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从城市深层地下空间中人员疏散安全设计面临的主要挑战切入,通过分析深层地下空间灾害、疏散设施路径特征、人员主要行为等与疏散组织策略的关系,提出三种亚安全区类型以应对主要疏散问题;分析了深层地下空间中运用三种亚安全区的三阶段疏散组织策略,并结合案例探讨不同类型亚安全区的主要设计模式,总结提炼概念性研究框架.以期为城市深层地...  相似文献   

2.
由于自然条件、防火规范的限制,深于10m的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面临一个技术瓶颈,即受限于人员应急疏散问题而无法进行商业开发。以青岛某地下人防工程为例,为了解决埋深大于10m的地下公共空间中逃生人数多与垂直高差大的矛盾,考虑将疏散电梯与楼梯整合,形成疏散综合体,即“垂直疏散体”,旨在从建筑设计层面为超深地下公共空间的安全疏散设计提供新的思路,丰富其安全疏散设计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地下深层空间的充分合理利用,本文全面探讨了地下深层商场防火设计的关键参数,并利用性能化防火分析的方法,对某地下3层商场在设定火灾条件下的人员疏散安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设置水平方向直通室外的疏散通道,在保障消防系统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能够保证人员安全疏散,故将地下3层作为商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总结轨道交通车站具有的大空间、非对称、相对封闭等特点。以某出口非均衡分布地铁站台为例,分析其人员安全疏散的难点及人员疏散过程存在的瓶颈问题,提出设计导流栏杆的解决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模拟,验证其有效性,提出站台消防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谢添 《建筑与文化》2016,(11):108-111
轨道交通是现代化的城市轨道交通工具之一。由于重庆是典型的坡地城市,很多深埋地下车站比常规的地铁车站还要深,站内、车内人员众多,一旦发生火灾,就有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还可能发生群死群伤事故。因此,开展深埋地下车站火灾条件下人员安全疏散的研究,可有效预防和减少火灾时的人员伤亡,最大限度地保证人员的生命安全。故本文对地铁列车火灾条件下人员安全疏散预案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本文以重庆轨道交通六号线一期工程红土地站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研、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对深埋地下车站的人员安全疏散进行了分析研究。运用专用疏散模拟计算软件STEPS(Simulation of Transient Evacuation and Pedestrian MovementS)对深埋车站站厅层自动售票机发生火灾、站台层行李和列车发生火灾等3种情况下的人员疏散情况分别进行了模拟计算和分析,并对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做了对比分析,为下一步车站消防设计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地下商业建筑特征和火灾危险性的介绍,针对地下空间商业建筑的安全疏散进行设计分析,介绍密闭空间内人员在内部环境、自身反应速度、烟气扩散、能见度等因素的影响下,安全疏散的时间、方式、安全出口数量等的设计方式,探讨地下商业安全疏散设计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意识的加强和浅层地下空间的全面开发,必然带来对深层地下空间开发的迫切需求。而在地下空间的开发过程中,需要不同层次之间的系统化开发,才能为城市整体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通过介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深层地下空间利用的具体规划实例,来探讨深层地下空间规划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地质、环境、功能、节点、疏散等几方面的问题,在浅层地下空间开发体系基础上建立深层地下空间利用体系,并讨论相关规划的可行性、发展性、安全性,使浅层、中层、深层地下空间开发同步规划,为我国合理规划深层地下空间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门窗》2014,(11)
近年来,由于我国建筑业迅猛发展,使得城市中大厦的建筑面积不断增加,在城市面貌一新的同时,城市中土地有限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这就对楼房建筑设计有了更多的要求,因此,建筑师们也提出了纵深方向发展,建造地下空间等方法对地下空间进行合理化应用,进而节省建筑物对土地占有面积,但是这样一来,对地下建筑人员安全疏散问题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地下空间的特点,提出了地下公共建筑中安全疏散设计的目标与原则,着重论述了地下建筑疏散计划的重要性和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地下建筑的疏散设计得到进一步完善,提高人们在地下建筑中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在深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过程中,存在深、大、密集型基坑施工安全和对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管道)、地铁车站与区间隧道等环境保护的难题。以上海轨道交通某地铁车站为例,通过TRD工法、MJS工法以及新型钢支撑轴力伺服系统等新技术的应用,顺利解决了深层地下水的隔断及对周边环境的隔离保护问题,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深层隔水、加固及环境保护方式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人员疏散是地铁车站消防安全设计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而地铁车站出入口的布置则是影响地铁车站人员安全疏散的一个主要因素。本文以某城市在建的地铁车站站厅层为物理模型,采用BuildingEXODUS(人员疏散模拟)软件对地铁车站火灾下人员安全疏散进行模拟计算,通过分析人员安全疏散时间的组成和比较各个出入口附近在不同时间段内人员分布情况,提出了改善地铁车站安全疏散设计的建议,为实际工程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安全性是地下空间开发建设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若由于初时设计不当,将严重影响地下空间中广大民众的人身安全;科学的规划,将有效提升地下空间的综合防灾能力。本文针对南京地下空间面临的主要灾种类别,系统梳理了其在防灾建设与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未来地下空间应满足“内部防灾和外部减灾”两方面的需求,并针对火灾、水灾等主要灾种,布局相关防灾设施,制定实施措施;同时,明确了防洪排涝设施、避难场所与应急物资储备库等不同类型项目结合地下空间建设的策略和选址。最后,提出了平灾结合策略,以及未来城市地下空间综合防灾设施系统发展建设的三大契机。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地下空间密集人群紧急疏散的科学性安全性,针对轨道交通与地下空间耦合发展的城市形态演化趋势,通过文献梳理与案例分析,开展疏散风险辨识与安全评估理论研究。并利用Anylogic 平台,基于社会力模型和多主体建模方法,构建了某地铁站仿真疏散模型,开展可视化仿真和对照组实验。在站内行人密集程度达到总数1 800 人时开始紧急疏散。实验结果表明,该站现有疏散设施基本满足6 min 内安全疏散的规范要求,但存在行人异质性对疏散瓶颈形成的不利影响,而分区疏散策略有助于缓解瓶颈压力和降低拥堵风险。  相似文献   

13.
