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纳米改性LDPE薄膜中纳米钛粒子在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规律,根据欧盟法规(EU)NO.10/2011,分别采用蒸馏水、3%乙酸溶液(m/V)、10%乙醇溶液(V/V)、95%乙醇溶液(V/V)作为中性、酸性、脂肪性和酒精性食品模拟物,研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40℃和70℃)纳米钛粒子的迁移情况,并研究了微波和紫外处理对迁移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纳米钛粒子在四种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酸性食品模拟物、中性食品模拟物、酒精性食品模拟物和脂肪性食品模拟物,并且温度的升高能够促进纳米钛粒子的迁移。纳米钛粒子的迁移量范围为0.0046 mg/kg~0.61 mg/kg。此外,微波处理也能够促进纳米钛粒子的迁移,紫外处理则没有这样的促进作用。根据欧盟规定所允许的最大迁移量5 mg/kg,迁移实验表明纳米二氧化钛改性LDPE薄膜能够作为一种安全的食品包装膜。  相似文献   

2.
食品包装材料中双酚A迁移量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塑料食品包装材料中双酚A向食品模拟物迁移量的检测方法。使用4种食品模拟物:水、质量分数为4%乙酸溶液、体积分数30%的乙醇溶液和脂肪类模拟物(正己烷、异辛烷和橄榄油)。结果表明,双酚A在与食品塑料包装接触过程中,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会向食品模拟物中迁移,尤其向醇类模拟物中迁移最严重;在温度超过60℃时,双酚A向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率骤增;在微波加热条件,高火700W功率时双酚A向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速率最快。该方法检测限为0.3ng/mL,线性范围为0.5~100ng/m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7,回收率在92.0%~102.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2.84%(n=5)。  相似文献   

3.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食品用塑料包装中壬基酚的迁移量。样品经迁移试验得食品模拟物,水性模拟物直接上机,油基模拟物经甲醇提取、冷冻离心后取上清液分析,外标法定量。在本试验条件下,壬基酚线性关系良好,6种模拟物的相关系数都达到0.998 5以上,两类模拟物的检出限分别为0.01 mg/L和0.01 mg/kg,回收率为89.3%~94.4%,RSD值为2.76%~3.37%。该法简单、灵敏、准确,适用于食品用塑料包装中壬基酚迁移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了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马口铁罐内涂层中双酚A迁移含量的方法。方法 样品经模拟溶液提取后以C18色谱柱分离, UPLC-MS/MS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对金属制品内涂层双酚A在不同食品模拟物环境下的迁移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 线性范围为5.0~100.0 μg/L, 最低检测浓度为1.0 μg/L, 回收率为78.6%~85.9%, 相对标准偏差为7.30%~12.60%。结论 双酚A迁移水平受模拟物性质影响, 相对于水性模拟物, 在醇溶性模拟物中更易发生迁移。双酚A迁移水平随迁移试验温度和接触时间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外标法测定食品接触材料中双酚F和双酚S迁移量的分析方法。方法 样品经水、4%乙酸、10%乙醇、20%乙醇、50%乙醇、95%乙醇和橄榄油等7种食品模拟液浸泡试验后,浸泡液经过滤后进样,以甲醇-水为流动相,经过T3色谱柱分离,用外标法在负离子模式下以电喷雾电离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 6种食品模拟物(除橄榄油外)中双酚F和双酚S分别在10.0~200 μg/L和0.500~10.0 μg/L浓度范围内有好的线性,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5,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02 mg/kg和0.0001mg/kg,定量限分别为0.01mg/kg和0.0005mg/kg,在食品模拟物橄榄油中双酚F和双酚S分别50.0~750 μg/kg和2.50~37.5 μg/kg浓度范围内线性很好,相关系数r均为0.9999,检出限分别为0.01mg/kg和0.0005mg/kg,定量限分别为0.05mg/kg和0.0025mg/kg。在三个浓度水平双酚F加标回收率为90.4%~108%,相对标准偏差(n=6)在0~5.27%之间,双酚S加标回收率为84.4%~107%,相对标准偏差(n=6)在0~4.60%之间。