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以间苯二酚-甲醛树脂为前驱体,ZnCl2为活化剂,不同的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前驱体与活化剂质量比制备多孔碳材料.活化温度升高生成了更多极微孔.活化剂用量增加使得孔越来越多,孔径变大.极微孔的数量先随着活化剂用量的增加先增多,到一定数量后保持不变.活化时间增加后,孔的数量有所增加,但极微孔数量变化不大.活化温度为700℃...  相似文献   

3.
以多种氰基离子液体为前驱体,采用高温碳化法直接制备多孔碳氮材料,系统考察了离子液体前驱体阳离子结构、阴离子种类及合成条件等因素对碳化材料比表面积、氮元素含量及氮种类的影响,并研究其对CO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阴离子在聚合过程中起模板剂的作用。合成材料主要呈介孔结构,比表面积最高达732.6 m2/g,氮含量最高为9.9wt%,在温度25℃、压力1.8 MPa条件下,CO2的吸附量最高达20.9wt%。多孔碳氮材料经180℃真空加热后可完全脱附再生,再生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5.
以塑料为原料、改性煤矸石为模板,在管式炉中用KOH进行活化制备多孔碳材料(PCM)。利用SEM、FT-IR、XRD和氮气吸-脱附对样品的形貌、成分及孔结构进行表征,并以亚甲基蓝(MB)为模拟污染物研究碳材料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10 mg PCM在240 min内可使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MB几乎完全吸附,吸附量达498. 35 mg/g,降解率达99. 67%。对吸附过程进行拟合后得出,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可以更好地描述该吸附过程,吸附等温模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  相似文献   

6.
张翔  刘健  毕红 《安徽化工》2016,42(6):24-28
氮掺杂多孔碳(NPC)电极材料具有特殊的多孔结构,导致其比表面积高,化学稳定性好,同时电容性能良好,然而导电性差,能量密度低等因素也限制了其实际应用。以天然产物为碳源,经高温热解产生碳化残渣,将这些残渣经筛分,与氢氧化钾和三聚氰胺一起混合、研磨,然后再经过高温焙烧、洗涤、烘干后得到NPC样品。该样品外观为黑色粉末,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其形貌呈现多孔状,氮元素含量达到6.45wt%。将NPC与乙炔黑、聚偏氟乙烯按8∶1∶1的质量比制成电极压片,可组装成对称型超级电容器。在两电极体系下,以6M KOH为电解液,通过恒电流充放电(GCD)和循环伏安(CV)测试表明:电流密度为0.1A/g时,组装的超级电容器的比电容达到145F/g,而且当功率密度为50W/kg时,能量密度可达到20Wh/kg。经1000次循环充放电后,其比电容仍然保持96.9%,库仑效率基本稳定在99%,说明NPC具有优良的电容特性和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以淀粉为原料,使用水热法将其碳化后用活化剂KOH对其活化,制备了淀粉基多孔碳材料,并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和CO2/CH4的吸附性能测试,计算吸附热以及材料对CO2/CH4的吸附选择性,讨论了碳材料结构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制备过程中,随着活化剂KOH用量比例的增大,所制得的材料其比表面积和孔容增大,其孔径分布也就越宽。所制得的碳材料其比表面积可达2972 m2·g-1。这些淀粉基多孔碳材料对水蒸气的吸附等温线呈现出Ⅳ类等温线。所制备材料对CO2吸附容量主要取决于其孔径小于0.8 nm的累积孔容(Vd < 0.8 nm)。材料的超微孔的孔容越大,其对CO2吸附容量也越大。所制备的C-KOH-1材料在101325 Pa和298 K条件下,对CO2的吸附量达到4.2 mmol·g-1,其对CO2的吸附热明显高于其对CH4吸附热,其对CO2/CH4吸附选择性为3.7~4.26,同时本文通过对材料的水蒸气吸附等温线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所得材料主要表现为中等憎水性,这对材料在实际工况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氮吸附法表征多孔材料的孔结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低温氮吸附法表征了具有不同孔结构的碳纳米管、碳分子筛、活性炭、分子筛和石墨化炭黑等多孔材料的孔径分布。氮吸附一脱附等温线利用康塔公司NOVA3000在相对压力0.001-1范围内测定。五种材料的比表面积在100-1000m2/g之间。低压下的吸附等温线和高压下的脱附等温线分别用HK方法和BJH方法解析,结果表明:五种多孔材料既含有发达的微孔,又含有一定数量的中孔。孔径大小及其分布的细微信息在色谱采样中能够预测吸附剂的吸附性能,也是新型多孔材料开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在制备多孔再生纤维素膜的基础上,采用固-固相界面反应的TEMPO氧化法制备了氧化纤维素膜,通过乙二胺接枝改性成功制备了一种胺基化多孔再生纤维素膜。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其对阴离子染料二甲酚橙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改性纤维素膜上成功引入了胺基,且保留了多孔的纤维素膜结构;该改性膜对二甲酚橙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能够较快达到吸附平衡,其染料去除率高达92%。该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Freundlich等温方程。  相似文献   

