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鄱阳湖周边的土壤、水体为研究对象,在调查取样的基础上对典型滨岸带中N素分布及运移进行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滨岸带对N素净化效果的因素进行排序。结果表明:鄱阳湖滨岸带采样点土壤TN质量比平均值为(0.721±0.275)mg/g,空间差异性大,且周边用地土壤TN质量比普遍高于临水区;水体TN质量浓度表现出周边内陆水体高于近岸湖水、汛前高于汛后的特征;滩地式滨岸带中的土壤TN质量比随滨岸带缓冲宽度增加而减少,且比值普遍低于堤岸式结构;滨岸带结构对N素净化率影响显著,滨岸带的净化效果与结构形式和植被配置有关。  相似文献   

2.
鄱阳湖流域是长江生态系统的关键支点,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面向鄱阳湖五河及湖区分布广泛的岸坡及滨水带区域,辨析了滨水带纵横向上的空间差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生态防洪堤岸、生态水利血防、生态岸坡净化等单项关键技术的思路.通过分析单项技术的功能属性及其适用范围,明确了不同区域相协调的关键技术总体布局,初步构建了...  相似文献   

3.
拉萨河位于拉萨市南部,河道游荡,蜿蜒曲折,枯水期滩地大面积裸露,风沙大,河道景观差。为了防护河内裸滩沙源和修复滨岸带生态系统,改善滨水生态环境,促进人与水岸、生态和谐共处,打造“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生态修复体系。采用生态学、风景园林中的多种技术措施,营造城市河道滨岸带生态休闲空间,实现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健康,为拉萨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深入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国土开发历史久强度高、工业化步入中期阶段、城镇化不断加速、立体交通网络形成等现状特征,站在全区的高度提出一湖双核四轴两区的国土空间开发总格局.同时基于Arc-GIS平台和SPSS 17.0统计软件,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方面选取指标构建国土空间开发综合分区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兼顾中心城市辐射功能和各县(市、区)交通通达度,综合划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并依据其圈层结构特点和功能定位,提出各分区的核心产业以及主导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风浪是导致太湖西部湖区的滨岸带出现淘刷侵蚀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明晰太湖西部湖区滨岸带受风浪的影响,利用太湖长序列风场数据,结合浪高计算公式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风浪影响指数分析方法,并揭示了该影响指数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发现,太湖西部湖区滨岸带大部分区域受东风和东南风的影响较大,而竺山湖东岸区域浪高却受西风和西北风影响较大。研究成果可以为未来太湖滨岸带修复和环湖大堤防浪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选取上海市闵行区樱桃河畔具代表性的滨岸带地域,在模拟降雨过程中,设置不同坡度,不同坡长及植被条件下的对比实验。得出最优方案:坡度约为8°±0.5°,被冬青覆盖的河滨带在宽度为4~5 m时,对降雨径流的污染削减效果最佳。此时模拟地表径流平均入水质状况为,进水水质:ρ(COD)=154.7 mg/L、ρ(TP)=0.55 mg/L、ρ(NH3-N)=1.19 mg/L,出水水质:ρ(COD)=77.38 mg/L、ρ(TP)=0.29 mg/L、ρ(NH3-N)=0.69 mg/L;削减率分别为49.98%,47.27%,41.61%。试验结果为提高城市绿地规划与建设的合理性以及城市降雨径流非点源污染的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及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我国河流尤其是中小河流水质污染及河道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日益凸显,进而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切实有效解决河流水质污染和河道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成果及实用技术的基础上,综述了对受污染河流水质、水生动植物、河流滨岸带及河道底泥等的生态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8.
烟台市生态功能分区及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取生态要素、生态问题、生态结构和经济水平4种指标进行生态功能分区,将烟台市划分为4个生态功能区:保护功能区、缓冲功能区、生产功能区和隔离功能区,并提出了各区的生态治理目标。最后采用生态安全指数对生态区进行安全性评价。  相似文献   

9.
为了改善艾比湖流域的生态功能,实现其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从生态学的角度,结合该流域总体发展规划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在GIS支持下对艾比湖流域进行功能分区,并对各区进行了功能评价。  相似文献   

