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忠淑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40-141
从《呐喊·自序》一文中,可以看到鲁迅创作《呐喊》的一些真实的心理历程和创作思想。鲁迅的心理历程是跳跃的,苦闷的,充满矛盾和艰辛的,其创作思想出于救国救民目的。 相似文献
2.
余忠淑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从《呐喊·自序》一文中,可以看到鲁迅创作《呐喊》的一些真实的心理历程和创作思想。鲁迅的心理历程是跳跃的,苦闷的,充满矛盾和艰辛的,其创作思想出于救国救民目的。 相似文献
3.
蒯冲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34-136
运用拉康的理论“镜像理论”分析了《吉姆老爷》中吉姆、白力厄利船长的悲剧命运.认为小说作者通过不同层面的镜像关系.使小说中的各色人物在他人身上全面认识自我,也使他们迷失在虚幻的他人或自我的镜像中。布朗是吉姆的镜子.吉姆是白力厄利船长的镜子,他们互相照映,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4.
蒯冲 《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134-136
运用拉康的理论“镜像理论”分析了《吉姆老爷》中吉姆、白力厄利船长的悲剧命运.认为小说作者通过不同层面的镜像关系.使小说中的各色人物在他人身上全面认识自我,也使他们迷失在虚幻的他人或自我的镜像中。布朗是吉姆的镜子.吉姆是白力厄利船长的镜子,他们互相照映,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5.
丁铭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19-120
以"红色"为例,用霍桑的小说《红字》中反复出现的红色作为切入点,结合红色在中国的象征意义,从颜色这个方面审视英汉"红色"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目前《增广贤文》中关于纺织服饰的信息解读存在着一些误解,这些误解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纺织文化的传播。文章基于文献考据和考古实物相结合的二维互证研究方法,对《增广贤文》中关于纺织服饰的信息进行再研究,研究认为:第一,“红粉”并不是指红色的粉,而是指胭脂和粉妆。第二,“假缎染就真红色,也被旁人说是非”一句,其实是被人篡改了,“缎”应该是“饶”字,此句是一种反面警示教育,告诫即使有真本事也会被人诋毁。第三,“种麻得麻,种豆得豆”一句中的麻是指麻籽,而非麻纤维。第四,“会使不在家豪富,风流不用着衣多”“有钱堪出众,无衣懒出门”涉及“衣”的解读两句看似相互矛盾,但二句反映的是中国君子对于自己的内心强调的是淡然,对外则强调“光前裕后”,强调“礼”在生活中的重要,同时强调礼只有通过心才能起到作用。第五,“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句,体现了中国古代的纺织与世界观、宇宙观的联系。第六,“一毫之恶,劝人莫作。一毫之善,与人方便”中的毫是重量单位。 相似文献
7.
<说文解字>禾部字承载了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其系统梳理分析,再现其所反映的复杂而多样的古代思想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从“好”字的原始义考究出发,探讨其引申义,即从人名到女子,再到抽象的美,进而分析“好”字的文化内涵,从文字发展的视角剖析母权社会的繁荣、父权势力的上升及社会秩序的建立和逐步规范的过程,解读人们审美观念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9.
黄保丹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69-70
1998年美国迪斯尼动画片以中国北魏时期的民间故事《木兰辞》为素材拍制动画片《花木兰》,一经放映就取得很高关注度,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中国文化热,其中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祖先文化也贯穿始终。本文对动画片《花木兰》中体现出来的中国祖先文化作简要分析。影片在表面上宣扬和体现了中国祖先文化,但深其本质,影片体现出来的中国祖先文化带有浓重的美国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10.
王英洁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9,(5):72-75
中国的"看客"文化由来已久,自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以鲁迅为代表的文人以此入手来探讨和剖析国民劣根性。这种倾向在当代作家中同样继承了下来,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莫言。笔者认为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执着于对于残酷的刑罚的描写,其意就是试图揭示出在此种残酷血腥背景之下所隐藏的中国传统的"看客"文化,并以此来解析复杂的人性。试图从这个视角入手来较为深入的探讨莫言创作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程小青 《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5):483-487
《浮生六记》里的陈芸具有浓厚的江南情致,然而,她的文化处境却十分艰难。她虽然有些“不守闺训”的举动,其实本质上又颇为知礼、守礼。她有爱美的性情,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女性,江南的清艳与空灵在其身上表现为清水芙蓉般的妩媚。然而,她的艺术生命在其文化环境中演绎得十分艰难,具有凄艳的色彩。 相似文献
12.
闫建利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43-45
"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中的"义"历来未得到人们的重视。从三个方面对《论语》中所体现出的"义"的思想内容进行分析,以便后人对其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闫建利 《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2):43-45
"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中的"义"历来未得到人们的重视。从三个方面对《论语》中所体现出的"义"的思想内容进行分析,以便后人对其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倪旭前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4):83-85
从典型人物看《红楼梦》,我们除了看到封建文化腐朽落后的一面,更看到民族传统文化有价值的一面。典型人物的服饰体现了古代高度的服饰文明;典型人物的人文生活反映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典型人物所具有的谦和、孤傲、慈善等性格集中代表了中国人的文化性格;典型人物之间有礼有序又不失亲切温和的伦序关系是人情美的体现,具有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徽州民居建筑中的精髓——天井入手,挖掘徽州民居建筑中蕴藏着的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使我们对徽州民居建筑的认识由表及里,并深刻的体会到其实建筑是文化的载体,优秀的建筑都是具有深刻内涵的。 相似文献
16.
薛乐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113-115
《论语》始于“学而”终于“尧日”,体现了儒家君子修、齐、治、平的生命轨迹.学习作为整个过程的起点是讲求次第的,要经历一个从自修自尽到传道授业的过程.从为学的态度与方法、为学的榜样、终身学习之路和学以致用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论语》中的学习观. 相似文献
17.
石功鹏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33-35
中华传统孝道思想是我国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萌生于殷商周初、确立于两周两汉、发展于魏晋隋唐、完结于宋元明清。历史在不断演进,其内涵不断更新。从周公的孝道现实化、法制化到孔子的小孝、中孝、大孝思想,再由董仲舒的孝道神学化、纲常化到朱熹的"以理论孝",几经岁月的洗礼,其内涵更显深邃。 相似文献
18.
钟应春 《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2(4):7-8
《论语》中的“其”字共有251处,它句法位置灵活,语义、功能多样,80%以上作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还有一部分作副词、连词、助词。作代词的句法位置除作定语外,还可作主语。 相似文献
19.
杨忠华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37(2):114-118
在苗族漫长的社会历程中,动物与苗族的生活息息相关,从古时各种各样的动物图腾,到现代社会中苗族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关于苗族与动物的故事,如以动物为角色的各种祭祀活动,由动物传说而得来的民俗节日,苗族服饰、刺绣、蜡染上的各种动物图案等.动物是苗族生活中的力量和生命的象征,以动物为母题的民间故事,讲述着苗族对动物具有独特的情感... 相似文献
20.
徐飞燕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133-133,141
英国当代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短篇小说《十九号房》使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分析了其中理智和十九号房的象征性,认为它们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提升了小说的主题意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