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对近年来国内市场出现的一种含管状包裹体的水晶制品进行了详细的宝石学特征及谱学研究,获得的主要结论有:该类型水晶是以Z(0001)为种晶板、在280~338℃的条件下合成的;富含包裹体的部分可能是合成过程早阶段的产品,该类型水晶的出现说明合成水晶猫眼是可能的,不同颜色含管状包裹体合成水晶的特征红外光谱吸收峰位于3584cm^-1,其它的鉴别特征包括相对密度较小,含有定向排列的三角形管状包裹体或两相气  相似文献   

2.
采用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共聚焦激光显微拉曼光谱、超景深体式显微系统等多种无损分析技术,结合硅胶覆膜方法,对泰国三乔山遗址出土及泰国、缅甸等地采集的铁器时代宝石珠饰的材质、包裹体、制作加工工艺、产地来源等进行了科学研究。化学成分和物相结构测试结果表明,所分析的宝石珠饰样品的矿物类型主要有绿柱石(海蓝宝石)、铁铝榴石、水晶、玉髓等四种。微痕分析结果表明,这批珠饰样品采用了砣具旋磨和球磨两种磨制技术。珠饰穿孔具有4种孔道组合模式,采用了钻石钻头及石质钻头、棒状实心钻头等钻孔工具,钻孔方式有单面钻孔和双面钻孔两种。科技分析结果表明,宝石珠饰样品具有多种材质属性,穿孔特征多样,制作加工工艺差异明显,说明其产地来源应具有多源性,部分珠饰与南亚地区存在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3.
天然水晶中最为常见的固态包裹体为针状、纤维状晶体。利用宝石显微镜、偏光显微镜、电子探针对这些天然水晶中固态包裹体进行系统的光学观察和成分分析,并确定了这些天然水晶中各种针状、纤维状包裹体以及“面包渣”状包裹体的物相组成。  相似文献   

4.
近期在国内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具有天然愈合裂隙的水晶,外观酷似天然发晶。为了探究上述样品的真伪,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手段,配合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及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设备对其进行观察和综合分析,发现样品主晶中同时存在天然包裹体和具有人造特征的管状包裹体。其中,管状包裹体在显微镜下可见高度平行化、外观呆板、管壁锋利或呈锯齿状、管内具有螺旋纹及橙红色、橙黄色充填物等人造特征,且充填物显示异常紫外荧光。红外光谱及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表明,其主晶为天然水晶,管状包裹体中的充填物为含颜料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通过测试分析可知,该样品以天然水晶为原料,以人工方法进行"造发",用来仿制天然发晶,其外观与天然发晶相似,极具欺骗性。因此,在对含"发"水晶鉴定时应对主晶和其"发"进行综合鉴别。  相似文献   

5.
选取腾冲市场上常见的缅甸琥珀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常规宝石学特征、包裹体特征以及红外光谱特征进行测试分析。结果显示,缅甸琥珀样品在偏光显微镜下出现异常消光现象,大多数缅甸琥珀相对密度在1.020~1.050,植物珀、血珀、翳珀的相对密度偏大,分别为1.064、1.084、1.109;缅甸琥珀样品在紫外线长波下普遍发强蓝白色或蓝紫色荧光,在短波下发弱荧光或不发光,其中红茶珀品种在紫外线长波下发强紫粉色荧光,血珀和翳珀品种发弱土黄色荧光;缅甸琥珀样品中包裹体的种类繁多,流纹、裂隙、气相和气液两相包裹体、点状包裹体等普遍存在,面纱状流纹包裹体具有产地鉴定意义。红外光谱测试结果显示,缅甸琥珀具有产地鉴别意义的特征吸收峰在1 300~1 000cm~(-1),该范围内存在4个主要吸收峰,其中1 142cm~(-1)附近峰的强度最大,1 224cm~(-1)附近次之,1 090和1 031cm~(-1)附近的吸收强度较弱。  相似文献   

6.
"樱花玛瑙"是目前中国珠宝市场上较新的玛瑙品种,拥有特征的"樱花状"包裹体,常见颜色为无色-粉色。通过手标本观察、偏光显微镜观察、常规宝石学测试、红外光谱、显微拉曼光谱、电子探针、微区X射线荧光分析和EDS能谱仪等测试方法分析"樱花玛瑙"样品的宝石学特征、矿物组成、结构和不同颜色的形成原因。结果显示,"樱花玛瑙"样品中基质和包裹体的主要矿物组成均为α-石英,且基质中还含有少量的斜硅石;基质为隐晶质石英,包裹体为显晶质石英。"樱花玛瑙"样品的颜色差异源于其所含微量元素的种类和质量分数,粉橘色基质主要是由Mn和Fe元素致色,少部分"樱花玛瑙"中还含有绿色包裹体,其主要是由Fe元素致色。"樱花状"包裹体存在石膏和重晶石颗粒,表明在包裹体形成时,含矿流体富钡(生物钡)和钙,同时可能有含硫酸盐的孔隙水混入,成矿条件不稳定。  相似文献   

