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微机完成二维偏移作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三维偏移处理两步法的原理,即先沿主测线方向进行二维偏移,然后在垂直主测线方向上抽取时间剖面,再做一步二维偏移(次序反过来也一样),就可以达到真三维偏移效果。本文根据该原理在二维t0图偏移过程中,使用全部二维叠偏剖面的解释成果数据,并利用已建立的三维速度场,先沿主测线做一次垂直测线方向的t0图偏移,再沿联络测线做一次垂直测线方向的t0图偏移,最后做变速时-深转换来编制构造图。这种方法除了沿二  相似文献   

2.
对二维偏移时间资料进行图偏移是一种新方法,其做法是先沿二维测线进行地震偏移,再按垂直于测线的方向图偏移,从而得到反映地下地质体的完整三维平面图,除了二维时间和位置修正外,这种处理方法不以用于二维偏移资料的振幅校正,这种二维偏移资料因垂直于测线方向反射层曲率导致的聚焦,散焦而复杂化,墨西哥湾实例说明图偏移方法如何简化时间构造图以及如何解释异常振幅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对二维偏移时间资料进行图偏移是一种新方法,其做法是先沿二维测线进行地震偏移,再按垂直于测线的方向进行图偏移,从而得到反映地下地质体的完整三维平面图。除了二维时间和位置修正外,这种处理方法还可以用于二维偏移资料的振幅校正,这种二维偏移资料因垂直于测线方向反射层曲率导致的聚焦、散焦而复杂化。墨西哥湾实例说明图偏移方法如何简化时间构造图以及如何解释异常振幅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对二维偏移资料进行图偏移是一种新方法。其做法是先沿二维测线进行地震偏移,再按垂直于测线的方向进行图偏移,从而得到反映地下地质体的完整的三维平面图。除了二维时间和位置校正外,这种处理方法还可以用于二维偏移资料的振幅校正,这种二维偏移资料因垂直于测线方向反射层曲率导致的聚焦、散焦而复杂化。墨西哥湾的实例说明图偏移方法如何  相似文献   

5.
在图偏移量新应用中,使用了二维时间偏移剖面的解释数据,在作完地震剖面的二维偏移后,用图偏移技术在垂直于等值线的方向上完成地下界面的全二维偏移。这种方法除改变了二维反射层的时间和位置外,还对二维偏移资料的振幅进行了校正。  相似文献   

6.
拟真三维投影偏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常规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中常用二步法来实现偏移,但由于三维纵测线或横测线往往不在地质体的真倾角方向上,所以很难实现三维地震数据的正确偏移归位。而真三维地震数据偏移方法,需要较大的计算机内存及计算量,故未能得到广泛应用。为此,本文介绍一种拟真三维投影偏移方法。该方法的实现过程是,首先利用三维叠加数据体的时间切片进行Radon投影,得到一系列径向剖面;然后对每条径向剖面作Radon正,反变换,得到径向偏移  相似文献   

7.
真振幅频率——波数域共偏移距偏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信噪比,绕射波干涉和与倾角有关的一些问题使得可靠的AVO分析成为一项困难的工作,叠前时间偏移(PSTM)使得绕射波收敛,提高了资料的信噪比,并减少了与倾角有关原一些问题。此外,在从地震数据中提取与偏移距有关的信息之前偏移,通常需要进行叠前时间偏 真实地震数据和一于下模型合成数据进行比较之前PSTM是必须的。了一种二维频率波数域共偏移距叠前时间偏移算法。为了能正确地完成振幅处理,在进行偏移之前需要  相似文献   

