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粱中单宁含量的测定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赤杂16号及杂交030两个品种的高粱中单宁含量的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杂交030单宁含量符合出口标准,适合出口,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高粱中单宁含量的测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3.
基于铁(Ⅲ)可与硫氰酸根离子和单宁发生络合反应生成稳定的三元离子络合物的性质,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高粱中单宁的新方法。结果表明,显色剂与单宁反应后溶液颜色变化显著,在575nm处有明显的吸收峰;在优化后的条件下,单宁浓度在0.0010.06g/L范围内服从朗伯-比耳定律,回归方程为Y=13.664X+0.0389,相关系数R2=0.9993。该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在95.77%101.60%范围内,RSD<1%。以此方法应用于高粱样品中单宁酸含量的测定,与国标检测方法(GBT 15686-2008)结果一致。该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抗干扰性能力强,测定的结果准确,可应用于高粱中单宁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食品工业科技》2006,(02):175-176
通过对赤杂16号及杂交030两个品种的高粱中单宁含量的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杂交030单宁含量符合出口标准,适合出口,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高粱中单宁含量的测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赤杂16号及杂交030两个品种的高粱中单宁含量的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杂交030单宁含量符合出口标准,适合出口,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高粱中单宁含量的测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清香型大曲白酒的酒醅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技术,解析了2种酒醅(不含单宁高粱酒醅和含单宁高粱酒醅)中真菌的群落结构,以明确高粱单宁对酒醅中真菌群落结构的作用。于发酵第1天(15 ℃)、第3天(19 ℃)、第7天(28 ℃)和第21天(25 ℃)分别采集酒醅样品,提取样品中真菌的基因组DNA,以此为模板扩增了核糖体rDNA的ITS2区,扩增产物构建文库后进行高通量测序,再对有效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种酒醅中优势的酵母菌有复膜孢酵母属(Saccharomycopsis)、伊萨酵母属(Issatchenkia)、酿酒酵母属(Saccharomyces)等,优势的霉菌有根霉属(Rhizopus)、曲霉属(Aspergillus)等。Alpha-多样性指数表明,发酵第3天,含单宁酒醅样品中真菌的多样性显著高于不含单宁酒醅样品(P<0.05),2种样品在其他发酵时间点之间无差异;Beta-多样性结果说明,发酵第7天的2种酒醅样品之间的真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P<0.05)。在导致2种样品间真菌群落结构不同的因素中,单宁含量...  相似文献   

7.
植物单宁的含量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宁是多酚中高度聚合的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主要应用于日化、食品、医药、制革等领域。简要介绍了植物单宁的性质、生理活性及应用,综述了单宁含量的经典测定方法以及现代测定方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清香型大曲白酒含单宁高粱和不含单宁高粱酒醅中的细菌种群进行了分析,研究了高粱单宁含量对细菌种群的影响。分别采集发酵第1、3、7和21天的酒醅,提取细菌基因组DNA,并扩增了16S rDNA的V4区,扩增产物构建文库并进行高通量测序,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酒醅中的主要细菌种群有片球菌属(Pediococcus)、魏斯氏菌属(Weissella)、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拟杆菌属(Bacteroides)、窄食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等。在发酵的第1天和第3天,不含单宁酒醅的细菌种群多样性高于含单宁酒醅的;但之后却完全相反。单宁含量对细菌种群差异的贡献率为22.39%,芽孢杆菌属(Bacillu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与单宁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9.
高梁中单宁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所报道的高梁中单宁含量测定方法的国家标准,是在ISO-9648方法基础上起草制定的,结合我国基层实验室的实际情况,针对ISO-9684方法的各种测定条件,做了适当的修改,对修改后的测定条件,单宁标准品,样品用量,样品粉碎粒度,单宁提取时间,提取液的分离方式,显色反应时间等进行了反复的验证,经过对内蒙古自治区和吉林省18个品种高梁样品单宁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标准偏差为0-0.03,变异系数CV(%)为0-2.6,由北京谷物油脂化学研究所和成都粮食集藏研究所对其中9个品种单宁含量做了验证,结果表明,三个实验室测定值的平均相对偏差(%)为0.5-3.2,三个实验室测定值的变异系数(%)为2.8-5.8。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对全国已推广的19份酿酒高粱的果皮(果皮层和种皮层)厚度及淀粉粒径长度进行统计分析,并初步总结了高粱籽粒单宁含量与果皮厚度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酿酒高粱的果皮厚度并不呈单峰分布,西南糯高粱的果皮厚度与其他地区高粱差异显著(P<0.05),其中红缨子高粱果皮厚度在<100 μm范围内平均值为(59.74±9.87) μm。不同酿酒高粱淀粉粒径长度差异也比较明显,说明高粱原料酿造性状的优劣要综合考虑其性状表现。单宁含量和果皮厚度间具有较好的直线相关关系(R=0.501 4),果皮厚度每增加1 μm,籽粒的单宁含量则增高0.014 7%。  相似文献   

