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Planning》2017,(4):600-603
303矿床是四川盆地内一砂岩型铀矿床。近年来,该区铀矿找矿工作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根据野外地质调查、薄片、光片、系列编图等资料,运用砂岩型铀矿成矿、找矿理论,对303矿区下白垩统苍溪组地层特征及铀矿化特征进行研究,认为川北砂岩型铀矿化主要分布在新华向斜的南东翼,矿石以砂岩型铀矿石为主,砾岩型铀矿石和泥岩型铀矿石次之。铀矿石中铀的存在形式以沥青铀矿、铀石以及吸附铀为主。主成矿年龄较大,矿体主要赋存在辫状河沉积体系之中,矿化与沉积微相、构造、岩相古地理及砂体厚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田亮  赵天林  尹永朋  李名  叶阳 《矿产勘查》2020,11(11):2424-2429
为取得二连盆地额仁淖尔地区铀成矿水文地质条件,运用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铀水文地球化学等知识,通过调查取样,分析数据,整理资料等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地下水水动力特征为从西北部、东部、南部的补给区向北东部、北部的排泄区径流;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HCO3-Na、Cl-Na型水为主,p H值平均为7.95,Eh值平均为60 m V,矿化度最高7.75g/L;该地区地下水水中铀含量较高,最高值可达184μg/L,自然底数为36.36μg/L;圈定铀偏高点7个,铀增高点6个,铀异常点2个;水中铀含量与硫酸根离子含量相关性最高。该地区地下水环境有以利于铀成矿、富集。  相似文献   

3.
粤北地区是国内最大的花岗岩型铀矿矿集区,自20世纪50年代,前人在该区通过系统的工作已取得了巨大的找矿成果,但部分地段工作程度较低,仍具有较大铀矿勘查潜力。文章分析了粤北地区产铀花岗岩体特征以及区内的铀成矿地质条件,并对区内花岗岩型铀矿床形成有利的遥感、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等要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了一套适合粤北地区花岗岩型铀矿的找矿模式,为下一步铀矿勘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研究区内前期勘查工作铀矿成矿条件研究尚不深入的问题,为实现区内铀矿找矿突破,本文通过对乌里雅斯太凹陷的构造演化特征、蚀源区铀源条件、含矿目的层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后生蚀变特征、铀矿化特征及白垩系沉积建造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合研究区钻孔、连井剖面等资料,综合探讨了乌里雅斯太凹陷砂岩型铀成矿环境及条件,认为盆缘的富铀花岗岩体为沉积盆地提供了丰富的铀源,中生代后期构造反转形成的剥蚀天窗为含铀含氧水的渗入、渗出提供了通道,凹陷北缘陡坡带扇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及前缘水下分支河道微相发育部位是该区砂岩型铀矿找矿的重点方向,下白垩统赛汉组为主要找矿目标层位,找矿类型以层间氧化带型为主,次为潜水氧化带型。研究区各种成矿要素匹配良好,具备形成中型以上的砂岩型铀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2,(4):662-667
本文通过系统的取样分析,详细研究龙川江盆地团田地区新获砂岩型铀矿床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以期为初步揭示区域铀成矿模式提供有效信息。分析表明:矿段岩石成熟度较差,岩性为长石砂岩;矿段定位于氧化-还原过渡带且存在含氧地下水二次氧化破坏可能;U元素与Mo的双峰富集式样可以作为该区砂岩型铀矿化元素模型;本次见矿层位(芒棒组下段下亚段)古铀量较低,存在沉积期后铀元素预富集作用,且本身也可作为盖层铀源供给铀元素;该区铀成矿过程为表生来源,不具备深部热液作用特征,该区芒棒组各含矿层具有较统一的物质来源、沉积环境和构造背景;稀土元素与铀元素离子在该区地下水水溶液中主要呈REE(CO_3)0、UO_2(CO_3)0、UO_2(CO_3)0、[REE(CO_3)_20、[REE(CO_3)_2(-2)]、[UO_2(CO_3)_2(-2)]、[UO_2(CO_3)_2(-2)]四种形式的络离子共迁移,并在适当的Eh和pH条件下与有机碳、Fe(-2)]四种形式的络离子共迁移,并在适当的Eh和pH条件下与有机碳、Fe(2+)等还原剂发生反应而沉淀富集于矿物颗粒裂隙中。  相似文献   

