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阐述山地光伏电站的地形特点,山地光伏电站太阳能板清洁中的问题,机器人清洗系统的关键技术,为了保证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要对太阳能板进行有效的清洁。  相似文献   

2.
薛小强 《通讯世界》2016,(3):118-119
在当今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各个领域对用电的要求也在提升,在用电设备中占据重要位置的大型光伏电站电气设备的安全与稳定运行越来越能引起我们的关注,对大型光伏电站电气设备进行及时的检测与维修将会影响到光伏电站能否正常稳定的运行。本文主要针对大型光伏电站电气设备的运行和维护要点进行探讨,以期为保障光伏电站运行的可靠性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正>在双碳背景下,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未来新型发展方向,我国将大力构建以光伏、风力等清洁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高光伏电站收益的重要性日益凸显[1],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安全管控能力如何提升已迫在眉睫,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分布式光伏电站场景下的业务应用成效已然成为新的挑战。随着光伏发电在智能化管理方面的作用下,针对当前发展趋势,提出一种基于光伏电站的AI智能系统研究与应用,在烟火、积灰算法模型和云端智能监测平台系统的共同作用下,实现全域火灾隐患和积灰缺陷监测,实现光伏电站收益的提升,降低区域电网的运行压力。  相似文献   

4.
基于光伏电站长期运行中发生的太阳能电池板松动或脱落现象以及我国现有技术中光伏电站抗风检测领域的空白,本文采用一种光伏电站抗风性能检测装置,通过在太阳能电池板上设置振动传感器,实时检测太阳能电池板的震动系数,并实时测量光伏电站现场的风速和风向,将太阳能电池板震动系数与环境数据结合获得光伏电站的整体抗风性能指数,数据中心通过得到的参数对光伏电站的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实时监测,提高光伏电站的安全性,整体提高光伏电站长期运行中的抗风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太阳能资源在我国能源总体系中占据的地位日渐提升,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但就目前来看,由于没有加大设计管控力度,导致分布式光伏电站运行存在较多问题。因此需在现阶段分布式光伏电站过程中通过使用PLC技术,建立起分布式光伏电站发电控制系统。本文分析了PLC技术概念以及分布式光伏电站发电原理,提出了分布式光伏电站设计目标,明确了PLC分布式光伏发电控制系统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6.
赵伟伟  安文 《电子测试》2013,(6X):172-174
将项目后评价理论应用到光伏电站中是目前我国光伏电站建设中急需改善的一个环节。后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的确定是进行光伏电站项目后评价的基础。根据光伏电站项目的实施过程和特点,结合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原则,构建了光伏电站项目后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分析了评价方法,主要选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后评价过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大部分集中式光伏电站建设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半干旱地区,下垫面的改变形成了新的水热平衡,进而影响区域内植物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光伏电站对生态环境效应的改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基于此,以我国青海共和大型光伏电站为研究对象,依据电站的监测数据,开展半干旱地区大型光伏电站建设土壤要素变化特征分析,总体上光伏电站对土壤起到了降温增湿的效果,起到了一定的保墒作用。  相似文献   

8.
《UPS应用》2009,(4):74-74
近日,在阳光电源公司产业基地,合肥阳光电源有限公司自主建设的500kWP光伏电站成功并网发电,成为我国中部地区建成发电的最大光伏电站。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的领导等以及电力产业的专家领导以及来自欧洲、日本、韩国的客人等近300位中外嘉宾共同出席并见证了电站的并网发电仪式。  相似文献   

9.
由于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发电系统分布复杂,传统分布式光伏电站远程智能监控系统无法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准确性和效率均不高。因此,构建准确且高效的分布式光伏电站远程智能监控系统。该系统由监控模块、感应模块和计算机群组组成。监控模块对分布式光伏电站数据传输信息、电路和元件的工作时间以及电源流量等方面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并对监控对象的安全隐患进行处理。感应模块由温度传感器和光学传感器组成,温度传感器对系统电路元件的温度进行报警和调节,光学传感器实时监控分布式光伏电站中太阳能强度,这些监控数据指导使用者管理分布式光伏电站。软件给出了计算机群组对分布式光伏电站远程监控流程图,以及CISC单片机传输载波的算法代码设计。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系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0.
智能运维技术对于提高光伏电站运维效率、降低成本、提升能源产出具有重大意义。首先,概述了智能运维的关键技术和应用范围;其次,分析了智能运维技术在光伏电站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故障诊断和预测维护、性能优化和能量管理、安全和环境监测中的具体应用;再次,通过案例研究和实际应用分析讨论了光伏电站中智能运维技术应用带来的效益、面临的挑战及解决措施;最后,探讨了智能运维技术在光伏电站中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光伏电站的运营管理和整个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UPS应用》2013,(10):82-82
为规范光伏电站项目管理,保障光伏电站和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促进光伏发电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国家能源局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光伏电站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能新能[2013]329号,以下简称《办法》),从2013年8月29日 起实施。  相似文献   

