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为了定量分析机场出租车上客区的服务水平,通过乘客问询调查,基于乘客对各单个设施因素和总体服务水平的评价,确定关键因素;基于乘客认知,评价不同排队时间下的服务水平,采用回归模型建立出租车上客区总体服务水平的评价模型以及服务水平与排队时间之间的数学模型,以进行服务水平等级划分.通过对上海虹桥机场调查数据的分析,表明排队时间...  相似文献   

2.
为了定量分析机场出租车上客区的服务水平,通过对乘客的问询调查,从乘客认知出发,对各单个设施因素和总体服务水平进行评价,同时评价不同排队时间下的服务水平,采用回归模型建立出租车上客区总体服务水平的评价模型以及服务水平与排队时间之间的数学模型,以进行服务水平等级划分。通过对上海虹桥机场调查数据的分析,表明排队时间、指引标识、排队距离、组织管理为影响出租车上客区服务水平的4个显著因素,并基于排队时间将其服务水平划分为5个等级,同时进行了验证。研究成果能够让管理者明确应重点关注的设施因素,并为出租车上客区设施的规划和设计提供了定量的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3.
考虑在车感知价值的公交发车间隔计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客流高峰时段乘客出行舒适度要求,解决公交服务水平低的问题,基于电脑视觉模拟理论,将在车服务水平以立席密度为标准分为4个等级;引入"出行者收入"变量对现有在车感知价值模型进行优化,得到不同服务等级下平均在车感知价值,并考虑乘客感知成本,建立发车间隔计算模型.最后以天津市649路公交数据为例,对模型进行验证,通过MATLAB软件计算出客流高峰时段最优发车间隔.结果表明:高峰客流时段,乘客在车感知成本占总成本的38%~69%,验证了发车间隔计算模型中考虑乘客感知成本的必要性;在保证公交公司基本利益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降低公交出行者的感知成本,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研究结果可为提高公交系统的吸引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轨道交通枢纽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换乘设施串并联系统,分析了系统中串联、并联单元的可靠性对系统整体可靠性的影响。定义某一设施的可靠性是乘客在该设施上延误时间为0的概率,据此建立可靠性函数模型。并根据可靠性函数值随各参数变化曲线分析各参数对可靠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系统中串联设施越多,可靠性越低,并联的数量越多,可靠性越高。连接类设施的可靠性受设施宽度及乘客到达率的影响,服务类设施的可靠性受设施平均服务率及乘客到达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城市公交服务水平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运用帕累托定律分析了少量主要公交线路完成大量旅客运输的规律,指出在满足所有乘客的基本服务需求的基础上,提高主要线路的公交服务水平,可以提高对大部分乘客的服务水平。建立了公交乘客服务满意度指数模型,设计了调查方案,利用公交乘客服务满意度指数对公交服务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以此反映出城市公交服务是否满足人们出行的需求情况。  相似文献   

6.
站台环境与候车行为对感知候车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改善公交候车乘客感知状态,增强常规公交吸引力,调查9种不同类型常规公交站台的设施以及1 024位乘客的行为和感知状态,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乘客候车行为与站台设施、候车行为与感知时间偏差、站台设施与感知时间偏差之间的关系,并建立感知时间偏差的影响因素模型.结果表明:长椅、顶棚、实时信息提示、Wi-Fi等站台设施与上网、走来走去、无行为等候车行为显著相关,任一设施都会增加上网人数,有Wi-Fi使得走来走去和无行为候车乘客的数量减少,有长椅的站台选择走来走去这一候车行为的乘客数量减少.这些站台设施的提供都可以降低感知偏差,乘客采取打电话、上网和读报刊杂志等行为也可以降低自身的感知偏差,而抽烟、走来走去和无行为的候车状态会导致感知偏差的增大.  相似文献   

