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对黄河下游存在的河道淤积、地面沉降、松软土分布广泛、水质污染、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河岸侵蚀崩塌、海平面变化等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对黄河大堤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的主要对策为:①从地质学、生物学、海洋学、地球化学、生态环境学等多学科入手,综合研究这些问题间的关系;②要着重研究黄河下游河道带地貌、微地貌,尤其是二级悬河的形成与演化规律;③要着重对黄河下游区域基底断裂的分布、活动性及地震问题进行研究,加强对活动断裂两盘的活动进行监测、分析和预测,并分析其对黄河河道演化的影响;④应把黄河看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加强对黄河中游泥沙的来源、运移、侵蚀和下游泥沙落淤的规律进行研究;⑤从新构造运动入手,分析研究海岸带地质作用、海平面的变化对黄河河床冲淤规律的影响以及在黄河下游河道演化中的作用;⑥应开展针对不良环境地质问题的调查、监测、预报工作,防止或减少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为沿黄经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2.
介绍GTS301全站仪在黄河堤防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通过GTS301全站仪测出无定向导线各点数据,并进行方位角及各点坐标值的改正,取得了满意的结果,解决了控制点少,控制点间不通视等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3.
黄河下游堤防地质勘察与研究回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半个多世纪以来进行的黄河地质勘察和研究工作,总结和分析了有关黄河地质问题的多家观点,对多年来的地质勘察工作进行了阶段划分,并指出了在这些工人中存在的问题,认为黄河的历次决口与地质险段,险点有关,黄河下游堤防地质的勘察和研究虽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还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堤防的系统勘察,重要堤段的专题研究,堤基稳定性的理论探讨,地质险段的治理等都是今后堤防治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黄河下游堤防的安全涉及堤防本身、穿堤建筑物、河道整治工程等.黄河下游存在"二级悬河",而且堤防多为沙性土构成,平时大多又不偎水,堤身、堤基存在的隐患难以显露,一旦洪水漫滩出槽,将可能引起渗水、崩塌等险情,对堤防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有必要加强堤防安全监测预警工作.针对堤防隐患探测及安全监测、穿堤建筑物土石结合部渗水监测、河道整治工程根石探测与监测、堤防安全评估等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5.
6.
一、黄河下游堤防存在的隐患类型黄河下游大堤,年代久远,解放前,黄河大堤一般高3~6米,顶宽4~8米,质量很差。解放后,工程技术人员沿堤线反复调查,并进行了锥探,发现大堤存在的隐患普遍而严重。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堤身隐患 1.动物洞穴,如獾孤洞、地鼠洞等; 2.人造洞,如军沟碉堡、排水沟藏人洞等; 3.树根腐朽形成的洞穴; 4.雨水冲刷而成的水沟浪窝; 5.堤下压有腐朽料物,因而堤土沉陷所发生的裂缝; 6.修堤质量不好,如修堤未经压实,土质多沙,以及施工接合部接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基于GIS技术研究建立“黄河下游堤防工程地质信息系统”的过程,从系统研制的技术路线,实现手段等方面着手,介绍了系统的主要功能:(1)灵活多样的数据输入,输出功能;(2)建立海量数据库并提供方便的数据管理维护功能;(3)快捷的查询,统计计算功能,根据近两年的探索经验,建议尽早建立水利水电行业信息标准化规范等。  相似文献   

8.
黄河下游地处冲积平原之上,为地上“悬河”,除东平湖至济南等局部河段有山岭外,其余河段均由堤防约束洪水,历史上,一直是堤防加高和泥沙淤积“赛跑”,小浪底水库的拦沙运用,可使下游河床20年左右的时间不淤积抬升,应利用小浪底水库赢得的宝贵时机,大力开展放淤固堤建设,初步形成相对地下河的雏形。  相似文献   

