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疆艾比湖水矿化度变化过程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艾比湖是典型的干旱区湖泊,具有特殊的湿地干旱生态系统。从分析湖泊水量变化入手,分析湖水矿化度,对比湖区不同类型土壤的理化性状及植物群落特征,讨论湖区生态系统内部水、土、生物过程变化规律及其关联性,指出要遏制当地生态的恶化,必须采取积极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2.
《人民长江》2021,52(10)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和长时序的Landsat遥感影像,研究了近30 a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水体面积的时空变化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湖泊水体面积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表面水体面积由1988年的1 024.91 km~2减少至2018年的1 000.98 km~2,总体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总面积减少了23.93 km~2。(2)大部分高原湖泊的水体面积保持稳定,但从2008年以后,杞麓湖和异龙湖的水体面积明显缩小。(3)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九大高原湖泊水体总面积的变化在2013~2017年和降水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0.9,p=0.08),在1988~2018年与气温呈负相关性(R=-0.63,p=0.001);影响九大高原湖泊水体面积变化的主要人为因素包括湖泊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以及政府的经济发展和湖泊保护政策。区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了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水体的面积变化。 相似文献
3.
4.
监测洞庭湖水体变化、全面了解其变化规律和演化趋势对于湖区治理和防洪减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SPOT-VGT NDVI数据,采用动态阈值法提取了洞庭湖1998-2010年间逐旬水体信息,并结合历史数据分析了水体面积变化特征.主要结论如下:①动态阈值方法在长时间序列、大数据量的遥感信息提取中具有显著优越性.②洞庭湖水体面积在年内呈现明显季节性变化;在年际呈缩减趋势(丰水期);1825-2010年水体缩减呈现四个阶段,当前处于新一轮的锐减期.③基于累积降雨量数据建立的水面积预测经验模型,精度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5.
6.
归一化水体指数(NDWI)是水体遥感反演的一种重要指标,其阈值及修正直接影响反演结果的精度。基于Landsat-8与GF-1光学多光谱影像,使用归一化水体指数法阈值0(TH0)、最大类间方差法(OTSU)自适应阈值(THotsu)与均值漂移聚类算法(Mean-Shift)自适应阈值(THMS)分别对典型正常水体、云雾覆盖水体、富营养化水体、高含泥沙水体进行水体遥感提取与效果分析,结果表明:正常水体以TH0为阈值提取精度最高,THMS提取精度次之,THotsu提取精度最差;而云雾覆盖水体、富营养化水体以及含泥沙水体使用THMS提取精度最高,尤其少量云雾覆盖下的水体,THMS具有更明显的优势,TH0提取精度次之,THotsu提取精度最差;对于不同的阈值,Land?sat-8比GF-1总体表现出更高的水体提取精度。Mean-Shift算法应用于NDWI阈值修正与水体遥感反演具有快速、水质适应性强、效果稳定的优势,对尤其是复杂条件下的水体信息遥感反演具有较好的提取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不同水体提取方法在鄱阳湖的提取效果,明确不同水体指数的影响因素和适用范围,以鄱阳湖主湖区Landsat 8遥感影像为基础,构建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自动水体指数(AWEIsh)、WI2015指数以及浮游藻类指数(FAI)对水体信息进行提取,并采用Sentinel-2 MSI卫星影像人工目视解译的成果验证各项指数提取精度。结果表明:Landsat 8影像能够支持大范围复杂地形水体提取研究,可以为水体提取提供丰富的地物光谱信息。四种水体指数在基于阈值提取的情况下,MNDWI指数提取水体的精度最高为95.50%、Kappa系数为0.870 8,能较好的去除大气影响,适用于各种典型区域、效果最佳。AWEIsh精度仅次于MNDWI指数,且在提取内陆湖泊方面优于MNDWI指数,在后期的研究中对于内陆湖泊范围较大的区域水体提取可以作为补充指数。 相似文献
8.
以陕西省杨凌示范区为研究区,利用LANDSAT影像以及DEM影像数据,分析研究区影像光谱特征,选择合适的分类方法以及建立合适的模型,对研究区遥感影像进行决策树分类,在地图上选取500个抽样点,通过实地考察,记录选样点的数据,统计抽样点的水体类型。实验表明决策树分类法大幅度提高了分类的精度,可以满足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9.
湖泊作为区域地表水循环中的一个重要载体,对区域的水资源环境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运用遥感技术,以2010年ETM+作为数据源,对遥感图像进行预处理之后,通过应用缨帽变换、归一化差分水体指数(NDWI)和增强型水体指数(EWI)3种方法,分别对云南省大理州洱海2010年的水域面积进行提取,比较方法准确性。通过对比效果得出,针对取洱海水域面积3种方法提取效果都非常好,其中归一化差分水体指数法能够更为准确而且快速的提取出水体面积。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铁岭地区水生态环境压力指数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人口和经济城市化指数的快速发展是铁岭地区水生态环境压力指数递增的主因.铁岭地区水生态环境压力指数从2005年以后,呈现递增变化,但2016年以后呈现一定程度的递减变化. 相似文献
11.
在已有的艾比湖保护与改善措施的基础上,根据2000年以来艾比湖入湖水量与水域面积变化资料,补充分析水域面积变化的主导因素,提出确立艾比湖生态水权,开征生态环境保护税,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建议,从制度层面上更加有效地为实现艾比湖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2.
