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晓丹 《纺织报告》2024,(2):116-118
传统工艺具备技术性、艺术性、文化性三大特征,文章从这3个方面出发分析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的内在诉求,得出更具针对性的助推路径:通过编制标准、产学融合助力传统工艺技术与现代工业化、标准化生产对接;通过教学资源库建设、数字设计教学助力传统工艺艺术重获时代美感,提升创新效能;通过课程融入、多方合作助力传统工艺文化在课内浸润人心,引导本土化设计思维形成,在课外形成本地文化特色,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2.
广西环江毛南族服装服饰文化的研究,对民族文化传承和当地乡村振兴都有些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对保护与开发广西环江毛南族服饰文化的意义进行分析,对毛南族服饰文化的困境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对毛南族服饰文化创新设计开发与运用进行探索,力图通过对毛南族服饰文化的保护和继承的探讨,探索其创新活化之路,促进现代服装设计的个性化,使毛南族服饰文化在传承活化创新中助力乡村振兴和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首要是产业振兴,设计在新一轮乡村振兴中如何发挥有效机制是设计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本文通过研究乡村振兴的模式和方法,提出“设计+工业互联网”赋能乡村振兴的模式和建议,通过设计创新实践案例验证该模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杭州市富阳区湖源乡窈口村民宿改建为例,校乡合作通过项目载体对乡村民宿改建中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结合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社会,从设计服务角度出发进行民宿改建创新设计的探索,并在民宿改建中最大化实现政府意愿、乡村治理和发展总体布局以及不同用户民宿改建的承受力等因素,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服务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宋烨姗 《丝网印刷》2023,(22):69-72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中,设计的推动作用日益受到重视。阐述乡村振兴发展趋势,分析乡村经济、文化发展中的设计方向,通过个案研究,结合市场需求探讨设计的视觉语言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张萍 《黑龙江粮食》2023,(12):140-142
乡村振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数字治理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新兴驱动力量。以数字治理推动乡村治理提质增效是促进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现阶段,数字乡村治理助力乡村振兴仍面临着农村数字基础设施相对不足、农民数字信息素养水平不高、数字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等现实困境。针对上述问题,需要通过加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民数字素养水平、建设农村专业数字人才队伍等三条路径提高数字乡村治理水平,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助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7.
政策性金融是实现现代金融助推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文章在对政策性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进行理论逻辑构建的基础上,针对黑龙江省乡村振兴政策性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设计黑龙江省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更好运用政策性金融手段的路径,进而助力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建构系统性的策略框架模型,有效助力乡村规划方案的运营实施并实现规划设计的建设为研究目的。从环境资源现状、村本产业情况、历史文脉资源等方面分析当前乡村规划设计现状及相关问题。阐明了乡村规划设计应平衡环境生态,注重基础功能设施完善,推动产业链闭合,实现多维度创新,重视历史文脉,重塑乡村肌理,打造特色田园,助推景村融合的设计策略。文章以龙山县尖岩村规划设计为例,进行乡村规划设计策略的探寻和实践,为实现全面乡村振兴构建一条科学高效的探索路径。  相似文献   

9.
作品说明:“梨汁梨味”罐装饮品包装设计是基于阳信梨饮品的包装设计方案。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本作品立足于乡村文化振兴,通过在包装插画中融入阳信富有地域性文化的建筑元素和梨元素来宣扬地域文化,为乡村文化传播助力。方案包装结构采用折叠方式对罐体的头尾进行固定,罐体的两侧则采用半包围仿生样式固定。方案使用环保材质瓦楞纸,其耗材成本较低,加工容易,储存搬运方便,并且可通过回收再生。本设计方案旨在为阳信乡村文化振兴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0.
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职业院校人才新需求以及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要困境,以职业院校食品类专业为例,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职业院校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以服务农业特色为导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内容的设置要贴近企业、贴近市场;在教材和大纲中融入乡村情怀,凸显农业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培养实践型师资队伍,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校企合作信息化平台,实时了解农业企业的用人需求及发展动向;培育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共同打造特色农业产品。该研究不仅可以助力乡村振兴,而且可以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协同发展乡村文化与乡村产业是振兴乡村的重要途径,如何将乡村文化融入现代产品,传承、弘扬文化和生态属性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本文以家具生态设计为载体,探索乡村文化的多元化传播途径。从文化价值及文化表达层面,概述乡村文化的生态属性;从设计理念、原则及方法等角度,分析乡村文化融入家具生态设计的可行性;从家具选材、文化传播、产品市场等方面,构建基于乡村文化的家具生态设计策略;以期为乡村文化的应用研究和家具产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也不断增大,从而导致污染物排放负荷逐年增长。在对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过程中,亟须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文章着重分析了传统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和限制因素,指出了该技术在分散污水处理中出现的问题,总结了对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改进方法,提出了保护农村水资源的主要措施,旨在拓宽国内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思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13.
正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同时,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状况很不平衡,脏乱差问题在一些地区还比较突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  相似文献   

14.
曹培峰 《丝网印刷》2023,(2):102-105
通过艾山民俗文化创新设计,构建乡村文化品牌形象建设,带动文化空间、民宿和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形成“品牌形象设计+空间环境设计+旅游体验设计+文创产品设计”的链条,助力乡村基础建设模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西南地区民族村寨文化内涵丰富,研学价值独特,其研学旅游开发既是满足研学市场需求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自身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研究发现,研学旅游开发对民族村寨文化保护传承、经济转型发展、生态保护改善、村民增收致富、治理水平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是对研学旅游的概念内涵认识不清,对民族村寨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缺乏专业研学旅游导师组织管理,缺乏科学研学旅游规划规范指导是其主要制约因素。因此,应厘清研学旅游内涵、拓展乡村振兴路径,挖掘研学旅游资源、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培养研学旅游导师、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统筹研学旅游规划、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以民族村寨研学旅游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16.
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对地方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的发展及研究是一个新的契机。本文结合赣鄱地区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的现状,明确了乡村振兴背景下该地区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的优势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及具体的设计方法,尝试通过满足消费者对特色农产品包装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7.
2020年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时期顺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历史使命。随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产业兴旺成为了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因此,本文在回顾了黑龙江省畜牧产业精准扶贫的基础上,分析畜牧产业阻断返贫风险、助力乡村振兴可能面临的挑战,提出畜牧产业阻断返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全面实施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龙慧 《黑龙江粮食》2022,(1):103-105
乡村公共文化振兴,是当前乡村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挖掘乡村潜力,助力乡村繁荣的核心策略.本文以乡村公共文化振兴的基本样态以及实践路径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乡村公共文化振兴问题进行客观、务实、具体、创新等层面的分析和探索,结合笔者多年从事乡村公共文化振兴领域的科研经验,提出乡村振兴发展的核心策略,以乡村公共文化基...  相似文献   

19.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涵盖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众多方面。本文从高校的视角出发,分析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现状,总结梳理并拓展了高校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优化了高校服务乡村振兴长效管理机制,以发挥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最大效能,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面对当今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压力,利用植物染色的特质推出利用农作物废弃物提取色素染色的“无废植染”概念。这是在传统植物染概念上的迭代,“无废植染”即降低植物染色的材料成本、又使农作物废弃物得到很好的循环利用,是绿色可持续设计的切实体现。并通过开展“无废植染”概念的设计运用,尝试从“无废设计”到“无废植染”的不同方式,并通过落地项目探索“无废植染”助力乡村振兴和绿色农业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