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取宣威火腿、金华火腿、如皋火腿中粗多肽并比较其体外抗氧化活性与抑菌活性。分别以三种干腌火腿为材料提取粗多肽,测定火腿中股二头肌部分的盐含量及火腿中粗多肽的肽含量。测定粗肽液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和氧自由基吸收能力并分析肽中氨基酸成分,比较三种火腿中粗多肽生物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宣威火腿盐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两种火腿(p<0.05),粗多肽的肽含量显著高于如皋火腿(p<0.05);三种火腿粗多肽中都富含Glu和Asp,宣威火腿粗多肽中Val和Pro等疏水性氨基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种火腿(p<0.05)。在质量浓度1.0、5.0 mg/mL时,宣威火腿粗肽液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最强;宣威火腿粗肽液铁离子还原能力和氧自由基吸收能力显著高于金华火腿及如皋火腿粗肽液(p<0.05);三种干腌火腿都具有较强的抑制大肠杆菌的能力,在质量浓度大于0.5 mg·mL-1时,宣威火腿与如皋火腿粗肽液抑制大肠杆菌能力显著大于金华火腿(p<0.05),抑菌率接近50%。与其它两种火腿粗多肽比较,宣威火腿粗肽中含有较高的肽含量和较多的疏水性氨基酸,宣威火腿粗肽液具有更高的抗氧化能力与抑菌能力。  相似文献   

2.
为初步探究生物型防腐剂对食源性致病菌的抑制效果,以乳酸链球菌素(Nisin)、纳他霉素和植酸为代表,通过稀释涂布平板计数法计算其对单增李斯特菌、蜡样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O157:H7的抑菌率,同时使用苯甲酸钠作为对照组比较化学防腐剂与生物防腐剂的抑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4种防腐剂中Nisin对3种致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其中对单增李斯特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的最小抑制浓度为0.01%,但对大肠杆菌O157:H7抑制效果较差,达最高浓度0.1%时对其的抑菌率只有61.12%;苯甲酸钠的抑菌效果仅次于Nisin,其次是植酸,而纳他霉素几乎对3种致病菌无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干腌火腿中生物活性肽的降血压功能,以金华火腿为原料,提取其生物活性肽成分,并通过分离纯化鉴定具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调节功能的生物活性肽。结果表明:经Sephadex G-25分子排阻色谱分离后,金华火腿生物活性肽可分为A、B、C、D共4个组分,其中组分C的ACE抑制活性最强,达到31.8%。将组分C经离子交换柱分离后,金华火腿多肽可分为C1、C2、C3、C4共4个组分,其中C2组分的ACE抑制活性显著高于其它组分,活性高达49.0%(P<0.05)。经Nano-LC-ESI-MS/MS鉴定得到C2中含有8条多肽,经ACE活性测定,序列IESDLERAEE在8条多肽中活性最强,ACE抑制活性达到59.1%。结论:金华火腿多肽具有良好的体外调节ACE活性的功能,为进一步开展其体内血压调节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干酪乳杆菌发酵液中的主要有机酸及其抑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酪乳杆菌在食品生物防腐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为研究干酪乳杆菌发酵产生的有机酸的分离方法及其抑菌活性,采用乙酸乙酯萃取干酪乳杆菌的培养上清液,通过旋转蒸发仪对各萃取相进行浓缩,并采用spot-on-lawn改进法研究其抑菌活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萃取液中的主要有机酸成分。结果表明,乙酸乙酯相旋蒸余相对大肠杆菌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三种食源性致病菌均表现出很好的抑菌效果,且对大肠杆菌O157:H7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抑制最为明显,抑菌圈直径分别达到(20.00±0.82)、(21.67±0.94) mm,其主要的抑菌有机酸组分为乳酸、乙酸和苯乳酸。该研究为分离乳酸菌发酵液中有效活性抑菌物质提供了一种确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热带水果(火龙果、杨桃、菠萝、芒果、荔枝、龙眼、绿橙和莲雾)以及水果废弃物(龙眼壳、荔枝壳、龙眼核、香蕉皮、火龙果皮、菠萝蜜芯和菠萝蜜仁)的乙醇、丙酮、乙酸乙酯和正己烷溶剂提取液对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O157:H7的抑菌活性。方法采用平板打孔法测量抑菌圈的大小,以表示提取液的抑菌活性。通过测量菌株生长曲线,确定提取液对细菌的生长抑制率。结果乙醇、丙酮提取液的抑菌效果均较好。提取液对单增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O157:H7抑菌效果最好。火龙果、芒果和菠萝提取液的抑菌效果最好。菠萝提取液的最小抑菌稀释比例为1/10,其他提取液为1/100。碱性条件下,龙眼壳提取液抑菌活性增强,其他提取液在酸性条件下抑菌活性较强。各类提取液具有较好的耐热性。火龙果、芒果、菠萝的乙醇提取液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提取液可改变该菌的细胞膜渗透性。结论芒果、菠萝、龙眼壳、火龙果、火龙果皮、莲雾、荔枝壳、龙眼核、菠萝蜜芯和菠萝蜜仁的提取液具有一定抑菌活性。