9.
充分考虑黄河堤防土体参数随机变异性的基础上,基于非饱和渗流理论及黄河下游堤防渗透、强度的随机性试验研究成果,采用GEO-STUDIO软件与自编Fortran程序,应用边坡稳定随机分析理论建立堤顶宽度分析方法,计算与评价边坡稳定安全区域分布范围,据此提出黄河堤防堤顶宽度设计应大于12 m。  相似文献   

10.
人民治黄以来,黄河下游初步建成了“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工程体系,加之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汛期堵复决口成为可能。黄河干流堤防发生溃口后采取“裹、拦、导、分、堵、排、围”措施是结合黄河实际提出的科学对策,可为各级汛部门编制具体方案和行政首长指挥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下游河流动力地质作用主要包括淤积作用、冲刷侵蚀作用和渗流潜蚀,其中黄河下游的淤积作用是最主要的河流动力地质作用。对黄河下游河流动力地质作用效应进行了分析,认为:河流地貌断面形态与输水输沙能力有较大关系;河势变化,尤其是河势突变对河流安全运行有重要影响;渗流潜蚀作用降低和改变土体介质的力学强度和物理性状,可引发渗漏、沙沸、流土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和堤岸溃决险情。  相似文献   

12.
13.
黄河下游窄河段挖河固堤启动工程于1997年11月23日在朱家屋子-清2河段开始,这无疑是对黄河下游减淤途径的一种尝试。1998年汛期对研究河段进行了水文、泥沙原型观测,本文主要从原型观测资料,分析挖河对水位、比降和河相关系等诸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李金都 《人民黄河》2001,23(9):12-13
黄河下游的涵闸同防洪大堤连为一体,构成了吉里堤防统一的防洪屏障,涵闸的工程地质问题与大堤的工程地质问题同等重要。从工程地质角度,分析归纳了黄河下游涵的闸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如闸基持力层土的地震液化,沉降与回弹,渗透变形以及其坑排水等,并结合实例对各问题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下游持续淤积原因地质历史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师长兴 《人民黄河》1997,19(2):57-60
本文依据全新世以来影响黄河下游纵剖面发育的河口延伸、构造运动和来水来沙因素的变化事实,分析认为黄河下游持续淤积是由于地质历史时期华北平原不断的地壳下沉及河口延伸,在过去的来水来沙条件下塑的黄河下游地势面不能适应现代恶劣的来水来沙条件而产生的淤积。  相似文献   

16.
黄河大堤裂缝探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毋光荣 《人民黄河》1996,18(12):10-14
堤坝裂缝部位与无裂缝部位之间存在明显的电性差异,为采用直流电法探测堤 良好的物理前提。本文着重研究了中间梯度法,对称四极剖面法和高密度电阻率法三种方法探测黄河大堤裂缝的原理及实施要点。分析表明,中间梯度法和对称四极剖面法的视电阻率曲线特征、高密度电阻率法的视电阻率等值线剖面图及等级断面图,可判定裂缝位置、埋深、下延深度及走向。探测实例说明,不垢探测结果是一致的,并与开挖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17.
基于黄河下游河流影响带3条监测剖面的监测数据,结合环境地质调查及两个时段的环境地质卫星遥感图像,分析了小浪底水库运行后黄河下游环境的整体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小浪底水库运行后,避免了下游河道断流,黄河径流量趋于稳定,下游灌区得以安全运行和发展,各灌区实灌面积得到稳定和扩大,下游地下水调蓄功能增强,傍河水源地主要补给源稳定...  相似文献   

18.
对穿黄隧洞的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指出了其中应特别注意的涌水涌砂问题。  相似文献   

19.
孙英国  王建国  季生 《人民黄河》2000,22(12):3-3,5
蒲城新堤渗水管涌堤段防渗除险采用了垂直铺塑截渗措施。垂直铺塑施工是通过开沟造槽机,在堤基临河侧造成一定深度的沟槽,将塑料薄膜垂直埋入基槽内,形成以塑料薄膜为主的防渗帷幕,从而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