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乔义  白小华  黄文华 《山西建筑》2010,36(2):356-357
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和英国自然风致园的特点,归纳了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致园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分析了形成两者差异的原因,指出中英园林文化的天人合一与洪莽朴野的差异,也许会在不断的交流碰撞中达到更高层次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潘莹  施瑛 《华中建筑》2009,27(9):9-12
苏珊·拉斯顿的《英国园林——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公共园林》一书是研究英国景观发展史的重要文献,全书按时间顺序编写,该文取自原书之第六章,展现了18世纪自然风致园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对于景观专业学生全面的了解自然风致园产生的自然人文背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十七世纪的英国园林继承了法国和荷兰造园思想,尤其是那些规则的形式。但是到了十八世纪一场史上空前的造园艺术革命开始了,造园家摒弃了规则的几何式园林,创造了不规则式自然风致园。本文从介绍英国自然风致园林发展历程入手,总结各时期的代表人物、作品以及造园艺术特色,对学习英国园林历史知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施瑛  潘莹 《华中建筑》2010,28(7):130-133
苏珊·拉斯顿的《英国园林——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公共园林》一书是研究英国景观发展史的重要文献,全书按时间顺序编写,该文编译自原书第五章,展现了17世纪中后期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英国园林中对林园建造活动的恢复和发展历史过程,对全面了解18世纪英国自然风致园产生的园林文化背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施瑛  潘莹 《华中建筑》2010,28(8):112-115
苏珊·拉斯顿的《英国园林——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公共园林》一书是研究英国景观发展史的重要文献,全书按时间顺序编写,该文编译自原书第五章,展现了17世纪中后期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英国园林中对林园建造活动的恢复和发展历史过程,对全面了解18世纪英国自然风致园产生的园林文化背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庄岳  王其亨 《中国园林》2006,22(3):92-94
在唯理的西方经典哲学影响下,规则式园林长期主导着西方造园传统;而在18—19世纪,英国自然风致园却一举颠覆了这一传统而向自由式造园转型。它由诗人群体发起和推动,强调情感、想象及创造力,是诗性思维回归于西方世界的重要表现。而在中国,自由式造园也深受诗性智慧滋养而源远流长。东西方自由式造园的互通现象,正显现出诗性思维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自从社会各界提出“保护、整修与利用圆明园遗址”的倡议后 ,圆明园遗址业已经过两个十年 ,对于这个倡议的实践我们已经取得许多正面与反面的经验教训 ,现在让我们充满希望地来迎接它的第三个十年。140年前 ,这个清朝盛时五代皇帝经常居住和临朝听政的夏宫 ,不但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 ,而且是继承中国园林优秀传统在造园艺术上有卓越成就的大型皇家园林。当圆明园的风景传到欧洲时 ,曾被誉为万园之园。著名思想家卢梭就说 ,他死后希望埋在自然风致的中国园林中。此外 ,乾隆又修了西洋楼 ,再次体现出中国之善于吸收外来文化 ,实现了中西的文…  相似文献   

8.
正纵观唐代文人园,其经历了从寄情、移情到入理、重理的发展阶段,这样的变化其内因是自然审美的嬗变。园林作为第二自然即人造的自然,有赖于士者文人自然审美意识的变迁,唐代文人园形成了寓情于理、情理相依的园林景境。造园、游园、颂园是中国文人自然审美的重要表现形式,唐代文人园林的发展变化体现出了从寄情、移情到入理、重理的自然审美嬗变,园林作为第二自然即人造的自然,有赖于士者文人自然审美意识的变迁,唐代文人园形成了寓情于理、情理相依的园林景境,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伍贤益 《砖瓦》2004,(11):22-23
根据10多年粘土空心砖生产经验,总结了空心砖在自然干燥过程中产生结构裂纹、压拉裂纹、风致裂纹、操作裂纹、芯架裂纹的原因及消除方法,重点论述了芯架裂纹产生的原因及消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相比于实际建筑,风洞试验模型尺寸较小,已有的介入试验方法,对有土体参与的风洞试验模型结果影响较大。因此,有土体参与的风洞试验未见报道。人工合成透明土试验方法为风致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模型试验提供了新思路。可利用透明土,构造无损可视化动态风致土-结构试验模型,研究风致土-结构动态反应规律,直接观察风致结构、桩体及土体内部运动过程,理清风致地基-基础-结构整体响应规律及机理。  相似文献   