火龙果、芒果、菠萝的乙醇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可破坏细胞膜渗透性,为有效防控食源性致病菌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对丁香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进行了研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丁香乙醇提取物组分进行分离和鉴定,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并利用正构烷烃系列物质对各组分进行定性确定.从丁香醇提取物中鉴定出29种化学成分,其主要组分有丁香酚(30.7%)、石竹烯(30.6%)、(Z,Z)-9,12-十八碳二烯酸甲酯(5.05%)、α-石竹烯(4.62%).研究了丁香乙醇提取物对一些肉品中常见致病菌和腐败菌的抑菌效果,其提取物对肉中常见的腐败菌和致病菌包括大肠杆菌(ATCC 25922)、荧光假单胞菌(AS1.1802)、单增李斯特菌(NICPBP 54002)、清酒乳杆菌(AS1.80)均有显著的抑制和灭活作用,其中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63mg/mL,对另外三种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1.25mg/mL.  相似文献   

7.
以单增李斯特菌为抗原免疫产蛋母鸡,比较了不同方法对于鸡卵黄中单增李斯特菌抗体(IgY)的分离效果,研究确定了所得IgY的主要理化性质及其对于单增李斯特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硫酸铵盐析法可以取得较好的提取纯化效果,提取液中的单增李斯特菌抗体效价可以达到1∶10 000以上,且蛋白组分较为单一。IgY具有较好的理化稳定性,pH3~9范围内均可保持70%以上的免疫活性,经60℃、4 h处理后仍保持约67%的免疫活性。体外抑菌实验显示,液态培养8 h、固态培养24 h后,该抗体能够对于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产生显著的抑制率效应;这表明其有望作为新型天然抗菌剂用于生物体及动物性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8.
以鲫鱼鱼鳞为原料,对其预处理后采用柠檬酸浸提酶解等工艺得到鱼鳞抗菌多肽粗酶解液,经透析后,再依次经Sephadex G-15、Sephadex G-50凝胶过滤层析和纤维素DEAE-52阴离子交换层析对其进行分离纯化,最后得到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鲫鱼鱼鳞抗菌多肽,并对其进行分子质量分析以及对多种细菌、霉菌的抑菌活性和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测定。结果表明:经分离纯化后得到的具有抑菌活性的蛋白组分AcIII,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为单一条带,表明其已达到电泳级纯,其分子质量约为20.1 kDa,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鲫鱼鱼鳞抗菌多肽具有很好的广谱抗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假单胞菌和希瓦氏菌的MIC为16 μg/mL,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MIC为32 μg/mL。  相似文献   

9.
三种百合科葱属植物对五种食源性致病菌抑菌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滤纸片法测定并比较了三种百合科葱属植物(沙葱、韭菜和大蒜)的水提取物对五种食源性致病菌,即大肠杆菌O157∶H7、肠炎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单增李斯特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三种葱属植物对五种食源性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当提取物添加量为50μg(干重)时,沙葱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好(41.7±1.52)mm,韭菜水提物对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最好(17.7±0.57)mm,大蒜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好(29.3±2.08)mm。沙葱水提物对大肠杆菌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以及副溶血性弧菌的抑菌活性总体上高于大蒜和韭菜水提物,而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抑菌活性却不及大蒜水提取物。三种葱属植物水提物对五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的结果表明:大蒜水提物对五种菌的敏感性强于沙葱水提物强于韭菜水提物。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食源性致病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首要原因。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单增李斯特菌)因其高致病率的特点在食品等诸多领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本文着重研究了丁香精油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抗菌效果及其抗菌机制。经试验测得,丁香精油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最小抑菌浓度是0.05%,最小杀菌浓度是0.1%。0.05%的丁香精油能在8小时内清除99.996%的单增李斯特菌。实验结果表明,丁香精油对单增李斯特菌显示了较好的杀菌效果。丁香精油抗菌机制实验结果表明,丁香精油能破坏单增李斯特菌细胞的细胞膜,并且能抑制93.75%的ATP的合成。另外,丁香精油能有效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使细菌的生长繁殖受到影响,最终导致细菌死亡。  相似文献   

11.
