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范文来  徐岩  陆红珍  刁亚琴 《酿酒》2003,30(1):10-12
应用传统酯化力测定方法和有机相中酯化力测定方法测定了大曲中的酯化力。结果表明,大曲最有较强的酯化能力,且曲外层的酯化力高于曲心,新曲的酯化力高于陈曲,一等品曲高于二等品曲,二等品曲高于三等品曲。同时,对大曲的酯分解率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浓香型大曲中酯化酶细菌的分离鉴定及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浓香型大曲中分离得到1株产酯化酶细菌,经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鉴定为血红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altguinis).在液体发酵培养基中,37℃、150r/min恒温振荡培养48h,发酵液酶活可达15.35U/mL.对该菌株产酯化酶的培养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黄豆粉为氮源,玉米粉为碳源,初始pH值为7.0,32℃下培养48h,酶活可达18.26U/mL.  相似文献   

3.
浓香型大曲水解酶系及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范文来  徐岩  刁亚琴 《酿酒》2002,29(5):25-31
对浓香型大曲的分解酶体系中的液化型淀粉酶、糖化型淀粉酶、酸性蛋白酶、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测定方法作了全面的研究。研究发现,(1)大曲不同部位的液化型淀粉酶、糖化型淀粉酶、酸性蛋白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含量不同,它们主要存在于曲外层。(2)pH值对大曲水解酶活力有影响。发现液化型淀粉酶、糖化型淀粉酶受pH影响较大,而对酸性蛋白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活力影响较小。(3)测定了不同等级曲的水解酶活力。  相似文献   

4.
王明洪 《酿酒》2012,39(4):79-80
从酯化反应的温度、底物浓度、用曲量、酯化时间几个方面着手,本着便于操作、能真实反映大曲酯化能力的相对大小、与生产实际相联系的原则,通过试验,选择合适的测定大曲酯化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研究了不同酸浓度和pH值下清香型、浓香型和酱香型大曲的酯化酶催化合成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己酸乙酯和丁酸乙酯的不同特性。结果显示,随着酸浓度的升高,三种香型大曲催化合成乙酸乙酯、己酸乙酯的酶活力均是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催化合成乳酸乙酯的酶活力随乳酸浓度的升高降低;而催化合成丁酸乙酯的酶活力变化趋势三种香型大曲有所不同,清香型和浓香型大曲的酶活力随丁酸浓度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酱香型大曲的酶活力则是逐渐升高。清香型、浓香型和酱香型大曲催化合成乙酸乙酯的最适pH均为4.0,催化合成乳酸乙酯的最适pH分别为7.0、7.0、8.0,催化合成己酸乙酯的最适pH分别为5.0、4.0、4.5,催化合成丁酸乙酯的最适pH分别为4.5、4.0和3.0。综上,不同香型大曲酯化酶的催化特性各有不同,且每种酯的合成都有其合适的酸浓度和pH范围。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己酸、乳酸、丁酸、乙酸的浓度以及pH值对浓香型大曲酯化酶催化合成四种酯(己酸乙酯、乳酸乙酯、丁酸乙酯、乙酸乙酯)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曲酯化酶催化合成四种酯的最适酸质量浓度分别为己酸8 g/L,乳酸1 g/L,丁酸9 g/L,乙酸12 g/L;在同一酸浓度条件下,大曲酯化酶催化合成己酸乙酯、丁酸乙酯、乙酸乙酯最适pH值均为4.5,乳酸乙酯最适pH值为6.0;大曲酯化酶催化相同物质的量浓度混合酸的试验结果表明,己酸乙酯的合成以酯化酶催化反应为主,而乳酸乙酯和丁酸乙酯的合成以化学反应为主。  相似文献   

7.
浓香型回中加入AADY、糖化酶和酯化酶代替大曲酿酒,从分析数据中知,回出酒率提高了3%~5%。回扔糟中残余淀粉含量与对照池相比较降低到最低限度,所生产的酒已酸乙酯平均含量明显高于对照池,口感上也优于对照池。节约了大量的原材料,降低了粮耗,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浓香型回Cha中加入AADY、糖化酶和酯化酶代替大曲酿酒,从分析数据中知,回Cha出酒率提高了3%-5%,回Cha扔糟中残余淀粉含量与对照池相比较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9.
曲药酯化酶活力测定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正交对比试验,对影响大曲酯化酶活力测定的诸因素中的3个因素2个水平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间己酸乙酯含量差异明显,分析了造成差异的原因,为统一大曲酯化力测定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乳酸质量浓度和pH对清香型大曲酯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乳酸质量浓度对大曲酯化酶活力有很大影响,当乳酸质量浓度较低时,大曲中的酯化酶表现为合成作用,分别在低于8 g/L和16 g/L时催化乳酸乙酯和乙酸乙酯的合成;当乳酸质量浓度较高时,酯化酶表现为水解作用,将酯分解为相应酸和醇;pH对大曲酯化酶酯分解活力影响显著,在pH值为2.0时,酯的分解主要为化学分解,在pH值为3.0~6.0时,化学分解和酯化酶分解都起作用。实验发现在pH值为4.0时大曲酯化酶催化乙酸乙酯合成的活力最强,100 h时乙酸乙酯质量浓度达188.8 mg/L;pH值为5.0时催化乳酸乙酯合成的活力最强,100 h时乳酸乙酯质量浓度达182.6 mg/L。  相似文献   

