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鄱阳湖流域是长江生态系统的关键支点,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面向鄱阳湖五河及湖区分布广泛的岸坡及滨水带区域,辨析了滨水带纵横向上的空间差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生态防洪堤岸、生态水利血防、生态岸坡净化等单项关键技术的思路.通过分析单项技术的功能属性及其适用范围,明确了不同区域相协调的关键技术总体布局,初步构建了...  相似文献   

2.
陈启兴 《江西水利科技》2011,37(4):238-240,260
本文介绍了水利与生态、鄱阳湖与长江及流域内五河的关系,分析了鄱阳湖水情变化对鄱阳湖湿地、候鸟栖息、鱼类及江豚保育等生态问题的影响,认为科学调配鄱阳湖水资源是解决鄱阳湖生态问题最重要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3.
以鄱阳湖周边的土壤、水体为研究对象,在调查取样的基础上对典型滨岸带中N素分布及运移进行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滨岸带对N素净化效果的因素进行排序。结果表明:鄱阳湖滨岸带采样点土壤TN质量比平均值为(0.721±0.275)mg/g,空间差异性大,且周边用地土壤TN质量比普遍高于临水区;水体TN质量浓度表现出周边内陆水体高于近岸湖水、汛前高于汛后的特征;滩地式滨岸带中的土壤TN质量比随滨岸带缓冲宽度增加而减少,且比值普遍低于堤岸式结构;滨岸带结构对N素净化率影响显著,滨岸带的净化效果与结构形式和植被配置有关。  相似文献   

4.
城市河流滨岸缓冲带生态修复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河流滨水地带是城市生态资源保护的重点区域,滨水地带的结构对拦截污染物汇入河流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具有重要作用。以蓬莱市平山河为例,通过对沿河土地利用开发的调查,对其河滨带不同区域的生态服务功能进行定位,分析了该河滨带空间体系结构,研究了城市滨河地区的生态修复方法。以河滨缓冲带构建及功能修复为目标,通过河滨缓冲带域内栖息地恢复、河滨缓冲带域内群落结构恢复、河滨缓冲带域内景观系统功能整合性恢复三层修复模式,提出了适宜城市河流不同生态服务功能的河滨缓冲带宽度和结构体系,为最终河流生态修复方案提供思路和技术支撑。研究成果有助于实现河滨带生态景观系统的自我调节与可持续发展,有助于陆地和水域两个不同环境的有机衔接,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5.
敏感生态流量目标的合理制定是生态流量管理的重难点问题。针对目前敏感生态流量目标制定中存在的计算方法繁杂、关键参数缺乏等问题,本文以鱼类产卵期为重点,提出了分区分类河流敏感期生态流速和生态流量核算方法,制定了不同区域(东北、黄淮海、西南、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不同类型(按集水面积、山区河段和平原河段等划分)河流敏感期生态流速阈值。结果显示,全部分区分类推荐流速平均值为0.66 m/s,其中山区大站平均值为0.94 m/s、山区小站平均值为0.62 m/s、平原大站平均值为0.63 m/s、平原小站平均值为0.46 m/s。基于阈值核算了全国217个鱼类产卵生境保护河段的敏感期生态流量目标,并结合部分断面湿周法结果对阈值合理性与适应性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相关阈值和方法适应于不同类型、不同规模河流,可为我国现阶段河流敏感生态流量管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河流生态安全评价是河流管理、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为定量分析福建省河流生态安全状况,该文针对福建省河流特点,提出了统一的一级指标与典型河道的二级指标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两个综合反映河流(道)生态安全空间变化的河流生态安全评价法,即集成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的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与综合的河流生态安全评价法和集成河道二维非恒定水动力水质模型的河道分段与综合的感潮河道生态安全评价法,以及以河流景观变化为重点的中小河流生态安全评价法。晋江流域、闽江下游河道、永春县石鼓镇桃溪典型河段与平和县长乐乡芦溪典型河段等三种代表性河流生态安全性态的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河流生态安全总体状况较好。从而建立了一种具有东南区域特色的省级行政区河流生态安全评价模式,为福建全省河流的生态安全评价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7.
谢三桃  王国汉 《人民长江》2012,(Z2):161-163
近年来,城市河流滨水景观的建设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在河流综合治理规划设计中,如何在保证河道基本功能的前提下,体现河道的自然本性,再现区域的文化特性,使其达到"水宁、河动、岸绿、景美"的理想目标,是规划设计师目前面临的重要挑战。以松潘县岷江川主寺河段生态护岸工程规划设计为例,通过对高原地区河流水文特征、地质特点、植被分布及特色文化等背景资料的研究分析,探讨了高原河道岸坡稳定、河滨生态修复与区域特色文化再现等规划设计方法及对策,以供类似河道的综合治理参考。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泰安市山溪性河流传统工程治理模式,提出了河流生态综合治理的新理念,对生态综合治理工程设计中的河道纵横断面设计、岸坡坡比选择、岸坡防护设计、滨水生态景观设计、滨水步游道设计以及人工湿地设计等主要技术问题,逐一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浙江省瓯江典型河段的地貌过程进行了分析,包括典型河段水沙特性和边界条件、河道演变状况等。通过地貌过程分析,可为瓯江典型河段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的选取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河流生态修复工程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对河沟岸坡滨水缓冲带进行生态化设计,是解决河沟岸坡侵蚀、河道淤积、河流水体富营养化及传统浆砌石、混凝土在河道护坡建设中过度使用、生态环境遭破坏,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的有效途径。从生态型河沟岸坡滨水缓冲带的特点出发,探讨了河沟岸坡滨水缓冲带的设计原则;讨论了其设计模式,从主要材料与形式、设计方法、植物选配等方面,以高邮市周罗后河治理为例,阐明了河沟岸坡滨水缓冲带生态设计及效应,对于促进中小河流综合治理,系统改善农村水生态环境,促进水利现代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我国流域水循环支撑的河流、湖沼湿地以及河口近岸海域,生态系统类型复杂。针对我国水生态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一是水生态自然保护区的部分生态需水过程不能保障,区域生态用地问题凸显,建议加强水生态保护区上游的水利工程调度管理,尽快开展最小生态用地的研究与管理;二是水生态保护区部门分割,完整性差,需要整合不同目标的水生态保护区,以生态系统进行保护,纳入水功能区,实行以流域为单元的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当前我国河湖在生态、功能以及空间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区分类功能的河湖空间管控框架。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以省内四大河流水系为基础,结合省内的自然地理、水资源、生态等条件进行自然地理、水资源、行政水系、防洪除涝、水土保持以及水资源保护分区,并基于协同理论对分区进行空间融合,得到最终分区方案,进而对分区内河湖的主次功能进行分析归总,并依据现有范围规定和管控红线需求对各分区进行管控范围划定。  相似文献   