酪蛋白来源新型抗菌肽(Trpi)抗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本实验对本实验室最近通过胰蛋白酶水解酪蛋白纯化得到了一种新的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Trpi)进行了初步的抗菌试验,实验测定了该肽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该肽可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尤其是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很强的抗菌作用,显示出该抗菌肽具有非常大的科研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单增李斯特菌广泛分布于肉类、禽类、蛋类、乳制品及蔬菜中,且适应能力强,即使在4 ℃的冷藏环境下仍可生长繁殖,是食品中主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乳酸菌细菌素Durancin GL是由干酪中肠球菌产生的一种新型细菌素,对单增李斯特菌具有靶向抑制作用。本实验研究了Durancin GL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抗菌活性及作用机制。通过最小抑菌浓度和抑菌动力学实验检测Durancin GL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抑制作用,结合监测胞内物质泄漏、菌体存活情况以及形态学分析,探讨Durancin GL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抑菌机制。Durancin GL对单增李斯特菌最小抑菌浓度为(2.5±0.4)mg/L,可引起李斯特菌细胞质泄漏,增加细胞外液电导率,导致菌体细胞死亡,从而发挥其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3.
蓝莓叶多酚组成及其抗食源性致病菌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二级质谱对蓝莓叶多酚组成进行研究,发现蓝莓叶多酚含有槲皮素-3-O-戊糖苷、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山奈酚-3-O-葡萄糖苷、对香豆酰奎尼酸及B型原花青素二聚体等多种酚类物质;通过对6 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抗菌效果研究,发现蓝莓叶多酚具有广谱抗菌性,对鲍氏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大肠杆菌、肠炎沙门氏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革兰氏阳性(G+))和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革兰氏阴性(G-))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9.30 mg/mL,对其他菌株的MIC<4.65 mg/mL,抑菌活性由强到弱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单增李斯特菌>鲍氏志贺氏菌>肠炎沙门氏菌>枯草芽孢杆菌。结果表明:蓝莓叶多酚含有较多生物活性组分,抑菌性强且抑菌谱广泛,可以开发为新型天然防腐剂。  相似文献   

14.
为了比较不同部位中华芦荟抑菌效果,以中华芦荟老叶、中叶、嫩叶的皮加凝胶、凝胶为样品,以硫酸庆大霉素、氯霉素、红霉素、芦荟胶制剂为对照品,通过药敏纸片法和二倍稀释法,分析比较不同叶龄、不同部位中华芦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肠炎沙门氏菌、阴沟肠杆菌等6种典型致病性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叶龄、不同部位中华芦荟对供试菌的抑菌活性存在差异,中华芦荟对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无抑菌效果。中华芦荟样品液浓度越高抑菌效果越好,皮加凝胶抑菌效果明显优于凝胶部分抑菌效果。皮加凝胶部位对单增李斯特菌和大肠杆菌抑菌效果最好,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分别为0.015 6 g/mL和0.007 8 g/mL。今后在深度开发中华芦荟对单增李斯特菌和大肠杆菌抑菌性能时,结合生物学产量,建议选用中华芦荟中叶皮加凝胶部位。此次试验为其在食品加工、防腐方面抗菌性能深度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桂皮提取物成分分析及抗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桂皮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进行研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桂皮乙醇提取物组分进行分离和鉴定,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并利用正构烷烃系列物质对各组分进行定性确定.从桂皮醇提取物中鏊定出30种化学成分,其主要组分有9,12-十八烷二烯酸甲酯(13.91%)、9-十八烯酸甲酯(13.87%)、十六酸甲酯(12.63%)、茴香丙酮(10.34%).研究桂皮乙醇提取物对一些肉品中常见致病菌和腐败菌的抑菌效果,其提取物对肉中常见的腐败菌和致病菌包括大肠杆菌(ATCC 25922)、荧光假单胞菌(AS1.1802)、单增李斯特菌(NICPBP 54002)、清酒乳杆菌(AS1.80)均有显著的抑制和灭活作用,其中对清酒乳杆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25 mg/mL,对另外3种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2.5 mg/mL.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构建了负载香草醛的玉米麸皮阿拉伯木聚糖(Arabinoxylan,AX)与玉米醇溶蛋白(Zein)复合纳米载体,通过多糖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稳定体系,提高香草醛的稳定性并探讨了复合纳米载体对单增李斯特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用80%和90%乙醇沉淀得到两个玉米麸皮粗多糖组分,通过阴离子交换柱纯化后,得到四个组分(F80-1、F80-2、F90-1及F90-2),采用气相色谱法鉴定了各组分的单糖组成。