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8年,中国油价也上演了“过山车”,但追涨是没有理由的;应分析国际油价波动的真正原因,其实油价波动是一把“双刃剑”;中国油价变动不能只与国际原油价格接轨,还应与国际原油交易接轨;中国石油能源市场化改革任重道远。要树立正确的石油安全观念;要采取积极的确保我国石油供应安全的应对措施,大力节油,加强国内油气资源勘探,开展石油资源的国际化经营,保障原油运输通道安全,加速燃油替代品开发与生产,加快石油储备步伐。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1997年以来的国际油价变化趋势及其原因,重点分析了2000年上半年的油价急剧攀升的内在原因,市场供应不足,需求增长迅速和全球库存低下,是促使今后年油价上升的动力。在预测下半年全球供需平衡以后,认为8月份至年底的油价仍较坚挺。2001年的油价将会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3.
三年以来,国际石油市场风云变幻。石油价格仿若坐上了翻滚过山车一般,从暴跌到暴涨再到全线下落,其变动之剧烈前所未有。油价暴涨暴跌,牵一发而动全身。包括政府、企业、老百姓在内方方面面的人士都开始为石油悬心。对中国而言,油价涨落之间便能从深层影响国家经济。如何减小油价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如何减小油价动荡对我国石油行业的冲击?专家建议国家和企业都要为自己寻找一个缓冲区间。国家应建立自己的战略储备,要创建自己的石油市场,需改善自己的油价形成机制……企业的目标是站稳脚跟,力降成本,不为油市风云所撼动。 相似文献
4.
5.
石油价格不仅受到供求关系的制约。而且还受其它因素的影响。本文简述了2003年前3季度的国际石油市场价格波动情况,并对影响石油价格的因素:世界政治局势、欧佩克产量政策变动、美国石油库存变化、石油供应和需求关系、季节变化以及投机商技术性操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一个时期以来,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已引起各国的广泛关注。欧洲主要国家(如法、英、德)已发生抗议活动,欧佩克成员国9月10日决定提高石油产量(每日增产80万桶),但此举未能阻止国际油价上涨。欧佩克前任轮值主席、现任秘书长(委内瑞拉能源和矿业部长)罗德里格斯说:“产油国已接近其生产能力的极限,因此,可能会出现世界石油生产危机。”有专家认为,“第三次石油危机”正在悄悄走来。欧盟一位负责能源的委员则表示,“这就是世界第三次石油危机”。 相似文献
7.
2005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并不断创出新高。随着全球石油进口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放慢.原油供给增加,2006年全球原油市场将较2005年宽松。如果不出现重大意外事件,2006年油价在经过1-2个季度的高位震荡之后,将逐渐回落至合理的价格水平.预期全年油价水平在50美元/桶上下。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12年8月已快过去,国际经济形势依然延续2011年的颓势,国内需求也出现放缓趋势。今年上半年,过山车似的油价使我国炼化企业倍感压力,国内成品油价格的“三连降”更使炼化企业感到雪上加霜。在原油价格持续不下的上半年,各个炼化企业如何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减少企业亏损?当下,各个炼化企业又是通过什么措施进行降本增效?记者采访了中石化和中海油部分炼化公司的负责人。 相似文献
16.
摩根士丹利报告称,2009年原油需求可能因欧美气温高于均值而难现“季节性大增”,非经合组织原油消费则表现强劲,这些因素可能会令“牛市观点”失望。该行指出,2009年四季度石油需求增量可能为日70万桶,对比2000年至2007年均值140万桶。该行表示:“2009年迄今气候因素并未得到石油市场太多重视。不过,11月头三周原油需求似乎已因欧美气温高于均值而降至日14万桶。” 相似文献
17.
18.
《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2015,(2):21
<正>据道琼斯2015年4月27日消息,美银美林表示,由于炼油厂检修季将在9月份再次袭来,WTI原油价可能重新跌回50美元/桶一带,此后到2015年底油价将反弹至57美元/桶。美银美林表示:最初,石油市场过剩主要反映在了原油库存的大幅增加,从而令原油价格面临向下的压力,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了变化,当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