7.
针对枢纽导向标识信息冗长、指向模糊、信息断链问题,解析乘客感知、认知行为特征,提出枢纽分级导向标识布设概念,描述路径连续、体验最佳要素,以设施重要度加权距离最短和路径外任意点到路径距离最短为 目标,建立分级导向标识布设的多 目标线性整数规划模型,实现枢纽导向标识的人性、科学布设.模型采用CPLEX求解,得到导向标识布设方案.结果显示,权重越大的功能设施点,标识指向信息越多.对比传统模型,分级布设更符合乘客寻路需求,乘客走行距离减少45%,指向信息数量减少31%,能够在满足标识基本导向功能前提下,实现功能设施点快速访达和导向标识点便捷找寻,同时该方法也是分级选址模型在嵌套多流的中值或者中心选址问题的理论扩充.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地铁人行通道内的客流特性,依据行人流将整个通道划分为相反方向的2个独立通道,每个通道构成一个排队系统。分析排队系统的参数特性,建立M/G/C排队优化模型,得出地铁通道宽度的设置方法。利用专业的Simio仿真软件,建立地铁通道内的客流仿真模型,并对所建立的排队优化模型进行验证,使得对满足最大客流需求的地铁通道的设置具有理论依据和实际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城市轨道交通服务水平进行客观定量的评价,提出了基于物元可拓学的轨道交通服务水平评价模型。基于乘客的主观感受,从方便性、效率性、舒适性和经济性四方面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服务水平评价体系;充分考虑专家的知识经验和实测数据的客观性,采用AHP和熵值法确定了评价指标权重;将轨道交通服务水平划分为4级,根据物元可拓学构造经典域物元、节域物元和可拓集合中的关联函数,建立轨道交通服务水平评价模型。将该模型用于西安市地铁二号线服务水平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其服务水平为一级,验证了模型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轨道交通的常规公交线网优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常规公交支持轨道交通的发展模式下,运用主轨道有效影响因子对研究区域进行梯度分级;提出了基于路段客流、广义票价费用、服务时间及环境费用的四维有效因子,并构建基于供需平衡与乘客出行有效费用的双层优化模型,利用考虑约束条件遗传算法对上层模型进行求解,并用该模型及其算法对基于地铁1、2号线的成都市公交线网进行优化.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不断增长,地铁车站客流拥挤时常导致安全风险提高和运行效率降低,根据实时客流量状态及时调整控制对策对于保持车站服务水平十分重要.利用视频监控客流状态是一种比较经济的技术手段,深度摄像能够识别人体骨骼轨迹和实时深度,有助于快速检测客流速度和人体行为.因此,基于深度摄像的优势构建地铁车站运营监控系统,实现客流状态监控、逃票监控、安全事件监控、乘客信息管理等功能,及时调整客流管控对策保证运行速度、通过逃票监测提高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识别安全事件预防不良影响扩大,从而保持车站处于良好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2.
从城市轨道换乘乘客的主观感知出发,分别从乘客期望、乘车体验、价值感知和认知反馈等因素入手,研究了长春市轨道换乘枢纽乘客的满意度,建立了基于城市轨道换乘枢纽满意度的结构方程模型,并进行了结果分析。通过分析各因素的各分项指标,对各分项指标进行调研及数据化处理,采用AMOS软件进行模型拟合,并用SPSS软件进行信度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调研结果可信度较高;对于长春轻轨公司提供的各项服务,乘客的满意度偏低。  相似文献   

13.
为了获得常规公交和地铁拥挤度对两种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提出一种运营时间内车内最大拥挤度计算方法.选择哈尔滨市71条常规公交线路、地铁1号线和3号线开展人工客流调查,获得高峰时段最大断面乘客数,计算得出拥挤度.将RP调查与SP调查相结合,建立拥挤度实测数据与乘客主观感知对应关系.对行程时间、拥挤度和出行费用详细分级,组合...  相似文献   

