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引言:为何关注纪录片的声音?近日,《舌尖上的中国》Ⅱ又掀起了一股纪录片收视的热潮。《舌尖》系列的风靡,不仅在于食物的画面和制作手法令人垂涎欲滴,还在于通过对普通人和食物情感之间的关系描述,达到一种人文气质上的升华。《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不仅勾起了人们对美食纪录片的热捧,也对以纪实手段进行表达的节目(纪录片、真人秀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纪实作为纪录片的重要特征,相较于纪录片的画面呈现,纪实类作品的声音制作(包括同期声、音乐、音效)在纪录片的主题表达方面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声音作为视听艺术的一部分,不仅能带给观众真实的感受,更能在控制节奏、表达情绪  相似文献   

2.
纪录片是对真实的生活景象进行拍摄,纪录片的材料内容亲切可信。这种拍摄模式可以将被拍摄者的生活情景的文化真实和情景真实感带给观众。热门纪录片中《舌尖上的中国》就是依托美食制作者的生活中的制作流程将食俗的丰富内容展示给观众。《舌尖上的中国》中讲的食俗就是民族历史文化积淀的过程,本文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讲述纪录片中所传达出的民族特色,并对民族特色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找出中国电视纪录片的缺陷,并对其现状进行分析和了解,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对纪录片成功范例《舌尖上的中国》进行了研究,望对地州电视台如何做好纪录片的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找出中国电视纪录片的缺陷,并对其现状进行分析和了解,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找出中国电视纪录片的缺陷,并对其现状进行分析和了解,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通过优秀的自然纪实类纪录片,即雅克·贝汉导演的纪录片《海洋》,从个性中探索共性,以“塑造声音形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研究《海洋》声音创作的可圈可点之处.通过对自然纪实类纪录片和雅克·贝汉其人其作的介绍,综合梳理与归纳该影片当中拥有的声音形象的基本特征,分析《海洋》中声音形象在塑造过程中的创作要点及方法,为我国同类型纪录片的声音创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自《舌尖上的中国》播出以来,美食题材纪录片已成为国内一种重要的纪录片类型。该类纪录片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象征意义,不仅是凝聚民族情感的样本,在对外传播实践上也具有重要价值,成为西方观照中国的切入点之一。本研究采取文本分析法,对《风味人间》系列纪录片所表征的空间进行考察。在实体空间层面,《风味人间》通过刻画中国城乡空间的融合与对立,表达出对传统文化消逝的忧思;在想象空间层面,该纪录片通过方言和人物这两大感官要素,为观众塑造了基于地方符号的情感空间;在意义空间层面,基于该纪录片的网生特性,观者与创作者通力打造出弹幕主客互动空间,实现意义的延伸和流动。  相似文献   

9.
影像     
《舌尖上的中国2》“心传”挂面老人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正在央视各频道热播并受到多方热捧,图中为在第二集《心传》中制作挂面的老人张世新,其精湛的手法和仁厚,  相似文献   

10.
在2013年度的广电总局电视节目质量技术奖(金帆奖)评比中,《文昌鱼》荣获录制技术质量奖专题类一等奖(标清组)。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频道专门有个团队,拍摄《中国珍稀物种》系列自然类纪录片,多年的拍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通过《文昌鱼》的制作,介绍动物类纪录片的后期制作流程。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在国内的部分纪录片评比中,将纪实报道类节目排除在纪录片评比中,特别是有些电影节。当电影节里面设立了纪录片单元的时候,纪实报道类节目就会被排出在外。比如经常被排出在外的节目有《新闻调查》《焦点访谈》《讲述》等等。学界有人认为,纪实报道相当于新闻采访类专题片,而这类专题片虽然也是纪实性的,但是多使用语言访谈的方式制作,与传统意义上的“影像纪实”不符,因此不少专家在纪录片评奖中,第一轮就会把纪实报道类节目删掉。  相似文献   

12.
《声音传奇》是由北京电视台纪实高清频道拍摄和制作的一部4K画质、全景声技术结合的长纪录片,无论在纪录片的选题,还是拍摄制作方式都有不同层面的探索意义.《声音传奇》剧组的基本编制加后期为六人,拍摄团队以四人为主.  相似文献   

13.
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平民的视角,以极富中国特色的音乐、构图和建筑等审美载体,展现了人们对逐渐式微的美食和烹饪方式,各地的民俗风习,以及中国追求“天人合一”的精神内质的深深眷恋,蕴含了当今老百姓深深的乡愁情怀。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围绕纪录片《梵净山》的制作实践,对全篇的声音设计进行了细致分析;对自然环境中的声场表达和声音元素的创作进行了有益探索,对纪录片音乐的主题、情绪段落如何使用也做了专业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美国国家地理、Discovery等频道的一些优秀纪实类节目大量引进,鸿篇巨制的《故宫》、《新丝绸之路》、《再说长江》等大气磅礴的专题纪录片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相继首播,《复活的军团》、《故宫》在国际市场上旗开得胜,电视屏幕上的纪录片吸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  相似文献   

16.
近两年,一部以美食为特色、文化为积淀的纪录片在电视和网络上热播.很多人在垂涎欲滴之余都在想《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从第一季到第二季,为何能够持续引起关注?笔者以一名电视媒体人的角度来尝试勾勒出其轮廓,探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17.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在经过一年多的筹备、拍摄、后期等环节后,于2014年4月18日开始每周五晚上9点在CCTV-1综合频道播出。这部美食纪录片共分为八集,分别为《脚步》《心传》《时节》《家常》《相逢》《秘境》《三餐》和《花絮》。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时代,主旋律题材纪录片的创作与发展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平衡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与市场娱乐需求成为主旋律纪录片面临的首要问题。《守护解放西》作为一档警务纪实题材的主旋律纪录片,在题材类型、叙事手法、传播技巧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实现了主流价值传播与市场媒介语态的高度融合,收获了较高的播放量和节目评价,为主旋律题材纪录片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范本。基于此,本文以《守护解放西》为例,分析主旋律纪录片的创新表达和价值传递。  相似文献   

19.
在短视频的冲击下,纪录片的创作形式发生了变化.纪录片《人生第一次》就是其创作形式的一次创新与突破.在秉承纪实的基础上借助独特的视角构建诗意化的影像表达,力求在"记录真实"的同时融合多方媒体平台、多方互动寻求观众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20.
李列从80年代开始做纪实节目.当时中国刚开放国门,需要向外国展现自己的新面貌,于是上海电视台成立了国际部,采用纪录片作为国际语言开展对外宣传.从此涌现了一大批纪录片人,开创了上海纪录片的创作局面.此后,国内呈现了南有上海电视台国际部、北有中央电视台军事部的纪录片创作局面,一批开风气之先的大题材纷纷出炉.同时,纪录片创作开始摆脱过去说教、宣传式的表达方式,淡化政治,以原汁原味的直击,以平易近人的视角亲近现实,亲近普通人,给当时的电视节目带来一股清新透气之风.像李列当时拍摄的《劳改队纪实》这样一拨讲述普通人的故事真实自然的电视纪录片出现在荧屏上,就让老百姓耳目一新,引起轰动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