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获得隧道集中排烟中排烟阀设置参数对排烟效果的影响规律,结合某大型过江隧道防排烟工程实际,根据隧道实际交通情况,设定了火源规模,并设计了数组隧道火灾工况,采用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FDS构建了集中排烟隧道模型,通过对不同火灾工况下隧道内2m高处能见度、烟气蔓延范围及排烟阀效率等排烟效果指标的定量分析,获得了单向排烟和双向排烟两种集中排烟模式下单个排烟阀面积、间距、开启个数及排烟阀形状对排烟效果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2.
采用数值计算方法,考虑热释放速率、排烟量、排烟口间距、排烟口面积、尺寸比和隧道高度,研究隧道火灾重点排烟系统下烟气蔓延距离、温度分布、排烟口风速和排烟效率。结果表明:火灾烟气蔓延距离随排烟量的增大而缩短,隧道顶棚温度下降;在排烟量不变的条件下,更大的排烟口宽长比能够缩短烟气蔓延距离;而排烟口间距的变化对排烟效率影响不明显。基于研究结果,给出了5 MW和20 MW火源功率下的重点排烟系统排烟量和排烟口布置建议值。  相似文献   

3.
侧向集中排烟隧道火灾烟气控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特长沉管公路隧道采用侧向集中排烟系统的实际,采用FDS对隧道内温度场分布、2 m高处能见度分布、烟气蔓延范围、排烟效率等指标进行定量分析,获得合理的烟气控制方案.结果表明:火源位于-3%坡度段内,火源功率50MW的合理纵向诱导风速为2.5 m/s,合理排烟口开启方案为上游开启1组/下游开启4组排烟口;0坡度段合理的烟控方案为两端排烟,上游开启2组/下游开启3组排烟口,并配合1.5m/s的纵向诱导风速;3%坡度段合理的烟控方案为下游端排烟,上游开启2组/下游开启3组排烟口,并配合1 m/s的纵向诱导风速.  相似文献   

4.
风口特性对集中排烟隧道烟气控制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琳  张旭 《暖通空调》2008,38(3):76-79
结合某集中排烟隧道通风设计,通过 CFD 模拟,分析了排烟风口形状、风口间距对烟气控制效果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集中排烟系统能获得良好的烟气控制效果;排风诱导风速随着火灾热释放速率的增大、排烟口下游烟气扩散范围的缩小而增大;热释放速率、烟气扩散距离一定时,排烟风口形状由正方形变为横向矩形布置、增大风口间距,均可以有效降低诱导风速.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得到了适合工程应用的量纲一准则关联式,并对隧道集中排烟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5.
火灾时隧道内的最高温度和温度场的分布是衡量火灾烟气控制效果的主要指标,两端双向排烟是集中排烟系统主要的排烟方式之一。为了获取并分析隧道火灾时集中排烟模式下两端按不同比例风量分配时隧道内温度场分布规律,本文结合某长大公路隧道防排烟工程实际,采用流体动力学分析软件FDS,建立了隧道数值分析模型,对火源分别位于排烟阀打开段中部和排烟阀打开段1/3处时,采用两端双向并按不同排烟风量分配排烟时的温度场进行研究,探讨两端双向排烟各种工况下隧道内拱顶处、顶隔板下方和离地面2 m高度处温度分布规律,以获取更为全面的隧道火灾集中排烟下不同排烟风量分配时温度场分布特征,为长大公路隧道的防排烟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以某火车站中庭为研究对象,采用FDS模拟软件对火灾烟气控制排放效果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该中庭采用自然排烟时的排烟效果明显好于机械排烟。根据这一结论,提出了针对火车站类建筑防排烟设计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不同坡度隧道,对重点排烟模式下的烟气控制效果进行研究。以某三车道隧道为例,采用FDS对不同坡度、单向与双向重点排烟以及不同的排烟口开启方式等多工况进行模拟研究,分析烟气蔓延长度、能见度和隧道洞口自然补风风速等关键性判据的变化规律,提出重点排烟模式下不同坡度隧道的烟气控制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利用火灾动力学仿真软件FDS研究了排烟口面积和排烟口长宽比对地铁区间隧道火灾排烟效果的影响(火源功率为5 MW)。即对不同工况下,人眼特征高度层温度,CO浓度,能见度以及顶棚温度进行研究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排烟口面积为4m^2、排烟口长宽比1:1更有利于人员疏散。  相似文献   

9.
王健  焦萌 《城市建筑》2014,(17):213-213
本文采用 FDS 模拟在特定热释放率下,不同排烟量对火灾烟气的影响。对比不同排烟量火源中心面温度、CO 浓度随时间增长特性,得出排烟量对排烟效果的影响规律。在5MW火灾功率负载下,60 m3/(h·m2)排烟量可达到较好的烟气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高层建筑横向走道防排烟方式对烟气控制效果的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建立高层建筑内烟气流动的数学模型,采用k-ε双方程三维紊流模型对高层建筑火灾时横向走道内防排烟方式以及排烟口的位置和数量的烟气状态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分析比较得出对于火灾初期挡烟垂壁对延缓烟气扩散的效果明显,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挡烟垂壁高度和数量来延长疏散时间.重要场所应用机械排烟时,排烟口应避免设在前室附近,对于只有单个排烟口时应将其设置在以挡烟垂肇为防烟分区的中间部位.在保持总排烟量不变时.可以将面积较大的排烟口合理的拆分成几个小的排烟口,并均匀分布在防烟分区内,这样可以降低每个排烟口的控制半径,有效的控制烟气的扩散,延长人员疏散时间.  相似文献   