11.
关于对中国白酒质量技术标准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占成  李学琴  徐姿静 《酿酒》2009,36(5):95-96
在现代科技飞猛发展和白酒市场日趋成熟的今天,中国白酒质量技术标准的研究要与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相结合,以不断完善理化、卫生、安全考核指标为研究发展方向。研究修订中国白酒理化指标的考核标准和中国白酒不同香型个性特征的评定标准,加强中国白酒食品卫生、安全性研究,尽快制订和实施年份酒的生产、检测国家标准,进一步强化行业管理和企业自律,不断推动白酒行业技术进步,全面提升中国白酒的品质和安全性,促进全行业快速、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芽孢杆菌对汾酒风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汾酒酒醅中芽孢杆菌(Bacillus Species)在汾酒发酵中起到增香、改善酒的后味的作用,从其发酵培养液的分析中得到了一些汾酒中的微量成分,其蒸馏液用于沟调,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可见,汾酒发酵酒醅中的芽孢杆菌也是汾酒发酵的功能菌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建立保健酒竹叶青中橙皮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7μm,2.1×50mm),流动相为混合流动相(甲醇∶醋酸∶水=35∶4∶61)∶水=72∶28,检测波长283nm,柱温30℃。结果橙皮苷进样量在0.0021~0.126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橙皮苷的平均回收率为9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8%(n=3)。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竹叶青酒中橙皮苷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张磊  侯红萍  张烨 《酿酒》2007,34(3):37-39
以聚乙烯醇(PVA)为基本载体,选择性地加入海藻酸钠、二氧化硅,制备成复合载体在液态法生产白酒中进行应用.分析了在不同PVA浓度、海藻酸钠浓度、二氧化硅添加量、硼酸浓度条件下固定化酵母颗粒的机械强度、传制性能和发酵性能.试验表明:当PVA浓度8%、海藻酸钠浓度1%、二氧化硅添加量2.0g、硼酸-氯化钙溶液浓度3.5%-2.0%时,固定化酵母机械强度好,酿酒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5.
从常温研磨、蛋白酶K和R nase的加入对传统CTAB法进行改良,并结合试剂盒法,提出了一种高效提取高温大曲微生物总DNA的方法。该方法获得的总基因片段大小约21Kb;A260/A280=1.878;A260/A230=1.706;PCR反应抑制物少,可直接用于16S rDNA的扩增;并通过构建克隆文库技术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后发现高温大曲中细菌多样性丰富,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组成。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的DNA适用于芝麻香高温大曲中微生物的分子生态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白酒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发酵食品,有着悠久的历史。关于中国白酒与人体健康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当前人们对白酒健康问题认识模糊,阻碍了白酒行业的发展。中国白酒行业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在继承民族传统生产工艺精华基础上不断创新,努力提升传统名优白酒产品的质量及其科技含量。论述了近年来关于中国传统白酒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现状,并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葵花粕中绿原酸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紫外分光光度法(UV)的基础上,通过运用Origin8.0数据处理分析软件,建立了一种快速、有效、准确的葵粕绿原酸(CGA)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测定的已知浓度CGA的含量符合方程:Y=1.386+0.4082X+0.0132X2-8.438X3,R2=0.9856,其中X为UV测定结果,Y为HPLC测定结果,并通过验证,在5.5~33μg/mL浓度范围内,该方程准确可靠,从而可以实现UV法快速、准确地测量大批量样品中的CGA含量。  相似文献   

18.
对红曲霉菌株的原生质体进行紫外线和超声波的复合诱变,来选育高酯化力和低产桔霉素菌株,以三丁酸甘油酯为平皿显色剂,采用测定透明圈和抑菌圈大小进行初筛,然后用TLC和HPLC方法对初筛菌株的固态发酵物进行酯化力和桔霉素含量进行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紫外线照射60~80s、超声波作用25~30min的复合诱变条件下的菌株,经固态发酵后酯化力高达0.698mg/100mL,与出发菌株相比,提高了83.2%,桔霉素含量相当微量,几乎不可检出。该菌株3代接种后,其酯化力和桔霉素产量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