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城市地下空间标准化与分类代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各大城市相继进入城市地下空间高速开发期,为提高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效率,规范城市地下空间的统一管理,需要建立一个标准化的地下空间代码与分类系统.本文通过广泛调查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地下空间的分类信息系统,研究了不同国家地下空间设施管理与分类的基本特点,分析了当前国外地下空间分类体系的编码原则.基于国际上通...  相似文献   

2.
在管线数据管理过程中,管线数据标准是管线数据进行建库的依据,是数据共享交换的关键,同时又是业务应用系统开发的基础。本文结合江苏省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普查、管理系统设计的现状,在研究了我国现有城市地下管线相关要素分类与代码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分类体系,从管线基础地理信息角度对城市管线要素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整理、归类与补充,最终形成了江苏省统一和协调一致的城市地下管线数据标准体系,从而达到规范江苏省城市地下管线管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为加快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化进程,有效地收集、存储、分析与利用地下空间数据,需确定城市地下空间数据标准,即确定收集数据种类和内容、数据分类和编码方案等。从城市地下空间所涉及的地理数据、地质数据、岩土工程数据、地下管线数据、地下建(构)筑物数据5个方面出发,调查了相关领域的国内外数据标准化现状,阐述了可供城市地下空间数据标准借鉴和参考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地下空间数据标准化的4个发展趋势:拓展现有数据标准在城市地下空间中的应用;数据结构化与XML交互;元数据标准化;原始数据和全过程数据标准化。最后给出了城市地下空间数据标准化的一些建议,以期更好地推进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化工作。  相似文献   

4.
城市地下空间现行建设标准的梳理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地下空间工程分类的基础上,将地下空间工程门类划分为六大类,并对相关的现行工程建设标准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主要结论为:(1)城市地下空间技术标准滞后于工程建设;(2)城市地下空间多数工程门类没有成熟的技术标准,主要参照现行地面工程建设标准,除了少数工程门类(道路交通、综合管沟、专用管沟)无法满足建设要求而需要进行专门工程建设研究外,大部分基本可行;(3)地面工程的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涉及到专业多数没有专用标准;(4)城市地下空间技术标准体系还没有形成,亟待建立。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用地的日益紧缺,城市的地下空间已经成为城市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如何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开发地下空间将是城市规划建设者需要考虑的问题。文中基于SWOT分析法的四个基本要素,研究确定城市地下综合体的构成元素在SWOT分析中的要素,以便利用SWOT矩阵分析法对城市地下空间战略规划进行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理论研究与编制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束昱  柳昆  张美靓 《规划师》2007,23(10):5-8
城市地下空间作为城市空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发利用与规划编制工作已被列入我国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中.我国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规划经历了4个发展时期,已逐步发展成为综合性规划.杭州、青岛、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在地下空间规划方面均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但仍需加强理论研究,探讨科学的地下空间规划编制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地铁站点、地下商业街等为代表的地下公共空间构成了地下空间系统的主体和骨架,引领着地下空间的功能建设和空间形态扩展,地下公共空间在地下空间规划中的核心地位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对地下公共空间的内涵和特征进行研究,深入分析并提出地下空间规划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新型基础测绘是当前城市基础测绘的要求,城市地下空间管理也需要满足“空间一体、联动更新、开放共享、按需服务”的要求。本文从地下空间管理需求及难点出发,分析新型基础测绘体系下的地下空间管理应用关键技术,以常州市为例,引入新型测绘技术,研究地下空间“基于参数”的三维建模方法,融合BIM搭建地下空间搭建纵向统一、多尺度融合、面向应用的二三维地理空间数据库,基于GIS可视化技术形成以地理实体为基础的新型地下空间综合管理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9.
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是21世纪城市发展的趋势,随着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类型多元化,地下工程建设量逐年增加,对各类工程建设规范和标准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在全面分析国内外技术和标准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综述《城市地下空间建设标准体系表》的体系分层思路;着重叙述《城市地下空间建设标准体系表》的体系构架总图和各层次上标准的分布与组成;构建编制一个结构优化、层次清晰、数量合理的《城市地下空间建设标准体系表》。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内部人口基数的不断增加,对城市内部的空间使用程度也越来越高,由于地表面以上的空间使用量不断加大,要想获取更多的城市可用空间,需要对城市地下空间进行合理规划和使用,全面推动城市化建设不断朝着更高目标和方向上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针对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提升策略,有效保证城市地下空间的科学合理化应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为后续类似工作开展提供有效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安全性是地下空间开发建设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若由于初时设计不当,将严重影响地下空间中广大民众的人身安全;科学的规划,将有效提升地下空间的综合防灾能力。本文针对南京地下空间面临的主要灾种类别,系统梳理了其在防灾建设与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未来地下空间应满足“内部防灾和外部减灾”两方面的需求,并针对火灾、水灾等主要灾种,布局相关防灾设施,制定实施措施;同时,明确了防洪排涝设施、避难场所与应急物资储备库等不同类型项目结合地下空间建设的策略和选址。最后,提出了平灾结合策略,以及未来城市地下空间综合防灾设施系统发展建设的三大契机。  相似文献   

