓝的眼睛》不仅揭示在白人强势文化下扭曲的黑人心灵的主题 ,更重要的是揭示了一个真理 :美国黑人只有尊重和继承民族文化价值和审美观 ,才能在白人文化为主流的美国社会健康生存。  相似文献   

15.
南非作家纳丁·戈迪默的小说<邂逅>,为人们展示了一幅现代社会的移民浪潮图.小说主人公朱莉和阿布杜的移民经历和遭遇表明,现代新流散背景下移民的身份认同问题,不仅是黑人或社会底层阶级深受伤害,白人或上层阶级也同样面临困境,他们在本土文化和异国文化的双重夹击下,最终成为文化边缘人.  相似文献   

16.
托妮·莫里森是第一个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她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黑人妇女形象.论文分析了莫里森笔下的黑人女性形象并展示她们各自不同的特点和遭遇,忠实地表达了黑人女性的生活经历,给身处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双重压迫下的黑人女性指出了正确的争取自我解放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艾丽丝·沃克的小说三部曲展现了黑人女性在成长过程中所遭受的种种创伤.她们所受的创伤不仅来自于社会,还来自于家庭;不仅是身体,而且心灵也饱受创伤.创伤叙事、回归传统文化和族裔身份,以及与周围群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黑人女性走出创伤.  相似文献   

18.
《南昌水专学报》2019,(2):66-71
怀德曼的《躲藏之处》是一部以主人公持枪抢劫和逃离躲藏为主线追溯家族历史的小说。将小说置于其所处的历史时期和特殊政治背景进行解读会发现其关键的伦理选择充斥着丰富的政治内涵。主人公托米持枪抢劫的对象是以经济形式长期剥削黑人民众的白人商店主,这是黑人以主观暴力对抗白人客观暴力的体现,本质上是黑人民族"以暴制暴"的政治隐喻。托米的逃离躲藏暗含的是弱小民族对严重失公的专制法制的拒绝和抗议,揭示了黑人民众对公平正义法制伦理的期待。怀德曼以普通黑人的个人经历为视角反映了黑人民族从"以暴制暴"到建立法制伦理的民族出路探寻,认为公平正义的法制伦理才是美国黑人民族的最终出路。  相似文献   

19.
埃利森是美国著名的黑人作家,他一生只写了两部长篇小说《无形人》与《六月庆典》,研究这两部长篇小说对于研究埃利森的黑人文学具有重要意义。这两部小说的主题都是关于黑人身份认同以及生存发展问题的探讨,因此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部小说都对白人进行无情的揭露,对黑人的遭遇给予了同情,同时对混血儿的行为给予了讽刺。通过两部小说在这三个方面描写的异同分析,埃利森所倡导的思想主张以及埃利森文学中的黑人思想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20.
《伊娃的男人》是美国当代重要的黑人女作家盖尔·琼斯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从文化创伤视角出发,通过对以女主人公伊娃为代表的黑人女性的创伤经历的分析和解读,认为性虐待、性侵犯作为性别歧视的极端表现形式可被视为黑人女性这一承载群体的文化创伤,而黑人女性的被迫沉默迫使她们言语缺失,将身体演绎成言说性别歧视的场所。诉说和倾听作为"体验创伤"的形式之一有助于黑人女性走出创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