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更准确地分析水平旋流内消能泄洪洞阻塞扩散段水流特性,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旋流阻塞扩散段至气体溢出段为研究对象,重点针对试验研究中难以对泄洪洞内部进行观测的问题,开展水气两相流分段分模型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研究结果证明:Mixture模型和VOF模型在旋流区、水气掺混区和气体逸出区分类运... 相似文献
2.
3.
喷嘴与水平圆管的气-液两相流动阻力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德茂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1995,(3)
本文应用一维变密度气-液两相流动量方程于喷嘴和水平圆管的气水两相流动,建立了喷嘴进出口压力及流速之间的关系,将动量方程在有限管道长度内积分,从而可由试验测得的压力差计算通过水平回管的气-液两相流阻力系数,并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截面含气率的喷嘴动量修正系数的相关关系式和水平因管中气水两相流阻力系数与雷诺数之间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4.
羊丹平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1995,(1):28-34
本文提出了一类数值模拟油-水两相三维驱动问题的新方法,在纵方向采用差分方法,横方向采用有限元方法,适用于油藏区域纵横向尺度相关极大的特点。导出的全离散方程组具有二维有限元计算的特性,便于并计算求解,近似解的收敛性及误差估计被给出。 相似文献
5.
固液两相流运动特性是水动力学中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建立的三维k-ε-Ap两相湍流模型首先研究了模型中颗粒相的两个控制参数对数值结果的影响,然后讨论了不同的颗粒平均粒径、水流流速与颗粒材料密度等三种情况下固液两相流的时均运动特性。数值计算结果和试验实测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6.
三维k-ε-Ap模型在固液两相流时均运动特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液两相流运动特性是水动力学中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建立的三维k--εAp两相湍流模型首先研究了模型中颗粒相的两个控制参数对数值结果的影响,然后讨论了不同的颗粒平均粒径、水流流速与颗粒材料密度等三种情况下固液两相流的时均运动特性。数值计算结果和试验实测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7.
水平方管内固液两相流运动特性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周力行建立的k-ε-kp两相湍流模型引入固液两相流的研究中,对水平方管内挟沙
水流固液两相的时均特性、脉动特性以及颗粒密度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将计算结果与k-ε-Ap模型、动理论计算结果以及物理模型试验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k-ε-k
p模型数值计算和物理模型试验观测结果的一致性较好;和kεAp模型相比,由于考虑了颗粒相的湍动特性在固液两相流中的作用,k-ε-k-p两相湍流模型可以得到颗粒的脉动速度分布;和动理论相比,k-ε-kp模型无法准确地预测固相的垂向脉动速度,需要引入各向异性的两相流模型。 相似文献
8.
9.
泄洪雾化是水利工程中常见的水气掺混现象,通常伴随着强风和强降雨,研究其形成机理与变化规律对保障设备、环境和人员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水气两相流理论并采用有限单元法模拟了水布垭溢洪道的泄洪过程,从而分析了雾化的形成机理和时空变化规律,讨论了下泄流速和下泄流量对雾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模型和算法能较好地模拟泄洪雾化过程;下泄水流经溢洪道相对负压区掺气形成高掺气水流,继而在水舌落水点附近受压力梯度驱动释放气体,该过程中产生的水雾和风动是泄洪雾化形成的重要原因。根据风速和雨强等参量的时空变化规律,泄洪雾化在时间上可分为起泄、波动、过渡和稳定四个阶段,在空间上可分为负压影响区、暴雨区、溅雨区、雾流降雨区、薄雾区和无影响区六个区域。随着下泄流速和下泄流量的增加,风速和水雾浓度递增,流体压强先减后增,可为比较不同泄洪工况下的雾化情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黄土土水特征曲线与其强度、渗流及本构关系等密切相关。为研究Q3黄土的土水特性,分别进行了Q3原状黄土和重塑黄土的土水特征曲线测试,并用经典的B-C模型和V-G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拟合,分析孔隙比对Q3重塑黄土土水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原状黄土土水特征曲线分为快速减小、缓慢减小和稳定3个阶段,进气值为20kPa左右,随土体排水,空气进入孔隙内部,吸力逐渐增大,稳定阶段土体饱和度很低,土体处于大吸力段,孔隙排水不明显;重塑黄土土水特征曲线整体趋势与原状黄土一致,但孔隙比对其影响较明显,当孔隙比较大时,体积含水率降低引起吸力明显增加,进气值较小,孔隙比较小时,随着吸力值增加,体积含水率降低速率较小,随着孔隙比减小,土体进气吸力值逐渐增大;采用B-C模型和V-G模型与原状黄土试验结果进行对比,B-C模型低吸力段拟合效果不佳,高吸力段拟合较好,V-G模型整体拟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三维层面花岗岩残积土内大孔隙分布特征,选取福州某地原状花岗岩残积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得到CT扫描图像,并进行三维重构,提取了土壤内相关大孔隙参数,选取代表性体积单元(RVE)对大孔隙特征进行定量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花岗岩残积土中不同试样的连通孔隙数量差异性较大,但由于孔隙形成原因类似,孔隙结构之间差异性较小,且孔隙半径多介于1~4 mm之间;不同位置的土壤内部孔隙拓扑空间结构差异性较大,部分孔隙的配位数可达40以上,但深度对其影响较小;对比不同处理方法可知,二维图像处理得到的孔隙平均直径最小,孔隙差异性较大,孔隙网络模型处理得到的孔隙平均直径最大,孔隙分布较为均匀;而三维重构处理和孔隙网络模型处理平均孔隙体积相差5倍以上。 相似文献
12.
岩体渗流表征单元体积(REV)是衡量等效连续介质渗流模型实用性的重要标准,也是数值计算中对岩体渗流进行网格剖分的基本尺度。本文从统计分析角度导出了岩体饱和渗流REV的表达式,从机理分析角度探讨了单裂隙非饱和渗透率表征单元面积(REA)随饱和度变化的关系。提出“REV-REA相似扩大假想”,建立了岩体非饱和渗流表征单元体积与单裂隙非饱和渗透率表征单元面积的相似对应关系。计算表明,在中等饱和度下单裂隙渗透率REA较小,而在低饱和度及接近饱和状态下单裂隙渗透率REA较大,文中从饱和度变化与沟槽流发育程度的关系对这一变化趋势进行了合理解释。算例中,采用开度分布的随机均匀场定量分析了单裂隙非饱和渗透率REA与饱和度的变化关系,基于REV-REA相似扩大假想求取了岩体非饱和渗流REV的大小。 相似文献
13.
有自由面渗流分析的丢单元法的改进及其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有的有自由面渗流分析的丢单元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对含自由面单元,按复合材料单元进行处理。对丢单元,引入空单元的概念进行处理。算例表明,改进后的丢单元法具有收敛性好,编程简单,计算精度更高的特点。最后用此法成功求解了漫湾水电站二期工程地下厂房围岩的复杂渗流场,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渗流场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影响,进行了现拟渗控设计方案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