10.
以多孔碳材料为研究对象,测量分析了材料孔径分布和氙吸附性能,讨论了氙吸附性能与材料孔径分布之间的关联关系。结果表明,多孔材料的微孔孔容与其比表面积呈正相关;大气氙常温吸附集中于多孔材料的微孔孔道内,氙吸附能力与材料中孔无显著关联;氙常温吸附能力与碳材料5.0~7.0?的微孔孔体积相关性较显著,大于10.0?微孔孔容关联较小。  相似文献   

11.
用硼泥制备多孔二氧化硅及其性能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慧  孙青  吴翠平  郑水林 《硅酸盐通报》2014,33(8):2124-2127
以硼泥为原料,采用盐酸酸浸法制备了多孔二氧化硅,通过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氮吸附脱附手段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吸附水中罗丹明B来测试其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多孔二氧化硅中SiO2含量为86.04%,且以无定形SiO2为主;其结构蓬松,存在大量狭缝孔,孔径在2~ 39 nm之间连续分布,吸附平均孔径为6.992 nm,BET多点比表面积为147 m2/g;多孔二氧化硅对水中罗丹明B的吸附性能较好,浓度为30 mg/L时吸附量为1.23 mg/g.  相似文献   

12.
以钢渣为主要原料,水玻璃为激发剂,H2O2为发泡剂,制备多孔地质聚合物材料。采用XRD、FTIR、SEM、BET等对原料及最终试样进行表征,研究钙硅比、激发剂和H2O2掺量对该材料性能的影响。将所制备的多孔地质聚合物用作吸附剂,初步考察该材料对Cu2+的吸附效果。试验表明:当钙硅比为1.0,水玻璃掺量为20.4%(质量分数),发泡剂掺量为4%(质量分数)时,该材料性能良好,总孔隙率86.4%,抗压强度0.5 MPa,体积密度0.408 g/cm3,体积吸水率56.31%,钢渣使用率65.85%,比表面积与孔容显著提高。吸附结果显示:该材料对Cu2+吸附效果良好,去除率可达91.44%,平衡吸附量达到15.239 mg/g,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3.
煤与一般常规多孔材料有着极其类似的微结构,研究煤对气体的吸附性能是由煤层气的预测及开发需要而产生的新兴课题。国内外已有多所研究机构开始展开这类研究,这类研究将在煤层气预测及开采上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王金明  汪家苗 《硅酸盐通报》2016,35(11):3832-3838
通过溶液聚合法来制取功能高分子材料,并研究了引发剂、交联剂、单体用量等对材料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交联剂用量在0.3%时,材料的吸附水和铅离子或铜离子的性能相对较好,对溶液中铜离子的吸附率达到95.2%,吸附量为143 mg/g,对铅离子的吸附率达到84.8%,吸附量为85 mg/g;引发剂用量在0.5%时,材料的吸附水和铅离子或铜离子的性能相对较好,对溶液中铜离子的吸附率达到94.8%,吸附量为142 mg/g,对铅离子的吸附率达到87.9%,吸附量为88 mg/g;当SAS用量为20%时,材料的材料的吸附水和铅离子或铜离子的性能相对较好,对溶液中铜离子的吸附率达到94.7%,吸附量为142 mg/g,对铅离子的吸附率达到87.8%,吸附量为88 mg/g.  相似文献   

