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江汉盆地南部中古生界低信噪比地区静校正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莉  查树贵  刘春燕  凡睿 《石油物探》2005,45(4):374-378
针对江汉盆地南部平原海相中古生界地震资料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该区中古生界地层地震资料信噪比低、成像困难的原因,认为静校正问题是制约该区地震资料处理效果的主要问题。比较了多种折射静校正方法的处理效果,发现交互迭代折射静校正的效果最好。在做好初至波的拾取、剩余静校正层位和时窗的选定、速度分析与最大能量自动剩余静校正迭代等处理工作的基础上,利用交互迭代折射静校正方法处理江汉盆地南部平原海相低信噪比资料,剖面品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反射层次丰富,波组特征清晰,构造形态、断层等地质现象清楚。  相似文献   

2.
南方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区地震采集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李林新 《石油物探》2005,44(5):529-537
我国南方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区总面积200×101多km3,中、古生界海相地层油气勘探区的面积达90×104多km2,但由于该区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干扰波发育,导致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因此,提高资料的信噪比是该区油气勘探的重中之重。为此,针对南方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区的地震地质特点,系统地分析和总结了地震采集所面临的问题和造成资料信噪比低的原因:①地表条件复杂多变,有平原水网区、碳酸盐岩出露区、砂泥岩出露区等;②地层时代老,地震反射信号弱;③地下构造复杂等。针对地震采集难点,从表层地质结构调查、激发接收因素、干扰波、观测系统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结合勘探实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技术。  相似文献   

3.
南黄海盆地发育厚度大、分布广的中生代—古生代海相地层,是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对象,然而受地质条件复杂、地震采集环境恶劣等因素的影响,地震成像品质不佳的问题突出,制约了该区油气勘探的进程。为了破解上述技术难题,通过开展科研攻关,形成了南黄海盆地中生界—古生界地震资料采集、处理与综合解释等3项关键技术系列。研究结果表明:①通过立体地震资料采集、 广角反射地震信号提取、广角反射波成像处理、地震综合解释等技术以及海上试验应用,获得了该盆地中部隆起和北部坳陷海相下构造层的有效反射和成像,满足了地质科学研究和地震成像的要求;②取得了对南黄海盆地海相下构造层分布、构造特征等的一系列重要新认识,为该盆地海相地层油气资源潜力评价及勘探指明了方向;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CSDP-2科学钻探井位,在海相中生界—古生界中钻遇厚度较大的烃源岩和多套储层油气显示,证实了该项技术的可靠性。结论认为,该项地震勘探关键技术可以为南黄海盆地海相地层的油气勘探提供技术支撑,应用前景广阔,并由此坚定了在该盆地进行海相油气勘探的信心。  相似文献   

4.
中国南方海相地层油气勘探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1  
经过40多年来的勘探和研究,在南方海相油气勘探领域发现了大量的地面油气、沥青显示和不同时代的古油藏,以及鄂西建南、黔北赤水等气田,四川盆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天然气区.经油气资源评价,南方海相地层资源量(除四川盆地)近80亿t油当量.南方海相地层是我国潜在的含油气领域,研究表明,南方海相地层原始生油条件优越,有多套生、储、盖组合,但由于后期构造运动强烈,因此油气保存条件是南方油气勘探的关键.目前勘探技术和方法不过关是油气突破的最大障碍.应加强地震、非地震物化探技术方法攻关;发展综合勘探和油气综合评价技术;采用合理的勘探程序;重视发展天然气勘探技术和方法;充分利用老资料,进行信息二次开发.逐步形成以构造演化为主线,开展以露头、井筒、地震资料为基础的沉积、层序地层研究,用海相残余盆地动态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南方海相地层有利勘探目标评选.  相似文献   

