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针对国内吸收稳定系统普遍存在的干气中C3、C4含量较高、液化气产率低等问题,以国内某石化企业延迟焦化装置为例,在计算机模拟与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吸收稳定系统的模拟策略,如单元模型、热力学方法的选取等,并对影响系统分离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改善吸收稳定过程分离效果的操作方案。结果表明:RKS方程是较适宜应用于吸收稳定系统的热力学模型,其模拟计算结果与工业标定数据吻合较好;从全流程角度出发,解吸塔进料温度升高、稳定汽油吸收剂流量降低都有利于系统节能,但系统吸收效果出现下降;解吸塔塔釜温度对液化气组成与流量、干气中C3、C4含量都有一定的影响,在生产中应充分重视解吸塔塔釜温度的波动;稳定塔的回流比存在一个"理想值",小于该值时随回流比增加系统吸收效果改善明显,实际操作回流比应小于该"理想值"。  相似文献   

2.
黎浩  刘桂莲 《石油化工》2010,39(10):1146
针对某流化催化裂化装置增加汽油提升管后不能满负荷生产的问题,采用Aspen Plus软件,建立了吸收稳定系统的模拟模型,并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通过对吸收稳定系统流程与核心参数的分析,提出了吸收稳定系统的调优方法;对汽油提升管负荷80%和100%工况下的吸收稳定系统进行模拟,并对塔设备进行了核算。模拟结果表明,干气中丙烯含量、液化气中乙烷和C_5组分含量均低于相应的控制指标(体积分数分别小于1.5%,0.5%,1.5%);稳定塔是吸收稳定系统的瓶颈;采用给稳定塔并联副塔的方法进行改造,可使吸收稳定系统在汽油提升管满负荷工况下正常操作,并可增大装置的操作弹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流程模拟技术对催化裂化吸收稳定系统不同流程进行模拟计算,从产品收率、系统能耗的角度出发讨论不同流程优劣,为该过程的工艺改进提供参考和启示。计算结果表明,压缩富气直接进解吸塔的改进流程较常规流程热负荷下降1026%、冷却负荷下降1677%、液化气中丙烯产量增加78 kg/h;稳定塔侧线轻汽油作补充吸收剂流程较常规流程热负荷下降808%、冷却负荷下降062%、液化气中丙烯产量增加58 kg/h,但是C4损失量增加299 kg/h。压缩富气直接进解吸塔的改进流程效果明显,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而对于稳定塔侧线轻汽油作补充吸收剂流程的适用条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以典型的吸收稳定四塔流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流程模拟软件PRO/Ⅱ模拟计算结果与装置标定数据的对比分析,确定模拟过程的热力学方法为SRK以及参数规定。在确定吸收稳定系统干气、液化气和稳定汽油等产品质量的条件下,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其对系统能耗和吸收效果的影响,指出系统优化的操作参数为:补充吸收剂流量29 t/h,系统操作压力1.4 MPa,稳定塔进料位置和温度分别为第12块理论板和138 ℃,解吸塔热冷进料比例为7:3。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通过优化操作参数,可使系统冷热负荷分别降低约4%和5%。  相似文献   

5.
针对延迟焦化吸收稳定系统普遍存在分离效果较差的问题,以中国石化金陵分公司1.85 Mt/a延迟焦化装置为研究实例,采用PetroSIM流程模拟软件对该吸收稳定系统进行流程模拟与分析,验证结果表明模拟工艺参数与实际运行情况基本吻合。在此基础上,对实际生产过程进行了分析,考察了装置补充吸收剂流量、吸收剂温度、解吸塔进料方式、稳定塔回流比等操作变量对吸收稳定系统分离效果和装置负荷的影响,进而以模拟结果为依据对装置进行优化操作,优化后干气中C3+组分摩尔分数降至2.37%,液化气产量增加0.69t/h,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催化裂化装置吸收稳定系统普遍存在的燃料干气中C3+液化气组分携带严重即"干气不干"和能耗较高的问题,从流程结构和操作参数两方面进行分析,找出造成干气不干和能耗高的主要原因,并以此为基础集成现有先进研究成果针对性地提出一个优化的吸收稳定系统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案:解吸塔设置中间再沸器并采用全冷进料;稳定塔新增下部侧线,抽出轻汽油代替稳定汽油作吸收塔补充吸收剂;适当提高凝缩油罐操作温度和降低吸收塔操作温度。与现有流程和操作相比,提出的优化流程及操作方案可使干气中C3+液化气组分体积分数降低42.09%、系统能耗降低17%。  相似文献   

