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3.
4.
5.
6.
7.
8.
发射机是电子干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核心部件是行波管放大器。发射机的所有电路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如何给行波管的备电极提供正确稳定的工作电压及使行波管正常工作的各种保护和控制功能而设计的。简要介绍了行波管电源设计中的一些问题、方案选取以及具体电路的实现,重点分析了主高压电源所采用的零电压谐振全桥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基于隔离ZCS-Sepic-PFC变换器构成的一体化固态T/R组件前级电源的设计进行了描述。该变换器开关利用电感和电容谐振实现了零电流开关(ZCS),在高频化的同时降低了开关损耗,同时该变换器具有功率因数校正(PFC)的特性,适合应用于ac/dc电源中。文中对电路工作原理和功率因数校正的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给出组件前级电源的参数设计及电源部分工作波形。 相似文献
10.
11.
针对目前的电源普遍存在输出恒定、精度较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新型数控直流电源。主要分为电源模块,单片机控制模块,数码管、按键模块和PWM波输出驱动模块这4部分。首先通过键盘输入预期的电压值,单片机根据输入值输出不同占空比的PWM波,控制可控稳压芯片LM317的输出,输出结果在数码管上显示。在整个系统中,由专门的电源稳压模块提供稳定电压以减小误差。输出电压范围为0.00~15.00 V,电流范围0~1 A,误差不超过5%,具有使用灵活、精度高、工作稳定,成本低的优点,适宜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为保证CO2激光输出功率的稳定性,提出了基于模糊PID技术的CO2激光功率控制系统。PID技术用于对激光器电源电流的控制,模糊控制用于对PID参数在线实时自整定,模糊PID控制算法用单片机实现。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模糊PID控制技术可使CO2激光器获得稳定的功率输出,整机系统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3.
14.
介绍了高功率CO2 激光器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提供了一种新的采用单片机控制脉
冲输出的方法,实现了激光脉冲频率和占空比的实时可控,且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高功率CO2激光钎焊金刚石颗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功率横流CO2激光扫描钎料合金与金刚石颗粒。研究了激光工艺参数对钎焊层结合性能及金刚石热损伤的影响,分析了钎焊层与金刚石结合机制及金刚石颗粒在激光作用下的热损伤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是影响金刚石热损伤及表面浸润的主要因素。在氩气保护下,粉末厚度为0.5 mm,激光光斑直径3 mm,功率为800 W,扫描速度为8.39 mm/s时,可获得金刚石颗粒、钎料合金、金属基体三者具有最佳结合性能的钎焊层。合金粉末对金刚石颗粒浸润良好,并发生冶金化学反应,生成TiC和SiC。当激光输入能量太高时,金刚石颗粒开始与外界的氧发生氧化反应,在自由能方程中的气体分压下,金刚石一直氧化,直到与氧化物处于平衡状态。这一过程表现为金刚石颗粒石墨化,逐步氧化烧损变成气体。 相似文献
16.
高功率扩散冷却CO2激光器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恩生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2,39(8):34-38
描述了使高功率扩散冷却CO2激光器结构紧凑的激励方式和光腔结构.用扩散冷却辐射状电极列阵构成多通道板条放电.由共用射频电源经过射频共振腔功率分配系统独立地激发每个增益通道.用多通道自注式相位锁定增大径向激发、稳定光功率提取和保持高效率.组件式结构可以方便地定标放大到非常高的功率,同时保持体积小、价格低.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有透射型超表面剖面高、难以可重构以及波束控制天线体积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单层数字超表面的波束偏转和宽窄波束切换天线实现方案. 数字超表面由5×7个双方环单元构成,通过在双方环单元中放置一个PIN二极管实现1比特的数字编码. 馈源天线采用具有寄生条带的微带背馈结构,数字超表面置于天线上方0.096λ0的高度,通过控制每一列PIN二极管的偏置电压实现对天线波束的操控. 天线实测结果表明:在中心工作频率3.6 GHz处,波束偏转范围为0°~ ±45°;窄波束时增益8.5 dBi,宽波束时增益6.7 dBi,同时宽波束天线的3 dB波束宽度约为窄波束天线的两倍, 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较好. 该天线具有低剖面多功能特点,可应用在车载通信和机载通信等多个领域. 相似文献
18.
基于脉冲激励电源技术水平是高功率TEA CO2激光器研制中的关键环节,提出了氢闸流管作为电源开关元件的、选用非稳激光腔结构的设计思路。详细阐述了高压充电部分、高压稳压部分、脉冲放电部分三个方面的电路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9.
20.
铝合金高功率CO2激光粉末焊接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采用PFL-1A型激光加工送粉器和新型双层送粉喷嘴,在(Slab)CO2激光器上对一种较常用的高强度铝合金A2219进行焊接实验。研究了粉束落点相对激光光斑位置变化、送粉与焊接的相对方向对送粉时焊接过程和粉末利用率的影响。并研究了激光功率、离焦量和焊接速度的合理匹配。结合高速摄像仪和光束光斑诊断仪的观察数据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并给出优化的工艺参数区间。实验表明,只有当粉束作用在靠近熔池结晶前沿,偏离光斑后侧0.5~1 mm的区域,粉束才能有效地进入熔池;当送粉量一定时,需要相应的功率、功率密度和焊接速度匹配,粉束才能有效利用,得到理想的焊缝。通过优化工艺参数,成功获得了具有理想余高、成形良好、焊接过程稳定的焊缝。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