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胜利矿区景观生态的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胜利矿区建设前及建设后的景观分区和选取景观空间格局指标,分析研究了胜利矿区景观的空间格局特征及矿区建设前后空间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1. 建设后的景观生态的多样性、均匀性和破碎度高于建设前;建设后矿区的景观优势度和分离度值减少;2. 胜利矿区建成后,工矿景观的数目、面积均增加,草原景观的面积减少,因此,在开采的同时应大力开展矿区的植被恢复,特别是草原植被的恢复,实现露天煤矿生产与生态重建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2.
矿区生态重建中的景观生态规划原则与景观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业活动造成煤矿区严重的生态环境危害,对区域生态环境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矿区生态重建不仅仅是煤矿区的问题,同时关系到区域性的生态完全问题。可以归属于大尺度的景观问题。文章通过分析矿区生态重建和景观生态规划,提出了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并分析了矿区生态重建景观结构的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3.
兖州矿区复垦农田景观格局演变过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曾磊  付梅臣 《煤炭学报》2004,29(3):303-307
通过对兖州矿区农田在采矿前后、复垦前后的景观格局变化情况的分析,进一步认识煤矿开采沉陷与农田景观过程的关系以及规划设计、施工与景观格局和过程的关系,揭示了复垦农田景观演变的一般规律,提出了复垦农田景观重建方法与重建标准.得出如下主要结论:科学技术发展要求农田景观格局与其适应,演变是农田持续发展的需要;采矿条件是影响矿区农田景观格局的主要因素,积水、坡地、裂缝是开采后农田景观主要格局;生产力保持稳定和提高、景观格局与环境保持协调、降低农田基质恢复期等是复垦农田景观重建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4.
矿业开发密集地区景观生态重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河北省迁安市矿业开发密集地区为例,从单一斑块、单一景观要素及景观镶嵌体特征3个方面对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并对矿业开发密集地区景观破碎化、稳定性、生产力及景观生态破坏程度进行了分析及评价.针对矿业开发密集地区景观生态重建特点,提出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及适宜的景观生态重建途径和模式.  相似文献   

5.
曾磊  付梅臣 《金属矿山》2004,(Z1):89-93
复垦农田景观重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它可以协调复垦农田生产与复垦农田持续利用的关系,是维护复垦农田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全球生态农业发展趋势要求复垦农田生态系统满足生产功能的同时合理协调复垦农田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满足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文中通过对兖州矿区农田在采矿前后、复垦前后的景观格局变化情况的分析,进一步认识煤矿开采沉陷与农田景观过程的关系以及规划设计、施工与景观格局和过程的关系,揭示复垦农田景观演变的一般规律,提出复垦农田景观重建方法与重建标准,以期对复垦农田景观重建起到借鉴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煤矿区的建设与煤炭资源开采造成矿区土地利用与景观的变化,以兖州市东滩煤矿开采前后两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煤矿区开采前后的景观格局变化开展深入研究工作,内容包括矿区景观类型转移矩阵分析、景观格局变异分析以及其景观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1987~2013年,矿区内耕地和林地的面积减少,其余地物类型的面积都增大;矿区景观格局呈现复杂化,破碎化和均衡化的发展趋势;研究区内高、中风险区的面积不断向外扩张,低风险区的面积比重下降。因此,在矿产资源开发同时,应注重土地复垦过程中的景观格局优化,通过相关治理技术降低矿区景观生态风险,增大景观格局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伊敏矿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伊敏矿区1975年、1990年和2010年遥感影像数据的解译结果为基础,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在对其景观变化分析的基础上,评价了伊敏煤矿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1975—2010年伊敏矿区草地面积一直在下降,由1975年的87.99%下降到2010年的75.03%;工矿地面积逐渐增加,由1975年的0 km2增加到2010年的19.63 km2。矿产资源开发导致伊敏矿区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大,景观连接性降低,景观中优势类型的面积比例随着矿产资源开发逐渐降低。1975—2010年矿产资源开发导致伊敏矿区的景观生态风险升高,草地的生态风险指数最大,林地、工矿地、耕地、住宅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的生态风险均有增加。草原区矿产资源开发所带来的生态影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以抚顺西露天矿为例,基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统计学等技术,分析了开采损害区景观格局的演变规律及驱动因素,并对景观格局演变速度进行了分析。通过景观形态空间格局分析方法(MSPA)与最小累计阻力模型(MCR)对西露天矿研究区生态源地进行识别,提取生态廊道,搭建生态空间格局,以空间的形式对生态敏感性和可优化地区进行展示。结果表明:2014年以林地、开采区和采矿用地等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到2022年以林地、采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3类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不同景观类型之间发生较大的转化面积,土地利用综合变化率较高。耦合宏观与微观格局生态网络,通过宏观及微观阻力面,分析判断西露天矿宏观生态源地与廊道连接的最小路径,构建研究区的综合生态网络。

  相似文献   

9.
选取徐州市城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90年、1997年、2003年和2010年四个时相的ETM +/TM遥感影像在GIS技术支持下对徐州市城区景观格局进行动态分析,通过景观类型转移分析和景观格局变化分析,研究了区域的景观结构及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景观总体构成比例变化较大:耕地面积2010年比1990年下降了29 5%;建设用地2010年比1990年增加了19.1%,林地2010年比1990年增加了5.4%;裸地2 010年比1990年增加了7.1%,其他植被2010年比1990年减少了3.0%,水体2010年比1990年增加0.9%.②耕地和建设用地是研究区变化最为强烈的两种景观类型;建设用地向周围各个方向都有扩张,向东南部的扩张最为明显,而耕地形状趋于规则;③研究区内的景观类型保持不变总体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④总的生态多样性水平有所提高,有利于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的逐步改善.  相似文献   

