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1981年3月,我在美国探亲访友。一夕,前往纽约中国城,拜访46年前共同从事导淮入海工程的老友——张渊扬教授。老友相见,总不免说些老话,谈起了导淮的旧事。(一)说起导淮来,真是话长。戊戌(1898年)变法后,人们大大地觉醒了,普遍存在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潮。人们自动地举办了许多维新事业,导淮救灾自然是一桩大事,于是有很多人研究导淮事业:写书,写文章,办杂志,乃至自备资斧,不怕风雨和烈日,步行勘察淮河水道,研究设计方案,我们记得,淮北武霞峰和江南胡雨人等,都是学人和治淮专家,而南通的张謇则居高临下,提倡甚力,并建立机构,培育人才,为导淮事业做了许多实际准备工 相似文献
3.
柏文蔚、字烈武,安徽寿县人。他是我国近代追随伟大民主主义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家之一[史称“孙(中山)、黄(兴)、李(烈钧)、柏(烈武)],也是一位名震遐迩的军事家。他热爱祖国,与共产党合作,为反帝反封建奋斗终身。柏先生早年曾目睹淮水泛滥成灾,极为关心淮河的治理。他在积极追随中山奔走革命之时,就拟有导淮计划,但因多种原因终未能实现。 1930年,柏文蔚先生在扩大会议反蒋失败后,又返回南京柏园。经李烈钧、于右任等人调解,方与蒋介石的对立情绪有所缓解。柏当时在军政各界均不能插手,遂又将导淮计划提出,呈请国府批准,并表示个人愿意专心干导淮工作。李、于等人从中斡旋,蒋介石乃表同 相似文献
4.
柏文蔚,宇烈武,安须寿县人。他是我国近代追随伟大民主主义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家之一[史称“孙(中山)、黄(兴)、李(烈钧)、柏(烈武)”],也是一位各震逼迫的军事家。他热爱祖国,与共产党合作,为反帝反封建奋斗终身。柏先生早年曾目睹淮水泛滥成灾,极为关心谁河的治理。他在积极追随中山先生奔走革命之时,就拟有导准计划,但因多种原因终未能实现。1930年,柏文藤先生在扩大会议反蒋失败后,又返回南京柏园。经李烈钩、于右任等人调解,方与蒋介石的对立情绪有所缓解。柏当时在军政各界均不能插手,遂又将导淮计划提出,呈… 相似文献
5.
自从黄河向南夺淮入海,黄河的洪水和泥沙进而威胁淮河。淮河入海水道愈淤愈高,迫使洪泽湖不断扩大。汛期,洪泽湖难以容蓄,于是淮河洪水由五坝泄往高邮、宝应等湖,并越过运河,向东进入里下河区。造成这一带严重洪涝灾害,危害一千多万亩耕地。而当1855年黄河由铜瓦厢向北大改道,形成现在的黄河新道后,丢下了糜烂破败的淮河,淮河的治理就提上了日程。自清代末年开始,建议者不乏其人,其中以张謇最为激烈。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淮河大水,50多万人流落他乡。张謇建议设立筹议导淮局,并开始进行测量,一些地方官竟指使测量队私自纂改测量记录,用夸大开挖工程量的办法进行于挠。这个阴谋直到民国年间复测才被揭穿。 相似文献
6.
7.
8.
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兴建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位于西陵峡三斗坪,是世界第三大河——长江上的一座超级大坝。设计坝高18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发电装机26台,总装机容量1768万千瓦,年发电840亿度,回水至重庆,改善航道650公里。总工期18年,总投资361亿元,是造福后代的伟大工程。三峡工程从设想到规划和论证通过,历经70余年。最早提出三峡工程设想的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他1919年在《实业计划》一文 相似文献
9.
10.
11.
孙中山从致灾的社会因素出发探究了中国近代水灾肆虐的成因,提出了标本兼治的较为系统的治水设想。这些思想是其民主革命思想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科学性、开放性和民生性的特点,对当今的防洪减灾工作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1912年元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民国时代从此开启。在《建国方略》中,孙中山描绘的“现代化”、“工业化”蓝图令人懂憬。虽然孙中山没有给出建设南京的具体步骡,但先行者的思想往往在后人身上延续。 相似文献
14.
太原市节约用水与可持续发展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太原市水资源现状,分析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措施,即合理调整产业结构,防治水污染,制定水资源保护措施,完善水价格体系等.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1 工程概况及主要职能。1.1 枢纽工程的概况。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盟磴口县巴彦高勒镇(原名三盛公)东南的黄河干流上,居内蒙古河套平原的西南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