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节能减排不仅能够全面降低能耗及污染,同时也能够提升对资源的利用效率,而要想实现我国石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则需要对节能减排这一任务予以坚决执行。从目前我国石化行业在节能减排工作中所做的探索来看,其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文章将主要针对目前石化行业节能减排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展开分析,进而提出针对性的解决途径与措施,以期为我国石化行业的稳健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指导。  相似文献   

2.
很高兴参加中国轮胎翻修与循环利用协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十一五”期间,协会对于推进废旧轮胎综合利用的产业发展、技术进步、标准制定等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工作,对于促进轮胎和橡胶行业的节能减排做出了很大贡献,也为工信部及相关政府部门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做了强有力的支撑,在此我谨代表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对协会的支撑工作表示感谢,对协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3.
行业动态     
东明石化:加大节能减排治理力度,全力推进环保清洁型企业发展 日前,东明石化按照国家节能减排的相关标准,依靠技术创新、加大”硬件”设施投入等多项措施,推进公司向环保清洁型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河北化工》2009,32(12):1-1
10月下旬,在江苏扬州举行的2009年全国石油和化工质量标准化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发挥标准化在石化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支撑作用,突出解决节能减排和产业优化升级、责任关怀和质量安全等问题,引发了与会者的热议。此间中国石化协会、国家标准委员会、工信部等部门负责人提出,以节能、环保和安全等标准作为技术支撑手段,推动石化产业实施总量控制、调整结构,为今后化工标准化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天津化工》2006,20(3):61
天津市大港区结合石化产品市场需求及中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可提供的原料,加快石化下游产品开发,不断做大做强石化特色产业,培育发展石化专业村。目前,石化专业村之一的大港中塘镇大安村招商引资形势良好,除已投资1000多万元新上的特种焊条、焊丝项目外,又成功地引进了一个投资4600万元的石化管件项目,加上其它小型企业的投资建设,仅一季度该村的投资总额就已达6000多万元,实现了今年首季招商引资工作的开门红。  相似文献   

6.
信息动态     
石化要闻节能减排需要建立长效机制9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会议确定了七大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列入其中。七大产业中有三个产业与节能  相似文献   

7.
清洁生产审核作为实现"十一五"规划节能减排目标和2020年二氧化碳减排的重要手段,近年得到了国家和各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石化企业作为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是节能减排目标实施的重点对象。本文详细阐述了石化行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途径,通过石化企业能资源回用、污染物减排、工艺设备改进实例说明石化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具体方法和入手点,确保石化行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切实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顾锦龙 《河南化工》2011,(23):10-12
根据工信部近日下发的《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到2015年,石化和化学工业总产值达14万亿元左右。此外,工信部还对高端石化、烯烃、化肥等细分领域做出详细规划。温家宝总理强调指出,要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节能减排;要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节能减排,要加快建立节能减排的技术支撑体系,选择一批关系全局的重大技术项目,攻克一批共性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石油和化工产业振兴首先要解决生产工艺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没有先进适用的技术,就不可能在节能减排和行业发展上有大的突破。因此,开发共性技术和关键设备,大力推广一批先进适用、节能减排效果显著的新技术和装备,如合成氨节能改造综合技术、氮肥行业污水“零排放”技术、干法乙炔技术、工业废酸渗析阴膜回收技术、高浓度与难生化废水湿式催化氧化处理技术、电石渣制水泥技术等,成为石化产业振兴的重点支撑技术。  相似文献   

10.
节能减排是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大到国家,小到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势在必行。要做好节能减排“那些事”,需在“转”、“做”、“持”上做大文章,下大工夫。  相似文献   

11.
《化学工程》2014,(11):9
<正>集科研和生产于一体多项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经江苏省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产学研"独立科研机构,集科研和生产于一体,拥有江苏省萃取分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市院士工作站、南京市分离集成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及南京市节能减排产业创新中心等平台。从事石化类产品的深加工、分离集成技术、过程优化及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具有中试和工业化等系列开发条件。建成多套反应精馏、萃取及固定床层反应器等装置。近100项反应精馏、萃取及结晶技术在全国推广应用,多项技  相似文献   