11.
针对近年来我国隧道工程界出现的关于在长大公路隧道纵向式通风系统中运用排烟风道的争议,本文首先介绍了排烟风道在国内外公路隧道通风工程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继而进一步对涉及到公路隧道火灾排烟风道设计中重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最后,以公路隧道发生火灾的规模、排烟量、临界风速以及救援逃生时间为控制条件,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公路隧道排烟风道排烟口的设置间距、开口个数等参数及其对排烟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认为文中给出的具有C型规格及设置的排烟口可以用于公路隧道纵向式通风排烟风道设计中.  相似文献   

12.
以某商贸中心为研究对象,利用FDS软件选取该商业中心内某一中庭及其相关各层防火分区的烟气进行模拟研究,得出相关结论:采取自然排烟与机械排烟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控制烟气的运动,并为人员安全疏散赢得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采用FDS模拟对某大型综合体建筑中的环形中庭的机械排烟和竖井自然排烟两种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各排烟口烟气参数的定性及定量分析,提出综合排烟效果值来判断该位置采取不同排烟模式的效果优劣。结果表明,距离火源位置较近时,竖井自然排烟效果较好,综合排烟效果值小于1;而远离火源位置时,机械排烟效果较好,综合排烟效果值大于1。可以采用机械排烟与自然排烟相结合的排烟方案,得到最优的排烟效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开展相似试验,研究在相向射流与竖井自然排烟组合模式下,火源位置、风速和火源功率对烟气控制段长度的影响。试验考虑了3种组况,53种工况,通过改变火源位置、风速和火源功率,分析讨论了不同工况下火源烟气控制段长度。试验表明,增加上游(距离火源更近端)风速,会导致上游烟气控制段减少;增加下游(距离火源更远端)的风速,烟气控制段长度会受到火源功率、火源位置等多种因素的耦合作用。增大火源功率会增加烟气热浮力,使下游机械风对烟气的影响减弱。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在建的上海市虹梅南路越江隧道为对象,借助CFD(Computational fluiddynamics)技术,利用SMARTFIRE软件模拟了一系列工况。首先分析了大断面盾构隧道在20MW火灾规模工况下利用顶部排烟道进行重点排烟时,开启不同位置的三个排烟口对隧道内温度、能见度和一氧化碳浓度分布的影响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和世界道路协会提出的安全疏散指标,评价了虹梅南路隧道火灾时的疏散救援环境,给出了建议的排烟口开启方式。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国内环形公路隧道的特点,通过全尺寸环形公路隧道实体火灾试验,考察了环形公路隧道发生火灾时采用集中排烟方式的排烟效果,分别对上坡和下坡两种工况进行分析,获得了集中排烟的具体方式和参数,结果证明在环形公路隧道火灾中采用集中排烟方式能够有效控制隧道中的烟气,可为人员安全疏散和火灾救援赢得时间,试验可以为相应环形公路隧道防排烟标准制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合理的水喷淋设计参数及排烟策略,可保证隧道有效排烟和烟气层的稳定性,为人员安全疏散提供有利环境。为研究侧部排烟模式下烟气失稳临界状态时最佳喷水流量和排烟口设计参数,采用FDS 对15 MW 火灾规模下,不同喷水流量、排烟量、排烟口间距及排烟口高度下19 组工况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喷淋流量越大,烟气层高度越高,隧道整体温度降低,改变喷水流量对控制烟气层的稳定性效益不大,隧道空间内有烟气滞留;排烟量为70 m3/s、排烟口间距为50 m、排烟口高度为3.2 m 或4.0 m 为烟气层稳定临界状态时的排烟口最佳参数,此时侧部抽吸力向上的分力与烟气的热浮力大于水喷淋拽曳力,烟气层较稳定,隧道空间内无旋涡烟气滞留,有利于排烟和人员疏散。  相似文献   

18.
王君 《中外建筑》2013,(11):106-109
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推拉式排烟模式应用于地铁公共区的排烟效果进行了研究探讨。结果表明,推拉式排烟模式可将火灾烟气有效控制在起火防烟分区内,有效防止地铁公共区排烟死角现象的出现;当地铁公共区排烟设备负担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时,火灾下关闭相邻防烟分区的排烟口,将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烟分区的排烟量加到起火防烟分区内,补风量为排烟量的70%~90%,可取得良好的排烟效果。  相似文献   

19.
余沛  袁建平  方正  唐智 《消防科学与技术》2022,41(10):1396-1400
摘 要:利用FDS对某双层盾构公路隧道的侧向重点排烟系统进行了模拟研究,探讨了排烟口面积、间距、排烟口开启方案以及纵向通风对排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纵向风的条件下,火灾稳定后排烟口的面积为3~5 m2、排烟口间距为60~100 m时,排烟口的面积和间距对排烟效果的影响很小。随着纵向通风风速的增大和上游排烟口开启数量的增加,隧道侧向排烟系统的排烟效率明显减小。双层隧道上下层排烟口的排烟效率分布规律基本相同,下层隧道的总排烟效率略高一些。本文所研究的双层隧道发生20 MW火灾时,在纵向通风风速2 m/s下,排烟口间距为60 m,排烟口面积为4 m2,上游开启2个排烟口、下游开启4个排烟口时排烟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实体火灾试验对地下环形隧道内烟气控制模式开展试验研究,对其排烟性能进行验证。试验采用柴油油盘火模拟汽车火灾,试验段划分为4个防烟分区,排烟方式为"中间排、两侧补",采集火源上、下游烟气温度及蔓延范围和高度。烟气总蔓延长度为210m,烟气层高度维持在2.8m,人员通行高度内基本不受烟气影响;人员可以迎风疏散,疏散安全水平较高。试验结果验证了排烟方案可以将火灾烟气控制在中间两个防烟分区内,满足判定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