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领民  廖莎 《精细化工》2014,31(3):337-341
对1,3-丙二醇发酵液离子交换耦联电渗析脱盐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在发酵液小试脱盐研究的基础上,主要研究了电渗析脱盐实验、离子交换树脂的选型和离子交换耦联电渗析工艺。结果表明,单独采用电渗析脱盐1,3-丙二醇损失率为11.41%;通过比较多种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的pH、电导率以及处理能力,确定耦联中试实验采用树脂LSI296和LSI010;采用离子交换耦联电渗析两步脱盐,效率提高到96.2%,损失率降低到5.88%。  相似文献   

2.
采用电渗析技术对葡萄糖盐溶液进行脱盐处理,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了电流、葡萄糖浓度以及淡室初始盐浓度对电渗析脱盐效果的影响,确定了脱盐最佳操作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电流为5A,葡萄糖浓度为0.05mol/L,淡室初始盐浓度为1.0 mol/L,电渗析处理90 min时脱盐效果最佳.在该操作条件下脱盐率为87.3%,葡萄...  相似文献   

3.
采用电渗析技术对焦化生化出水如曝气生物滤池出水及反渗透浓水进行脱盐,考察不同废水中的离子迁移、废水脱盐及离子交换膜污染情况。结果表明:2种焦化废水采用电渗析处理具有较好的脱盐效果,其中不同离子的迁移脱除与其浓度、离子半径等密切相关。膜电阻测试表明,不同焦化废水电渗析体系中不同离子交换膜的污染存在差别。扫描电镜和红外分析表明,曝气生物滤池出水主要由有机物造成阴离子交换膜污染,而反渗透浓水主要在电渗析浓室侧的膜表面形成颗粒状的无机污染,且阳膜浓室侧比阴膜浓室侧更显著。  相似文献   

4.
亚氨基二乙酸母液的电渗析脱盐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亚氨基二乙酸母液(IDA)进行调等电点的基础上,采用电渗析技术对该母液进行了脱盐的实验研究,考察了电渗析运行电压、料液循环流量等工艺参数对电渗析脱盐工艺过程的影响. 结果表明:均相离子交换膜电渗析技术能有效脱除亚氨基二乙酸母液中的盐,而且具有较高的亚氨基二乙酸回收率,在料液流量为300 L/h、运行电压为30 V时,IDA回收率为92.4%.  相似文献   

5.
闫艳洁 《大氮肥》2004,27(5):354-356
介绍反渗透系统的工艺概况、管理、维护,及其在沧州大化水处理系统中的应用情况,投用后对脱盐系统的影响,指出反渗透技术的应用产生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膜分离技术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述了电渗析、液膜、纳滤、超低压反渗透、胶束增强超滤和水溶性聚合物络合超滤等膜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研究和应用概况,分析了膜技术在处理重金属废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膜技术处理重金属废水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电渗析脱盐技术作为污水深度处理回用的方法之一,其预处理工艺的合理设计决定了电渗析器的稳定运行周期。针对炼化废水水质复杂多变的情况,开展了电渗析装置预处理工艺的研究。通过20 t/h的现场连续试验,考察了电渗析装置预处理系统的运行情况,对其抗冲击性能进行验证,为电渗析脱盐技术深度处理炼化废水的工程化应用推广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
采用分步结晶工艺能将1,3-丙二醇发酵液电渗析脱盐浓水中的有机盐和无机盐分别结晶析出,并将结晶母液进行二次电渗析脱盐,以回收其中的1,3-丙二醇,将电渗析脱盐工序1,3-丙二醇的收率由95%提高到98%。  相似文献   

9.
王浩 《广东化工》2011,38(1):215-216
脱盐工艺目前大多采用“多介质过滤器+离子交换”,该工艺产水率很低,需消耗大量酸、碱,而且再生后期的酸碱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再生排液还增加了污水场的负荷。文章以某市洗化厂除盐工艺为研究对象,在文献资料调研及现场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以“超滤+反渗透+填充床电渗析”组合为核心的膜集成除盐新工艺。  相似文献   

10.
于万波 《工业水处理》2003,23(11):24-27
等电流操作电渗析比等电压操作电渗析更容易通过调整膜对数控制多段电渗析各段的脱盐率和极化点。通过不同方案试验对比,提出了合理的等电流操作电渗析的膜对数组合。通过试验验证了Ca(HCO3)2型井水在预处理中加酸酸化,再进行电渗析脱盐工艺比预处理中未加酸酸化工艺脱盐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11.
于万波 《水处理技术》2004,30(4):231-233
等电流操作电渗析比等电压操作电渗析更容易通过调整膜对数控制多段电渗析各段的脱盐率和极化点。通过不同方案试验对比,提出了合理的等电流操作电渗析的膜对数组合。通过试验验证了Ca(HCO2)2型井水在预处理中加酸酸化,再进行电渗析脱盐工艺比预处理中未加酸酸化工艺脱盐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12.
根据电镀废水水质的特点,对含氰废水、含油废水、含铬废水、含镍废水和含铜废水进行分类前处理后,与混排废水混合进行混凝沉降?MBR(膜生物反应器)法预处理,采用超滤和反渗透装置对废水作进一步处理实现回用,反渗透浓水则采用电渗析?MVR(机械式蒸汽再压缩)工艺实现脱盐后再次进入反渗透装置处理回用。工程实践表明,该系统的出水不仅满足《电镀污染排放标准》(GB 21900-2008)的“表3”要求,且能够作为生产用水回用至电镀生产线。  相似文献   