14.
基于泰森多边形,以公交站点服务区内的所有乘客平均步行到站时间最小为目标建立了一种常规公交站点布局优化模型。首先,分析了公交车乘客乘车习惯与泰森多边形的性质,论证了将泰森多边形的概念引入到公交站点服务区的可行性;然后,介绍了泰森多边形的生成算法,以及对优化区域进行分区的操作流程,并以此构建了优化模型,建立了乘客选择公交出行的比例与步行到站时间的函数关系式,在备选站点中选择满足目标条件的站点做为最终确定的公交站点;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实践性和科学性。研究结果表明:泰森多边形的特性与公交站点服务区所具备的性质极其相似,将泰森多边形应用到常规公交站点的优化研究中,可以解决公交站点的布局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为确保地铁建设期间城市排水设施安全,对可能发生的排水事故进行预警和控制,根据实际中城市排水设施运行状况和破坏情况,从排水设施自身影响因素、地铁施工影响因素、环境风险因素3个方面对城市排水设施安全风险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形成城市排水设施影响因素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评判模型,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影响因素指标权重.利用该评判模型对某市临近地铁施工的排水设施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该管线处于危险状态,与后来发生的管道破坏情况相符合,表明该系统模型适合用于地铁建设期间排水设施安全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服务机器人的系统服务能力和智能化程度,提出一种面向机械手等器件的感认知增强模型.通过融合来自不同传感通道的感知能力和认知能力,增强机械手的感知和认知.基于此模型,以视觉、触觉为例,在视觉系统上用尺度不变特征变换算法实现目标物体的识别,并对目标物体进行定位;在触觉系统上对触觉传感器采集的数据用主成分分析算法降维,并用支持向量机算法获得分类模型;在认知系统上,机械手在抓取物体时根据物体信息自适应地规划路径并决策物体的抓取模式.通过在多类物体混杂环境中的抓取和分拣实验,验证了该感认知增强机械手系统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7.
地铁网络的可控性决定了地铁系统在突发事件情况下成网应急恢复的效率.文章在分析地铁网络结构特性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驱动节点的地铁网络拓扑结构.依据传统的控制理论状态方程,建立了基于地铁网络的可控性模型.从控制的角度,定义驱动节点,对地铁网络进行建模,实现地铁网络可控性的判断.以典型地铁网络为例分析了其网络可控性,并对典型地铁网络的结构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现行地铁网络不可控,可通过适当增加驱动节点数量,提高系统可控性.  相似文献   

18.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能够有效地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促使交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交通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噪声污染。基于西安市公交车出行乘客满意度调查,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解析影响乘客公交车出行满意度的因素。以顾客预期、可靠性、便捷性、舒适性、安全性、感知价值和乘客满意度为潜在变量,选取16个相关变量为观测变量,模型构建了公交车乘客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并使用偏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研究表明,顾客预期、可靠性、便捷性、舒适性、安全性、感知价值均对乘客满意度有显著影响,且顾客预期对乘客满意度的影响最大,安全性影响最小。这为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云模型的地铁换乘枢纽拥挤度辨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地铁换乘枢纽拥挤状态划分中的模糊性和随机性,提出了一种基于云模型的地铁换乘枢纽行人拥挤度辨识方法。首先分析行人拥挤度的内涵和度量标准,根据它们在不同服务水平下边界值计算云的数字特征。其次利用云的合成理论建立不同服务水平对应的模板云模型,同时将采集到的行人交通特性基本参数输入到枢纽内各基础设施的云发生器中,建立待识别云模型。然后根据云相似度计算模板云和待识别云的相似度并引入拥挤度定义,给出拥挤度辨识的具体实现过程。最后以西安市北大街地铁换乘枢纽为例对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实际采集的数据建立待识别云模型,并与模板云作相似度分析,得出通道该时刻的行人拥挤度为100.095,处于拥挤状态;楼梯该时刻的行人拥挤度为100.273,处于拥挤状态。该方法不仅能够较准确地定量辨别枢纽内行人拥挤度状态,而且能够反映行人拥挤的程度和拥挤的变化过程,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地铁换乘站的换乘流线设计是影响乘客换乘效率和服务水平的关键. 给出地铁换乘站优化设计原则和典型优化设计策略,并基于VISSIM仿真软件提出地铁换乘站换乘流线仿真建模流程和方法,深入研究行人期望速度的参数标定及修正方法. 结合设计目标和仿真软件功能,建立地铁换乘站换乘流线优化评价指标体系. 最后以某地铁换乘站为例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仿真建模、参数标定与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实践应用价值,可为我国大城市地铁换乘站的换乘流线设计、改进与评价等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