8.
来自英国北海的海洋地震资料首次表明振幅随着偏移距和方位角的变化。通过对一套特别选择的数据组中覆盖层的定量影响的处理完成了这项研究。沿着二维沿线白垩底部反射振幅变化被解释为由于裂缝产生的地震各向异性造成。对与裂缝走向垂直的测线上在较大的偏移距位置存在明显的变暗特性。这仅仅在裂缝含油的区域出现这种特征,并与理论和全波模拟预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
三江盆地前进坳陷XDLZ地区构造较复杂,以往开展的二维叠后时间偏移成像精度低且空间位置不够准确,为此进行了二维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研究。首先分析了Krchhoff积分法叠前时间偏移处理中关键技术和参数(如叠前去噪、振幅补偿、反褶积、静校正、均方根速度建模和偏移孔径选取)对研究区复杂构造成像的影响及处理技巧;然后对叠前时间偏移和叠后时间偏移在该区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Kirchhoff积分法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结果包含的地震信息更加丰富,深层复杂构造成像得到改善,同相轴的连续性和断层及断点空间位置更趋合理,成像相位和振幅误差较小,构造成图精度较高(约提高了4%);最后,指出了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三江盆地前进坳陷西大林子地区构造较复杂,以往开展的二维叠后时间偏移成像精度低和空间位置不够准确,为此进行了二维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研究,分析了Krchhoff积分法叠前时间偏移处理中关键环节技术参数(叠前去噪、振幅补偿、反褶积、静校正、均方根速度建模和偏移孔径选取)对研究区复杂构造成像的影响及处理技巧;通过叠前时间偏移和叠后时间偏移在该区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表明,Kirchhoff积分法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结果包含地震信息更加丰富、深层复杂构造成像在同相轴的连续性和断层及断点空间位置更趋合理、成像相位和振幅误差较小、构造成图精度提高了4%左右。最后,指出了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以往的多测线二维深度偏移处理中,层位模型的建立和层速度的求取往往是以独立单测线的数据为基础,缺少三维层位和速度场控制,使得深度一速度模型可信度较低,深度域结果存在较大的闭合差。本文在二维深度偏移处理流程中加入三维控制,减小了闭合差,并使得最终的层速度图符合区域地质规律,可用于减小钻井层位深度预测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拉东投影法三维叠前时间偏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地下地质构造正确成像是地震勘探的最终目的,由于三维地震资料采集不可能都沿垂直构造走向的方向进行,这就给地震资料的三维处理带来了许多困难。本文将三维叠后拉东投影偏移思想应用于三维叠前处理,提出了三维叠前投影时间偏移算法。利用拉东投影变换的原理,将整个三维叠前数据体投影到各方向的径向线上,使各方位角的构造都包含在其中某条或多条径向剖面上。投影完成后,形成一系列独立的二维叠前径向线,然后采用各种标准的二维叠前时间偏移成像方法来实现各径向线的叠前时间偏移。当各径向剖面偏移完成后,在时间切片上进行反投影,从而最终形成三维叠前时间偏移结果。实际应用表明,用本方法进行三维叠前时间偏移,可明显提高剖面的信噪比,边界反射很弱,并且资料的中深层成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低信噪比、绕射波干涉和与倾角有关的一些问题(即:反射点分散、与倾角有关的NMO以及反射角度)使得可靠的AVO分析成为一项困难的工作。叠前时间偏移(PSTM)使得绕射波收敛,提高了资料的信噪比,并减少了与倾角有关的一些问题。此外,在从地震数据中提取与偏移距有关的信息之前,通常需要进行叠前时间偏移,并且在真实地震数据和一维地下模型合成数据进行比较之前PSTM是必须的。我们提出了一种二维频率波数域共偏移距叠前时间偏移算法。为了能正确地完成振幅处理,在进行偏移之前需要进行三维数据到二维数据的转换,这种转换是通过对非平面几何扩散数据的校正来实现的,利用偏移的最大倾角随旅行时和偏移距的增大而减小的原理减少偏移假象。在进一步处理之前的最后一个处理步骤是对二维几何扩展进行校正,并且去除在偏移中隐含的NMO校正。两组海上数据的实例表明,数据的质量在叠前时间偏移之后得到了提高,并使得后续的振幅分析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14.
大家知道,当界面呈水平产状时,反射点就在炮检中点的铅垂下方,但当界面为倾斜产状时,反射点则将相对于炮检中点的铅垂下方,发生空间偏移。而且倾角越大,这个偏移也将越大。偏移的方向与界面倾向有关。实践证明,二维偏移迭加只能解决界面沿测线方向因倾角变化而引起的偏移,而对其它任意方向的偏移,则无能为力。因此,二维偏移迭加还不能做到界面的空间正确归  相似文献   

