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扭矩扳手也可以称为扭力扳手或者力矩扳手,可以调节和设置扭矩应用,在设备作业中,广泛应用。基于此,文章通过分析扭矩扳手工作原理以及优势,进一步分析了影响扭矩扳手准确性的相关因素,最后分析了扭矩扳手正确的使用方法以及计量方法,以期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加强管理,严格控制误差,提高应用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运载火箭部段壳体上的螺栓具有连接、承载传力等作用,控制连接螺栓的拧紧力矩是保证火箭成功发射飞行必须采取的措施。介绍高精度的单轴和多轴自动拧紧系统替代机械力矩扳手用以实施力矩控制,分析两种方式实验数据,得出自动拧紧技术优越性大幅超越人工手动经验操作的结论,目前已在箭体制造中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3.
一,捻度牙托脚固定螺母: B465捻度牙属于频繁变换的齿轮。该齿轮的传动力矩较大,故捻度牙托脚的固定螺母要具有足够的紧定力。若稍有疏忽极易使捻度牙爆齿,严重时托脚断裂。由于该螺母所处的位置关系,除套筒扳手外,用普通扳手是较难将抢度牙托脚固定到要求程度。且扳手易打滑,螺母易损坏。为此我们对捻度牙托脚上的二只螺母进行了改进,如图(1)其实质是加长了原螺母的作用长度,在所有捻度牙变化范围内均未影响其它传动件的动作。给工人上批操作带来了方便。二,上铁炮轴与上铁炮 原上铁炮传动只依靠大端一只短键及小端的三只紧定螺钉。经长期…  相似文献   

4.
《电动工具》2021,(2):34-38
电动扳手是以电源或电池为动力的扳手,是一种拧紧高强度螺栓的工具,又叫高强螺栓枪,主要分为冲击扳手、扭剪扳手、定扭矩扳手、转角扳手、角向扳手. 在利用电动扳手拧松紧固件时,如果在紧固件被拧松之后,电动扳手仍然持续运行,极易发生因持续旋转而导致的紧固件掉落、卡入套筒等情况,进而可能发生因紧固件高空坠落而伤人的事故.因此,如...  相似文献   

5.
王勇  吴成业 《轻工机械》2010,28(4):8-11
逗号刮刀长期工作中,存在较大的挠曲变形,影响工作精度。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逗号刮刀组合装置,可以根据刮刀上所受力的大小,调整刮刀受力达到平衡,从而实时地调节或者消除逗号刮刀的挠曲变形量。并对在弯矩作用下的挠曲线进行了优化分析,推出了力矩扳手所加转矩与刮刀体所受载荷的经验公式,并与某厂实际应用的逗号刮刀进行了对比分析。图4参10  相似文献   

6.
我们合肥市粮油食品局第一仓库油脂灌装倒桶长期使用繁式扳手,老式呆扳手和独扳手开关桶盖。这些工具用起来既笨重、又容易打滑损坏,工作效率极低,直接影响仓库油脂灌装倒桶的工作进度。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改进工具的结构,于1982年试验成功一种新型油桶扳手工具。 这种革新后的新型油桶扳手外观、样式很象  相似文献   

7.
近日,Snap'n Grip德国万能扳手的网络视频受到网友的广泛关注,万能扳手似乎是工具领域的重大创新。为此作者就该万能扳手对德国专利进行了检索,发现此种扳手上世纪七十年代早已有之,并非最新的创新成果,其最早公开于德国专利文献DE2205185A1,其公开于1972年09月28日。另外作者还进一步检索到了万能扳手的基础专利DE819679C,其公开于1951年11月05日,其说明书附图1披露了万能扳手的基本结构,文献DE2205185A1为DE819679C基础上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8.
继德国Snap'n Grip万能扳手的微信视频疯传网络后,我国相关工程师不以为然,发布一个中国自紧扳手PK德国万能扳手的视频,操作显示德国万能扳手在实际使用中并不像视频所示应用自如,相反,中国自紧扳不仅不需要手动辅助咬合,而且还能在小转动角度场所轻松完成拧动作业。然而,这么灵巧的工具是否是国人的最新创造?是否已经得到了专利保护?文章对上述自紧扳手的相关专利技术进行了检索,根据检索结果对自紧扳手技术方案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前纺纱厂的保全工所使用的罗拉扳手,都是先用力使扳手夹紧罗拉,再进行罗拉的联结或拆卸,然后再用力松开扳手。夹紧力稍小就会打滑,使用起来既费力又不方便。为此,  相似文献   