结果表明,各组分阿拉伯糖和木糖总含量分别为67.41%、76.12%、77.16%和84.89%,四个组分复合纳米载体对香草醛的包封率分别达到了81.18%、69.36%、86.80%和88.48%,荧光光谱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验证了香草醛在复合纳米载体中的包埋效果及分子间相互作用,抑菌试验结果表明,F80-2制备的复合纳米载体抑制单增李斯特菌效果最好,F90-2复合纳米载体抑制大肠杆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建立多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快速检测肉制品中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H7 3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方法 根据沙门氏菌的invA基因、单增李斯特菌的hemolysin基因、大肠杆菌O157:H7的rfbE基因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及探针,通过优化反应体系,测定其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建立了可同时检测上述3种食源性致病菌多重qPCR方法。结果 该方法只扩增3种靶细菌,对其他供试菌不扩增;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H7的检出限分别为101、102、102拷贝数/μL,并且拥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特异性。人工污染的猪肉样品经SLE(Salmonella、Listeria monocytogenes and Escherichia coli 3种菌株的共增菌培养基)培养基富集8 h后,分别可以检测到初始菌液浓度为1.56×102 CFU/25 g的沙门氏菌,2.13×102 CFU/25 g的单增李斯特菌,2.32×102 CFU/25 g的大肠杆菌O157:H7。结论 所建立的多重qPCR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同时检测肉制品中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和大肠杆菌O157:H7 3种食源性致病菌,在提高食品安全和保护人类健康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牛骨胶原蛋白源抑菌肽的分离纯化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牛骨胶原蛋白经中性蛋白酶水解,采用超滤技术和凝胶层析技术对酶解液进行分离纯化并测定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借助反向高效液相色谱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化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对抑菌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超滤分离后,分子质量小于10kD的组分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强;Sephadex G-25柱分离得到的峰Ⅰ和峰Ⅳ组分有较强的抑菌活性.经反向高效液相色谱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化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分析,峰Ⅰ组分中含有的多肽种类多,分子质量集中在850~1550D之间.峰Ⅳ组分含有的多肽种类较少,分子质量集中在700~900D之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传统辽西发酵食品中筛选对单增李斯特菌具有良好拮抗作用的乳酸菌菌株。方法:采用双层琼脂扩散法筛选乳酸菌优良菌株。采用酸性实验、热处理实验、蛋白酶敏感性实验分析拮抗特性,利用生长曲线分析拮抗物质形成过程,扫描电镜分析细胞结构完整性。通过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RNA序列进行菌株鉴定。结果:从13株乳酸菌中筛选出1株抗单增李斯特菌活性较强的菌株DL3,抗菌物质存在于无细胞上清液中。经胃蛋白酶处理后抑菌活性丧失了27.50%,胰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可使抑菌活性完全丧失,经121℃处理15 min后,抑菌活性仍保留96.88%,在p H2.5~6.5时具有抑菌活性,表明菌株DL3产生的抑菌物质可能为细菌素。添加菌株DL3无细胞上清液可使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曲线延迟期和稳定期延长4 h,显著地缩短了其生长期。扫描电镜结果表明经菌株DL3无细胞上清液处理的单增李斯特菌菌体变小且边缘模糊不清,其中一端细胞原生质发生泄漏。经鉴定菌株DL3为植物乳杆菌。结论:获得1株对单增李斯特菌有较强拮抗活性的植物乳杆菌DL3,该菌的拮抗活性物质可能为细菌素,可作为食品防腐剂潜在的应用菌株。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用分离自西藏、新疆、云南地区牦牛奶酪的39 株乳酸菌作为供试菌株,制备细菌素粗提液,用琼脂井法分析粗提液对9 株致病菌(蜡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埃希氏大肠杆菌O157∶H7、单增李斯特菌、费氏柠檬酸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阴沟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宋内志贺菌)和2 株非致病菌(无害李斯特菌、嗜热链球菌)指示菌株的抑菌作用。测定结果表明有30 株菌的细菌素粗提液对指示菌株有抑菌作用,筛选出Y13、X29和X30这3 株抑菌谱较宽的细菌素产生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