5.
江汉平原海相地层具有较好的成藏条件,是南方海相油气勘探的战略突破区。经多年对平原海相地层地震资料的分析和方法攻关,从地震资料特征出发,选择有效的地震资料处理方法。从资料处理的角度,阐述了提高海相地层地震资料品质的技术思路与关键技术。围绕噪声衰减技术、静校正技术、一致性处理技术和偏移成像技术等几个关键技术问题开展攻关研究,使江汉平原海相地层地震资料处理方法日臻完善。采用该方法对簰洲二维地震资料、江汉平原区域地震大剖面和沔阳三维地震资料的实际处理,表明这些方法在平原海相资料处理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东海陆架盆地南部中生代沉积层的进一步研究要求,开展了立体震源的海洋宽线地震采集处理技术的研究应用。结果表明,成果资料品质较好,主要体现在资料低频信息增加,深层反射波组特征明显、资料信噪比提高、横向连续性向好。海上立体震源宽线地震是提高中深层地震资料质量较为经济、实用、有效的技术,较好提高了东海南部中生界地层中地震叠前偏移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7.
王德志  贾烈明 《石油物探》2006,45(4):423-426
位于中国东北境内的三江盆地,环境与气候十分恶劣,勘探程度低,地震地质条件复杂,以往采集的地震资料品质较差。为整体了解盆地结构,进一步评价盆地含油气情况,在分析三江盆地地震地质条件和以往资料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多类型的表层结构、强屏蔽界面、低信噪比资料、复杂构造成像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理论论证和地震采集技术研究。发现:①首先须做好低、降速带的调查及激发井深、岩性、药量的试验,以保证药柱在高速层顶面以下激发;②该区进行地震采集时,炮检距不宜过大;③须使地震波有足够的高频成分,以获取散射波。通过研究,解决了地震勘探采集中的难点,提高了地震资料单炮记录的品质,获得了浅、中、深地层成像清晰的地震剖面,取得了明显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8.
横波及横波与纵波的联合勘探技术称为多波地震勘探。它能提高对地层岩性、油气圈闭和储层(特别是裂缝情况)、含油气的识别能力。文中简要介绍了多波地震勘探的概念、理论方法、野外施工前的试验内容,多波地震资料处理、解释的方法与原则。我国在不同地区、不同年代地层都获得了有效的转换横波资料,这些资料对确定小断层、小幅度圈闭、岩性识别、风化壳解释方面有一定的优点。指出这种勘探新技术,对江汉盆地解决局部地区的具体地质问题可能是有用的,应引起石油地质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中扬子海相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方法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江汉平原南部沔阳地区的构造复杂,使得地震资料品质差,圈闭落实不好,进而导致该区中扬子海相 地层油气勘探多年来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在分析沔阳三维中扬子海相地层地震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静校正 方法、地表一致性相位校正技术和偏移速度适时拾取技术的研究,较好地解决了平原水网地区静校正问题和各 小三维区块间的相位非一致性问题,提高了偏移成像精度,极大地改善了该区中扬子海相地层的成像品质。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黄土塬区是我国油气勘探的重点和难点地区之一。由于表层复杂的地震地质条件和地下隐蔽性油藏特征限制,油气勘探进程缓慢,勘探主要手段局限于地质综合研究和钻探。经地震勘探实践和攻关,现已形成了一套先进而适用的弯线高分辨率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获得了高分辨率、高信噪比的地震资料,取得了明显的地质效果。仅新区勘探事业部陕北油气勘探项目经理部,在三年内就上交探明石油储量X亿吨,预测天然气潜在  相似文献   

11.
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和三维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复杂区的三维勘探已经变得非常普遍。解决三维复杂构造区低信噪比地震数据的叠加成像问题非常关键,在以往研究二维CRS的基础上,研究三维CRS技术,探索出了改善复杂地区三维地震数据叠加成像品质的新途径,形成了解决复杂地区地质构造成像差的新思路。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结果表明,三维CRS技术使复杂地区低信噪比资料品质得到较大改善,对复杂地区地震资料处理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巨厚黄土塬区,地表条件复杂,直测线资料的品质较差,而沿沟布置的弯线,测网稀疏,地震勘探的精度受到很大制约。在鄂尔多斯盆地JY地区开展了非纵测线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研究。对非纵测线资料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非纵地震资料处理流程。主要技术包括:①具有黄土塬特色的静校正技术;②合理的噪声压制技术;③拓宽频带的组合反褶积技术;④高精度非纵速度分析技术。经过非纵地震资料处理流程处理的地震剖面,品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可以满足该地区油气勘探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油气层序地层学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气层序地层学是在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石油地质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新型边缘学科。它实质上是一种含油气层序分析学,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对油气层序进行成因单元分析。它应用地震层序地层、测井层序地层、露头层序地层分析方法,采用计算机技术和模拟技术研究含油气盆地的地层层序,进行地层对比、盆地生储盖组合和含油气系统分析,进而指出有利的油气勘探方向,特别是非构造油气藏的勘探方向。源于海相含油气盆地的油气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同样也适用于过渡相和陆相含油气盆地。  相似文献   