10.
丹江口水源区三级水生态功能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生态功能分区是实现流域水环境"分区、分级、分期和分类"管理的基础。丹江口水源区是陆地-河流-水库复合生态系统,在详细考察丹江口水源区生态环境要素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生态功能指标间的相互影响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高程、干燥度、径流深等自然因素决定了水源区的宏观经济分布格局,经济因子是影响丹江口水域水质的主要因素;在中、微观尺度上,水体营养盐水平是影响藻类、底栖动物密度和耐污种分布的主要因素,生物多样性与透明度、溶解氧的分布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构建了丹江口水源区一、二、三级生态功能分区指标体系,为丹江口水源区的水生态功能分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湖泊型水生态功能分区是以流域数字高程模型(DEM)为底图,通过水文分析划分出目标流域的自然水文单元和水系,借助流域综合调查资料确定水生态功能分区,也是地学分区面向生态环境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基于GIS技术,将研究区7大主要河流水系图、DEM、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图、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图、土地利用类型图等进行统一处理为栅格单元相同的栅格图,使用GS+软件计算各指标要素的空间自相关距离,从而得到各因子之间的空间自相关距离,确定青海湖流域水生态功能一二级分区主导指标和影响指标,运用ArcGIS 10.0软件中的空间叠加法对选定的指标栅格图进行模糊叠加,修正分区边界,确定青海湖流域水生态功能一级分区为8个。以青海湖流域水生态功能一级分区图为底图,在一级分区的基础上确定青海湖流域水生态功能二级分区为27个。青海湖流域水生态功能一、二级分区有助于丰富青海湖流域分异规律研究,为青海湖国家公园的建设提供理论与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2.
为了合理地对鄱阳湖域生态经济区进行区划,构建了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建设、资源保障和环境保护的鄱阳湖域生态经济区划指标体系,运用粗糙集理论的属性约简筛选出评价指标,利用融合信息熵计算指标重要度,结合突变级数模型计算鄱阳湖域32个区划单元的生态经济综合量化值。根据各区划单元的生态经济综合值,通过模糊聚类方法,将区划单元按生态经济系统状态区划为优、良、中、一般、差5个等级。区划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呈现"橄榄型"分布,区划结果较为合理,可为将鄱阳湖域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水体悬浮泥沙粒度是重要的水质参数之一,影响着水体的遥感反射率。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内陆湖泊水环境遥感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鄱阳湖实测数据,采用相关分析方法,用不同数学模型进行鄱阳湖悬浮泥沙粒度反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浑浊区适合采用体积百分比众数粒径建立反演模型,清水区适合采用数量百分比中值粒径建立反演模型;(2)浑浊区悬沙粒度的敏感单波段是环境卫星Ⅳ波段,在清水区悬沙粒度的敏感单波段有环境卫星Ⅱ和Ⅲ波段,而环境卫星Ⅱ,Ⅲ波段比组合是整个研究区水域的敏感波段;(3)单波段反演模型中,幂函数适用于鄱阳湖粒度遥感反演;波段比反演模型中,多项式模型适于鄱阳湖粒度遥感反演。  相似文献   

14.
熊新农 《人民长江》2016,47(7):14-17
近年来,三峡水库蓄水运行、气候变化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鄱阳湖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考虑鄱阳湖的环境保护。从湖区建设、九江工业项目建设和水源环境保护3个方面研究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发展问题,分析了鄱阳湖水利、交通工程建设的利弊,提出了因地制宜分块分时堤坝建设、北湖建桥、南湖设岛的设想。建议将九江工业项目建设的重点放在湖口或彭泽地区,流入鄱阳湖的5条江河采用逐级分段包干责任制的方式加强水源地环境治理。最后,提出了通过综合治理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应用湖泊水动力模型EFDC模拟了鄱阳湖2009-2011年的水动力过程。结果表明:模拟日平均水位及流量与水文站观测结果基本一致,相关系数达到0.94以上。针对现场观测数据单一匮乏的问题,借助遥感手段较为全面地验证分析了模型的实用性。通过雷达高度计ENVISAT RA-2和MODIS影像获取的水位、水体面积及淹水范围与模拟结果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均达到0.83以上,证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揭示鄱阳湖高动态变化的水动力特征。此外,遥感手段也为模型的多角度长期验证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6.
鄱阳湖口生态水利工程方案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继军  陈进 《人民长江》2009,40(3):17-19
维系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是环鄱阳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支撑,也是实现人水和谐的前提条件。针对鄱阳湖水文特性和近期存在干旱等问题,并考虑到三峡工程建成运行后对鄱阳湖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藉此探讨了鄱阳湖控制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及其原则,进而借鉴国内外经验,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提出了一个仿都江堰式的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概念方案。该方案能够遵循河流湖泊自然规律,在不影响防洪和江湖联通性的前提下,适度调控鄱阳湖与长江之间的水力联系,尽量保持湖区水位变化平缓、延缓汛后湖水外泄,以避免湖区出现不利于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极端洪涝和干旱;而且该方案与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相协调,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应,能够促进该地区生态旅游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鄱阳湖最小生态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运用历史水位资料、湖泊形态分析、生物空间分析以及水质指标等几种方法计算了鄱阳湖的最低水位要求,并通过咨询相关专家对几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加以综合,得到鄱阳湖最低生态水位.运用水量平衡模型计算鄱阳湖最小生态需水量,本文选取95%作为计算模型各参数的参照频率,该频率体现了枯水年份来水量少、耗水量大的不利情况下维持鄱阳湖...  相似文献   

18.
刘发根  郭玉银 《人民长江》2018,49(21):27-31
鄱阳湖现行水功能区划在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及湖长制管理中显现出了诸多不足,如水功能区范围过宽致使无法明确地方政府责任、未统筹协调多个自然保护区范围重叠问题等。依据明确主体、分解责任、统筹兼顾、有效覆盖的原则,探讨了利于管理且切实可行的水功能区划方案。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将鄱阳湖环湖渔业用水区、鄱阳湖保留区等国划水功能区,在省划层面细化到县级行政区,构建国划与省划统一而逐层分解的水功能区划体系;通过统筹多个自然保护区划定"鄱阳湖水生生物保护区"水功能区,以促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及湖长制的推行,有效保护鄱阳湖水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针对2003年以来连续出现的鄱阳湖低水位对湖区民生、水生态、水环境产生的显著影响,通过实测系列水文数据,从流域降雨、长江上游干支流水库群蓄水、长江干流及鄱阳湖入江水道冲刷等方面,对枯水期水位变化的原因及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枯水期低水位将长期存在,对鄱阳湖的影响将持续恶化。提出兴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是解决枯水期低水位问题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