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准确性好,能满足食品接触材料中双酚F和双酚S的迁移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食品接触材料中12种丙烯酸酯单体迁移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方法依据欧盟指令(EU)No.10/2011,采用水性模拟物3%乙酸、10%乙醇、20%乙醇、50%乙醇和油性模拟物异辛烷浸泡食品接触材料,将得到的模拟物通过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分离,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结果 12种单体在0.3~60.0 mg/L(水性模拟物)及0.6~120.0 mg/L(异辛烷模拟物)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2大于0.9993。加标回收率在88.2%~109.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19%~7.48%,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在0.01~0.12 mg/L和0.03~0.24 mg/L之间。结论该方法前处理简便,分离度好,分析灵敏度高,满足食品接触材料中12种丙烯酸酯单体迁移量的分析要求,并用该方法测定了6批次食品接触材料中丙烯酸酯类单体的迁移水平,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主要检出。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了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食品接触材料中18种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迁移量的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水、乙酸(体积分数为4%)、乙醇(体积分数为10%、20%和50%)和橄榄油浸泡食品接触材料,将得到水性模拟物和橄榄油模拟物通过 DB-WAX毛细管柱(30m×0.32mm×1.8 m)分离,顶空进样分析,质谱检测,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结果 18种单体在0.05-0.5mg/L(水性模拟物)及 0.3-3.0 mg/L(橄榄油模拟物)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大于0.99。本方法对水基模拟物的检出限均为0.02 mg/L,定量限均为0.05 mg/L;对油基食品模拟物的检出限均为0.1 mg/L,定量限均为0.3 mg/L。加标回收率范围为81.1%-109%,相对标准偏差为0.75-9.4%。结论 该方法前处理简单,分离度好,灵敏度高,能够满足食品接触材料中18种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及其酯类单体迁移量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纳米氧化锌/低密度聚乙烯膜(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film,LDPE)中锌(Zn)向食品的迁移行为,探究其迁移规律。方法选取2种食品模拟物(3%乙酸及超纯水)及真实食品(食用白醋及瓶装水),在3种不同实验温度下(70、40及20℃),研究锌向食品模拟物的迁移规律。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表征纳米ZnO/LDPE膜的表面形貌。结果锌向酸性模拟物中的迁移率远远大于水性模拟物中的迁移率,其中锌向酸性模拟物中的最大迁移率分别为22.7%,20.3%及18.6%(ZL-1,ZL-2及ZL-2#),向水性模拟物中的最大迁移率分别为9.9%,5.7%及4.9%(ZL-1,ZL-2及ZL-2#);锌向酸性食品的迁移量(1.59~5.03 mg/g)同样高于向水性食品的迁移量(2.98~24.60μg/g);随着纳米ZnO的初始含量变大迁移率变小;而偶联剂的加入对锌的迁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纳米ZnO浓度的增加,在薄膜中观察到纳米ZnO的不规则形貌。结论纳米ZnO/LDPE膜不适合在高温下包装食物,且其在酸性食品中的安全隐患高于水性食品。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淋膜纸杯中Al和Mg向酸性食品中的迁移规律以及数学模拟软件模拟迁移的有效性,对8种淋膜纸杯样品采用湿法消解的方法消解,之后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OES)检测8种淋膜纸杯中Al和Mg的初始含量及其向酸性食品模拟物(3%乙酸溶液)中迁移的量。淋膜纸杯中Al和Mg的初始含量分别为841.6~3 482.0,179.1~19 720.1mg/kg。在迁移条件为40℃/12h,8种样品中Al和Mg向3%乙酸溶液中迁移量分别为0.077~0.212,0.065~0.862mg/kg,而在70℃/8h下8种样品中Al和Mg向3%乙酸溶液中迁移量分别为0.074~0.180,0.064~2.209mg/kg,淋膜层低密度聚乙烯(LDPE)的厚度、迁移温度和时间以及纸的厚度和密度都能影响2种金属元素的迁移。