14.
在对南黄海盆地海相中、古生界烃源条件和后期保存条件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盆地模拟手段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海相地层烃源岩的排烃史进行了模拟,计算了海相地层油气资源量,从而进行了海相油气资源潜力的分析;同时通过对海相上构造层和下构造层两套含油气系统成藏条件的研究,预测了盆地内海相油气资源的有利运聚区,进而指出南黄海盆地海相油气勘探的有利区,为下一步南黄海盆地的勘探部署提供了依据。研究表明,南黄海盆地海相下构造层和海相上构造层栖霞组、龙潭组—大隆组烃源岩推测为好的烃源岩,海相上构造层青龙组烃源岩推测为中等—好的烃源岩;盆地海相地层具有一定的油气资源潜力,油气资源总量为35.37×108t,且在纵向上,油气资源主要来自海相下构造层烃源岩系,在平面上主要分布于南部坳陷;盆地海相地层存在两类油气资源勘探有利区,其中,最有利区位于中部隆起区南部、南部坳陷区和勿南沙隆起区北部。  相似文献   

15.
江汉地区海相地层地质条件复杂,历年来采用常规方法对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效果不佳,本文针对海相地层的特点,探讨、改进处理方法。提高野外单炮记录信噪比,制定有效的处理流程,采取振幅补偿、反褶积、迭前去噪、静校正、迭后去噪,速度分析、多项式拟合等手段,提高资料的清晰度和准确度;改进解释方法,采用分层变V0平均梯度法”解释资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海相地层的复杂陡构造的界面绘制难题,正确地反映了地质特征,收到了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秦皇岛32—6构造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上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资料的质量取决于野外采集,现场处理,勘探工区的地质条件等诸多。本文从资料品质分析入手,对不同海域地层高频衰减进行了对比,发现秦皇同地区河流相地层比南海LD地区海相地层反能量弱4-6dB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17.
伊犁盆地北部山前构造带地表地质条件复杂,激发和接收条件差,造成干扰波发育,原始地震资料信噪比低,难以见到有效反射,偏移成像难度大,导致了地层分布不清,构造难以准确落实,制约了油气勘探的进程。为此,开展了地震勘探宽线组合采集技术攻关,主要包括组合检波器参数设计、组合基距的设计、覆盖次数设计、宽线组合观测系统设计等,形成了一套适合伊犁盆地北部山前构造带地震采集技术,提高了北部山前构造带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准确落实了地层构造,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楚雄盆地红层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噪声干扰较强,提高信噪比是该区地震勘探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通过对该区地震地质条件和以往资料的研究,重点分析了影响其地震采集效果的各种因素,认为:(1)地表和地下地质结构的双重复杂性是造成地震资料品质较差的根本原因;(2)激发岩性、激发点位置、岩层含水性和干扰波发育,以及检波器组合、观测系统设计的局限性是影响其采集效果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为提高资料信噪比和改善剖面叠加成像效果,提出楚雄盆地地震勘探采取多道数、小道距、长排列、高覆盖次数的观测技术是行之有效的。同时指出该盆地下一步的地震采集方法攻关方向应当采用宽线采集技术,以满足页岩气勘探需要。  相似文献   

19.
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支撑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地震资料成像精度直接影响构造解释的效果.根据超深层地震资料具有信噪比低、主频低、频带窄等特点,提出了保护和恢复弱反射信号的低频成像处理思路.为了提高超深层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开展了保护低频弱去噪处理、弱信号恢复及补偿、保持信噪比提高分辨率和子波一致性处理、剩余静校正和速度分析迭代处理、超低频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等关键技术研究.以CS地区二维地震资料进行了实际应用,改善了超深层地震资料的品质和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20.
随着油田勘探程度的提高,复杂地区和复杂油气藏的油气勘探,逐步成为地球物理勘探工作者的主要目标。复杂的地表往往伴随着复杂的地质构造,因而在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应该采取一些特殊的手段,来提高资料的信噪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资料的分辨率。就复杂地表复杂地质构造条件下地震资料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影响成像因素的关键处理技术进行探讨,最后展示阿拉伊盆地的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的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