7.
应用Aspen Plus模拟软件对比分析了常用的解吸塔3种进料方式(热进料、冷进料及冷热双股进料)对整个吸收稳定系统的影响,得出解吸塔冷进料的分离效果最好,冷热双股进料的用能最好,热进料分离效果及用能效果均最差,这3种进料方式都没有解决稳定汽油余热利用与分离效果之间的矛盾。在以上的基础上对解吸塔辅助重沸器流程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辅助重沸器流程吸收效果、总冷却负荷和总加热负荷与冷进料接近,但解吸塔底重沸器负荷最小,虽然设备投资稍有增加,但是由于合理、充分地利用了稳定汽油的余热,降低了延迟焦化装置的能耗,其经济效益也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8.
DCC及MGG产品分离过程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最大量生产液化气同时最大量生产高辛烷值汽油工艺及催化裂解工NB工艺生成的裂化产物,根据工艺产品分布的特点及产品规格的要求,进行了产品分离过程的研究与开发。在大量模拟计算、现场经验的基础上,对比了不同的分离流程,提出了采用单塔分馏,分馏塔下部急冷取热;采用吸收,脱吸,再吸收和稳定流程生产稳定汽油及液化气,常规三塔(或四塔)气体分馏生产聚合级丙烯的流程。并将开发成果付诸于工业装置上,取得了较为理  相似文献   

9.
针对国内各炼厂普遍存在的催化裂化装置吸收稳定系统分离效果较差的问题,以九江炼油化工总厂整个系统技术改造为背景,通过详细的流程模拟计算,对影响该系统分离效果的各个因素进行了分析。严格定量地分析了系统温度、系统压力、补充吸收剂量、补充吸收剂中ΣC4w%含量、吸收塔理论板数和解吸塔理论板数各单因素对整个系统吸收效果的影响关系。上述分析结果为进一步进行系统吸收效果的多因素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金陵分公司1300 kt/a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吸收稳定系统流程改造及优化措施,对流程改进前后在分离效果和能耗方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经过改造,FCC干气中液化气的体积分数由3.0%~3.2~下降到1.0%~1.3%,稳定汽油蒸气压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实现了节能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一种新的催化裂化装置吸收解吸系统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假定汽液平衡罐作为1块理论板处理,将催化裂化装置吸收解吸系统的复杂塔系模型简化为单塔模型即“吸收解吸塔模型”,据此建立新的数学模型。分别采用Thomas法和Broyden法对模型的线性方程组和非线性方程组进行求解。  相似文献   

12.
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溶液在烟气脱硫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电解质气液相平衡的特点,建立了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溶液和SO_2系统的相平衡模型。以此种缓冲溶液为吸收剂,将高效规整填料应用于吸收塔和解吸塔,进行了全流程吸收-解吸试验。研究了在中试规模下解吸塔汽提解吸SO_2操作中影响解吸效率的若干重要工艺参数。对解决我国的SO_2大气污染问题提供了理论和应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设置解吸塔进料预热器、二级冷凝器、中间再沸器的强化传质与节能型吸收稳定系统的工艺流程,通过建立基准流程和节能流程的模拟模型,对工艺流程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通过设置进料预热器,可提高一级冷凝液相进入解吸塔的温位;通过将解吸气与一级冷凝气直接混合,可避免解吸气与吸收塔塔底油及压缩富气的混合,降低一级冷凝器负荷;节能流程可强化解吸塔的传质效率,合理降低吸收稳定系统的总公用工程负荷;相对于基准流程,节能流程的能耗可降低22.02%,解吸塔内的气相和液相负荷均有所降低,具有强化传质、优化节能、缓解塔内气液相负荷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结合河南石油勘探局石蜡精细化工厂催化裂化装置吸收稳定系统的实际情况,对解吸塔的操作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解吸塔中段加热新工艺的工作原理及在该厂的应用情况,对应用前后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从材料的成分、硬度、显微结构等入手 ,结合环境因素进行分析 ,认为解吸塔塔顶安全泄放管路的爆裂是由湿H2 S引起的应力腐蚀开裂 ,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中间再沸器在DCC-Ⅱ装置解吸塔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荆门分公司0.8Mt/a DCC-Ⅱ装置吸收稳定系统解吸塔采用中间再沸器进行改造的情况进行了介绍。解吸塔采用中间再沸器进行改造,结合了冷进料和热进料的优点,可充分利用稳定汽油低温位热量,使塔底再沸器热负荷降低。该项目实施后直接经济效益为233.9万元/a,4个月即可收回全部投资。  相似文献   

17.
结合大庆石化公司炼油厂催化裂化裂化装置吸收稳定系统,从吸收塔和脱吸塔的操作,汽油深度稳定等技术角度,对影响液化气回收率的因素及提高回经的途径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8.
催化裂化装置吸收稳定系统节能优化改进方案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应用Pro/II流程模拟软件,对某炼油厂二套催化裂化装置吸收稳定系统的节能优化改进方案进行对比研究,提出最优改进思路。研究各操作参数对过程工艺及能耗指标的单因素影响,提出流程操作优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提出一种新的催化裂化吸收-解吸单塔流程。选择某工业装置吸收-解吸塔作为典型例子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表明,塔内流量和再沸器加热负荷大大减少。与传统单塔流程相比,解吸段再沸器负荷减少了39%,塔内吸收段气相负荷减少21.5%,解吸段气相负荷减少42.8%,与双塔解吸塔冷炳股进料上比富气取热负荷和总取热负荷基本相同,解吸段气相负荷减少41.3%,对新的催化裂化吸收-解吸单塔流程工艺条件的模拟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