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缓冲区溢出检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缓冲区溢出的基本原理,论文提出一种对缓冲区溢出进行检测的模型,模型通过对检测对象中的一些元素进行抽象和定义,给出检测缓冲区溢出的方法,并根据模型开发出针对C源程序的缓冲区溢出辅助检测工具Bufcheck。  相似文献   

2.
多线程并行运行的软件在提高性能的同时,其交互的组合随着程序规模增大变得更为复杂,给软件的设计与验证带来了挑战.本文从常见的并行缺陷入手,提出使用模型检测的方法对其进行检测和分析,实践表明,使用该方法可有效检测此类并行缺陷.  相似文献   

3.
软件模型检测中的抽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软件模型检测对保证软件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抽象是减轻模型检测中状态爆炸问题最重要的技术之一。本文综述当前广泛应用于软件模型检测中的抽象技术,介绍了该领域的进展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邝宏斌  罗贵明 《计算机工程》2008,34(19):23-25,2
并行化是提高模型检测效率的重要手段。该文研究了基于标号迁移系统的C程序模型检测,提出一种软件模型检测并行化的方法。该方法利用软件模型检测工具模块化验证(MAGIC)的模块化特性对C程序进行组件分解,将各组件均衡地分发到若干计算节点,由节点调用MAGIC完成验证。由于保证节点间只有少量的通信与同步,该方法能达到较好的并行加速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大幅压缩了检测时间,有利于大规模软件的形式化验证。  相似文献   

5.
武金刚 《电脑》2003,(1):58-60
面对种类繁多的电脑硬件,困惑的你除了买前要辨别真假外,买后也会想进一步了解它的具体功能吧?不过,单凭肉眼是很难辨认真假的,怎样才能辨认买的是正宗的硬件呢?它们具体有什么功能呢?用用下列介绍的检测软件一校真假吧。一、显卡检测工具:软件名称:3DWinBench2000 软件大小:84741KB 应用平台:Win9x/NT/2000/XP 下载地址:www.skycn.com/soft/7206.html 3DWinBench是一个基于Direct3D的显示卡测试工具,该工具提供的测试项目非常多,光显示卡的性能测试就有60项,而且如果不完成这个测试,其它的测试项目也不能进…  相似文献   

6.
CPU 检测软件有哪些?有时候,我们想要检测CPU的性能,可以使用那些检测工具呢?下文中为大家五款常用的CPU检测工具。  相似文献   

7.
抽象是解决模型检测中状态爆炸问题的一个基本方法.对近年来软件模型检测研究中所提出的一系列抽象模型进行综述.首先以抽象解释为理论框架阐述了抽象软件模型检测的各组成部分.然后根据模型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将抽象模型分为3类:1)传统的用于支持自上逼近或者自下逼近的布尔Kripke结构;2)分别对应于3值和4值Kripke结构的Kripke模态迁移系统(Kripke modal transition systems, KMTS)和混合迁移系统(mixed transition system, MixTS),可同时支持自上逼近和自下逼近的抽象;3)具有超迁移关系的广义Kripke模态迁移系统(generalized Kripke modal transition system, GKMTS)和超迁移系统(hyper transition system, HTS),可提供更精确的抽象模型检测;重点分析这些模型的提出原因、相应的逼近关系、最优模型及其局限性以及抽象模型完备性的研究结果.最后,分析了目前关于抽象模型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给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以测试为基础的模型或规格是产生测试用例的一种很有潜力技术。在这种方法中,先要建立一个系统的规格或模型,再由规格或模型产生测试用例。文章对结合模型检测来进行测试的方法进行了研究,从整体上对测试进行考虑,不仅包含了对系统所希望具有的功能进行测试,还包括了对系统不应具有的功能进行测试。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进一步保证系统的正确性和可靠,大大降低人力和资源的开销,为进一步优化测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入侵检测系统的智能性逐渐受到重视,基于逻辑的模型检测方法是一种有效的误用检测方法.介绍基于逻辑的模型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提出一种基于模型检测的入侵检测模型,描述模型的工作原理和优点.  相似文献   

