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铁路网的不断加密,跨越既有线时桥梁的转体施工法被广泛采用,为确保桥梁在转体施工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桥梁转体施工前进行不平衡称重试验至关重要。文章以某(40+56+40) m铁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实测转动体的偏心距、不平衡力矩、摩阻力及摩擦系数等参数,制定合理的配重方案,最后总结了大吨位铁路连续梁桥转体施工不平衡称重的现场测试方法。结果表明:在1~#墩边跨距离梁端4 m处需配重3.64 t,偏心距为2.5 cm,偏向边跨侧;2~#墩梁体系原偏心距为0.96 cm,偏向中跨侧,理论偏心距很小,但为了确保转体过程的安全,将目标偏心距定为2.5 cm,偏向边跨侧。该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桥梁实施不平衡称重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金甬铁路跨诸永高速40m+72m+40m连续梁施工实例,对转体连续梁上下承台临时固结、防过转装置、转体过程控制及合龙轻型吊架等重难点工艺进行深入研究,详细阐述施工中采用的“提前计算、过程控制、绝对制动”转体桥施工过程措施。  相似文献   

3.
渝昆高铁八家村2号特大桥采用(70+128+7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跨越既有沾昆铁路,该桥21,22号墩连续梁T构采用水平转体法施工.既有繁忙铁路上跨新建铁路施工,受既有铁路运营与工期等因素影响,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以八家村2号特大桥转体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施工难点,对转体球铰选型、转体过程中的受力、牵引系统牵引...  相似文献   

4.
<正>2019年8月27日凌晨1:20,京雄城际铁路跨津保铁路连续梁转体胜利完成。这是京雄城际铁路全线第一个跨既有高速铁路转体,也是雄安新区第一个桥梁转体,对京雄城际铁路按期通车及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据京雄城际铁路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京雄城际铁路跨津保铁路连续梁施工采用(48+80+48) m旁位支架大节段现浇+墩底逆时针转体工法,转体梁长78m,转体总重量8 900t,转体角  相似文献   

5.
正8月24日,由中铁十七局集团承建的张(家口)呼(和浩特)铁路2标段管段内,怀安站特大桥两片重约5 600 t、主跨100 m的混凝土连续梁在墩顶同步转体,经过顺时针旋转60°后,成功跨越既有线京包铁路,实现精准合龙。标志着该项目连续梁墩顶转体施工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张呼铁路客运专线怀安站特大桥全长7 094.71 m,  相似文献   

6.
新建京张铁路新保安高架特大桥(40+56+40)m转体连续梁桥跨京包铁路,施工难度和危险性系数较高,为有效确保转体桥安全顺利施工,在施工阶段中采用BIM技术,通过应用BIM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交底、材料工程量统计、四维虚拟施工模拟、三维设计出图及碰撞检查功能,有效提高了工程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了工程施工速度,确保了工程安全施工,为类似工程BIM技术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施工技术》2012,(20):11
2012年10月6日,牡绥铁路扩能改造工程Ⅱ标段首座跨既有线特大桥连续梁挂篮悬浇施工顺利合龙。跨既有滨绥线特大桥全长1 048m,其中连续梁跨径为32m+48m+32m跨越既有滨绥铁路正线,受行车安全限制,采用挂篮悬浇施工法,行车防护难度大,给行车安全带来巨大隐患,为本标段的重难点工程。  相似文献   

8.
徐金梅 《江西建材》2024,(2):274-276+296
转体施工技术是跨线连续梁施工的常用方法,具有施工过程安全、对既有铁路运营影响较小的优势。文中以如通苏湖城际铁路跨线转体连续梁建设工程为例,阐述转体结构设计,依次分析连续梁转体结构施工关键技术,从转体体系施工、称重配重、转体施工等方面总结跨线转体连续梁墩底转体施工技术重难点,为跨线转体桥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采用转体法施工的跨线结构物越来越多,如何安全、快速、经济地完成合龙段施工,减小对桥下线路行车及设备的影响,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以宝兰客运专线南河川渭河特大桥(72.5+120+72.5)m转体连续梁为依托,详细介绍了采用钢壳法进行跨既有铁路转体连续梁钢壳法合龙技术。  相似文献   