6.
桃源矿床是位于长塘火山盆地西侧的中型热液铀矿床。对其开展铀矿物组成研究对探究矿床成因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野外和显微镜观察基础上,利用电子探针分析手段对矿床成矿元素铀赋存状态和矿物共生组合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铀的存在形式以独立铀矿物为主,主要为沥青铀矿、铀石,其次为钛铀矿。铀矿石具有5种不同的矿物组合类型:沥青铀矿-赤铁矿-微晶石英组合、沥青铀矿-铀石-紫黑色萤石组合、沥青铀矿-铀石-黄铁矿组合、钛铀矿-金红石-绿泥石组合、铀石-钠长石组合。这种矿物组合的多样性,反映了该矿床热液流体活动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即成矿热液流体作用具有多阶段性。结合铀矿物的相互穿插关系和矿物组合特征,该矿床至少存在两期铀矿化,且铀矿化与硅化、赤铁矿化、紫黑色萤石化、黄铁矿化、方解石化等关系密切。铀矿物共生组合特征以及沥青铀矿元素含量特征表明该矿床形成于中低温偏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2,(2):264-268
对龙川江盆地南部新获砂岩型铀矿工业矿体开展铀赋存形态研究表明,不同矿段铀成矿作用与赋矿主岩特征有关,且矿体总体适合采用地浸开采。铀品位高低与活性铀比例无明显相关性,后期开发应综合考虑两者关系,优选开采方案。扫描电镜与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铀矿段中残渣态铀的矿物种类主要以铀石为主,呈微细粒侵染状赋存、分散吸附于碎屑物表面,一般于蚀变黑云母、砂岩胶结物中较富集。其它,如铀钍石、变种独居石等独立含铀矿物常与石英、黑云母、黄铁矿共生,镶嵌于矿物解理面与裂隙之中。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Z1):47-52
从四川盆地的大地构造、古气候与古地理、构造、水文地质、地球化学、岩性、放射性地化等方面探讨四川盆地是否具备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作者认为,四川盆地中部及南部的侏罗系砂岩具备可地浸砂岩型铀矿良好成矿和地浸条件,是一片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9.
苏冠男  王飞  卫军  王真  胡旭丽 《矿产勘查》2017,8(2):207-213
通过依托项目"青海省杂多县阿涌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实施和综合研究,获得了较丰富的化探资料。对18种元素进行了统计分析,基本阐明各元素富集离散特征和地球化学空间展布规律,利用聚类分析和R型因子分析,讨论了各元素之间的组合关系;结合构造、地层及成矿带特征,对该区主要成矿元素分布有了进一步认识。依据元素组合、异常分布、新发现的矿化线索等特征的分析,在该区内初步划分了5个远景区,15处找矿靶区。为该区应用地球化学异常开展成矿预测和找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3)
为探究铁列克特金矿矿区的地质特征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采用电子探针测试方法,对采自围岩和矿体的样品进行了主、微量和稀土元素分析,并对矿床的微量、稀土元素和矿床成岩、成矿作用过程中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矿体富集Rb、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稀土元素质量比较高(118.76~209.72μg/g),分馏程度高,属于轻稀土富集型,且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和微弱的Ce异常。这些特征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围岩地层。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下辽河盆地西部斜坡区砂岩型铀矿成矿地质条件,本次研究通过收集整理下辽河盆地以往地质勘查资料,利用煤田钻孔资料的"二次开发",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及能谱测量工作,对盆地的铀源条件、盆地构造及"补—径—排"体系、目的层条件等进行了分析,认为下辽河盆地西部斜坡区砂岩型铀矿成矿地质条件良好,其中明化镇组是成矿最有利层位;在控矿因素研究基础上,圈定了欢喜岭—盘山、大虎山—大民屯两个砂岩型铀矿成矿远景区,为进一步勘查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王德鹏  汪成勇  陈擎 《矿产勘查》2020,11(5):988-993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特别是稀土元素中的稀有金属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金属元素。稀有金属广泛地应用于航天、航空、电子、核电等高科技领域。本次勘查主要是对查查香卡地区324铀矿点落实控制,并提交资源量。勘查中发现铀矿床岩石中放射性元素铀(U),钍(Th),钾(K)和密切相关,实验室样品分析结果也显示查查香卡铀矿床中的稀土矿与铀矿的关系密切。根据铀矿勘查结果,铀矿含量达到硬岩铀矿工业品位,同时预测查查香卡地区铀矿伴生稀土原生矿石达到边界品位,并通过FORECAST函数推算出稀土元素(∑REE)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纳米比亚铜矿资源丰富、矿床成因多,其中砂岩型矿床在纳米比亚的中部和西北部均有发育。Opuwo矿区位于纳米比亚西北部,发育众多的铜矿(化)点,目前还没有发现可以开发利用的铜矿床,其中以砂岩铜矿规模最大、分布最广。文章通过对OU和OM两个砂岩铜矿体的调查研究,根据已有的地质及物化探成果,总结了纳米比亚Opuwo矿区砂岩铜矿成矿规律以及赋存特征,为该区寻求可开发利用的铜矿床提供找矿依据。  相似文献   