15.
二维叠前深度偏移连片处理及成像建模技术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深层低幅度构造是有利的含油气区 ,但因构造探明程度低 ,很难准确确定钻探井位 ,再加上一些地区利用二维地震资料做构造图 ,使得小幅度构造的可靠性进一步降低。为了在利用二维地震资料条件下提高深层小幅度构造的可靠性 ,进一步提高构造成像的真实性 ,提出了如下研究思路 :在时间域解决近地表静校正闭合差和提高资料信噪比 ;在深度域消除相交测线的速度闭合差 ;进行二维叠前深度偏移连片处理。基于这种思路 ,在时间域首先对每条二维测线做初至折射静校正 ,以便消除由近地表引起的剖面闭合差。然后利用二维测线按照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建立全区统一的速度场 ,并从该速度场中抽取每条二维测线的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场 ,使每条二维测线准确成像。从最终结果来看 ,新剖面较老剖面在信噪比和成像精度上有较大的提高 ,新落实的小幅度构造与井分层数据吻合较好。因此认为 ,依据所提思路和方法进行连片处理较好地解决了中深层低幅度构造的成像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二维偏移剖面闭合方法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陆光辉  张国钦  朱玉波  吴川  鲍强 《石油物探》2001,40(2):121-125,115
二维地震偏移剖面只是沿测线进行了一次二维偏移,在三维空间作图时测线交点无法闭合。我们依据几何地震学的原理,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偏移剖面的闭合,达到三维空间上的归位,解决了直接用二维偏移剖面作图时测线的交点闭合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北海Valhall/Hod地区的一条2D地震测线上试验了叠前时间偏移对孔隙度估算的影响。白垩纪白垩剖面中孔隙度的估算分两步。首先,用振幅随偏移距变化(AVO)反演估算出P波和S波的速度及密度。再通过从岩心栓分析得到的岩石物性资料建立起这些参数与孔隙度的联系。孔隙度既可用未偏移的又可用叠前偏移地震资料来估算。对偏移数据集来说,可采用的是标准的叠前基尔霍夫时间偏移,再加上简单的角度和振幅校正。与现代高费用的真振幅偏移方法相比,这种方法既快速又实用。试验测线构造相当简单,最大倾角为5°;但取决于偏移是在反演前还是反演后进行,结果却明显不同。估算的孔隙度的最大误差约为10%(约为相对变化的50%)。从未偏移的数据中估算出的高孔隙度带没有出现在用偏移后的数据估算的孔隙度剖面上。  相似文献   

18.
塔中10井区地震资料连片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方法与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解决塔中10井区地震剖面交点处闭合时差和小幅度构造精度成像的问题,本文沿用叠前深度偏移处理中模型建立的思路,对该区多期施工的二维测线工区,建立统一的时间模型和层速度一深度模型,并以此为控制,进行叠前深度偏移连片处理。处理结果,提高了剖面的深度闭合深度精度,落实了小幅度构造,提高了钻探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方法和实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沈财余  江洁  李深 《石油物探》1998,37(2):88-98
本文针对SH地区潜山复杂介质构造成像,开展了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的研究,提出以精细速度分析、建立正确的速度-深度模型为核心的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的方法流程。该流程以Kirchhoff偏移理论为基础,用交互方式实现地质与地球物理的综合及处理与解释的一体化。利用文中提出的处理流程在SH地区对数条测线进行了二维叠前深度偏移,与原常规叠后时间偏移剖面相比,具有归位正确、能解决速度陷阱以及真实反映地下构造形态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在共作站上利用二维偏移剖面作图原理与方法,该方法充分地利用了纵横两方向的偏移剖面的地震信息,并由计算机快速实现三维偏移工作,有利于构造图精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