使用迁移模拟软件AKTS-SML对8种淋膜纸杯样品进行迁移模拟,扩散系数采用Piringer模型,纸与LDPE之间的分配系数设置为1 000,LDPE与食品模拟物(3%乙酸)之间的分配系数设置为1,Al和Mg在40℃/12h下迁移模拟结果分别为0.760~3.075,0.162~17.750mg/kg;70℃/8h下迁移模拟结果分别为0.757~3.059,0.161~17.660mg/kg,软件模拟的迁移结果比试验所得到的都要高,迁移模拟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取代Al和Mg的迁移试验,确保消费者安全。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罐头涂料铁罐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及其衍生物在特定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规律。采用50%(v/v)乙醇溶液为食品模拟物,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及其衍生物的定性定量分析,并应用基于Fick扩散第二定律的D.Chung模型和基于概率与数理统计方法的Weibull模型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贮存条件对迁移总量变化影响显著,温度越高越快达到平衡,迁移平衡值为1.28 mg/kg;D.Chung模型中扩散系数D与贮存温度符合阿伦尼乌斯动力学模型,该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的拟合优度(R~2)小于0.23,而Weibull模型拟合优度(R~2)能达到0.90以上。因此,Weibull模型比D.Chung模型更接近实际迁移结果,为评估涂料铁罐的安全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筷子涂层中12种重金属元素(锌、铜、镍、镉、铅、汞、铬、钼、硒、砷、钡、锑)在体液模拟物和食品模拟物中的暴露。方法以胃液模拟物、唾液模拟物作为体液模拟物,以4%乙酸(V/V)、水、95%乙醇(V/V)作为食品模拟物,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法测定筷子涂层中12种重金属元素的溶出量和迁移量。结果对20批次筷子涂层中12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测试发现10种重金属元素(锌、铜、镍、镉、铅、铬、钼、硒、砷、钡)有检出,其中铅元素含量高达347660.8mg/kg。对检出的重金属元素进一步分析其在体液模拟物中的溶出量和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量,发现高含量的元素能通过体液模拟物溶出和食品模拟物迁移。结论筷子涂层中重金属元素可能通过3种途径暴露至人体,分别是胃液溶出、唾液溶出、食品中迁移,且涂层涂覆的位置可对重金属元素的暴露途径产生影响;胃液模拟物中溶出量是唾液模拟物中溶出量的10倍以上;4%乙酸(V/V)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量最多可高于水和95%乙醇(V/V)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量近1000倍,且随着迁移次数的增加迁移量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2.
罐头内壁涂层双酚A环氧衍生物在食品中的迁移存在安全隐患。本文模拟食品的贮存条件,研究了双酚A环氧衍生物在罐头食品中的迁移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双酚A环氧衍生物在食品中的迁移主要受pH、温度、贮存时间的影响。在酸性条件下双酚A环氧衍生物的迁移量随浸泡时间的增长而增加,在高温下(40℃)迁移总量迅速增加。对34个罐头食品内容物进行检测,共8个样品检出双酚A环氧衍生物,检出率为23.5%。其中饮料罐头的检出率达85.7%,在酸性的饮料罐头中双酚A环氧衍生物的含量随贮存时间的增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一种顶空进样-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各类食品模拟物(酸性、醇类、油性等)中全氟正丙基乙烯基醚的迁移量。方法 浸泡液中全氟正丙基乙烯基醚通过顶空进样的方式(顶空瓶中样品在80 ℃温度下平衡30 min)进入气相色谱柱, 经过键合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多孔高聚物的毛细管柱分离后由质谱检测分析(质荷比69作为定量离子)。结果 在优化的色谱柱、顶空平衡时间与温度等仪器条件下, 本方法最低检出限达到0.01 mg/kg, 回收率在86.5%~112.0%之间, 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n=6)。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 灵敏度高, 适合测定各类食品模拟物中全氟正丙基乙烯基醚迁移量。  相似文献   

14.
