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目前建筑专业学生重“艺术”轻“技术”,以及结构概念运用能力不足等问题,结合重庆大学前期课程建设及研究基础,探讨建筑专业深度融合结构基础理论和典型工程案例的“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现状调研分析了建筑结构及选型课程的特点及其对建筑专业学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变革教学手段和拓展教学模式,提出了强化结构基础理论和典型案例分析两个方面的教学改革研究,系统地将建筑结构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到建筑专业知识体系中,建立了强化结构基本理论与典型工程实践环节的课程架构体系,并结合教学实践活动,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创新性展示和研讨,为培养具备较深理论素养和前沿结构技术的创新型建筑专业人才奠定了基础。结果表明,该研究构建以建筑结构理论概念知识和结构分析能力为主的教学资源平台,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工科”教学实践理念,强化典型工程技术应用与结构基础理论的之间关联性,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易懂性,培养学生对结构概念和结构选型的认识、分析和解决能力,提升学生评价工程的能力,对“新工科”建筑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工科”国家战略的推动下,我国高等院校建筑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挑战,建筑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质量与“新工科”建设愿景仍存在差距。该研究借鉴新加坡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设计人才培养内涵,探析如何在“新工科”背景下推动建筑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以培养主体、培养途径、培养层级三要素为建筑设计人才培养框架,创新性提出“3+3+3”多层级建筑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新工科”战略的实施提供高素质建筑设计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3.
面向“新工科”和建筑业发展需求,以黑龙江工程学院校企合作共建智慧建筑学院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研究对象,面向建筑工业化和智能化培养目标,通过构建“工科通识平台、土木专业基础平台、新技术与交叉学科模块、工程与社会模块、创新创业模块和智慧建造方向模块”,形成适应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改造升级的课程体系,并以智慧建筑学院为载体,通过“引企入教”和校企多主体合作的“3+1”培养模式开展实践研究,在培养企业急需的适应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未来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BIM技能的要求是必不可少的培养内容,也是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主题,对基于BIM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究,以期培养出更多符合工程建设需求的人才。主要从基于BIM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分析BIM人才培养模式目前遇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问题和要求,基于人员能力成熟度模型(P-CMM),确定了工程管理专业人才五级能力成熟度目标,建立了人才培养过程的三维结构模型,设计了五级能力成熟度目标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域,提出了工程管理专业人才五级能力培养模式,为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提供可选的路径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6.
“新工科”和“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提出及融合给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挑战和改革动力,如何在“新工科”背景下推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培养具有优秀思想政治素养的“新工科”人才是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岩土工程勘察课程为着力点,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和学生认知需求,设计课程思政目标,挖掘了四个维度的思政元素,构建了课程思政全阶段闭环融合路径,完善了课程教学目标需求,丰富了课程教学内容及资源素材,创新了教学方法和手段,拓展了岩土工程勘察课程的深度、广度和温度,实现了专业学习和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育人目标,形成了工程类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新探索。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经济形势下建筑行业结构的调整,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将随之变化。文章基于新经济形势下,在分析我国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现状的基础上,阐述工程管理培养模式优化创新的意见,从培养目标、专才教育、教育内容和手段、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由于全国各地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本科高校众多,培养方案差异大,尤其是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导致人才培养的质量差异大,难评价,社会适应性不佳。基于“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卓越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概念,将“三个面向”导入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构建培养过程的三维结构模型,提出了卓越工程管理人才创新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9.
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路径是回答“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作为国内最早开办工程造价专业方向的高校之一,西南交通大学基于自身鲜明的交通型专业特色,遵循“双一流”与“新工科”背景下学科和专业一体化建设要求,顺应工程造价专业发展趋势,确立了“卓越应用+科研创新”复合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为构建目标实现矩阵,提出了工程造价全周期全过程的四级能力进阶、四维实践模式、师资结构复合、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持续改进机制等实现路径,为工程造价专业建设特色化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改革方向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0.
