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对绢经纺织物的结构参数与热湿舒适性五个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揭示结构参数对绢纺织物热湿舒适性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对绢纺织物的结构参数与造型性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揭示了绢纺织物造型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对以运动材料为主的20种织物的热、湿性能指标进行了主观实验.比较了20种织物各项单独热湿传递指标之间的差异,并分析了引起差异的原因.分别从静态条件和大量运动条件下对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每一类织物热湿舒适性的具体特点和同类织物之间热湿舒适性的相对优劣顺序.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鞋材用涤纶经编间隔织物的热湿舒适性变化规律,选取 8 种鞋材用涤纶经编间隔织物作为样 本,测试织物的透气性、芯吸高度、透湿量和保温性四项指标,分析其变化规律,并基于回归分析,建立了鞋 材用涤纶经编间隔织物热湿舒适性各项指标的回归方程,最后,采用直接加权法建立综合性能评价函数,对织 物热湿舒适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着经编间隔织物总密度和体积密度的提高,织物透气性、芯吸高度和透 湿性均降低,而保温性提高;试样 5 的热湿舒适综合性能最好,即总密度为 246 线圈数/cm2,厚度为 1.64 mm, 克重为 203.2 g/m2。  相似文献   

5.
织物热湿传递性能及服装热湿舒适性评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织物的热湿传递性能及服装热湿舒适性评价的各种研究方法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特征.将热湿传递性能研究分为单纯热湿传递和综合热湿传递,对服装热湿舒适性评价进行了讨论.从微气候参数评价方法、生理学评价方法、心理学评价方法及综合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最后展望了织物的热湿传递性能及服装热湿舒适性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对绢织物的结构参数与造型性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揭示了绢纺织物造型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针织品的热湿舒适性能,本文选取几种有代表性的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织物为试样,测试其热、湿传递性指标,并依据其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高温环境下,粘胶纤维织物、维劳夫特纤维织物和竹纤维织物均具有优良的热湿舒适性能;相比较而言,棉纤维织物、天丝纤维织物和莫代尔纤维织物性能较差;在低温环境下,棉纤维织物、维劳夫特纤维织物和竹纤维织物均具有优良的热湿舒适性能,莫代尔纤维织物居中,天丝纤维织物和粘胶纤维织物较差。深入了解其服用热湿舒适性的差异,可以更好地指导其后续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8.
选用6种蚕丝含量不同规格相近的织物,对其热湿舒适性、接触舒适性进行测试,并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对测试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发现:随蚕丝含量的增加,蚕丝/棉混纺织物的热湿舒适性、接触舒适性均发生一定的变化。在所选蚕丝含量变化的范围内,织物的热湿舒适性受到的影响较大,最终得到蚕丝含量为20%,经纬纱均用C/S(80/20)混纺纱的混纺织物,热湿舒适性、接触舒适性最佳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我院研制的一系列织物静态、动态热湿舒适性能的测试仪器和评判指标,提出有关针织物热湿舒适性的静、动态综合评判观点和方法,并就原料对针织物热湿舒适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新型针织内衣面料热湿舒适性影响因素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客观研究一类新型针织内衣面料的热湿舒适性主要影响因素,对珍珠纤维、大豆纤维、竹纤维、聚乳酸纤维等8种新型针织内衣面料及棉织物共9种面料进行了热湿舒适性能测试,并采用SPSS软件中的因子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试验面料的各项基本性能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这类针织内衣面料热湿舒适性的主要因素是材料的吸湿性能、织物的厚度、紧密度及织物组织结构;织物厚度越小、密度越小,其透气、吸湿透湿性能越好;织物越厚实,织物保暖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混纺比对天然彩色棉/绢丝混纺织物风格的影响,制备了系列天然彩色棉(棕)/绢丝混纺机织物,并采用FAST对混纺织物的风格进行测试与分析.研究表明,随着绢丝含量的增加,天然彩色棉/绢丝混纺织物的强伸性能得到明显改善,织物的风格变得相对滑爽,柔软,但造型性有所变差.少量绢丝的加入(<10%)对织物柔软性的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织物结构因素对织物的热湿移动的影响作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织物组织、经纬线密度和捻度,对织物的热湿移动特性有明显的影响。织物结构紧密,经纬线密度大,丝线捻度低时,透气阻抗大,热湿移动量小;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非接触式的测温仪器.对丝织物的保暖防暑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蚕丝织物在冬季有较好的保暖性,在夏季有较好的隔热防暑作用,加之丝织物的吸湿放湿能力较强.故具有较好的穿着舒适性。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不同服装面料的传热传湿性能,在对它们进行分析与比较的基础上,较全面、客观地讨论发真丝的热湿舒适性原理。另外通过穿着不同材料的服装进行运动过程中人体生理反应的测试和分析进一步论证了真丝对人体的卫生保健性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使用非稳态下织物传热传湿测试装置,对L27(313)正交设计试制的真丝电力纺试样.进行了纯热阻、湿阻及热湿交互作用下的热阻、湿阻测定。并按测试结果建立了真丝薄型织物热湿性能与其结构参数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织物厚度是影响薄型织物热阻、湿阻的一个显要因素;热、湿交互作用下织物的热、湿值小于纯热、湿条件下的热、湿阻值。为薄型织物热湿性能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丝织物吸湿放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各种织物吸湿、放湿和最大吸水量的实验研究,进一步揭示了丝织物具有吸湿好、放湿快、吸水量大的优良服用卫生性能,同时也进一步明白了丝织物穿着舒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服装(织物)热湿舒适性模型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总结了前人在服装(织物)热湿舒适性研究领域所建立的各种模型,概括分析了各类模型的基本特征,并结合作者在多孔介质传热传质领域的研究发展,展望了服装(织物)热湿舒适性模型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试验研究了不同原料组分复合双罗纹针织物的透气性和热湿传递性,探讨了影响透气性和热湿传递性能的因素,并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得出织物参数与透气性以及透气性与热湿传递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对织物原料与热湿传递性能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织物的热湿传递能力随棉纤维质量含量增加或涤纶质量含量减少而降低。  相似文献   

19.
研制一种新型的织物热湿传递性能测试仪,并在模似人体出汗的条件下,对组合双层织物与模拟皮肤之间的水汽分压、温度和热流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测试根据水汽分压、温度和热流曲线,计算出热湿传递系数,可以用来评价织物的热湿传递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