12.
<正>新型电力系统以新能源为主体,承载着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能源转型的使命,对保证我国能源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电力系统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着设备安全风险、网络安全风险、安全计算风险等问题。新型电力系统的光伏电站监控系统网络安全防御系统基于风险分析和识别技术,将安全防御技术手段与安全管理相结合,保障光伏电站监控系统的网络安全,助力电网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3.
范相林 《电子世界》2012,(17):64-67
与常规发电项目相比,光伏电站的建设及运营管理有其自身的特点。本论文基于格尔木光伏电站,对其建设及运营管理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论文详细介绍了工程建设中光伏组件、安装方式的选择,运营管理中如何提高发电量等。通过对相关实时数据的监测对比分析,得到了更加安全、可靠、造价更低的光伏电站建设及运营管理经验,为后续光伏电站的建设及运营管理提供了较好的应用依据及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杨光 《电子技术》2022,(3):188-189
阐述BIM技术对光伏电站项目工程质量控制,BIM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工程项目质量和效率,融入动态化、全过程的信息控制策略,使得工程项目得到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15.
在光伏电站建设中,最佳倾角会确保固定式光伏方阵接收到最大年总辐射量。但最佳倾角并非是一直不变的,不仅与当地经纬度有关,还会直接受到气象条件的影响。因此,着重分析太阳辐射变化对光伏电站最佳倾角的影响,希冀研究结果能为光伏电站的设计与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测量太阳辐照度以便达到使光伏电站的效率最大化,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反馈神经网络的太阳辐照度测量方法,该方法可用来直接使光伏电站的效率最大化。所提出的传感器由一个光伏电池、一个温度传感器和一个低成本的微控制器组成。计算表明,提出的传感器设计成本较低,因而该装置在光伏电站的大型部署中是一个很好的替代品。使用实验样机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与商用装置相比,本文设计的传感器更够更加精确地跟踪光伏电站内的太阳辐照度。  相似文献   

17.
选取了二连浩特附近区域为测试地点,对测试区域的光资源及特殊气象条件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对该地区光伏电站太阳能资源进行了详细计算,得出了建设光伏电站时,若采用固定式光伏方阵最佳倾角为44°,证明了该测试区域从太阳能资源利用的角度来说,光资源利用效率最高,且建设光伏电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杜娟  张平  马冀超  吴良  刘英 《电子技术》2022,(1):106-107
阐述电力谐波的定义及其产生的影响因素,光伏电站接入电网电能质量的评估分析,探讨光伏电站中的谐波治理策略,包括变压器谐波抑制、串联电抗器、加装滤波器、优化接线方式和并网技术。  相似文献   

19.
柳希广  柳希广 《电视技术》2012,36(23):83-86
针对分布式楼宇光伏电站应用规模和区域的不断扩大,以及固定式光伏发电系统不能保证太阳光垂直照射,使得太阳能利用效率不高的情况,设计了一种通过太阳光自动群跟踪有效提高分布式楼宇光伏电站发电效率的群控系统。系统以Zig-Bee无线网络为基础,采用ZigBee芯片JN5139和步进电机驱动芯片TH6560等为核心器件进行光信号采集、处理和控制,再利用自动群跟踪控制程序算法,实现一点对每个区域中的分布式楼宇光伏电站进行自动群跟踪控制。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分布式楼宇光伏电站的群控,且使发电效率提高30%以上。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甘肃省国投敦煌10MW光伏电站并网运行引起的谐波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将光伏电站并网模型在Matlab/Simulink上进行仿真研究,得出谐波电流、谐波电压对电网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