为了改善艾比湖流域的生态功能,实现其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从生态学的角度,结合该流域总体发展规划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在GIS支持下对艾比湖流域进行功能分区,并对各区进行了功能评价。 相似文献
13.
过水型湖泊在承担防洪、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基本任务前提下,在用水、航运、旅游及维系区域生态平衡方面也发挥着巨大作用,通过对常规水质指标以及微生物指标的研究,探索过水型湖泊富营养化的微生物评价方法,针对湖泊水生态更替规律开展基础性研究,提升湖泊水生态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洞里萨湖是湄公河最大的连通湖泊,其水位、面积变化对洞里萨湖的结构和功能产生重要影响,辨识水位、面积演变规律对洞里萨湖区与湄公河三角洲防汛抗旱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金边港、波雷格丹和甘邦隆站长系列的日均水位数据及湖区地形资料,定量分析了洞里萨湖水位、面积的年际与年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洞里萨湖水位涨落缓慢,涨水天数少于退水天数,涨水率高于落水率。洞里萨湖年际水位波动频繁,年平均水位、年最高水位、年水位极差值、年洪水历时、年平均洪水位、日涨水率年际变化总体呈小幅下降趋势,年最低水位、退水天数、日落水率年际变化呈上升趋势。洞里萨湖水位、面积年内呈单峰型变化,5月份最低,平均水位1.51 m,相应面积2 487 km2,实测最低水位1.11 m,相应面积2 053 km2;10月份最高,平均水位8.70 m,相应面积12 768 km2,实测最高水位为10.54 m,相应面积15 261 km2,多年平均年内水位变幅7.63 m,面积变幅10 628 km2。研究成果为下一步洞里萨湖区的综合治理规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陈瑾 《中国农村水电及电气化》2013,(6):65-67
由于乌伦古河河川径流具有连续枯水年且枯水时段长的特点,且乌伦古河在连续枯水年份出现断流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需要在流域综合规划指导下,具体研究吉力湖和布伦托海入湖水量及水位变化情势,尽可能恢复乌伦古河流域原有生态,保障洄游性鱼类所需要的流量要求,显著减少布伦托海湖水向吉力湖倒灌发生的时间和倒灌水量,使乌伦古湖和周边生态系统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16.
洞庭湖湖区最低生态水位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确定洞庭湖湖区最低生态水位,针对洞庭湖湖区复杂、不同湖区差异较大的问题,基于城陵矶、鹿角、南嘴、小河嘴和杨柳潭5个水文站1953—2013年的水文资料,采用天然水位资料法、年保证率法、最低年平均水位法、生态水位法、湖泊形态分析法及最小空间需求法,分别对东洞庭湖、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的最低生态水位进行了计算,并与前人关于洞庭湖生态水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东洞庭湖、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的最低生态水位分别为22.62 m、27.19 m和28.11 m,相应的湖面面积分别为373.85 km~2、406.88 km~2和142.19 km~2,从保护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的角度看,确定的最低水位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7.
为得到太湖长期动态变化过程,利用1975—2015年Landsat数据,基于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法(NDWI)和改进型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法(MNDWI)提取湖泊面积数据,并基于ICESat和Hydroweb数据提取太湖水位数据。将两者相结合,得到了太湖容积变化和水量平衡数据。据此,分析了太湖水位、面积和容积变化的规律和趋势,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太湖面积和容积变化近40年来呈缓慢增长趋势,分别从1975年的2 320.07 km~2和-0.047 0 km~3增长到了2015年的2 341.06 km~2和0.275 9 km3,增长趋势不明显;太湖水位总体上呈波动变化趋势,水位从1975年的0.982 6 m变为2015年的1.135 9 m。因此,太湖水位与面积相关性中等(R2≈0.65),容积变化与面积和水位变化的相关性较高(R~20.85)。太湖水量平衡为正平衡且变化不大,为0.009 2 km~3。入湖水量的增加、年降雨量和年蒸发量的变化及政府"退地还湖"政策是导致太湖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近几十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白洋淀入淀水量逐年减少,造成多次干淀现象。水利部和河北省先后组织多次本流域调水和外流域调水,以缓解白洋淀供水不足的问题。通过对白洋淀供水水源与耗水量分析,为保护和恢复白洋淀生态环境,跨流域调水是一项重要措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通水后,将能实现引江水补淀,从根本上解决白洋淀生态环境危机。 相似文献
19.
东平湖老湖区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东平湖既是防御黄河下游大洪水的重要分滞洪区,又是南水北调东线最末一级调度湖泊,具有防洪、调水、航运、旅游、养殖、引水灌溉等多项功能,其中老湖区是其发挥各项功能的基础。基于东平湖的功能,分别计算其本底需水量、蒸散发需水量、渗漏需水量、水生生物栖息地需水量、景观娱乐需水量、稀释净化需水量、航运需水量,并综合考虑湖泊内生态和环境影响因子,建立生态环境需水量优化计算模型,对东平湖老湖区生态环境需水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东平湖老湖区的适宜生态环境需水量为2.75亿m3,对应的适宜水位为41.20 m。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