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根据堤基工程的软基硬壳层情况,分析软土地基硬壳层的划分标准和不同成因的硬壳层的工程性质,讨论软基硬壳层的作用机理、软基硬壳层对堤基沉降和稳定的作用以及软基硬壳层作用在土压力上的反映.对软土地基上的堤基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第二届国际软土工程会议将于1996年5月在宁举行由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河海大学、加拿大渥太华—卡列顿土工学院主办的“第二届国际软土工程会议”,将于1996年5月27~30日在南京古南都饭店举行。会议主题是①软土的工程性质;②本构关系和数值模型;③软土...  相似文献   

3.
水泥土深层搅拌桩是进行软基处理的一种有效形式,利用搅拌机将水泥浆喷入土体中并与土进行充分搅拌,使水泥浆与土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从而实现软土硬结、达到提高基础强度的目的。该工艺主要适用于黏土、砂土、泥岩土。  相似文献   

4.
地基土与上部建筑有着密切的关系,地基土的工程特性直接关系着地基处理方式的选择及地基施工方案的确定,特别是不良地基土对建筑建设影响巨大。我国的不良地基土主要有:软土地基土、多年冻土地基土、膨胀土地基土等。北方河流相软土就是其中之一,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能力低、易变形等不良地质特性。软土易产生不均匀沉降而影响基础的稳定性能,对建筑物危害极大。文中针对天水市麦积区渭河城区段河道治理工程,因地制宜,采用抛石换填法处理厚度为2.0m~4.7m的淤泥质软土层,处理后地基承载力达260kPa,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软土作为堤防地基,存在沉降变形、抗滑稳定性差和震陷等工程危害,根据小虎岛围堤的具体情况和软土分布情况,采取如下处理措施:对于老堤改建堤段,在临水侧采用抛石护脚,背水侧采用塑料排水板固结法进行软土层加固处理;对于新建堤防,根据软土层厚度的不同,分别采用块石置换法和水泥土搅拌桩法处理软土地基;对于闸基软土层,根据其厚度不同,分别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或混凝土预制桩地基。  相似文献   

6.
秦明  洪振舜 《人民黄河》2004,26(8):23-25
天然沉积软黏土与重塑黏土的压缩性状往往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如何评价土结构性和外加荷载对天然沉积饱和软黏土压缩性状的影响,是软土地基处理工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对大量饱和重塑软黏土进行室内固结试验研究,明确饱和重塑软黏土的压缩性状和主要影响因素,导入一个简单指标——比体积指数对各种重塑软黏土的固结压缩曲线进行归一化。饱和重塑软黏土的归一化压缩曲线可以作为评价土结构性和外加荷载对天然沉积饱和土压缩性状影响的参考基准体系。  相似文献   

7.
软土地基基础设计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分析了珠海金海岸土地基的特点和已建建筑物产生的不均匀沉陷、开地建筑物的危害统计,提出了软土地基基础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及软基处理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土坝坝基中存在软土层.经过数十年压密固结作用,其性质会发生很大改变,即从具有软土性质到具有一般粘性土性质.在进行坝基抗滑稳定计算时需要考虑压密后的软土性质及堋前、后未经压密的软土的性质的差别.怎样评价这种差别,对土坝整体稳定性评价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一、房屋建筑工程软地基的特点分析软地基主要指承载能力较低、抗剪强度低、渗透性差的一种饱和粘土地基。软土的天然空隙比大于1.0,它是处于软塑到流塑状态的。其中软地基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天然含水量较高、空隙比大。软土地基主要是由软土层构成的,而软土层通常情况下含水量在34%~72%之间,空隙比处于1.0~1.9范围内。(二)承载能力低。软土地基的通常承载能力是20kPa~100kPa,而这个承载级数是远远不能满足高层房屋建筑所需的安全承载级数的。(三)具有易触变的特点。软土地基的土质分布不均匀,土质有些容易涣散,一旦受到外界的重压或碰触,土质的强度就会有显著的下降,有时还会出现土的流动情况,例如常见的地基不稳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为加固深厚软土地基软土层,文章创新性提出了采用刚-柔性桩与格构墙复合地基,以加强天然地基、约束软土地基垂直与水平变形为目标,把刚-柔性桩与格构墙复合地基技术相结合,将刚性桩与柔性桩(水泥土搅拌桩)间隔布置,分深、浅层加固软土地基,同时利用水泥土搅拌桩形成格构墙,对软土地基围固,二者结合,有效地加强复合地基整体作用和抗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土工织物加筋砂垫层的强度与加固软基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软土地基压缩性高,沉降量大和强度低,在软土地基上修筑土堤坝、道路以及挡土墙等工程结构物时,即使上部荷载不很大,地基土也往往会产生较大的侧向位移、过大的沉降量和沉降差,从而导致地基和上部建筑物的破坏,因此,一般要求对软土地基作适当处理。软土地基的传统处理方法,系采用砂井和(或)砂垫层加速排水固结法,堆载预压法,换土法,以及一些其他的机械或物理的处理方法。这些软基处理方法,或工期长,或费用高,或技术上有专门要求,或劳动量过大,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近20多年来,由于土工合成材料的优越性能和价格相对低廉,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加固软土地基,已成为公认施工简便,经济效益高的一种新型的地基处理技术,并得到迅速推广。目前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加固软土  相似文献   