15.
利用液体石蜡作有机分散介质,戊二醛作交联剂,制备了交联壳聚糖多孔微球,采用SEM对壳聚糖微球的形貌、大小进行了表征,研究交联壳聚糖微球对亮绿的吸附性能,探讨交联壳聚糖多孔微球用量、亮绿初始浓度、pH值、吸附时间、吸附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下,交联壳聚糖微球粒径为0.5~1.0 mm,亮绿初始浓度10 mg·L-1,pH=6,振摇30 min时,吸附量达1.22 mg·g-1;CODCr去除率达73%.亮绿初始浓度越大,吸附量越大,吸附速率越大;吸附剂用量越大,平衡吸附量越小,吸附速率越大.交联壳聚糖微球对亮绿具有很高的吸附容量和较快的吸附速率,再生重复使用,其脱色率仍达90%以上.等温吸附较好符合Freundlich方程.  相似文献   

16.
《分离科学与技术》2012,47(14):2076-2085
The potential usage of almond shell (P. dulcis), which is an agricultural waste product, in the removal of malachite green from aqueous solutions was evaluated with respect to various experimental parameters including contact time, initial malachite green concentration, temperature, adsorbent concentration, etc. The adsorption kinetics of malachite green fitted well the pseudo-second-order kinetic model. The monolayer adsorption capacity of almond shell was found to be 29.0 mg g?1. The adsorption of malachite green onto almond shell increased with raising the temperature. Fro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lmond shell could be employed as a low cost and easily available adsorbent for removal of malachite green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  相似文献   

17.
以椰壳为原料,采用高温直接热解活化法制备高吸附性能活性炭。研究了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活化温度为 900 ℃,热解活化时间为 8 h,升温速率为 10 ℃/min,制得碘吸附值为 1 628.54 mg/g,亚甲基蓝吸附值为 375 mg/g 的高吸附性能椰壳活性炭,得率为 9.41 %。氮气吸附实验结果表明,该活性炭比表面积 1 723 m2/g、总孔容积 0.87 cm3/g、微孔容积 0.68 cm3/g、中孔容积0.18 cm3/g、平均孔径 2.03 nm。热解活化制备的椰壳活性炭样品性能优于市售水蒸气法椰壳净水活性炭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8.
多孔纳米Fe~(3+)/TiO_2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鞠剑峰  李澄俊  徐铭  章忠秀 《精细化工》2006,23(5):417-420,434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改性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多孔纳米Fe3+/TiO2复合材料,以TEM、XRD、DTA等对其进行了表征。对10 mg/L甲基橙溶液进行太阳光催化降解,考察了光催化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复合材料有多孔结构,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和Fe3+掺杂能抑制粒径的长大,w(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5%,w(Fe3+)=2%,甲基橙水溶液的pH=5时,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效果最好,太阳光照射3 h,甲基橙降解率达到30%以上,使TiO2的光催化效率提高了10倍。  相似文献   

19.
刘成宝  陈志刚  陈丰  曹煜  顾诚  吴正颖 《硅酸盐学报》2012,40(5):776-777,778,779,780,781,782
采用不同修饰工艺对微纳米多孔碳质材料进行处理,考察了修饰前后材料表面官能团的变化及其对苯酚吸附能力的影响,并结合Boehm滴定、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材料表面官能团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高温(800℃)和尿素修饰后,材料的比表面积分别下降了41.9%和19.6%,苯酚吸附性能分别提升了21.2%和37%;经硝酸预改性的样品表面存在大量的羧基和酚羟基酸性基团,尿素改性时更利于吡啶和吡咯结构的生成。  相似文献   

20.
任宁宁  周刚  杨汉民 《广州化工》2014,(4):69-70,79
以水玻璃和盐酸为原料,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出多孔、高比表面积的SiO2。改变灼烧温度,得到不同灼烧温度下SiO2对酸性橙的吸附曲线,找出了最佳灼烧温度。在此温度下制备出SiO2并对一定浓度的酸性橙溶液进行"吸附-灼烧-吸附"的反复吸收试验。实验结果表明400℃灼烧的SiO2的吸附性最好,并且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多吸附能力慢慢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