11.
文章立足于讨论拉维莱特公园作为欧洲近现代景观设计的代表作之一的独特的设计理论,其看似合理的“游戏规则”却经历了非理性的生成过程。这个具有创新的景观公园设计,解决了必要的城市结构的问题,探索出城市与建筑的重叠研究方法。作为一个大型城市公园,拉维莱特公园更多地适应新的城市活动,为现代景观设计注入新的血液,提出了新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2.
刘骏  梅筱  何颖 《室内设计》2018,(2):70-76
城市森林公园是森林公园的一种 特殊类型,它既是维护城市环境的重要生态 林地,同时还兼具城市公园的功能,因此在设 计中需借助合适的分析手段,平衡林地保护 和游憩活动安排之间的关系。在分析城市森 林公园特征及问题的基础上,以重庆照母山 森林公园为例,借助城市森林公园游憩机会 谱(ROS)的评分模型及指标体系,通过城 市森林公园游憩机会谱评价,以寻求城市森 林公园中自然环境、游憩活动和管理设施之 间相互制约的关系;根据游憩机会谱评价结 果,对城市森林公园活动场所进行系统性的 分类,针对不同的游憩机会等级,提出各类 型活动场地景观设计优化的对策。以此探索 游憩机会谱(ROS)在城市森林公园中的运 用途径及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建文 《福建建筑》2014,(5):25-27,35
山地公园规划设计应遵循自然、因地制宜,运用景观与生态学方法,充分挖掘地域文化,体现自然野趣和城市肌理。通过介绍长安公园规划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总体规划布局及景观规划设计,探讨山地公园规划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山地城市公园对城市热岛 的减缓机制,以重庆市主城区内10个公园为 例,使用卫星遥感数据和部分实测数据获 得地表温度和近地面气温,分别从内部景 观特征和外部空间形态两个方面研究了公 园的降温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公园内部 景观要素方面,公园面积、宽度、形状指数 是影响公园降温效应的主要因素,多个小型 公园比同面积大型公园具有更好的降温效 应;在公园外部空间形态方面,自然地形起 伏与建筑空间形态是影响公园降温效应的 主要因素,少量正对公园的通风廊道及规 则布局的建筑形态可以有效提升公园的降 温范围,山地型公园比盆地型公园具有更好 的降温效应。在规划实践中,应该综合考虑 公园面积、布局等要素,以发挥公园最佳的 降温效用。  相似文献   

15.
衰退期矿区矿山公园的建设同时面临着矿业废弃地和矿业生产部分的合理处置和综合利用。以公园定义为出发点,对比普通综合性公园.全面概括分析衰退期矿区矿山公园的独特性,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设计对策,展现独具魅力的景观资源,充分发掘其蕴含的文化内涵,解决面临的问题,尽可能使矿山公园的建立成为企业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的契机,并通过南京冶山国家矿山公园设计实践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6.
城市风景区研究(二)——与城市协调发展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城市风景区与城市之间存在着诸多矛盾,但两者之间互利发展的历史关系又说明他们之间的矛盾是能够协调的,城与景应作为整体统筹考虑。基于城景协调发展的理念,分别从城市视角、城市风景区视角及两者相互关联的视角,尝试提出了解决城景矛盾、促进城景发展的10个途径。期望风景园林工作者及其他相关行业的工作者能够在工作实践中理解并应用城景协调发展的理念,在保护城市风景区的同时促进城市风景区与城市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金莹莹  裘鸿菲 《华中建筑》2013,(12):110-114
该文以武汉市东湖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东湖国家湿地公园的现状调查,结合湿地公园景观营建相关资料,分析了东湖国家湿地公园与武汉市及东湖风景区的关系,阐述了东湖国家湿地公园中景观构成要素的营建方式。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城市湖泊型湿地公园的特性,并分别从植被、湖岸带、水环境及人工设施等方面分析探讨城市湖泊型湿地公园景观营建方法。通过对东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景观营建分析及城市湖泊型湿地公园景观营建方法的探索,为完善东湖湿地公园建设及城市湖泊型湿地公园景观营建提供指导策略及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成都十陵郊野公园规划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由传统的小规模城市公园向大型自然式城市游憩地的拓展、由培育补给型城市公园向生态系统循环再生的生态型公园之设计理念的拓展,着力于以自然生态为基调的大地景观创造和有着地域特色的林盘景观的探索,结合公园内的陵墓遗产,运用设置历史碎片、兆域、引道的手法介入王陵保护,力图展现出动态舒展、文化历史气息浓厚的新型地域性城市公园。  相似文献   

19.
洞寨山公园总体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小刚 《中国园林》2002,18(6):43-46
福建省德化县洞寨山岭公园具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文章从公园性质,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功能分区,主要景点,布局特点,园林建筑,绿化配置,道路系统和用地指标诸方面,对公园的总体规划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杨忆妍  李雄 《风景园林》2013,(3):115-120
摘要:英国的伯肯海德公园是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公园。伯肯海德公园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快速发展导致城市居住条件恶化,引发的包括公园运动在内的各种改革运动背景下产生的。它的历史背景、设计及建造过程都是独特而创新的,并且,这座公目的布局及交通游线等园林设计内容在今天看来仍旧是值得学习的,其造园风格和手法符合时代和地方的需求,并顺应时代发展,自始至终都广受人们喜爱,实为一部经典的历久弥新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