13.
河流的连通性是河流生态系统的最基本特点,是河流生态系统保持其生态结构和执行其生态功能的重要前提条件和基础。近年来,水利水电工程对河流连通性的影响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文章阐述了河流连通性的概念与内涵,探讨了水利水电建设对河流连通性的影响,着重论述了恢复河流连通性的手段,结合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在河流连通性恢复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河流的连通性是河流生态系统的最基本特点,是河流生态系统保持其生态结构和执行其生态功能的重要前提条件和基础。近年来,水利水电工程对河流连通性的影响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文章阐述了河流连通性的概念与内涵,探讨了水利水电建设对河流连通性的影响,着重论述了恢复河流连通性的手段,结合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在河流连通性恢复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湖泊型水生态功能分区是以流域数字高程模型(DEM)为底图,通过水文分析划分出目标流域的自然水文单元和水系,借助流域综合调查资料确定水生态功能分区,也是地学分区面向生态环境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基于GIS技术,将研究区7大主要河流水系图、DEM、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图、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图、土地利用类型图等进行统一处理为栅格单元相同的栅格图,使用GS+软件计算各指标要素的空间自相关距离,从而得到各因子之间的空间自相关距离,确定青海湖流域水生态功能一二级分区主导指标和影响指标,运用ArcGIS 10.0软件中的空间叠加法对选定的指标栅格图进行模糊叠加,修正分区边界,确定青海湖流域水生态功能一级分区为8个。以青海湖流域水生态功能一级分区图为底图,在一级分区的基础上确定青海湖流域水生态功能二级分区为27个。青海湖流域水生态功能一、二级分区有助于丰富青海湖流域分异规律研究,为青海湖国家公园的建设提供理论与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三峡水库生态防护带建设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水库运行后,消落区的生态屏障功能被大大削弱或丧失,在消落区及其以上临近区域构建生态防护带可以有效削减库区农业面源污染,降低水土流失程度,有利于三峡水库的水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利用。针对三峡水库的水位节律变化特点,依据国内外河岸植被缓冲带的研究成果与管理经验,探讨了三峡水库生态防护带的定义、功能定位和宽度估算方法,并提出了三峡水库生态防护带建设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7.
韩国城市河流生态恢复的案例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介绍和分析韩国清溪川与光州川生态恢复的案例,在河流生态恢复的设计理念、技术方法等方面提出对我国城市河流治理的借鉴。认为只有把城市河流生态恢复作为系统工程,对城市河流进行多目标的恢复治理、将河流治理列入城市规划、分区域规划和建设、多学科开展研究和基础调查、营造动物栖息地、恢复河流自然功能才是城市河流生态恢复的归宿。  相似文献   

18.
以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地区为例,从河流开发与保护的流域水生态安全概念出发,基于平原河网地区水系的水文水动力、水生态环境特征,根据水利工程的开发建设及运行状况,及其对水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同影响,对水利工程进行分类,分别辨析不同水利工程对水文水动力、水环境质量、水生生物、底栖生物的影响,提出水利工程水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评价指...  相似文献   

19.
水库运行对下游河岸潜流带水位-温度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蓓  赵坚  陈孝兵  李英玉 《水利学报》2015,46(11):1337-1343
选取浙江省新安江大坝下游尾水至富春江水库某一河段作为试验场地,实时监测同一河流剖面的河道水位、温度以及河岸水位与温度分布。通过分析侧向潜流交换流量,定量描述侧向潜流交换的空间非均质性和动态特征,刻画河岸潜流带与河道水体水位、温度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本次试验剖面上的侧向潜流交换流量变化范围为-8.36~3.87 m2/s,监测时间段内单位长度上的潜流交换量可达2.49 m2;河岸带侧向潜流区同一剖面不同观测井处的潜流流量呈线性相关,且离河道越远,潜流区水位波动振幅消减越多,响应越滞后,潜流交换流量越小;受水库下泄水流影响,河道水温日波幅很小,河岸含水层具有显著的垂向温度分层。在垂直方向上,冬季浅层河岸温度较低,深层河岸温度较高,夏季则相反,同时浅层温度梯度较大,尤以地面以下0.8~1.7 m范围内温度梯度最大,深层温度梯度小;在水平方向上,离河道越远,受河道入渗水影响越小,温度越高。揭示了水库运行对下游河岸潜流带的影响规律,为河流潜流带生态影响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