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双强度折减法分析岩质边坡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黄河》2014,(6):119-121
利用离散元软件UDEC,采用双强度折减法、传统强度折减法对结构面强度参数黏聚力c、内摩擦角φ进行不同程度的折减,对比分析单直线型结构面、一组平行节理面和两组平行节理面3种典型类型结构面岩质边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对比传统强度折减法,采用双强度折减法对岩质边坡进行稳定性计算,分析得到的结果可以更真实地反映结构面强度参数c、φ各自的安全储备;对于含两组复杂节理的岩质边坡,折减至极限平衡状态时,两种方法得到的滑面位置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前关于动力作用下边坡稳定性的分析方法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动力问题按静力处理、未充分考虑加载地震波的动力效应、仅考虑剪切破坏、未考虑边坡滑动面形成的渐进破坏过程等。鉴于此,本文同时考虑坡体拉剪强度参数的折减及边坡渐进破坏的过程,结合动力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原理及边坡动力失稳判据,从监测点位移及加速度突变、计算数值收敛性及拉剪破坏面贯通情况3个方面,确定边坡的动力稳定安全系数及拉剪破坏面。结果表明:动力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能够定量有效地进行地震作用下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并充分反映了边坡渐进破坏过程,其结果可为地震作用下岩质边坡的抗震设计及动力稳定性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特殊界面单元模拟复杂岩质边坡的潜在滑动面,利用强度折减法确定复杂岩质边坡安全系数。通过对锦屏一级电站左岸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表明,与传统的极限平衡法及Goodman单元相比,利用此方法能够取得较为合理可靠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该文采用数值分析强度折减系数法对广西天峨县红水河陀湾码头河段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得出该边坡在荷载作用下安全系数处于临界状态,最终评价边坡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FLAC3D建立边坡数值模型,分别开展整体强度折减法和局部强度折减法两种方法对边坡稳定性的对比分析,研究两者在不同本构基础、边坡体是否含软弱结构层等因素对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和极限位移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局部强度折减法相对于整体强度折减法更适应于边坡稳定性研究,本构模型的选择对研究边坡稳定性也有着一定影响;软弱结构层是边坡失稳的重要因素,两种强度折减法对含软弱结构层边坡的折减对象是软弱结构层,且所得到的安全系数和位移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理论,借助软件ANSYS,对内蒙古中西部某大型蓄水池的土质边坡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得到边坡安全系数及边坡圆弧滑裂面。结果表明:应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蓄水池复合土层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传统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在对岩土体强度参数进行折减时并未考虑其对变形参数(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的影响,会使得分析计算结果不准确,为此改进了传统强度折减法并将其应用于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基于Mohr-Coulomb强度准则和Duncan-Chang双曲线弹性本构模型,并深入分析土体应力状态、强度与变形的联系,分别建立弹性模量、泊松比与强度折减系数的关系表达式。据此在强度参数折减的同时,对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同时进行修正。以均质土体边坡为例,应用改进的强度折减法开展稳定性评价,并与极限平衡法(Spencer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4种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准确性由大到小依次为:同时修正μ和E方法,只修正E方法,传统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只修正μ方法,结论验证了提出的改进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由于岩体材料具有非均质、各向异性和不连续性等特性,导致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存在诸多待完善的地方.本文通过对岩体的强度折减系数—SRFi和SRFj间的关系进行理论研究,以实现将双折减系数法转换为由其中某一个折减系数控制的单折减系数法,极大的简化了数值模拟的操作过程.为了分析岩质边坡的稳定性,本文提出了考虑残余强度的动态强度双折减系数法来动态观察边坡潜在滑带的拓展过程.本文的研究成果可解决边坡稳定性预测问题、为岩质边坡工程的设计提供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结合工程实例,采用离散元强度折减法计算得到岩质边坡的安全系数,并对边坡后缘结构面的强度参数、产状等对其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离散元强度折减法计算结果与传统的极限平衡法计算结果对比分析表明:离散元强度折减法可以得到滑面的位置,计算结果更为全面和合理,是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的一种新的、有效的数值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不同强度折减法计算结果对岩质边坡稳定性影响,采用有限元软件Plaxis,以东风水库岩质边坡为例,从边坡安全系数、位移及塑性破坏区三方面比较了整体强度折减法与改进的局部强度折减法在分析边坡稳定性过程中的差异。分析表明,边坡天然状态下,采用整体折减法和局部折减法得到的安全系数分别为1.474和1.476,而对边坡进行加固处理后,两种方法得到的安全系数几乎一致,且支护效果明显;两种方法反映出的边坡整体位移随折减系数变化趋势较为接近,而折减系数相同时,采用整体折减法得到的水平和竖直位移均较大,且边坡发生破坏时,水平位移值比局部折减法大5 mm左右,竖直位移比局部折减法大11mm左右;两种折减法确定的危险滑裂面相同,但整体折减法下的塑性点和拉断点明显较局部折减法中的分布更多,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11.