12.
针对青岛独特的上软下硬地层城市地质环境特征,文中采用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的数值计算方法和基于现场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对青岛城市地下空间稳定性区域划分进行了系统研究。从围岩稳定性角度出发,提出了“难区域(RD1)—易区域(RE)—难区域(RD2)”三度区域的概念,并指出上软下硬地层城市地下空间稳定性区域划分问题的研究重点是RD1RE分布范围及分界覆岩厚度Hr(D1-E);软弱地层厚度Hs越大,开挖跨度D越大,RD1分布范围越大,RE分布范围越小,Hr(D1-E)越大,反之 Hr(D1-E)越小。研究成果为城市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智慧城市的地下空间安全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城市地下空间安全管理问题和需求出发,构建了基于智慧城市的地下空间安全管理模型,体现为透彻感知、深度互联和智能应用的特点。结合中关村大型公共地下空间智能安全管理系统建设实例,对物联化、互联化和智能化技术路径及其工程实现进行了分析。基于智慧城市的地下空间安全管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自感知、自调节的闭环系统,通过采用先进的网络通信、物联网、可视化、仿真模拟等技术,可以对庞杂的安全信息进行综合动态管理,提高数据实时采集、关联处理和智能分析能力,从而使复杂的城市地下空间透明化,真正实现安全闭合管理和智能决策。  相似文献   

14.
以芜湖市城市集中建设区为例,探讨地下空间资源评估的思路,建立资源综合质量评估模型,在充分分析该区自然、环境、人文、建设4个要素以及空间区位、用地功能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原理,结合专家调查问卷,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总序,运用GIS技术和模糊综合评价原理,评价地下空间资源工程适宜性和潜在开发价值,得出地下空间资源综合质量评估,划定地下空间分区管控,并估算地下空间资源容量,得出较为完善的芜湖市地下空间资源评估结果。该评估结果成功地指导了最新的芜湖市城市地下空间暨人防工程综合利用规划 (以下简称芜湖市“两规合一”)的编制工作,并纳入了相关章节。  相似文献   

15.
《城市住宅》2017,24(3)
<正>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目的、作用、规模、范围等都应与城市发展水平相适应。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地下空间的开发数量快速增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成为提高城市容量、缓解城市交通、改善城市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地下空间作为城市紧凑型发展的重要组成,其空间活力成为了衡量地下空间规划设计的重要参考。借助空间句法的理论指导以及对实地建成现场的调研,综合量化数据与相关性分析,以轨道交通站点接驳的地下空间为例,探讨影响地下空间活力的空间可达性与活动人流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地下空间的整合度指标与活动人流、轨道交通站点以及垂直交通布局等相关变量因素,共同影响地下空间活力;并以此提出建议与讨论,对未来进行有效活力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设计与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共享单车的盛行,绿色健康的 骑行方式正成为市民主要的短途交通出行 选择,但随之也带来诸多问题,合理规划设 计城市公共骑行空间是解决这些矛盾的主要 途径。文章通过对南京市区摩拜单车定位数 据4天的采集和整理,分析了市民的骑行时空 间特征,并结合城市路网对鼓楼区进行街区 层面骑行轨迹的分析研究。基于研究结果, 文章提出了分区分级设立骑行空间系统、城 市组团设置自行车专用道和提升街巷骑行空 间舒适度的公共骑行空间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青萍  冯佳  潘良  王琦 《风景园林》2013,(3):101-105
以《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颁布为研究背景,针对《标准》中与公园绿地规划相关的评价体系进行研究。以南京市公园绿地规划为研究载体,对规划成果进行自评估。通过这一过程总结出《标准》出台初期在实际运用中出现诸如概念模糊、精度误差、统计口径争议、公平性缺失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调整完善建议,以期对《标准》进行优化和补充,从而更好地指导城市公园绿地的规划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