10.
采石废弃地是人为干扰下的一种特殊景观类型。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退化严重,同时其使用功能和美学价值被破坏。通过生态恢复和景观重建能促使采石废弃地生态和经济价值的再生。介绍和分析国内外一些典型案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武汉殊山矿区采石废弃地提出了景观重建的目标及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大型露天矿区生态评价模型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景观生态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并结合露天煤矿开采对环境破坏的特点,构造了基于景观的稳定性和宜人性指标的露天矿区生态评价模型.以胜利矿区为例,通过选用多样性、代表性、空气污染浓度、重金属污染、土壤侵蚀、地下水污染等6项指标建立了生态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生态评价因子进行等级化处理,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出各生态评价因子的综合评价指数(CEI)为0.96,表明该矿、区的生态质量很好,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露天煤矿开采实现了安全、高产高效的目的,同时对环境也产生着重要影响,不仅改变了地形、地貌特征,而且破坏了岩土体的应力应变条件,造成地质环境的破坏,影响露天开采的边坡稳定性,将会诱发大量的地质灾害,造成重大的社会、经济、环境和生态问题。文章针对露天开采边坡失稳破坏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具体的治理措施,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基于3S技术的大型露天矿区复垦地景观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毕如田  白中科  李华  叶宝莹 《煤炭学报》2007,32(11):1157-1161
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区的5个排土场为研究对象,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及3S技术,把复垦后按照植被覆盖和地形特征划分的斑块与排土场建设时期的斑块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斑块个数及其平均斑块面积反映了复垦地景观的破碎化程度,随着复垦时间的增加,斑块数目也不同程度地增加,复垦时间较长的二铺排土场、南排土场、西排土场的多样性指数有较大提高,稳定性指数除二铺排土场和南排土场有所降低外,其它排土场的变化不显著,景观优势度指数的高低与平均斑块面积的大小显著相关.破碎化程度的增高也表明了复垦地的植被演替与恢复过程的多样性在不断增加.结合研究区调查情况分析表明,排土场复垦地景观的变化是非均匀沉降、地表覆土厚度与下垫层类型、植被配置与演替以及管理措施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斑块数目、平均斑块面积、分维数、多样性、优势度等景观指数能较好地反映出复垦地景观结构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14.
矿山关闭是矿山生命周期的结束,是新的历史生命的开始,做好新生命的铺垫,是区域持续发展的关键。以唐山市开滦矿区荆各庄矿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和闭矿规划设计,分析了矿区闭矿及景观环境变化规律,以及闭矿景观恢复规划、闭矿景观恢复设计方法与要求。并对矿区景观重建总体设计进行了分析,提出荆各庄矿主要景观重建技术。实践表明关闭矿山的景观重建规划设计是矿区景观安全格局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马明  侯星野  周杰 《煤炭技术》2014,(10):293-296
针对露天煤矿排土场的特点,考虑排土场边坡稳定、排土工艺及土地利用率等方面的因素,提出了适合排土场边坡参数的优化方法。该方法主要采用极限平衡计算、数值模拟分析对边坡的稳定状态进行分析,不断调整单台阶排土段高、平盘宽度,得出最优排土参数,并对边坡的极限堆高进行分析,在保证边坡稳定的前提下,最大化地增加排土场的收容能力,提高土地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吴清海 《矿冶工程》2008,28(6):22-23
介绍了露天矿区地形数据采集的方法, 提出了利用南方CASS绘图软件进行露天矿采剥工程量计算的新方法, 并对计算采剥工程量的DTM法和方格网法进行了实例精度分析, 认为DTM法计算方便, 精度高, 适于露天矿采剥工程量的计算。  相似文献   

17.
刘保民 《煤炭技术》2005,24(12):81-83
分析了一号露天矿水文地质条件受采动剥离、矿坑地下水疏降影响后的变化,强调露天煤矿水文地质工作的动态性。分析了一号露天北坑常出水的原因,提出了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煤矿塌陷区景观生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研究塌陷区土地资源的破坏规律。以徐州市贾汪区的采煤沉陷地为研究对象,对沉陷地的图斑形状和规模分别进行了研究,研究的结果表明:同标准田块相比,沉陷地的斑块指标平均值接近优质农田,但变化幅度较大。图斑面积变化较大,面积小于500亩的图斑较多,占总地块数的65%,占总面积的27%。并以贾汪区商湖复垦项目为对象,分析了复垦前后的景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复垦工程实施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露天煤矿煤炭自燃风险评估的各个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和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综合评判模型对露天煤矿煤炭自燃危险性进行评价。依照对露天煤矿煤炭自燃影响作用的大小、方式,归类总结出影响露天煤矿煤炭自燃的重要指标,即煤层自燃特性、气候条件、工程地质条件等,运用AHP和TOPSIS分析了在影响煤炭自燃风险中的各指标所占权重,其中煤层自燃倾向性对煤炭自燃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气候条件,工程地质条件的影响作用相对较小。分析总结了3个比较典型的露天煤矿所面临的煤炭自燃风险大小,可为合理评判露天煤矿煤炭自燃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