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辉 《中国有线电视》2009,(10):1094-1095
由于应用和用户对带宽需求的进一步增加和光纤链路在满足高带宽方面的巨大优势,光纤的使用越来越多,无论是布线施工人员还是网络维护人员都有必要掌握光纤链路测试的技能。  相似文献   

2.
王兆辉  沈剑良  张霞  陈艇 《电信科学》2021,37(9):105-111
链路聚合是一种通过将多条物理链路捆绑成一条逻辑链路来增加带宽的常用技术,但是在基于光纤通道(fibre channel,FC)协议的交换网络中,随着转发流量区域的不断集中,传统静态链路聚合算法存在负载均衡性差、可靠性低的问题。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FC协议的动态负载均衡(flow adaptive load balancing, FALB)链路聚合算法,可以实现对流量的动态自适应匹配以及断链可重连保护机制。结果表明,该算法机制相较于静态负载均衡的算法设计,可以将有效带宽比最终收敛到 95%以上,有效提升聚合链路的负载均衡特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射频光纤传输链路(OFL)的几种典型应用方法,探讨了各种应用场合对射频光纤传输设备的主要技术参数:非线性失真、射频输入动态范围、噪声系数、带内幅度平坦度及传输带宽等的要求,并对射频光纤传输设备应具备的基本技术功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陈志强 《有线电视技术》2005,12(4):24-26,76
由于光纤传输有频带宽、损耗低、抗干扰能力强、保真度高、工作性能可靠等优点,加上近年来光缆价格不断下降,因此光缆在有线电视及增值业务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尤其是镇乡一级广电站的干线,大有光缆替代电缆之势,但是在光缆的链路设计和计算方  相似文献   

5.
光纤以其高带宽、高速度、高抗电磁干扰、低损耗的特点,广泛部署于各类园区网的主干、楼字之间,光纤链路从营运商拓展到了用户园区网内部,FTTx逐步成为现实。但光纤链路由于连接难度大、专用工具成本昂贵,导致故障排查难、维护费用高,绝大多数用户依赖于专业公司维护光纤链路。对于网络管理人员来说,虽然光纤链路的故障率不高,但由于光链路多用于主干,出现故障影响范围广.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LAN网络范围的扩大,人们对更高带宽的需求不断增长,由此导致对干线用光纤和桌面布线光纤产生了需要。MM光纤仍然是大多数LAN选择的光纤。尽管如此,62.5/125um多模光纤也在向更高带宽的50/125umMM光纤和单模光纤发展.  相似文献   

7.
周珺 《激光杂志》2010,(3):42-43
针对当前光纤链路交换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程控的光纤链路自动交换技术,该技术利用程序控制发送光纤链路旋转,实现与其它光纤链路的对接,完成光纤链路的自动化交换,为全光网的实现提供了另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三个方面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光纤有线电视的技术特点。链路构成对构成光链路的器件进行了分析对比;网络设计针对FTF结构模式,提出了一般方法和指标分配要求;链路性能则对光纤的噪声及失真进行了一些定性和定量分析,最后讨论了光纤链路的失真改善因子。  相似文献   

9.
超稳光纤链路这个概念包含超稳频率光源和超稳频率传递的光纤链路.从当前看,如何利用已有庞大的公用电信网、专用网的光纤和光网络的资源,选择一个通用的光纤通路改造成超稳光纤链路来实现频率传递,取代基于卫星的频率传递,提高传输的频率精度,这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本文对超稳频率光源和超稳频率传递的光纤链路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超稳光纤链路这个概念包含超稳频率光源和超稳频率传递的光纤链路.从当前看,如何利用已有庞大的公用电信网、专用网的光纤和光网络的资源,选择一个通用的光纤通路改造成超稳光纤链路来实现频率传递,取代基于卫星的频率传递,提高传输的频率精度,这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本文对超稳频率光源和超稳频率传递的光纤链路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城域网的迅猛发展占用了大量的光纤资源,许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光纤资源暂时短缺的现象。与此同时,由于网络设备的限制,对光纤线路也提出了一些额外要求,如距离、光纤类型、接头型号等。这些因素都给网络建设带来了困难,因此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及合理利用光纤资源成为网络建设中琐碎却非常重要的事情。本文将根据不同的链路类型,分别阐述光纤传输问题的解决方案。12郾5Gbit/sPOS链路在城域网建设中,2郾5Gbit/sPOS(PacketOverSDH)链路大多用于连接大型城域网核心层的骨干路由器或交换机。一般情况下,城域网核心层节点均设…  相似文献   

