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数据统计、调查问卷等研究方法,对成都市七所高职院校学生体育课程学习动机的相关问题进行调查,试图找出动机问题,其目的是今后进行有针对性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高校体育的目的就是通过系统规范的课上体育教育和课外体育活动,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羽毛球运动作为高校体育课程中的主流课程之一,一直以来深受学生的喜爱,本文从羽毛球运动的特点着手,分析其对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优势作用,同时提出如何通过羽毛球运动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3.
课外体育活动是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的基本途径之一.是高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提高健康水平的主要手段。近年来,我国大学生体质监测结果显示.学生的体质状况较往年同期明显下滑。如何更好的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成为当前体育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南阳市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情况及影响因素两个方面,对当前南阳市在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希望勾更好的开展南阳市高校体育工作,推动南阳市高校体育教育工作改革,提高南阳市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南阳市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体育教学在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增强学生体质已成为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共识,但根据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审视现行基础体育课程教学,可以有充分的理由说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刘泉 《广西轻工业》2009,25(12):204-204,108
从应试教育的危害、对学校体育教育思想观念的约束、对终身体育教育指导思想的冲击等方面,阐述了应试教育对学校终身体育教育造成的影响。并对当前应试教育环境下,如何提高学生体质、实施学校终身体育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根据我国青少年体制的相关将康情况持续下降的现状,教育部正式出台了《国家学生体制健康标准》。笔者从《标准》的内容以及现状进行分析,强调《标准》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要将大学体育课程的合理开发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有机结合起来,深入挖掘大学体育课程存在的潜在力量和资源,将大学生的终身体育价值观的形成作为最终目标,真正从本质上实现大学生参与教学,参与体育,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认同和关注,提升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前,家庭教育中,"重智轻体"现象普遍存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显示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逐年下降,尤其是高等学校的学生,各大新闻媒体对学生体质下降争相报道,因此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摆在国家、学校和家庭面前的首要任务。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把家庭体育作业作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一项重要举措。家庭体育作业既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延伸,也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一条纽带,同时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自觉的体育锻炼,充实闲暇时间,提高身体素质。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就体育家庭作业在未来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探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大学教育中体育教育是重要的课程之一,对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大学体育教育中开展终身体育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国民体育素质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终身体育教育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在大学教育中如何实施终身体育教育。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一轮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让学生成为运动的主人,成为体育与健康课程追求的目标。但是在中小学的学生中依然存在着学生爱体育但是不喜欢上体育课、学生逃避室外体育课、学生运动兴趣低等现象。本文通过对一线教学的实际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等,在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下,立足本地区的实际,探究现代体育教学模式,以此推动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实效,推进本地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增强学生体质,不断完善学校体育的教学工作,加强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为课程改革以来中小学体育与健康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自《中央7号文件》颁布以来,学校越来越重视培养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和健康。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为终身教育思想奠定了基础。不仅是在学生,家长也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作为终身体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不仅能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强健体魄的人才,更重要的是将积极落实终身体育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推行的阳光体育运动和终身体育教育理念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新时期,阳光体育运动是增强青少年体质的重要战略举措。终身体育是终身教育内容的扩展和补充,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现代生活方式的需要。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必须要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传授体育健身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建立终身锻炼的意识习惯,使之终身从事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高等教育与体育高等教育的关系,认为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应当是追求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提高学生体育素养、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和发扬学生个性。在明确教育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的特色体育课程建立的依据与范例,分析了特色课程对我们进行课程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在综合各种有关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原因的基础上,指出江苏地区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负担超重,运动不足,生活方式不健康是导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表面原因。在社会和家庭因素得以改善的情况下,学校、和学生等因素值得反思。因此,建议要积极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精神,全面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进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教育;实施以以身体活动为核心的学校"健康管理";切实改革体育课程,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为基础来设计课程方案。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急剧转变,大学体育教育在关注基本体育学习的同时,还需要关注未来的体育锻炼,尤其要在大学体育中大力突出终身体育理念,更加关注体育教育的实用性和长期性,不断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实现更好的个人发展。本文主要就终身体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路径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5.
体育锻炼能够增强人们的体质、提高人类的身心健康。终身体育教育思想是一种新型的国际化教育观念,是当代体育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非常的符合现代学生们的身体特点与需求。所以,文章通过对高校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就终身体育教育思想如何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健康理念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探讨。研究认为健康理念是体育教学科学化的前提,是健康行为形成的动力,是幸福生活的根本保证;健康理念可以促进体育教学过程和教学行为的科学化,促进学生健康行为的养成,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提高生命质量;中学体育教学应当重视健康理念的灌输。  相似文献   

17.
江苏地区职业院校学生体质下降原因及干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合各种有关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原因的基础上,指出江苏地区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负担超重,运动不足,生活方式不健康是导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表面原因。在社会和家庭因素得以改善的情况下,学校、和学生等因素值得反思。因此,建议要积极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精神,全面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进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教育;实施以以身体活动为核心的学校"健康管理";切实改革体育课程,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为基础来设计课程方案。  相似文献   

18.
体育作为一种有意识、有针对性的社会活动之一,属于发展体力、强化体制教育的核心内容。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体质健康逐渐变成学生教育培养的核心内容之一,而体育虽然是一门公共课程,却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而言,大学体育课没有激发学生自主参加体育锻炼的效果,基于重体育技能与考核背景下,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得益于课堂教学。由于体育锻炼能够促进学生身心的持续发展。因此,许多高校就应该在创新体育课的同时,对体育教学形式予以优化,加强学生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提高其参与体育锻炼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以此增强学生体质健康。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他们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进步和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体质健康发展应该得到各高校的重视。本文探讨了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并分析了体质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性,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贯彻终身体育意识,改善自我心理健康状态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学校体育加试是在"学生体质下降"的社会背景下被提出的,其实不然。1985年教育部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对学生体质进行普查,这一次普查仅仅是提供了学生体质状况最早的数据,其意义是为以后进行学生体质状况对比提供了原始的参考标准。直到1990年,教育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第二次体质普测,研究人员将1990年的调研结果与1985年的调研结果对比,才发现了学生体质下降的现象,也正是那时,学生体质才真正引起社会的关注。而学校体育加试在全国范围开展可以追溯到1980年初中升高中体育加试试行,因此从时间上看,体育加试工作早于学生体质测试工作,也就不存在"学校体育加试在学生体质下降的背景下被提出"这一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