10.
伴随国内高速铁路和普通铁路的新建和改造升级,上跨和下穿既有线铁路变得更加常见,转体桥施工对既有线影响小,安全可控,但临近既有线施工作业时间短,施工风险大,对转体桥的各项控制参数要求高,以上跨迁曹铁路墩顶转体为背景,详细介绍了墩顶转体施工控制的设计和实施,为上跨既有线桥梁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新建武汉至十堰高速铁路云安特大桥与既有汉丹铁路线交汇,故采用(60+100+60)m转体连续梁桥上跨穿越既有铁路。为解决转体施工过程中仅有50 min"小天窗"点带来的难度,通过对转体施工难点进行分析,同时对转体施工的配重试验、转动速度、制动距离等进行研究计算,并进一步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安排,最终用时48 min精确地实现了小天窗点转体施工。  相似文献   

12.
三角托架在高墩连续梁0~#块施工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论文以呼准鄂铁路昆独龙川特大桥40m+64m+40m连续梁为例,介绍了托架的详细施工方法以及托架主要结构的检算,对同类型桥梁的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桥为天津至保定铁路大北环线预应力混凝土桥,在BH右DK4+965.36~BH右DK4+973.36上跨既有京津城际高铁线路,这在国内的同类桥梁施工中尚属首次。因此,为使京津高铁安全的运营,使施工对既有线运营的干扰减少,本桥主体结构施工时,利用挂篮悬臂的方法,浇筑长度136m。待136m主桥施工完成后,结合既有铁路运营、施工天气等因素,择机实施转体施工,逆时针旋转40.39°,使得主桥连同跨中主墩一起转体到设计桥位处。  相似文献   

14.
梁安军 《安徽建筑》2013,20(1):97-99
在桥梁转体施工过程中,测量控制是很关键的一道施工监控措施。文章结合霸王河1#特大桥60+100+60m支架现浇转体实例,为使桥梁转体之后达到设计的线形,重点介绍测量监控支架现浇连续梁转体的施工技术,分析转体桥线形控制结果。  相似文献   

15.
转体连续梁施工关键在于控制转体结构的施工精度,转盘结构施工是直接决定转体能否顺利完成的决定性因素。主要介绍石济铁路客运专线跨石德铁路特大桥跨越营业线转体连续梁转体结构中下转盘、球铰、上转盘、转体牵引系统等部位的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菏泽丹阳路上跨铁路主桥部分采用双塔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主桥全长520m,主跨240m,桥梁宽度32.0m,整幅布置。主桥15#墩位于既有线东侧,箱梁支架边缘距离既有线接触网最近距离21m,该箱梁采用满堂支架现浇施工,成型后逆时针平转81.67°就位,转体梁长238m,转体总重量2.4万吨,为世界最重转体桥梁施工。转体前对不平衡力矩进行分析、理论配重,明确称重试验的目的、测试原理及测试方法,然后对称重试验测试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确定精确配重方案,为后期的配重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水平墩顶转体是上跨既有线重要的施工方式之一,不仅降低了转体结构配重,降低转体牵引力,还缩短了既有线上施工作业时间,提高了转体过程安全可控性。以水曹铁路上跨迁曹铁路特大桥为例,针对其所进行的水平墩顶转体的试转过程,进行过程总结和数据分析,既为本工程正式转体提供了试验数据,也为同类桥梁施工提供试验数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8.
相对于传统架梁施工,转体桥施工技术在确保工程施工及既有线行车安全、最大限度减小对既有线正常运营影响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目前通常运用于大型市政桥梁上跨既有铁路工程项目。人行立交通道由于体量小,穿越既有铁路时大多采用下穿框架桥施工。结合襄渝下行线K717+478增设人行立交转体桥工程施工,对非对称转体桥施工技术进行了介绍,并针对工程特点,详细介绍了上下转盘、牵引系统、非对称桥梁施工等关键施工技术,为以后非对称桥梁转体施工提供了良好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以哈牡铁路客运专线斗银河特大桥一联(40+3×60+40)m五跨连续梁的施工与监控技术为例,对多跨连续梁桥施工技术进行了关键点的阐述,同时在施工监控中利用空间有限元软件对多跨连续梁施工各工况的位移与应力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该桥采用的施工监控技术进行了介绍,通过该技术方案的实施,很好的完成了多跨连续梁的施工。  相似文献   

20.
针对跨深沟渠、既有线位桥梁施工常用的转体施工技术,以京雄城际铁路跨津保铁路转体桥梁为工程背景,以保证承台施工质量安全为目的,分析了大吨位转体桥梁施工要点选取及技术方案,详细介绍了具体的技术控制措施。实践结果表明,转体结构稳定可靠,转体后桥梁合龙精度高,顺利按期完成了转体桥梁施工,可为同类连续桥梁墩底转体施工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