14.
艾虎  焦智伟  王泽霞  汪来  祁程  李茂 《矿产勘查》2020,11(9):1966-1973
柴达木盆地北缘具有有利的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前人已在北缘发现多个铀矿化点、异常点。由于盆地第四系覆盖广泛且沉积较厚,研究区深部目的层砂体展布特征不明。通过开展柴北缘典型成矿模型CSAMT正演研究,分析了其在低阻背景下探测中阻砂体的有效性;以应用实例分析了研究区深部电阻率异常特征,目的层砂体空间展布,经钻探揭露,发现铀矿化孔1个、异常孔2个,为下一步铀矿勘查工作指明了方向,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孙琦夫  张远飞 《矿产勘查》2018,9(11):2186-2196
地球化学元素序结构分析是基于地球化学、岩石学、矿床学与复杂系统等多学科的综合而提出的技术思想。地球化学模式识别分类和元素基因谱曲线生成是其两大核心技术,文章应用这两项技术对已预处理的大兴安岭中南段地区1∶20万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得到该地区地球化学地质(成矿)单元分区与对应的地球化学元素基因谱曲线。地球化学地质(成矿)单元分区图与该区域地质简图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利用地球化学元素基因谱曲线对该区域成矿作用进行分析,发现该区域至少存在两个期次的地质成矿作用,且大部分矿床(点)均为两个期次成矿作用叠加、改造形成。不同地球化学元素基因谱曲线所表现的"基因"特征正好与研究区内不同期次花岗岩中黑云母、角闪石所表现出的元素特征相对应。二叠系海相火山沉积岩地层元素基因谱曲线强烈富铜的"基因"特征反映出该区具有形成大型铜矿的巨大潜力。研究表明,不同元素异常分布区无论其异常强或弱,元素基因谱曲线均能呈现出一些显著的"基因"特征,表明该技术方法有助于地球化学元素弱异常的识别与评价,为地球化学找矿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汤原断陷古近系宝泉岭组为主要研究目标层位,开展了沉积岩石学特征、古沉积环境特征、沉积体系特征及层间氧化带发育特征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了宝泉岭组发育特征及其对铀成矿作用的制约。研究认为:(1)宝泉岭组砂岩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杂砂岩和岩屑砂岩,岩石具典型的低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特征,具有近物源搬运的特征;(2)古近系宝泉岭组沉积时期为陆相淡水环境,古气候表现为温湿—干热气候,地球化学环境表现为还原环境,具较高的还原容量,有利于铀元素的还原沉淀;(3)宝泉岭组发育扇三角洲相,主要砂体表现为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两类,其中分流河道砂体应作为研究区下一步砂岩型铀矿找矿的主攻砂体类型。  相似文献   

17.
徐伟  蒋丽  蒋芹  张燕赞 《矿产勘查》2022,13(4):410-417
嵩箕地区是河南省重要的铝土矿成矿带,为了解成矿带区域性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一步研究铝土矿的成矿机制,经过对成矿带多个矿床稀土元素分布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各矿区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基本相同,轻稀土分异程度有所不同,从而提出了嵩箕成矿带铝土矿成矿物质来源的新观点。研究认为,宜阳地区铝土矿应归属嵩箕成矿带;该成矿带南北两侧的铝土矿的成矿物质来源不完全一致,在成矿过程中,成矿物质的供应程度不同,特点是北多南少,导致南北两侧矿区矿体间规模和厚度存在明显差异,对进一步研究区内铝土矿的成因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铜坑锡多金属矿是广西大厂矿田中具代表性的超大型矿床,由上部的锡多金属矿和下部的锌铜矿组成。区内矿化具有"上锡下铜、近铜远锡"的分带特征和上脉下层的矿体产出规律。文章对区内不同类型矿体的矿石进行系统的稀土元素测试,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矿石稀土总量具有规律性变化特征,稀土配分模式均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铕铈不同程度亏损的右倾配分曲线,结果表明上部的锡多金属矿体和下部的锌铜矿具有相同的物质来源。通过对矿区侵入岩稀土元素特征对比研究,表明区内成矿与龙箱盖花岗岩有关,成矿物质是自东向西、由下至上、由近花岗岩到远离花岗岩运移的,矿床成因应属于岩浆热液充填—交代型。  相似文献   

19.
靳拥护  常磊  彭成  张鹏  闫东汉 《矿产勘查》2020,11(3):546-552
北山地区中口子盆地地区存在大量的放射性异常,其找矿潜力十分巨大,但前人只对该地区的成油性进行过一定的探讨,对于该地区的放射性铀矿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中口子盆地中生代地层元素分布、元素共生组合和地球化学异常分析研究,白垩系赤金堡组以放射性U元素为主的元素组合含量明显偏高,U、Th具备强富集强分异的特征,具备成矿物质基础;侏罗系芨芨沟组元素分布较均匀,龙凤山组整体含量偏低。白垩系中的AP10化探异常,元素组合为U、Mo、Pb、As、Sb、F、La、Y等,U、Mo、As异常对矿化具有直接的指示作用。通过对异常的分析认为盆地内侏罗系不具有成铀条件,白垩系地层中,铀矿形成经历了初步富集,表生改造从而富集成矿过程,为区域放射性元素找矿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