11.
利用稀释涂布法及透明圈法从山西老陈醋酿造过程中分离了36株乳酸菌和25株醋酸菌,利用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测定对分到的菌株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高粱单宁对这些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6株乳酸菌分别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lantarum),发酵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ium),干酪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类食品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limentarius)和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25株醋酸菌分别为巴氏醋酸杆菌(Acetobacter pasteurianus)、醋化醋杆菌(Acetobacter aceti),液化醋杆菌(Acetobacter liquefaciens)和恶臭醋酸杆菌(Acetobacter rancens)。当高粱单宁含量为0~1.5%时,所有乳酸菌和绝大部分醋酸菌的生长被促进;当单宁含量为2.0%时,对不同菌的生长影响不同(有一些菌株生长被促进,而另一些菌株生长被抑制);当单宁含量为3.0%~6.0%时所有菌株的生长均被抑制。  相似文献   

12.
《广西轻工业》2016,(9):6-7
试验以玉米、高粱为原料发酵酒精。在水料比为2.2时,乙醇含量可达到11.4g/100m L;乙醇甘油比达到11;淀粉出酒率达到49.66%;淀粉利用率达到87.45%;采用通过控制高粱原料的比例和淀粉酶的加量,完成了玉米高粱掺混原料的中低温液化工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恒温石墨炉原子吸收技术系统地研究比较了普通石墨管、热解涂层石墨管、涂锆热解涂层石墨管测钒的灵敏度差异;考察了热解涂层石墨管测钒时灰化温度,原子化温度及“冷却步骤”(“Cooling down”技术)的使用对灵敏度的影响;试验了常用酸和食品中主要共存物质对钒测定的干扰并初步探讨了硝酸的干扰机理和干扰的消除方法;试验比较了各种样品处理方法,并对微波消化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建立了测定食品中微量钒快速、准确、可靠的分析方法。其样品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2ppm;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8.2±6.1%;标准参考样品NBS-SHM1566中钒的测定结果为2.22+0.08ppm(其标定值为2.3+0.1ppm)。  相似文献   

14.
葡萄酒缩合单宁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葡萄酒中测定缩合单宁的甲基纤维素沉淀法(MCP法)和蛋白质沉淀法(A-H法),以寻找一种快速准确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两种方法测定不同类型、产地、品种葡萄酒的缩合单宁,考察其测定值和变异系数;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法)测定缩合单宁含量,采用吸光度法(A280)测定总酚含量,并与上述两种方法的结果对照。结果:(1)MCP法和A-H法均只适用于红葡萄酒缩合单宁测定,MCP法精度略高但差异不显著。(2)MCP法测定值平均为A-H法的9.13倍,但二者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R2=0.6029)。MCP法与HPLC-MS法线性关系良好(R2=0.7733),A-H法较差(R2=0.4843)。(3)MCP法与总酚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095),A-H法与总酚无显著线性关系(R2=0.2872)。结论:两种方法均能反映红葡萄酒缩合单宁含量,但MCP法与HPLC-MS法、总酚具有更高的一致性,如采用A280测定总酚,应采用MCP法测定缩合单宁。  相似文献   