10.
针对软件模型检测目前很难处理大型程序的问题,提出用程序重构技术对待检的源代码进行预处理,以提高模型检测算法的效率.程序重构将大型程序分解成语义一致的小型过程的集合,由于模型检测算法中过程总结边可单独计算,而且在程序中对某过程的调用可能有多次,这种预处理可以避免状态空间的重复搜索,从而降低模型检测算法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开销.根据表达程序性质的线性时序逻辑LTL公式的构成,给出了程序重构预处理前后程序语义相等的充分条件;并给定程序和性质公式,用blast作为程序模型检测实验工具,比较程序重构预处理前后blast的运行结果.理论分析和部分程序上的实验表明:程序重构预处理能降低大型程序的模型检测开销,并满足软件模型检测的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11.
12.
时间自动机模型验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时间自动机的模型验证是一种形式化的实时并发系统时间性质验证技术,重大软件对时间行为、时序关系的高可靠性要求,不断刺激时间自动机模型验证技术的发展.介绍了时间自动机理论、模型验证算法及工具,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做了综述,指出了时间自动机模型验证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Petri网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建模工具,它能深刻、简洁地描述控制系统,特别是能较好地描述并发系统的结构,并能对系统的动态性质进行分析。在探讨了Petri网的模型检查的基础上,采用双DFS算法,对基于Petri网的模型检查的算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针对Petri网的on-the-fly算法,同时给出了基于on-the-fly的Petri网模型检查的实现和测试,从而可以有效地对Petri网表示的系统模型进行模型检查。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有课堂考勤方式的不足,如手工工作量大、代人考勤难以检测,以及数据统计难以及时、准确等缺点,提出一种基于指纹识别的网络考勤系统。对指纹识别原理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探讨了网络指纹考勤系统的软件设计及其实现。实验结果表明,网络指纹考勤系统比传统的考勤系统具有更好的效率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软件开发和管理过程中的演化分析和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介绍了软件过程的概念,提出了软件过程中演化研究的重要性,然后按演化产生的原因对软件演化进行了分类,并分别讨论了软件开发过程中固有的需求演化、分工演化、调试演化、重用演化和工具环境演化以及软件过程管理中的个体视图演化和模板类演化,分析了这些演化之间的关系,简要地介绍了我们设计的文档日志以及如何利用文档日志确定演化范围。  相似文献   

16.
UML可视化建模工具中模型一致性检查机制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统一建模语言UML进行系统建模的过程中,模型一致性的建立和维护是正确建模的必要前提。但单靠人工检查的方式来保证模型的正确性,不仅给开发人员造成很大负担,而且容易出现差错或遗漏。因此,在UML可视化建模工具中提供模型一致性自动检测和维护机制至关重要。本文对UML主要模型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识别出这些图之间的一些基本的一致性规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UML可视化建模工具中模型一致性检查机制的实施框架,并对实现该框架的主要思路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7.
基于UML需求分析模型的软件规模估算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UML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中进行分析和设计的标准建模语言。功能点分析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度量软件功能大小的方法,它不依赖于实现语言,度量出来的结果也可以在不同的开发过程之间进行比较。文章提供了一种使用UML需求分析模型对应用系统进行功能点分析的方法,开发者使用该方法能在开发的早期估算出系统的规模及成本。  相似文献   

18.
软件构件技术是软件设计发展的主要方向,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首先分析构件的定义以及构件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构件测评模型(SCTEM),最后利用这个模型对政务信息化平台中的CA认证模块进行构件化程度的评测.  相似文献   

19.
软件产品可靠性评估的WD模型及其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软件产品的失效规律入手提出了其可靠性评估的WD模型及其参数估值方法.从NTDS软件出错数据统计为例的分析结果看,WD模型的参数估值性能优于J-M模型和NHPP模型.最后还提出了一种参数估值准确性的判定准则.  相似文献   

20.
UML在系统分析与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统一建模语言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的产生、发展和建模过程.以零件销售管理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为实例,阐述UML在系统开发的开始阶段、细化阶段和构造阶段中的应用、注意点和意义.着重探讨和解决UML在完成各阶段主要任务中的应用场合、分析设计的流程以及阶段衔接等问题,并指出应用UML进行分析与设计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