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井间示踪剂技术在油田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对于注水开发的油田,井间示踪剂技术能提供油层的非均质程度、注入水的地下分配状况及流动特征等信息,已成为重要的油藏工程手段,近年来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从1994 年以来,中原油田先后在6 个采油厂80 多个井组进行了试验和推广,不断完善和发展了示踪剂的施工工艺、监测技术及数值分析方法,主要应用于以下4 个方面:①结合测井资料,判断出水层位,确定堵剂类型及用量; ②识别大孔道及验证断层的密封性;③通过对油藏的再认识,指导区块调剖堵水方案的编制;④预测油藏采收率。井间示踪剂技术在中原油田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在确定区块综合治理措施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总结了试验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认识,认为应用井间示踪剂技术,还可决定三次采油驱油剂的用量、类型、施工参数,并可评价驱油效果,为中原油田开展下一步三次采油项目提供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2.
示踪剂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示踪剂技术是一项生产现场测试技术,在油田开发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中综述了示踪剂技术在油工发中的应用问题,主要包括测定水驱残余油饱和度,原始含水饱和度,测量井下设备腐蚀情况;测量生产剖面和吸水剖面;分析油藏均质性,指导注采调整,堵水调剖等工作,确定压裂后裂缝的状况;测定蒸汽驱平面上蒸汽分布。  相似文献   

3.
示踪剂技术在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桥口油田位于东濮凹陷的中部,属于典型的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利用示踪剂技术,判断油井来水方向,结合储层特征研究,对油藏进行精细描述,合理指导油田开发,达到了控水增油,提高二、三类薄差层动用程度,改善区块开发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示踪剂技术是一项生产现场测试技术,在油田开发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中综述了示踪剂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问题,主要包括测定水驱残余油饱和度、原始含水饱和度;测量井下设备腐蚀情况;测量生产剖面和吸水剖面;分析油藏非均质性,指导注采调整、堵水调剖等工作;确定压裂后裂缝的状况;测定蒸汽驱平面上蒸汽分布。  相似文献   

5.
示踪剂技术在营八断块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东辛油田营8断块Y12-146井组采用示踪剂技术检测了注水井Y12-146与相邻采油井之间的连通情况,所选示踪剂为NH4NO3,水样中加入对氨基苯α-萘胺显色,在70℃(地层温度)下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试液吸光度,利用工作曲线或线性拟合公式求得NO3^-浓度,按Brigham-Smith公式计算出硝酸铵用量为10.15t,实际注入量为30t。在相邻7口油井中检出了NO3^-(另有3口井关井,未取样检测),列出了7口油井的地层参数,生产层位,与注水井距离,NO3^-峰值出现时间和延续时间,高峰浓度,产出NO3^-的相对量,各小层的厚度,渗透率及孔道半径,给出了5口油井示踪剂产出曲线和利用一种软件拟合的曲线,注水井Y12-146与同层位的4口井连通性良好,与分属其他两个层位的3口井之间有层间窜流现象,且比较严重,从这3口井产出的示踪剂量占总产出量的26.5%。  相似文献   

6.
示踪剂技术及其在胜坨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梁开方  苏同起 《油田化学》1995,12(4):312-317
选择硫氰酸铵和硝酸钠为示踪剂,将一定浓度的示踪剂从注水井注入,在周围油井检测采出水中示踪剂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并绘制示踪剂采出曲线,通过数值分析求出油层的物性参数。利用所得到的物性参数可描述油藏,确定堵剂用量,检验油层内有无高渗稼层或大孔道存在,跟踪注水流向,分析油水井注采关系,判断断层密封性等。  相似文献   

7.
8.
复杂断块油藏,因其复杂的地层、构造和储集层条件,用传统的解释方法难以保证油藏描述的准确性。为了提高油藏描述精度,阐述了井间示踪剂监测技术原理与参数解释,将该技术与地层对比相结合进行港西一区二、四断块油藏描述研究,根据研究结果编制了开发方案。方案实施后与油藏描述结果吻合率较高,实践证明,井间示踪剂监测技术是辅助提高油藏描述精度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10.
应用井间示踪监测技术,通过对江苏油田试采二厂复杂断块油藏的测试,弄清了油藏主渗通道的渗透率、突进系数等非均质性问题及裂缝油藏水驱效果、无效低效水量和水驱波及系数等影响油藏水驱开发的关键问题,为油藏调整和调剖等方案的编制提供了依据,提高了油田注水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11.
12.
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在我国运用已久,但其在油(气)田开发中的作用一直以来存在争议。相对于陆上油田开发,海洋油田的开发具有投资大、风险高、钻井少、资料数据相对有限的特点。通过多年利用包括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在内的多种油藏工程方法进行海上油(气)田整体开发方案研究、开发方案调整研究、动态跟踪研究、剩余油(气)分布研究以及参与储量计算、储量评价、三维地质建模等工作,客观评价和归纳了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在海上油(气)田开发中的作用以及多年来运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数字技术赋能油田是未来石油行业发展的大趋势。渤海油田通过建立现场级物联网、应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建三维数字化工作平台,初步实现以数字技术赋能海上油田开发模式。打通边缘物联神经末梢,实现物联网全面感知、可靠传递,形成数据驱动的油藏、注采、安全、设备设施智能管理闭环,实现在役海上生产设施智能运维,极大地提高了海陆的连通性和运营效率,以数字技术助力渤海油田高质量发展。在阐述海洋智能油田建设基础上,对智能孪生、云边协同等未来可降低网络和IT资源消耗的智能油田建设技术进行了展望。应用数字技术赋能油田开发是海上智能油田建设的成功尝试,已取得了初步成果,未来推广空间广阔。  相似文献   