15.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4):260-265
单宁是葡萄与葡萄酒中重要的酚类物质,对葡萄与葡萄酒的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该文介绍了单宁的概念与分类,单宁在葡萄果实中的存在形式及其在果实成熟过程中的变化,单宁在葡萄酒中的存在形式及其在葡萄酒酿造过程中的变化,以及单宁的提取、分析、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营养价值、改善食用品质,拓宽白高粱在食品工业中的用途,本研究对白高粱的发芽工艺进行了优化、对发芽前后主要营养成分和感官品质进行了分析。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的结果表明,1.0%的次氯酸钠溶液消毒10 min,浸种19 h,发芽温度30℃,白高粱的发芽率可达92%以上。分析发芽0~120 h的主要营养成分变化,发现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白高粱的水分含量显著增加、淀粉和灰分含量显著降低,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无显著变化,但氨基酸总量增幅达到9.4%~19.2%、Lys含量增幅在发芽第72 h达最高34.7%,Cys-s含量在开始发芽后降低了一个数量级;单宁未检出,感官评定发现涩味消失。结果表明,发芽可以改善白高粱的食用品质和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添加外源单宁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以酿酒葡萄‘赤霞珠’为材料,通过在不同发酵时段添加Tannin VR Supra(TS)和Tannin VR Color(TC)两种单宁产品,检测葡萄醪及葡萄酒中花色苷和缩合单宁的组分及含量。结果表明,添加TS对葡萄醪花色苷的影响不显著,但显著提高了缩合单宁的含量、平均聚合度和分子量,降低了末端亚基儿茶素的含量。添加TS+TC显著提高了苹果酸-乳酸发酵结束后葡萄酒中甲基花青素-3-O-葡萄糖苷,甲基花青素-3-O-(6-O-乙酰)-葡萄糖苷和甲基花青素-3-O-(6-O-反式对香豆酰)-葡萄糖苷的含量,但降低了花青素-3-O-葡萄糖苷的含量;随着陈酿时间的延长,添加外源单宁对花色苷的影响逐渐减小。添加TS显著提高了陈酿过程中葡萄酒的缩合单宁含量,而添加TS+TC降低了缩合单宁含量;添加两种外源单宁对葡萄酒缩合单宁聚合度和分子量无显著影响。综上所述,添加TS可增强葡萄酒缩合单宁特性,TS+TC可提高葡萄酒颜色稳定性但降低了缩合单宁含量。  相似文献   

18.
研究香蕉抗性淀粉含量和单宁含量与香蕉成熟度的关系,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优化单宁酶酶解去除单宁的工艺参数,以提取出纯度更高的香蕉抗性淀粉。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成熟度的增加,香蕉果肉的硬度越小,抗性淀粉含量越少,单宁含量也越少。单宁酶酶解4个因素对单宁脱除效果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单宁酶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作用p H。最佳酶解条件为单宁酶用量0.12%,p H 6.5,50℃,酶解时间为100 min,该条件下单宁脱除率达56.70%。  相似文献   

19.
单宁是一类高分子量水溶性多酚类化合物的总称,广泛分布于植物的各个部位,它以膳食多酚的形式被人体摄入。单宁分为水解单宁和缩合单宁(原花青素)两大类,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菌、保护心脑血管等多种生物活性。本文综述了水解单宁和缩合单宁的吸收、代谢,以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植物单宁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揭示新高粱、陈高粱与酱香基酒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跟踪了高粱对酿造过程的工艺参数和基酒品质的影响,并对基酒进行了风味成分及感官品评分析。结果表明,新高粱、陈高粱主要成分差异不大,陈高粱新产1轮、2轮次基酒总酸比新高粱略低,陈高粱糟醅在前期轮次堆积发酵时间较新高粱缩短了6~21 h,新高粱、陈高粱糖化堆各层次温度差异不明显,新高粱累计出酒率65.95%,陈高粱累计出酒率66.60%。新高粱、陈高粱新产基酒一共检测到了62种风味物质,醇类、醛类、酮类物质总含量随着轮次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酯类、酸类物质总含量随着轮次增加总体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经白酒评委综合评定得出:陈高粱新产基酒轮次特征比新高粱更加典型,香气更舒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