13.
唐宇  龚燕  王晓琳  余立新 《水处理技术》2005,31(4):41-44,52
研究了1,3-丙二醇发酵液电渗析脱盐过程中某些工艺参数,例如不同交联度离子交换膜的选择、不同碱离子发酵液以及原料液预处理方式等工艺对脱盐过程的影响。同时在前期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了淡浓室流速比、淡室流速和浓室初始浓度三因素对电渗析脱盐操作过程的影响,并利用正交试验对脱盐过程的工艺优化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1,3-丙二醇发酵液电渗析脱盐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1,3-丙二醇发酵液电渗析脱盐小试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中试研究,着重考察了浓淡室流速、浓室初始浓度和膜对电压对电渗析操作过程的影响,通过综合比较脱盐时间、电流效率、能耗等一系列指标,确定了中试条件下脱盐工艺的最佳操作条件。  相似文献   

15.
反渗透/电去离子(RO/EDI)集成膜过程制备高纯水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王建友  王世昌 《化工进展》2002,21(Z1):172-177
以城市自来水为原水,采用超滤/反渗透/电去离子集成膜过程工艺,实现了净化、初级脱盐、深度脱盐-机完成,在酸碱零消耗的前提下连续、稳定、清洁、高效的高纯水生产,产品水电阻率达到15~17MΩ·cm.研究了均相与异相离子交换膜的使用对产品水质量的影响,发现均相膜的使用并未提高过程的去离子效果.研究同时表明,对于弱离子态的硅的去除,EDI更具有传统的电渗析与离子交换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优点.  相似文献   

16.
东营市港城热力有限公司以自来水为水源采用全膜法水处理技术制备超纯水,过程中反渗透浓水电导率在3500μs/cm左右,约占总进水量的30%。为了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本论文拟采用电渗析系统对反渗透浓水进行脱盐。试验结果表明电渗析技术可以成功的将反渗透浓水中的离子脱除。在试验考察的条件中,均可以在15 min内成功地将浓水中的电导率降低到反渗透进水水质要求。且20 V,15 L/h的试验条件下,膜组件能耗最低为0.1816 w·h·L-1。  相似文献   

17.
以某印染厂高密度澄清池出水为处理对象,通过中试试验确定了电渗析法的极限电流密度,研究了电压、进水流量对电渗析处理工艺出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试条件下电渗析器的极限电流为25 A、极限电流密度为11.57 m A/cm2、最佳电压为80 V、单位容积电渗析器进水流量为5.2 L/h。在最佳工艺运行条件下电渗析淡水电导率低至1 500μs/cm,脱盐率、脱硬率和脱氯率分别达到78.07%、85.88%和88.50%。脱盐速率随着电压增大逐渐增大,当电压为85 V时脱盐速率出现最大值(56.35 mg/L·s);脱盐速率随着流量的增大逐渐减小,当流量为1 100 L/h时脱盐速率出现最小值(54.40 mg/L·s)。电渗析脱盐成本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正> 分子和离子是肉眼不能看见的,所以对它们的过滤分离是很难想象的事。然而反渗透技术能够将溶液中的分子,离子溶质与溶剂水过滤分离,反渗透技术的成功关键是选择一种合适的半透膜,如醋酸纤维,聚酰胺,聚砜或其它聚合物膜。反渗透被首先用于脱盐(从海水或含盐水中制取纯水),现在,世界上已有几千家工厂正在应用反渗透技术进行脱盐。目前,反渗透技术也被用于含盐量较低的溶液脱盐,反渗透技术已被电子工业和制药工业当作一种标准的制取纯水的工艺,同时,该技术在锅炉水预处理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重视。在废  相似文献   

19.
树枝状聚合物的化学性质和在反渗透阻垢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枝状聚合物是一种高度分叉的具有三维立体构造的高分子,虽然在自然界里树枝状聚合物很常见,但其工业应用却是刚刚开始.作者首先介绍了由于其独特的几何构造和化学特征,树枝状聚合物在反渗透水处理中所表现出的巨大的工业应用优势,进而重点介绍了相比于直链型聚合物,基于树枝状聚合物的阻垢剂可以更加高效地控制反渗透原水中的无机盐垢、胶体和有机物.最后得出结论,树枝状聚合物的独特性能可以提供给用户更加全面的反渗透系统给水控制,降低膜的污染倾向并减少膜的清洗需求.  相似文献   

20.
电渗析脱盐在提取发酵液中谷氨酰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电渗析脱盐与单阴离子交换柱相耦合提取发酵液中谷氨酰胺的分离工艺。研究发现,将发酵液pH调节到谷氨酰胺等电点附近,通过电渗析将其中的无机盐脱除95%左右时,仍然能保证谷氨酰胺收率达到76%,电流效率为85%。根据谷氨酰胺和谷氨酸等电点差异,电渗析脱盐后的料液再通过单根阴离子树脂交换柱,可以去除其中的谷氨酸等杂质。该工艺大幅度地减少了树脂用量,有效地解决了谷氨酰胺在强碱和强酸环境中的转化问题,生产成本明显降低,谷氨酰胺的总提取收率达到60%左右,且产品纯度符合药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