超深地下垃圾转运站是城市地下环境物流系统的重要节点,其设计深度往往将超过50 m,由此带来了一系列复杂的岩土力学、工程力学和施工力学问题。本文阐述了转运站的概念设计和工作流程,综述了在上海地区典型软土地层进行转运站超深竖井设计施工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竖井周围岩土环境建模技术、竖井薄壁结构安全设计技术、竖井端部接头构造技术以及敏感环境下的竖井施工技术等关键技术问题。上述关键技术问题的分析对超深地下垃圾转运站的未来研究具有指导意义,是对现代城市大深度地下空间开发的一次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4.
整体装配式地下车站叠合式墙板存在大面积预制混凝土板与现浇混凝土如何有机结合、解决现浇混凝土裂缝和墙体渗漏的问题,这与传统现浇混凝土施工工艺存在较大差异,其具体实施过程中将面临很多新的结构、材料和施工技术方面的问题.针对某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建设的需要,基于现有大面积混凝土收缩裂缝和新老混凝土约束裂缝现状和控制技术研究成...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核心区域土地资源不足,地下商业综合体等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城市建设的必然趋势。其建设规模日趋庞大,已经具备多元化功能。但由于地下商业综合体建筑的特殊性,在防火以及疏散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笔者结合北京市海淀区部分地下商业综合体的设计实例,进行实地调研,分析了地下商业综合体疏散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意在解决商业价值与地下空间疏散之间所存在的矛盾。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根据相关规范和疏散人员心理以及地下空间特征,结合商业活力优化,探讨性地提出该类建筑的防火及疏散设计要点,及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安全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基础底线,消防资源优化布局是提升城市救援能力,保障城市安全的有效手段。针对我国城市目前消防站点覆盖率低、责任分区难划分及消防人员、装备配备结构不完整、不合理等问题,通过科学构建城市消防资源优化及布局模型,对消防站救援响应时间满意度、辖区需求点覆盖防护等级、装备贡献度及人员工作负荷度进行评估,实现消防站优化布局选址、消防救援力量及装备优化配置的模型应用,为新建消防站的选址和现有消防站的救援力量及装备优化配置提供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17.
国内现有的大型铁路客运站,除个别新建的大型交通枢纽外,多数利用地面广场进行旅客集散、车辆停靠、与公共交通接驳等交通组织。随着城市铁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地面空间变得局促和紧张,利用地下空间成为发展和扩建的选择。天津海河东路地道及主广场地下工程是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整合了城市地道、城铁出站集散、公交车站、停车场等功能的综合性地下空间。该工程解决了原天津站站前广场停车、车辆进出站、旅客进出站的矛盾,并改善了天津站及附近海河沿岸城市景观。笔者将通过该工程的介绍探讨如何利用地下空间改善铁路客运站的交通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18.
轨道交通形成的大型网络已由浅层空间迅速向深层空间发展,北京地区能否在超30 m埋深富含承压水的土质地层中修建地铁车站仍存疑问。首次提出了解决这一技术难题的思路,通过对可行方案的详细比选,重点对现阶段土建可实施性较强的全分离式站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论表明:1)暗挖堵水是深层地铁车站建造方法研究的突破口;2)全分离式新站型更具可实施性、典型性及应用前景,核心需解决承压水地层的注浆效果问题;3)深层地铁车站土建工程仍存在实施难度大、风险高、造价高、建设时间长等问题,各种工法在实践应用上尚需深入研究。研究成果不仅可以为北京地区乃至全国深层地铁建设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而且也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可持续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预防地铁等地下建筑火灾事故,将BIM与Revit技术应用于地下建筑火灾预警和疏散管理中,分析不同条件下烟雾、人员疏散过程变化,实现对地铁火灾的预警和疏散可视化平台建设。以某运营地铁站为例,根据火灾烟气扩散过程确定烟气高度作为评价疏散安全性的指标,获得临界烟气最小高度下的可用疏散时间;通过人员量化处理进行人员疏散模拟,获得必需疏散时间并与可用疏散时间对比,进行建筑模型的评价和优化,以满足安全使用要求。结果表明:现有疏散通道布局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可通过撤除不合理商业箱、提高候车公共区空地面积、增加喷淋设备密度、组织安全疏散演练等方式降低疏散时间,降低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20.
Previous fire accidents have shown that fires in underground transportation systems, e.g., tunnels and underground stations, can cause many fatalities. It is therefore important in fire safety design to give adequate consideration to all aspects related to evacuation.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guidance to engineers involved in the design of underground transportation systems, and to create a basis for future research in the area. A review of previously reported fire accidents and of empirical research is performed. The review of accidents is based on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namely four accepted human behaviour theories, which can be used in the fire safety design of underground transportation systems. Factors important for fire evacuation in these types of facilities are also presented, and data related to these factors are summarised. The review reveals many potential solutions to commonly observed evacuation problems, but it also shows that there is room for further future research in the ar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