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某单位一台B&BW-65/3.82-M型煤粉锅炉,在连续五年的检修检查过程中发现炉膛西侧水冷壁管鼓包,爆裂.通过宏观、微观金相检验和X射线物相分析等检测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鼓包系煤粉锅炉燃烧切圆向西偏移,水质管理不当而产生严重水垢,使水冷壁管局部长期超温,显微组织珠光球体化,引起管子蠕变胀粗而最终导致鼓包和爆管.  相似文献   

2.
某单位一台B&BW-65/3.82-M型煤粉锅炉,在连续五年的检修检查过程中发现炉膛西侧水冷壁管鼓包,爆裂。通过宏观、微观金相检验和X射线物相分析等检测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鼓包系煤粉锅炉燃烧切圆向西偏移,水质管理不当而产生严重水垢,使水冷壁管局部长期超温,显微组织珠光球体化,引起管子蠕变胀粗而最终导致鼓包和爆管。  相似文献   

3.
一、氢鼓包的情况:我厂液态烃容器(包括球形罐)经常发现氢鼓包。如1977年裂化液态烃罐停工检修发现氢鼓包,内部鼓包直径(?)50—200mm,鼓包100多处,下部比上部严重,鼓包有的开裂。未开裂的测鼓包层厚度为6~8mm。经金相检验;组织为珠光体 铁素体,呈带状组织,4~5级。硫化检查:硫化物呈条状及连续点状夹杂。鼓包开裂则沿硫化物、氧化物等夹杂方向开裂,只好重新加工更换。原液态烃罐材质为16Mn,操作压力13kg/cm~2,工作温  相似文献   

4.
在卧式锅壳锅炉运行时经常发生锅筒底部鼓包现象 ,对锅炉的安全运行有极大威胁。通过对某厂 7台鼓包锅炉的详细检测 ,分析了发生鼓包的原因 ,对鼓包部位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变化及对锅炉运行安全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就预防锅炉鼓包和如何对鼓包锅炉进行修理提出了建议。1 概述选择发生锅筒底部鼓包的 7台热水锅炉 ,测量了鼓包的几何尺寸和对鼓包部位金属材料的厚度及力学性能的变化。这 7台锅炉型号均为 KZL4 - 1 3,用于冬季采暖 ,使用工作压力 0 .3~ 0 .5MPa。其中2台为 1 990年制造 ,其余为 1 994年制造。有 1台曾因发生锅底鼓包进行过…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炼厂焦化干气脱硫塔鼓包进行检测分析,找到了鼓包原因。干气脱硫塔的鼓包是由于塔改造后脱硫剂未充分覆盖塔壁导致的氢鼓包。同时本文也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检修策略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晓健  蔡锁德  魏帆  文书林 《焊管》2016,(11):36-39
为了防止复合管内管鼓包产生的失效失稳状况,通过有限元软件对规格为Φ219 mm×(14.3+3)mm机械式复合管的鼓包现象进行了屈曲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复合管在内外管之间的气体压力和温度共同作用下会出现鼓包失效,且气体压力越大、加热温度越高、内管壁厚越薄、焊接间距越小,机械式复合管越容易发生鼓包现象。研究结果表明,径向载荷是导致机械式复合管鼓包的主要因素,因此可以通过控制其内外管之间的气体压力和使用温度降低复合管发生鼓包的概率,同时可以通过在复合管内添加焊点来提高其面内刚度,最终达到提高复合管抗鼓包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机械式双金属复合管基/衬管之间为过盈贴合,衬管较薄且刚度较差,若工程应用中使用不当,易出现双金属复合管衬管鼓包失稳。从双金属复合管衬管鼓包失稳的机理研究,给出了适用于复合管衬管鼓包临界载荷估算的经验公式和发生衬管鼓包的力学条件。根据发生衬管鼓包的力学条件结合复合管设计、生产和使用过程,分析了可能影响复合管鼓包的主要因素。经理论分析与试验验证得出:双金属复合管结构设计及基/衬管结合强度值不合理,会导致衬管鼓包临界载荷降低,基/衬管之间进水且在高温下使用,衬管出现贯穿性缺陷导致输送介质进入基/衬管间隙是双金属复合管衬管鼓包失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液化石油气储罐鼓包原因,阐述了氢诱发裂纹的产生机理,分析了16MnR钢液化石油气储罐氢鼓包的影响因素,指出高浓度的硫化氢和一定的水分是导致16MnR钢制储罐分层和鼓包的直接原因。钢中存在分层缺陷,杂质含量越多,带状MnS的数量越多,夹杂物越长,氢浓度越高,材料产生氢鼓包的敏感性越大。最后针对储罐鼓包提出了预防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锅炉锅筒底部鼓包裂纹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运用化学成分、机械性能、金相分析、能谱分析等方法,对锅炉筒体的鼓包及裂纹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锅炉底部沉积的大量垢渣引起锅筒过热鼓包,锅炉材质的内在缺陷直接导致了锅筒裂纹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厂130T/H锅炉水冷壁鼓包现象,阐述了鼓包的原因,采用挖补、换这酸洗等水质管理、汽水监督管理办法、解决了锅炉水冷壁鼓包这一问题,达到了预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对石油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流失的原因;阐述了稳定知识型员工队伍的基本思路;从提高待遇、增进感情、发展事业、制度创新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创新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7.
18.
19.
Translated from Khimiya i Tekhnologiya Topliv i Masel, No. 10, pp. 9–10, October, 1991.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