通过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结合荧光PCR,建立了食品接触材料中双酚A在食品模拟物中迁移量的快速、灵敏的间接竞争免疫PCR检测方法。通过优化包被抗原浓度、探针DNA的量、抗体质量浓度等一系列条件,双酚A的线性质量分数范围在0.01~10 pg/g之间,检测低限为3.0 fg/g,4种食品模拟物中双酚A的添加回收率在82.8%~115.2%,该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适用于食品接触材料中双酚A及其他小分子化学物的痕量迁移检测,为其迁移行为及迁移模型的建立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食品用金属罐中苯酚、双酚A、间甲基苯酚、邻甲基苯酚、4-叔丁基苯酚迁移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结合荧光检测器的分析方法,并开展了食品用金属罐中相关游离酚的迁移水平分析。5种游离酚在0. 010~0. 500 mg/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在水、4%乙酸溶液、10%乙醇溶液和玉米油4种不同模拟物中加标回收率为70. 2%~118. 7%,平均回收率为90. 7%,精密度范围为0. 9%~7. 2%(n=6); 5种游离酚的检出限范围为0. 001~0. 010 mg/L。该方法准确性高、重现性好,可用于食品用金属罐中游离酚迁移量的检测分析。对6类共49种食品用金属罐采用6种不同食品模拟物浸泡,依照迁移实验条件进行游离酚迁移量分析。结果显示,除4-叔丁基苯酚之外,其他各游离酚的迁移量与总游离酚迁移量均处于限量值之内,双酚A对总游离酚的迁移量贡献最大。不同种类模拟物以及不同涂层、不同罐型条件下,5种游离酚的迁移量与检出率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6.
参考GB/T 23296.16-2009《食品接触材料高分子材料食品模拟物中2,2-二(4-羟基苯基)丙烷(双酚A)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接触材料(金属空罐)的双酚A迁移量。通过分析测定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度来源,计算各不确定度分量,得出金属空罐的双酚A迁移量为0.005 53 mg/dm~2,扩展不确定度为0.000 38 mg/dm~2。比较各不确定度分量大小可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接触金属空罐双酚A迁移量的不确定度主要来自双酚A标品的纯度和标准曲线的拟合。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纺织品中苯酚和双酚A的方法.该方法可进行批量前处理,操作简便,检测回收率在83.24%~94.80%,精密度(RSD)在1.98%~8.10%,检出限(LOD)为0.03~0.05 mg/kg,定量限(LOQ)为0.10~0.17 mg/kg,能满足生态纺织品中苯酚和双酚A的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食品玻璃包装瓶盖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 polymer,PVC)密封圈中环氧大豆油(Epoxidized soybean oil,ESBO)向食品模拟物迁移量的检测方法。以蒸馏水和橄榄油为模拟物,在40℃条件下浸泡瓶盖240h,经甲酯化和衍生化,以11,14-二环氧二十烷酸乙酯为内标物,通过测定环氧亚油酸(18∶2 2E)衍生物的含量,进而定量测定ESBO的迁移量。结果表明:ESBO在0.5~50.0mg/kg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好,R2大于0.993,回收率在92.8%~103.9%之间,RSD为0.9%~8.0%(n=6),检出限(LOD)为0.2mg/kg,定量限(LOQ)为0.5mg/kg,方法精密度好,灵敏度高,定性定量准确。最后,应用其对24种不同PVC密封圈中的ESBO迁移量进行测定,水基模拟物中ESBO的迁移量符合法规EC 10/2011限量,而在油脂模拟物中测得含量在0.7~501.8mg/kg之间,其中7种超过了限量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顶空进样-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食品接触用聚甲醛中1,3-二氧五环和三聚甲醛在不同的食品模拟物(水基、酸性、醇类、油性等)中迁移量的分析方法。方法模拟液中的1,3-二氧五环和三聚甲醛通过顶空进样的方式(顶空进样条件为85℃平衡30 min)经键合了苯乙烯-二乙烯基苯聚合物的色谱柱分离,最终由质谱来进行检测及分析。结果在优化顶空平衡时间、平衡温度、色谱柱、气相色谱以及质谱条件后,本方法精密度为1.1%~7.3%,最低检出限可达到0.02 mg/kg,回收率为87.0%~104.3%。结论本方法准确、高效、简便,可用于检测水、酸性、醇类、油基四类模拟物中1,3-二氧五环和三聚甲醛的迁移量。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测定水性食品模拟物中双酚S的检测方法。方法:按照GB31604.1-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通则》中的有关规定,对样品进行模拟浸泡。浸泡液中的双酚S经超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质谱电喷雾离子源(ESI)、多反映监测(MRM)负离子模式对双酚S的定量离子和定性离子进行监测。结果:在最佳试验条件下,目标物的峰面积和浓度在5~200μ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形相关系数0.999 0),最低检出限为0.5μg/L,定量限1.5μg/L。结论:该方法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可用于水性食品模拟物中双酚S迁移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