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抗菌纺织品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采用晕圈法和振荡法判定了以中药、氧化锌和镁,以及银离子为整理剂的3类抗菌纺织品的溶出类型,评价其抑菌性能,并测定了以银离子为整理剂纺织品的银含量。结果表明,以中药为整理剂的抗菌纺织品为溶出型,其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大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以氧化锌和镁为整理剂的纺织品存在微量溶出现象,但属非溶出型,其抗菌效果不明显;以银离子为整理剂的抗菌纺织品为非溶出型,其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小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且其银含量均符合标准要求,因此银离子是一种抗菌性能良好、持久性好且安全性较高的抗菌整理剂。  相似文献   

2.
银离子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可用于生产银系抗菌纺织品。文中自制银离子抗菌聚酯纤维作为试样,采用湿法消解和酸汗萃取两种前处理方式,并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试样中的总银含量和银可迁移量,同时采用晕圈法和振荡法对试样进行抗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ICPOES法可简便准确监测银离子抗菌聚酯纤维中的银含量;银离子抗菌聚酯纤维属于非溶出类型并且具有高效抗菌效果,洗涤50次后仍可满足抗菌级别AAA级要求;但经水洗和酸汗萃取处理后银含量均有较大损失,银离子固化工艺决定了银系抗菌纺织品能否同时兼顾良好的抗菌性能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抗菌功能性面料的开发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霞  朱莹  祝成炎 《丝绸》2007,(12):37-39
选用改性抗菌涤纶纤维、甲壳素纤维、竹纤维及竹碳纤维等具有抗菌性能的纤维原料制织了织物试样,采用振荡烧瓶法对各织物试样的抗菌性能进行了测试和比较,以探究不同种类抗菌纤维原料、抗菌纤维原料含量等与织物抗菌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试制的4种抗菌面料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织物中抗菌纤维含量对织物的抗菌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就每百分纤维含量的抑菌率而言,甲壳素纤维织物的抗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为了改善纺织品功能性,将单一化功能纺织产品朝多功能、复合化发展,以银离子抗菌剂改性涤纶和具有永久负离子发射功能的蜂窝状微孔结构改性涤纶为原料,抗菌、负氧离子复合功能面料与真丝墙布窗帘织物配套开发。通过正交试验法设计不同规格的A、B系列两组织物试样,测试织物的抗菌性能与负氧离子功能,以线性回归分析为手段探究功能性纤维原料和组织系数对织物负氧离子、抗菌功能性的影响,为后续开发出多功能复合化的高档墙布窗帘面料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织物负氧离子发生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纬纱中蜂窝负氧离子纤维含量、组织系数的增加而增加,织物表面粗糙度与纤维含量产生协同作用;织物的大肠杆菌抑菌率与纬纱中抗菌涤纶长丝含量呈正相关,织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优于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5.
几种抗菌纤维抗菌性的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琼脂平皿扩散法及振荡法对镀银纤维、抗菌涤纶纤维、盈甲壳100纯甲壳素纤维及黑竹炭纤维的抗菌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测试,分析了抗菌纤维的不同用量与抑菌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抗菌纤维的抑菌率与抗菌纤维用量之间呈线性相关关系;利用不同的抗菌纤维开发抗菌织物,要达到抗菌性标准要求,其临界用量不同,镀银纤维、抗菌涤纶纤维、盈甲壳100纯甲壳素纤维及黑竹炭纤维的最低百分比含量分别应达到4.47%、10.32%、8.66%和24.17%。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镀银纤维含量对织物抗菌性能的影响,以普通涤纶丝和锦纶镀银导电丝为原料试织了5组织物,采用振荡烧瓶法对不同镀银纤维含量的织物进行了定量抗菌性能测试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镀银纤维织物具有很好的抗菌效果,抑菌率随着镀银纤维含量的增加而提高,且与Boltzmann函数拟合显著相关;镀银纤维含量达到3.6%时,织物对大肠杆...  相似文献   

7.
