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超阳  王伟忠 《包装世界》2010,(4):58-59,62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离不开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文章阐述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提出了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2.
创意产业的发展,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是相互协调发展的,只有充分的认识创意产业人才的需求,才能培养出符合市场要求,突显艺术设计专业特色的实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李洋 《包装世界》2014,(5):70-72
以文化和知识为核心的创意产业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创意产业人才在这样一个充满竞争的大环境下显得十分重要,高校作为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担负着为我国培育有创新思想、能创造产品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如何在这种大发展形式下创办有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培养有创新能力的艺术设计人才,提高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整体水平,发展我国创意经济,是广大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因为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推动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特色化的进程,才能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美丽中国梦。  相似文献   

4.
随着当代社会主义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的不断发展,目前国内的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处于逐步成熟阶段,但还是存在诸多问题,如文化创意产业区域优势的产业转化、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如何对接当今中国艺术教育,以及高校艺术教育在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的趋势下如何起到人才引领培育的作用等。本文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形式与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出发,在明确艺术设计教育研究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迫切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文化创意产业对当代高校艺术教育的目标、机遇、挑战以及要求等方面,探讨文化创意产业和艺术设计教育之间的延续性与关联性,讨论当代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人才培养与蓬勃发展的文化创意人才需求和产业实践脱节的现状。  相似文献   

5.
谢汇 《包装世界》2016,(2):52-54
创新、创意、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推动"十三五"文化创意产业良好开局的重要遵循。坚持内容为王、创意致胜;合作优势,整合智造能力;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大力推进浙江省文化创意人才队伍的建设,提升浙江省高校文化创意类专业的水平,推动两岸合作培养文化创意人才的项目建设,加强两岸文化创意产业的交流。本文针对从两岸院校合作培养文化创意人才的卓越计划,研究分析了优势、教学、目标三方面的内容,探讨培养艺术设计文化创意人才教育。  相似文献   

6.
设计艺术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我国未来创意产业获得有效发展的前提,培养一流的创意人才,增强创意产业高端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良好的设计创意可以与自身艺术魅力引领市场趋势,消费者的消费方向及意识,具有推动产品更新,指导消费、刺激商品竞争的特点。本文提出创意思维训练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探讨研究提高创意思维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冼芸安 《上海包装》2023,(11):196-198
作为知识密集型战略产业,文化创意产业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产业”。目前许多高校十分注重文创设计人才创新教育的发展。从岭南文化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出发,分析了高校文创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岭南文化传承背景下文创产品设计课程双创型育人方法,旨在推进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应用型人才是社会人才需求的主体,而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是国家建设创新社会、提升创意的主力军,因此,如何培养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为将就此探讨关于提升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文创产品包装设计在当下的设计领域占有重要地位,而高校文创产品设计是高等教育机构从事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创意活动和项目,将知识、人才和资源结合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和包装设计中,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包装设计业的发展,同时也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及创意体验。高校文创包装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意能力,推动地方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高校文创产品包装设计的创新与改变,可为社会创造出更大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
《包装与设计》2021,(4):70-8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出台,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以此同时,国内许多艺术设计类高校亦开始将文化创意设计教育列为培养设计创意人才的重要方向之一,这其中就包括中国八大美容院之一——广州美术学院,而在广州美院,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以文化创意为驱动力进行研究生创新教学的郭湘黔品牌文化工作室.  相似文献   

11.
罗兵 《包装世界》2012,(3):72-73,76
本文结合创意设计产业在经济转型升级发展中的大趋势,立足包装创意设计人才培养,从产业背景、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团队、创意基地建设等方面,探究基于校企联动、以工作室项目化教学带动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作品向产品、商品、消费品转变的、凸显"创意成果商业转化型"的包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对推进艺术设计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好的为创意设计产业培养知识型、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芳  肖狄虎  李辉 《包装工程》2017,38(24):176-182
目的探索原型理论对长沙窑创意产品设计的影响,旨在为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引入"原型"这一概念,并结合原型驱动的长沙窑创意设计实践,对原型理论及设计流程进行具体解析。结论通过长沙窑创意产品设计实践,验证了原型驱动这一设计方法的有效性,这将对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作出贡献,有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赵阳  孙莉君 《上海包装》2023,(11):111-113
在全球化、数字化的当今社会,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和知识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环节,文创产品设计的创新方法和策略应用对提升文创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深入探讨文创产品设计的创新方法与策略,以期为文创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创意设计产业在经济转型升级发展中的大趋势,立足包装创意设计人才培养,从产业背景、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团队、创意基地建设等方面,探究基于校企联动产教融合,以校企双导师、工作室项目化教学带动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作品向产品、商品、消费品转变的、凸显包装创意应用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对推进艺术设计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好的为创意设计产业培养知识型、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产品设计的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视觉的表现形式是设计师们探索的重要因素之一,渐变色彩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渐变色彩的使用极大地丰富了产品设计的视觉效果,因而被设计师们广泛的应用。本文描述了色彩的认知以及色彩的渐变现象,探索渐变色彩在产品设计中的审美特征和功能价值,分析色彩渐变在产品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发现渐变色彩丰富的视觉表现语言,在产品设计思路的发展之路上带来新的创意和启示,给用户带来一种新的视觉效果和体验。  相似文献   

16.
王亦敏  姜虹伶 《包装工程》2017,38(18):11-14
目的探讨文化创意产业下传统手工艺的创意设计转化的途径。方法传统手工艺因工业生产的兴起所面临的发展瓶颈,从文化创意产业下的前端设计中开发新径,提供可行的设计思维模式,以文化作为创意资源,创意为其加值,其中与科技的结合、贴近民众生活与使用产品的感性互动,诠释创意设计。结论为传统手工艺在文化创意产业下找到新的成长线索,为后续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与运用。藉由创意产品设计为传统手工艺再现风华,形成日常生活的设计文化。  相似文献   

17.
段德伟 《硅谷》2008,(23):152-152
艺术设计专业的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社会是不断发展的,这就对艺术设计专业有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的创新,不断的设计出有创意的设计作品,才能满足人民日益提升的消费品位和审美水准,才能不断的吸引社会公众的眼球.思维能产生创意.创意能改变世界.……  相似文献   

18.
王焱 《包装世界》2011,(6):63-65
通过分析当今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各种因素和存在的问题,结合目前社会生活中创意产业所需,探索一种艺术设计与创意产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多主模式,试图促进艺术设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程志永 《包装学报》2014,6(3):93-96
如何在环境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中培养满足示范区需求的应用型复合人才,成为皖江示范区环境设计文化创意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针对皖江示范区环境艺术设计文化创意产业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形成新型人才培养方式、构建新型“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创新“冠名班”人才培养方式、建立学校与行业协会共建人才培养方式、完善校际间实训基地共建人才培养方式等.希望通过人才培养改革,建立校企合作专业平台,构建新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实现示范区环境设计教学与国际层次的教育改革相接轨,以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现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高职教育不仅要强调技能的培养,也要重视智能的培养,这样才能全面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重视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智能培养,是我国服装产业发展、行业结构升级及地区性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培养优秀服装艺术设计人才的必然途径。智能培养作为服装专业的重要课题,无论从教学思路还是教学方法上都要进行积极的探寻和摸索,智能培养必将为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创造更大的空间和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