10.
竹材加工用的小型砂辊可设计成简易的结构形式,其中弹性夹紧环既是夹紧轴的安装支座,又是产生夹紧力的零件。由磨削力确定夹紧环所需的夹紧力,以此计算夹紧环的刚度和尺寸,并校核其强度和张紧砂布时的扳手力矩。在计算夹紧环的刚度时,将夹紧环简化成等截面圆环,应用了卡氏定理。在校核强度时,考虑了孔对截面上应力分布的影响及孔边应力集中系数。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惠斯通电桥测量扭矩的原理,提出了一种无线数显扭矩扳手的软硬件实现方法。在硬件方面,以低功耗,低成本和便携为选型原则,比较选择了关键元器件的种类和型号,其中单片机选择MSP430FG439,LCD芯片选择SMG12864G2,无线传输芯片选择CC2430。在软件方面,介绍了扭矩扳手的工作流程,并给出了扭矩信号的滤波与校准算法。最后对开发的无线数显扭矩扳手进行了实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扭矩扳手的测量精度达到±1.1%。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在产品装配过程中更换不同型号内六角扳手影响生产效率的问题,需要对内六角扳手进行重新设计。由TRIZ理论矛盾的观点和39项工程参数,将工程实际问题转化为创新分析问题,运用矛盾矩阵进行分析,寻找出发明原理。依据发明原理的思路,结合人机工程学原则,完成组合式扳手设计。通过组合式扳手在产品装配过程中的实际使用,使产品的装配效率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3.
对机械产品的参数化设计和智能装配技术进行了研究,在编程工具Visual C++6.0的开发环境下根据SolidWorks API实现对SolidWorks2007的二次开发,采用Visual C++6.0+SQL 2001+SolidWorks的技术方案,开发了某扳手喷雾器各零部件的参数化建模和智能装配的插件。此插件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质量,缩短了设计周期。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市场上存在的非接触式扭矩测量仪器种类少、接触式扭矩测量方法单一的问题,研制了一套非接触式扭矩测试系统。根据印刷机的扭矩和转速测量要求,利用光电传感器,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非接触式扭矩方法,设计了一种扭矩测试系统。以单片机(STM8)作为数据处理核心,通过光学传感器测量齿轮转速,经处理得到电机转速,采用功率仪测得电机有功功率。用MATLAB软件开发出扭矩分析平台,计算得出单张纸胶印机试验台扭矩。通过对试验台进行实际扭矩测试,并与采用接触式扭矩传感器测试结果比较,验证了扭矩测试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棉纺精梳机钳板摆轴驱动力矩的变化规律,探讨了锡林梳理力、分离牵伸力、钳板机构惯性力、钳板摆轴惯性力及其与钳板摆轴驱动力矩关系.建立了钳板摆轴阻力矩及驱动力矩的数学模型,运用ADAMS软件对一个工作周期内钳板摆轴的阻力矩及驱动力矩的变化规律进行仿真模拟.结果表明:钳板摆轴的驱动力矩主要取决于钳板机构的惯性力对钳板摆...  相似文献   

16.
钢丝绳扭转与其结构参数有关,能使提升系统钢丝绳产生扭绞而中断其有效使用.扭转效应强弱采用扭矩系数来描述,对扭矩系数进行定义,指出影响钢丝绳扭矩系数的因素是捻角、捻制圆半径和捻制方向.推导6×7 - WSC类钢丝绳扭矩系数的计算公式,钢丝绳中所有扭矩系数的代数和为整个钢丝绳的扭矩系数.以6×7-WSC-12钢丝绳为例,计...  相似文献   

17.
针对以平均转矩控制开关磁阻电机转矩脉动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瞬时转矩控制的转矩脉动最小化方案。仿真实验证明,该方案优于平均转矩控制,可有效抑制转矩脉动。  相似文献   

18.
齿槽转矩脉动是影响直流外转子电机输出转矩脉动的主要原因。为抑制齿槽转矩脉动,根据电机的结构参数建立了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对齿槽转矩进行仿真;仿真结果与试验获取的齿槽转矩曲线吻合较好,证明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然后,采用Taguchi方法,以齿槽转矩峰值和平均输出转矩作为优化目标,以槽口宽度、极弧系数、气隙长度、平行齿宽为控制因子,选取槽口宽度加工误差、气隙长度加工误差、平行齿宽加工误差和永磁体剩磁变化作为噪声因子,对电机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利用所建立的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性能仿真验证。结果表明:用Taguchi方法优化电机设计参数,能够在电机平均输出转矩略有增加的同时,显著降低齿槽转矩。  相似文献   

19.
陶肖明  郭滢  冯杰  徐宾刚  华涛 《纺织学报》2013,34(6):120-125
本文主要回顾了低扭矩环锭纺纱技术的发展。通过讨论其纺纱三角区的特点,利用高速摄影技术对纺纱区捻度和张力分布的观察分析,系统地介绍了低扭矩纱的成纱原理。此外,结合示踪纤维技术,利用纱线结构连续测量分析系统对低扭矩环锭单纱和传统环锭单纱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揭示了低扭矩纱独特的结构特点,如非同轴异形螺旋线结构,纤维片段局部反转现象等。这些特点解释了低扭矩纱及其织物具有优良物理性能的原因。同时,通过多个生产厂家提供的测试数据,对比分析了几代低扭矩环锭纱与传统环锭纱及其织物的物理性能,结果表明低扭矩环锭纱具有低捻高强、低残余扭矩和毛羽少等特点,其针织物经多次水洗后歪斜变形小和手感好,机织物具有较好的撕裂强力,断裂强力和耐磨擦性。最新一代低扭矩环锭纺纱技术显著地改善了高支纯棉纱的物理性能。  相似文献   

20.
A laboratory‐scale Tweedy‐type mechanical dough development mixer was modified to monitor work inputs of dough during mixing through a computerised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Recorded torque showed a curve that increased to a peak about midway through mixing. Using this system, the effects of mixing speed and pressure on the development of doughs made from strong and weak flours mixed to a work input of 40 kJ kg−1 were studied. Mixing was characterized in terms of peak torque and torque at the end of mixing (end torque), and in terms of the number of blade revolutions at these two reference points. The peak torque and the end torque both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mixing speed. The peak torque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mixer headspace pressure, but the end torque did not. The number of blade revolutions to both the point of peak torque and to the end of mixing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mixing speed for both flours, implying dough development at higher speeds was more efficient. Increasing headspace pressure reduced the number of revolutions to the peak, but not to the end of mixing. These results provide evidence that achieving dough development is not independent of mixing speed in Tweedy‐type mixers, and that dough aeration, as affected by mixer headspace pressure, affects dough rheology and hence development in the mixer. Copyright © 2005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