抗菌纺织品抑菌作用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晕圈法判定12种纺织品的溶出类型,结果表明:1#试样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带宽分别为2.0mm和1.5mm,该试样判定为溶出型纺织品;其他11种纺织品的抑菌带宽均≤1.0mm,判定为非溶出型纺织品;同时采用振荡法定量评价该12种纺织品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1#试样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大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除鞋材2#和4#试样没有抗菌效果之外,其他9种纺织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大于其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因此推测:纺织品抗菌整理剂的类型和纺织品染色整理过程会对其抑菌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用轧烘焙法以及高温高压一浴法对涤纶织物进行纳米氧化钛后整理.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织物的纤维表面,EDS进行元素分析.扫描电镜表明轧烘焙法得到的涤纶试样表面附着的氧化钛颗粒较少并且分布不均匀,有严重的团聚现象;而用高温高压一浴法得到的涤纶试样表面均匀地分布着较多的氧化钛颗粒;经过EDS元素分析也证实附着在纤维表面的材料为氧化钛.通过振荡法定量考察整理织物的抗菌性.结果表明,轧烘焙法得到的试样没有抗菌性,高温高压一浴法得到的试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都在90%以上.对高温高压一浴法试样进行耐久性测试,经过10次、20次、50次水洗后,整理织物仍然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9.
探究织物中两种抗菌纤维含量对织物抗菌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两种人造抗菌纤维的纵横向结构形态,并以其与汉麻纤维、竹浆纤维、莱赛尔纤维、棉纤维的混纺纱线为原料试织了11种织物,测试了织物的抗菌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两种人造抗菌纤维纵向具有凹槽和微孔,横截面呈现类似多边形的形状,同时纵横向均有抗菌剂颗粒;织物抗菌性能随着人造抗菌纤维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强,当织物由65%抗菌吸湿排汗纤维和35%竹浆纤维构成时,织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78.25%和86.65%,织物具有抗菌效果;当抗菌吸湿排汗纤维的含量为100%时,织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3.55%和99.01%,织物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认为:采用适量人造抗菌纤维与具有较好舒适性纤维制成的织物适用于开发抗菌家用纺织品。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棉织物纳米银抗菌整理存在银离子利用率低和耐水洗性差的问题,采用棉织物甲基丙烯酰胺接枝、硝酸银浸渍和汽蒸整理工艺,制备纳米银抗菌整理织物。研究整理工艺因素对硝酸银利用率、整织物纳米银含量以及抗菌性能的影响,考察整理织物的耐洗性。实验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酰胺接枝可提高硝酸银利用率和织物纳米银含量,接枝率15.05%时,硝酸银利用率最大,织物纳米银含量最高;硝酸银浓度0.1mM时,整理织物纳米银含量为102.9 mg/kg,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抑菌率均达到99.9%,50次洗涤后,银含量保留率为83.19%,两种菌种的抑菌率仍超过97%。研究表明甲基丙烯酰胺接枝、硝酸银浸渍和汽蒸的纳米银整理工艺,银离子利用率高,整理织物具有优异的抗菌及耐洗涤性能。  相似文献   

11.
张峰  武娜娜  程永林  许丹晨 《印染》2012,38(4):34-36
采用耐尔(纳米银溶液浸渍法制备医用载银粘胶纤维。讨论了在固定浴比下,纳米银溶液浓度、浸渍温度和浸渍时间对载银粘胶纤维银含量的影响;测定了不同银含量的载银粘胶纤维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在固定浴比下,提高纳米银溶液浓度、提高浸渍温度和延长浸渍时间,可提高载银粘胶纤维的银含量。当载银粘胶纤维上的银含量达到100 mg/kg时,对大肠埃希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能达到99%以上;当载银粘胶纤维上的银含量达到500 mg/kg时,对白念珠菌的抗菌率能达到99%以上。  相似文献   

12.