12.
1 为什么进行光纤链路现场认证测试 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为了满足“高速率,大容量,远距离”通信的要求,制造光纤的原料的品种越来越多,光纤制作的工艺技术也有突破性发展,光纤的新品种和新结构不断出现,产品质量也不断的提高。但是,一条完整的光纤链路的性能不仅取决于光纤本身的质量,还取决于连接头的质量以及施工工艺和现场环境。所以对于光纤链路进行现场认证测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一种非对称链路带宽测量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准确的网络带宽测量对许多互联网应用和协议至关重要.现有带宽测量工具如Pathchar,Bing和Bprobe都假定链路对称.但ADSL、cable modem和卫星链路等的广泛存在,使测量必须考虑非对称链路.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非对称链路测量算法(ALBMA,Asymmetric Link Bandwidth Measurement Algorithm),来测量一条路径上各链路的双向带宽,并采用核密度评估算法过滤测量噪声.仿真验证了测量和滤波算法的有效性.与先前算法相比,ALBMA具有相近的测量精度,但测量速度更快,并且耗费网络资源少.  相似文献   

14.
光纤通信元件前景可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纤用作通信链路起步于1975年,从那时起其进展一直令人惊奇.纤维光学使带宽革命成为可能,在今后几十年仍将继续缝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多模光纤的带宽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进行仿真计算和优化,找出了不同工作波长下多模光纤最优折射率指数(gopt),同时对50/125μm新一代多模光纤的带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多业务接入平台(MSAP)设备业务板卡本身不具备链路聚合功能的情况下,提出手工链路聚合在MSAP设备上的完整实现方案,业务卡的业务通过SPI总线汇聚到汇聚卡,利用汇聚卡中的Marvell6097芯片实现手工链路聚合功能,各业务卡的业务通过汇聚卡的两个千兆口输出.经验证,该功能有效增加了链路带宽,提高了链路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3 设计举例 要想设计一个符合自己需要的光纤链路,首先应正确理解一些数据手册中关于光器件的常用参数并知道怎样利用这些参数来设计自己的光纤链路。 本节我们以惠普的低价格HFBR-0501系列光发射/接收器和塑料光纤为例,说明如何利用数据手册提供的器件参数来设计经济实用的短距离光纤链路。 一个基本光纤链路的构成很简单:一个LED光发射  相似文献   

18.
孙小强 《电视技术》2014,38(5):116-119,151
在AVAODV协议的基础上增加带宽估计选项,提出了一种基于带宽估计和链路稳定度的QVAODV路由协议。QVAODV协议在路径寻找的过程中,通过带宽估计和链路稳定度的计算,从众多备选路径中选择出一条满足带宽需求和链路稳定度最好的路径来提供QoS保证。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实验条件下QVAODV协议在数据丢包率、平均端到端分组时延和平均路由开销性能方面与AVAODV协议相比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19.
基于千兆以太网的无源光网络系统及其实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壮  何岩  张傲 《电子学报》2004,32(F12):78-81
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是目前光纤到户宽带接入的主流方式.时延补偿、动态带宽分配以及局端桥接等是构建EPON系统的关键技术.为了避免多个ONU发送冲突,实现用户端设备的时延补偿和自动加入,本文采用绝对时标来补偿不同光网络单元(ONU)往返时间的差异,完成其往返时间的计算和动态测距.上行链路动态带宽分配则采用基于逻辑链路标识(LLID)的流量统计算法,结合其服务水平协议(SLA),获得了较低的延时特性和很高的带宽利用率.在EPON光线路终端(OLT)中借助动态过滤数据库技术实现了一个OLT和多个ONU的逻辑链路MAC仿真,解决了EPON和常规以太网IAN的兼容性问题.这些技术方案在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WRI)完成的863科技攻关项目中均进行了严格的测试,结果符合预期要求.提供的现场测试数据表明研制的样机系统能很好支持多种业务的综合接入.  相似文献   

20.
IP网带宽测量技术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韦安明  王洪波  林宇  程时端 《电子学报》2006,34(7):1301-1310
网络带宽表征网络传输信息的能力,是衡量网络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在分析IP网带宽测量的重要作用及其技术分类的基础上给出了链路/路径带宽、可用带宽、批量数据传输能力等测度定义,系统总结了当前最具代表性的各种IP网带宽测量技术,剖析了它们的内在机理及各自优缺点,同时介绍了多种对应的开源带宽测量工具,并对影响带宽测量收敛速度、准确度的因素进行了讨论,最后对带宽测量的应用前景和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