刘静  沈杰 《江苏建筑》2003,15(4):58-60
加入WTO后我国建筑产业面临机遇和挑战,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要求。在分析加入WTO以后工程管理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问题,提出了培养新型工程管理人才的对策和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工科体系出发,以培养“新工科”时代背景下的土木工程人才为导向,剖析现阶段传统工科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论证“新工科”的必要性,根据中国发展与时代需要,从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综合论证,提出人才培养改革方案和具体措施,旨在为社会培养新时代综合型土木工程人才。同时,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体系改革、土木工程学科发展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培养“新工科”型土木工程人才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建筑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企业对BIM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校传统的BIM人才培养模式面临挑战。分析高校BIM人才培养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凝练人才培养目标—系统融合课程体系—不断提升协同能力”的实现路径,为国内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一带一路”、技术创新等发展背景下,中国建设工程领域逐步扩张,行业大规模发展,呈现工业化、国际化、智能化的新趋势,行业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新需求,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亟待改革。通过文献研究法,结合半结构化访谈对行业人士进行调查,并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分析,得出当前行业对人才素质需求的5个方面——个人品质素养、专业技能、个人职业发展能力、专业学科知识及应用、基础学科知识及应用。以该结果作为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在此基础上提出五大重点课程群、三大教学平台及相关的核心培养内容,为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实践教学体系是提升职业胜任力的重要载体。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学科,在“新工科”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亟需构建一套面向安全生产工作一线的教学体系。该文以“职业胜任力”为切入点,讨论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通过分析“新工科”的具体要求和工程教育人才特质,对安全工程专业职业胜任力的具体内涵进行了阐述,并从课程实验与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实习和创新创业“第二课堂”5个方面构建了职业胜任力导向的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1)
在对工业工程专业国际化定位及工业工程人才专业培养模式国际化的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应考虑的因素,构建了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框架。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6,(8)
工程管理不等于技术加管理。要实现真正的工程管理人才培养,适应新常态下的工程建设行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不仅要全方位实行改革,而且还要注重综合实践环节。根据新常态下广西开发建设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分析广西对工程管理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和培养目标定位,从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途径和实践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方面进行人才培养基础平台的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成果将用于桂林理工大学和广西各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是新工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工程建设领域需要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工程人才。造价管理工作投资造价信息化与大数据共享发展趋势、工程造价领域出现新技术和新方法等都使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面临巨大挑战,导致传统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标准不能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做出动态调整。因此,构建工程造价专业人才能力标准是提升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重要保障。天津理工大学工程造价专业积极响应新工科教育改革要求,充分发挥国内造价协会在高校与行业市场之间桥梁作用,根据国内造价工程师执业范围及所需专业能力,确立“计量与计价能力—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能力—项目投资与可行性研究能力”逐级递进的能力结构。借鉴OBE教育模式,以行业市场需求和学生未来岗位胜任力期望为导向,将“产出导向”“学生中心”“持续改进”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重构“学校-社会、专业-行业、教师-学生”间的联系,推动新工科建设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在教学方面,贯彻“顶天”“立地”的方针,即课程理论教学与工作坊实践教学结合,形成知识架构和能力培养深度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以保证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交通强国建设对公路隧道专业人才培养“世界前列((1))”的新要求,开展了公路隧道工程本科人才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提出并施行了以培养“领跑型”一流本科人才为目标的工程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构建并施行了“两阶段、三导师、四平台”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以实、新、强为特色的课程创新体系。通过创建与领先工程建设结合的隧道课程“五阶段教学法”,搭建重大工程实践基地和现场虚拟感知示范平台,建立提升学生工程“领跑”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保障体系,解决了公路隧道工程教育中人才培养如何适应“世界前列”、学生发展渴求、用人单位需求,以及工程教学的内容、方法、数字模拟、实习实践等滞后于日新月异的“世界前列”重大隧道工程等难题,解决了学生的工程创新意识弱等工程教育难题,所培养的一批批“领跑型”一流专业人才,正在国内外重大隧道工程建设中发挥着中坚骨干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传统工程项目管理教学模式在教学目标定位、课程设计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日益凸显,难以满足培养新时代复合型工程管理人才、加快建设工程人才输送的要求。为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引入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 OBE)理念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优化,即以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为引领,确定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培养目标,提出目标导向下的课程教学模式,可为工程教育课程教学设计提供参考,为新时代背景下高质量人才输送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BIM教学特点分析,构建多阶段、多层次工程管理专业BIM能力培养体系。通过概念导入期、核心教学期、强化提高期和持续追踪期等不同阶段的各种教学方式,加强人才培养效果。根据社会对BIM人才的需求,将人才培养体系划分为普及型、进阶型和高端型,确定不同层次人才培养需求,从而构建适应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BIM培养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