14.
《石油化工应用》2017,(4):51-54
井间示踪测试中示踪剂用量设计最常用的方法是总稀释模型和Brigham-Smith模型。详细分析了两种模型的优缺点,总稀释模型无法控制示踪剂的产出峰值浓度,而Brigham-Smith模型具有只适用于五点井网和未考虑井组外的稀释作用两个局限性,并且模型中的弥散常数和峰值浓度两个参数具有不确定性。结合海上油田井间示踪测试的矿场实践经验,考虑注采系统完善程度的影响,提出了优化设计模型,并针对井组外注入水的稀释效应对设计结果进行修正。新的用量设计模型应用于海上油田20余井组的井间示踪测试,计算简便,适应性显著。  相似文献   

15.
针对海上某油田注入水长期不达标的问题,在生产水水质分析与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平台具体条件,制定了紧凑型旋流溶气气浮(CDFU)+两级精细过滤,并辅以水处理药剂的小型化水质改善工艺。CDFU具有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摆放灵活、抗波动性强等特点,可有效克服平台空间限制、来水波动大的难题;高效水处理药剂能够解决生产水中高含量H_2S导致的水质发黑问题。该工艺在现场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出水水质平均ρ(油)4.25mg/L,平均ρ(悬浮物)0.45mg/L,平均粒径中值1.35μm,满足A2回注水指标要求,工艺可行性得到验证。该小型化水质改善技术的试验成功对于海上油田含硫生产水处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海上稠油油藏埋深多在1000 m以上,采用普通光油管注汽,井筒热损失大、热能利用率低,同时,套管及水泥环经受高温作用易变形损坏。为此,根据不同环空隔热工艺技术及海上油田热采作业特点,优选隔热油管+环空注氮作为海上油田热采隔热工艺。利用室内实验及理论计算:确定采用高真空预应力、内连接、P110钢级隔热油管,综合考虑管柱承压、隔热效果及安全等因素:环空注氮压力小于20 MPa、纯度大于97%。现场应用情况表明,隔热油管+环空注氮隔热措施现场操作方便,能够满足现阶段海上稠油热采工艺及安全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7.
水驱曲线法在油田开发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元千  邹存友  张枫 《断块油气田》2011,18(6):769-771,779
为了保持地层压力、提高油井产能和提高油田的采收率,国内大多数油田都实施早期或中期人工注水开发方案。随着水的注入和油井见水,油田的开发动态会发生明显变化。在拥有大量开发动态资料的基础上,适时地进行开发评价是非常必要的,例如检验油田的原始地质储量,确定油田的原始可采储量、可动油储量和采收率,预测水驱油的驱油效率和注入水的体积波及系数。这些指标对于制定油田的开发调整方案是非常重要的。文中综合利用甲型和丙型水驱曲线法,有效地解决了油田开发评价问题。实例应用表明,这些方法既简便又实用。  相似文献   

18.
五里湾油田是继安塞油田之后在陕北地区发现的又一个储量亿吨级、产能过百万吨的整装低渗透大油田。该区开发11年来,十分注重创新技术和实用技术的协调发展,积极推广和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形成了"低渗透"特色的数值模拟技术系列,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对油田开发动态模拟跟踪,优选开发方案,有力地确保了该区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9.
渤海P油田为复杂小断块稠油油田,大部分区块为天然能量开发。油井在生产过程中随着温度压力下降,有机质容易析出,对筛管表面、近井地带造成堵塞,引起产量下降。目前海上常规的增产措施面临设备投入大、程序复杂、耗能高,油藏易受到伤害,采出液处理难度大等问题。为此开展了生物酶解堵技术研究,生物酶是由酶主导的多种生物化合物组成的水溶性产品。室内实验及现场应用表明生物酶具有非常高的释放储层岩石颗粒表面碳氢化合物的能力,可以改变岩石的润湿状态,大幅提高驱油效率,具有安全、高效、施工方便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海上油田开发前期决定了平台位置以及油田后续开发的潜力,是油田生命历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精细地震解释技术在该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组织了系列攻关研究,总结出包括井震精细标定、精细地层格架建立、储层预测以及砂体描述技术等在内的一系列精细地震解释技术。在中国海上某油田开发前期研究中充分应用了该系列技术,对该油田油藏类型、油水关系、沉积微相以及砂体非均质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馆陶组油藏类型新认识,建立了精细地层格架、刻画了沉积相特征及储层非均质性,为油田原有的油水关系矛盾提供了合理解释。后续开发生产情况表明,其系列成果符合该油田地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