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分析节理岩质边坡的稳定性时,计算精度会受到许多因素(如屈服准则、岩体力学参数、计算网格等)的影响。本文结合算例分析这些因素对强度折减法计算精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强度折减法分析贯通节理岩质边坡的稳定性时,在关联流动法则下,宜选用Mohr-Coulomb内切圆准则;在非关联流动法则下,宜选用Mohr-Coulomb匹配DP圆准则。此外,当采用Mohr-Coulomb内切圆准则时,可不考虑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并且在单元较少时,就可以得到较为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文章阐述了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的原理和强度折减法破坏准则,通过对实际工程的计算,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证明了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和极限平衡法其安全系数意义的一致性.得出了收敛准则和特征点位移准则破坏判据的一致性,同时验证了坝顶特征点位移判据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赵川  付成华 《人民珠江》2015,36(3):66-69
边坡的稳定性问题一直是水电工程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目前普遍采用整体强度折减法进行分析,其考虑了对所有岩土体单元强度折减,与实际不相符合.基于局部强度折减法基本理论,采用有限元软件对某含有软弱夹层的水电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自然工况下,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为1.28,边坡基本稳定;但在降雨过后,软弱夹层抗剪强度迅速降低,塑性区贯通,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仅为0.96,边坡将沿着软弱结构面滑动;对上部危岩体进行加固后,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分别提高75.8%和90.6%,塑性区范围减小.计算结果可为同类边坡工程的稳定性评价和加固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15.
介绍了蒙特卡罗法的基本原理及在边坡稳定性概率评价中的应用,给出了边坡的安全系数、可靠性指标和破坏概率。该方法可有效地将传统安全系数与概率分析相结合,使其互相补充,为建立边坡稳定性评价体系提供了一种更科学,更准确的方法。并编制了相应的程序,最后以清江流域上的某边坡为实例进行了计算,结果与实际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
离散元方法是一种用于非连续介质的数值计算方法,适用于岩体断层、节理、裂隙比较发育的岩质高边坡稳定性分析.强度折减法是一种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值方法,其所认定的强度储备系数跟极限平衡所提出的稳定安全系数是等效的.将离散元方法与强度折减准则相结合,采用两套离散网格:密网格代表节理裂隙发育的工况;稀网格近似等效为岩体经过加固后完整性得到提高的工况,对构皮滩水垫塘高边坡进行了计算,分析了自然边坡及开挖边坡的稳定性,并对支护效果进行了评价,为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隧道稳定性评价这个难题,吸收边坡强度折减有限元法的优点,将强度折减有限元法应用到隧洞安全系数的求解。通过不断折减围岩塑性区的凝聚力c和内摩擦角φ,直到计算不收敛为止,从而得到隧道围岩结构的安全系数。采用文章介绍的方法求得隧洞的安全系数与潜在滑动面,不仅可以评价隧道的稳定性和设计的合理性,从而为隧道设计提供了定量依据;同时还可以对支护参数和施工工艺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工程地质勘察,查明了永寿寺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岩质边坡工程地质分类以及边坡变形破坏机理分析。综合运用赤平极射投影法和极限平衡法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计算并作出了稳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19.
边坡稳定及加固分析的FLAC强度折减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简要介绍显示拉格朗日差分法的基础上,通过逐渐折减土体的抗剪强度,模拟土质边坡达到屈服极限后的变形破坏行为。与简化Bishop法及Morgenstern-Price法相比较,表明此方法应用于边坡稳定分析问题是可行的。同时对影响安全系数的岩土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  相似文献   

20.
强度折减有限元法在非饱和土边坡稳定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强度折减有限元法推广到非饱和土边坡稳定分析中,并利用研制、开发的可应用于非饱和土边坡的强度折减有限元程序,对一个降雨导致的非饱和土边坡的滑动进行了机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