马肃  刘峥  刘进 《印染》2012,38(5):9-12
以自制纳米银粒子为抗菌剂,基于膜自组装原理,采用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偶联剂(YDH602)为架桥剂,制备了键合型载银剑麻复合抗菌纤维。以纤维载银量为指标,考察了纳米银溶胶质量浓度、反应时间、pH值对载银效果的影响。利用TEM、紫外光谱仪、SEM、X-射线能谱仪等对纳米银粒子和剑麻抗菌纤维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剑麻抗菌纤维载银量较多,并且分布比较均匀,在48 h内,银释放量为0.17%,说明银与剑麻的结合能力较强,并且会持续稳定地释放出银。此外,载银剑麻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抗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使用银离子作为航天饮用水的消毒剂,其含量直接影响航天饮水的卫生安全。本文采用银离子选择电极分析法,再配以适合的离子强度缓冲溶液,可快速准确地测定航天加银水中银离子的含量。测定相对误差为3.4%,变异系数为1.3%,加标回收率平均值为105.4%,并分析了测定时间、温度和pH值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含银海藻酸纤维的制备方法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益民 《纺织学报》2007,28(2):126-128
为了结合银的抗菌性能和海藻酸纤维的高吸湿性,可将银离子加入海藻酸纤维后制备含银的海藻酸纤维和医用敷料。介绍了在海藻酸纤维中加入银离子的各种方法,并分析了含银海藻酸纤维和医用敷料的性能。结果表明:把银的磷酸锆钠化合物颗粒混入海藻酸纤维后可以制备具有白色外观的抗菌性能很好的纤维,与伤口渗出液接触后,这种纤维可以持续地释放出银离子。实验结果显示含银海藻酸纤维有很好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15.
银离子的释放及敷料的抗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益民 《纺织学报》2007,28(1):120-123
为了确定不同的含银医用敷料在银的释放量和释放速度上的区别,分析了几种含银医用敷料释放银离子的性能。介绍了测试抗菌性能的3种方法,并总结了含银医用敷料的抗菌性能及临床疗效。结果显示,不同的伤口对银离子的释放量有不同的要求。烧伤病人的伤口特别容易受感染,因此在烧伤伤口上使用的含银医用敷料的银离子释放量高,在伤口上可以维持较高浓度的银。在高吸湿性的医用敷料中,细菌和伤口渗出液一起被吸进敷料,从敷料上释放出少量的银离子即可达到抗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粘胶非织造布的PAMAM/Ag~+抗菌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青芳  冉建华  张传杰  刘云  朱平 《印染》2012,38(6):29-32
以聚酰胺-胺(PAMAM)树状大分子为载体,硝酸银水溶液为抗菌剂,采用轧-烘-焙后整理工艺对粘胶非织造布进行抗菌整理。优化的粘胶非织造布抗菌整理工艺为:PAMAM树状大分子3%,AgNO3水溶液2.0×10-3mol/L。整理后粘胶非织造布的抗菌耐久性优异,50次水洗后对大肠埃希菌的抑菌率达98%,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达97%;断裂强力提高41%,断裂伸长率下降25%,白度下降18%左右。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纳米银多巴胺固体微球的乳液的制备方法,以及这类乳液在全涤珊瑚绒针织面料的长效抗菌整理中的应用。本研究采用环氧丙烷与环氧乙烷的共聚物Pluronic F-127作为还原剂和分散剂,负载纳米银离子,然后通过熔融喷涂,将负载纳米银离子的Pluronic F-127微球用石蜡保护起来,最后和多巴胺复配.配制成用于全涤珊瑚绒针织面料的抗菌整理乳液。实验结果表明,经这类纳米银多巴胺固体微球的乳液处理的全涤珊瑚绒针织面料具有优异的耐久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反滴定法、电位滴定法以及离子色谱法分别对皂类产品中的氯含量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反滴定法采用硫氰酸铵和硝酸银标准溶液进行滴定。电位滴定法采用银电极作为指示电极,硝酸银作为标准溶液滴定。离子色谱法采用Ion Pac AS19阴离子交换色谱柱分离,淋洗液为20 mmol/L KOH溶液,以电导检测器检测。通过对市售6个香皂样品的检测结果分析,进行3种方法的比较。结果反滴定法、电位滴定法、离子色谱法的相对误差为1.2%~2.0%、1.5%~2.2%和0.9%~1.7%;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009%~0.014%、0.013%~0.016%和0.008%~0.012%;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1.9%±4.6%、99.8%±8.3%和101.9%±3.0%。结论从精密度、准确度和加标回收率来看,离子色谱法检测效果最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抗菌甲壳胺纤维的制备和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AgNO3溶液处理甲壳胺纤维,由于纤维中的氨基对Ag离子有螯合作用而使纤维吸附具有很强抗菌性能的Ag离子。当和生理盐水接触时,纤维上的Ag离子可以被释放到溶液中,起到抗菌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含银甲壳胺纤维比未处理的甲壳胺纤维有更强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