12.
负压条件下软土地基的孔隙水压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一、前言 用排水压密法加固软土地基时,孔隙压力在软土中随总应力或八面体应力的变化规律以及对土体稳定、变形、强度的影响已有了不少研究成果。 按照有效应力原理,土体强度的增长和变形的产生都取决于有效应力的增加。对饱和软土来说,有效应力的变化是受超静水压力增消制约的。因而量测和研究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就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重新发展起来的“真空排水预压法”是在不改变土中总应力的情况下,降低土中大气压力、形成负压对软基进行加固的。其实质也是增加土中的有效应力,而这种有效应力的增长是依赖于土中孔隙压力的降低。  相似文献   

13.
粉喷桩与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垫层联合处理明渠软土地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粉喷桩与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垫层作为软土地基处理的有效方法已经过试验研究,初步应用,正式推广3个阶段,并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中,通过介绍实例,探讨了粉喷桩与土工合成材料对同一软基的设计和效果。  相似文献   

14.
长周期的远场类谐和地震动易使隔震结构地震响应强烈,基于刚性地基假定设计的隔震结构在实际土层中减震效果良好,但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SSI效应)后不能体现良好的减震效果。为此在已有刚性地基、软土地基和软夹层地基上大底盘单塔楼层间隔震结构的振动台试验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在远场类谐和地震动作用下三种地基上层间隔震结构动力响应及其减震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在 SSI效应作用下,软土地基上非隔震、隔震结构的自振周期延长倍数较软夹层地基条件下略有增大;不同类型地震动下,软土、软夹层地基上隔震结构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分布规律相似,且考虑SSI效应后层间隔震结构的上、下子结构加速度响应均存在差异;远场类谐和地震动下软夹层地基上隔震结构的位移响应增大幅度较软土地基显著;软土层地基上层间隔震结构的基础转动角加速度略大于软夹层地基上的基础转动角加速度。  相似文献   

15.
某堤基广泛分布淤泥、淤泥质土等软土层,导致汛期或海潮来临时险情频发,严重影响堤防的安全运行。基于工程勘察、土的原位和室内试验等工作,划分了堤基地质结构类型,分析了软土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物理力学性质。研究表明该软土具有含水率高、孔隙比大、高压缩性、高灵敏性、透水性微弱、强度低等特点,堤基主要存在软基沉降变形、抗滑稳定和岸坡稳定等工程地质问题。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6.
基于桩基侧向变形的桥头软基处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软土侧向挤压下桩土互相作用理论以及桥头软基处治方法概况入手,从降低台后路基高度,控制台后填筑速率,采用复合地基综合处治三方面探讨了基于桩基侧向变形的桥头软基处治方法,最后根据工程实例,介绍了该处治方法的应用情况,为软基土体侧向变形条件下的桥头软基处理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真空预压工程中发现排水板附近的细小土颗粒抱团聚集导致排水板淤堵、排水性能急剧降低的现象,即土柱效应。该现象大多发生在处理新近疏浚和吹填淤泥的软基工程中,在天然沉积软土中尚不多见。基于松嫩平原某软基处理工程中遇到的深层软土固结缓慢问题,结合土柱效应开展数值分析,通过对土柱区渗透系数的反演分析给出其衰减系数,认为天然沉积软土在满足特定条件后也会产生土柱效应,其原因在于受软土的高含水率、强流动性、粒径级配与排水板孔径不适配等综合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的地基加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张小利 《陕西水利》2013,(3):103-105
软土泛指淤泥及淤泥质土,是静水或非常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并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饱和软粘性土,其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透水性弱、排水固结不畅、灵敏度高等特点。我国软土主要分布在东海、黄海、渤海、南海等沿海地区,内陆平原及一些洼地也有分布。软土地区勘察及基础处理一直是工程建设中的技术难题,笔者有幸参加了深圳市海上田园风光下游段整治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就软土地基浅谈自己的一点心得。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双层地基土中超长桩的承载性状.利用线弹性模型模拟桩身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邓肯-张非线性弹性模型模拟地基土,河海大学薄单元模型模拟桩.土间的非连续变形.计算结果表明,对上硬下软地基土结构,当硬土层厚度不大于桩身人土深度时,随硬土层厚度的增大,桩顶极限荷载、桩侧极限阻力均呈非线性增大;对上软下硬地基土结构,当软土层厚度不大于桩身入土深度时,随软土层厚度的增大,桩顶极限荷载、桩侧极限阻力均呈非线性减小;桩身轴力和桩侧阻力沿深度的分布随地基土结构而异.桩侧摩阻力在硬、软土层分界处有急剧变化现象;超长桩的失稳由桩侧土体的破坏引起.  相似文献   

20.
1 软弱地基 软弱地基是一种不良地基,按形成因素可分为人工素填土软基,海相、河相和湖相沉积的淤泥质软基;山洪冲积的夹碎石的粘性土软基。由于这些复杂的因素造成了软基具有强度低、压缩性高、透水性低的不良特性,在软基上建造的构筑物,由于基础的承载力和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需要进行地基处理以达到提高软基强度、降低软土的压缩性、减少基础不均匀沉降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