12.
以我国石化产业为研究对象,结合弹性脱钩理论,建立我国石化产业集群碳排放弹性分析的脱钩模型,对石化产业的减排脱钩弹性、能耗脱钩弹性、产业发展弹性效应分别进行计算与评价,并结合评价结果为我国石化产业的低碳化路径提出建议。结果表明:石化产业CO2排放量增长速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碳减排工作水平在2006年以后稳固提升;石化产业的能耗增长量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产业节能工作效果良好;石化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几年来保持较高的速度,整体拉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和协会的帮助促进下,2007年,化工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动了真格,下了实劲。 石化企业:盯住回收不放 “十一五”期间,石化行业要实现万元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面对这一节能减排硬杠杠,石化企业采取的最大措施就是回收。  相似文献   

14.
节能减排     
吉林石化乙二醇厂依靠技术进步节能减排截至2009年5月4日,吉林石化乙二醇厂节能减排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乙二醇装置脱碳改造设备安装全部结束,已进入试车阶段。这一项目成功实施,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万多吨,节能创效8140万元。该厂投资5000多万元,引进国际上先进的工艺技术,对乙二醇装置脱碳  相似文献   

15.
11月15日,南京市经济委员会和南京市环保局联合召开节能减排新闻发布会,宣布今后南京将在推进节能减排工程、调整产业、提高污染治理能力等方面,采取更为严厉举措,实现未来三年的节能减排目标。南京市政府新近决定,每年3000万元奖励节能项目。今后三年,南京将在钢铁、石化、建材行业全面实施余热余压利用工程;在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和重点工业园区全部实现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城区及主城周边逐步推广分布区能源系统;在圣韩玻璃有限公司、南京电气集团等企业开展玻璃窑炉节能改造;在南汽等企业开展机械加工窑炉的节能技术改造。产业调整是节能…  相似文献   

16.
日前,东明石化正全面加强质量控制,提高产品质量和收率,狠抓能耗指标考核和目标责任管理,强化能耗分析,持续不懈地抓好节能减排工作,积极创建创建国家级“资源节约型”、“环保友好型”企业。据了解,东明石化始终把质量、环保和节能减排工作作为企业的基本“生命线”来抓。特别是07年以来,东明石化配合“南水北调”、“两河一湖”等蓝天碧水工程,加大治理投入,落实环保和节能减排措施。先后投资200万元完成了大型加热炉在线监测系统,投资50万元完成了中油催化装置余热锅炉改造,投资200多万元完成了催化和气分装置间低温热回收利用技改,投资400万元完成了蒸汽凝结水净化回用项目。通过实施各种节能措施,企业节能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07年吨原料油加工能耗较上年降低1.77%,单位能量因数能耗较上年下降20.51%,顺利达到山东省石油炼制业单位综合能耗限额要求,通过了省、市节能减排督导组的多次检查验收。  相似文献   

17.
《安徽化工》2011,(6):67-67
11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共同发布的2011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秋季报告显示,尽管受到外需萎缩、内需增长乏力、成本快速上升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1-10月,石化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5%,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但报告同时预测,受下游产业对石化产品需求下降、节能减排压力上升等不利因素影响,我国石化行业增加值明年增速将逐步放缓。  相似文献   

18.
石油石化工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之而来的石油石化企业也已成为用能耗能和环境保护的重点行业。作为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重要手段的节能减排技术,就成为石油石化企业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石油库中常用的节能减排技术,一般包括工艺设备节能减排技术、电气节能技术、油库环境保护技术三个方面。阐述和总结了节能减排技术的原理、技术路线以及实施细则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针对《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指出我国石化行业应对此次金融危机要树立信心,并从目前存在的问题、发展的有利因素、调整产品结构、技术和产品创新、优化产业布局、节能减排、资源保障和企业重组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针对《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指出我国石化行业应对此次金融危机要树立信心,并从目前存在的问题、发展的有利因素、调整产品结构、技术和产品创新、优化产业布局、节能减排、资源保障和企业重组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