7.
陕西商洛产出的绿帘石,颜色主要为黄绿色、墨绿色或近于黑色;晶体以柱状为主,纵纹发育,半透明-透明;折射率为1.741-1.774,密度为3.34-3.49g/cm^3。绿帘石的颜色与其ω(FeO)有关。红外光谱中水的吸收明显;晶体中有大量的气—液两相包裹体和液相包裹体,裂隙发育。  相似文献   

8.
红宝石的产地对其市场价格有着较大的影响,本文总结了在非实验室条件下仅用便携式仪器识别莫桑比克红宝石的方法。结果显示,莫桑比克红宝石颜色范围广,较其他产地(缅甸、泰国、斯里兰卡)红宝石的饱和度高但明度较低;目前无星光红宝石品种;荧光强度不一;10倍放大镜下可见点状、针状包裹体的强反光等特征。同时,对非实验室条件下识别刻面莫桑比克红宝石的方法进行可行性分析,对莫桑比克红宝石样品的光学特征、光谱特征、内含物、化学成分等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莫桑比克红宝石中Cr、Fe的质量分数变化较大,并影响颜色色调、饱和度及荧光;莫桑比克红宝石的内部常见沿生长带分布的尘埃状包裹体,针状、楔状金红石及管状出溶的水铝矿包裹体,包裹体组合及样式与其他产地明显不同。因此,非实验室条件下识别刻面莫桑比克红宝石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包裹体种类以及如何更准确地鉴别等方面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四川凉山产出一类同时含红色和黑色球粒状矿物包裹体的南红玛瑙,其包裹体常以丝脉状、浸染状聚集构成独特的草花状图案。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及拉曼光谱等测试方法,得知该类南红玛瑙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斜硅石含量低,结晶度指数6.76;红外透射光谱3 674 cm~(-1)处的吸收峰及X射线粉末衍射中d=8.418■衍射弱峰推测层状硅酸盐矿物存在;红色球粒状矿物具226、245、292 cm~(-1)等赤铁矿拉曼特征位移峰;黑色球粒状矿物显示金属硫化物拉曼特征位移峰,多分布在342 cm~(-1)和377 cm~(-1)附近,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能谱(EPS)分析及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测试确定黑色球粒状矿物为立方晶系黄铁矿[(FeAs_((0.015-0.018 5))S_((1.826-1.886))],与少量黄铜矿(拉曼特征位移峰289 cm~(-1))共生;此类南红玛瑙中黑色球粒状矿物的组成、形态分布明显区分于其他地区玛瑙中常见构成草花状图案的铁锰质、有机质等黑色包裹体,有一定产地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水热法合成绿柱石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市场上出现多种颜色的俄罗斯水热法合成绿柱石,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等测试方法对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水热法合成绿柱石的折射率(1.565~1.584)普遍比天然绿柱石的高,其内部特征主要有水波纹状、面纱状、钉状、微波纹状流体包裹体,偶尔可见黑色渣状包裹体、八面体晶体等。近红外吸收光谱以7 141cm~(-1)(Ⅰ型水),5 271cm~(-1)(Ⅱ型水)为特征,5 456,5 101cm~(-1)显示为Ⅰ型水的振动所致。合成绿色绿柱石的致色元素主要有Fe、Cr和V;合成蓝色绿柱石的致色元素主要有Fe和Ti;合成粉红色和红色绿柱石的致色元素主要有Fe、Cu和Mn。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内蒙古西北戈壁区的阿拉善红玛瑙为研究对象。通过常规宝石学测试、偏光显微镜观察、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光谱、拉曼光谱以及X射线荧光光谱测试,对14块样品的宝石学特征及其颜色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阿拉善红玛瑙呈橙黄色至深红色,半透明至不透明,玻璃光泽,紫外荧光惰性,摩氏硬度6.42~6.93;主要矿物为石英和斜硅石,次要矿物为赤铁矿和极少量的针铁矿;内部结构包含细粒状结构、纤维状结构以及显晶质结构;XRF结果显示阿拉善红玛瑙内部的主要致色元素是Fe;红色区域的拉曼光谱显示292cm~(-1)和1320cm~(-1)赤铁矿的特征峰,紫外—可见光光谱一阶导数图谱显示红色样品在575nm附近出现特征峰,橙黄色样品在435nm、540nm附近出现特征峰,说明致色矿物为赤铁矿和极少量的针铁矿。致色方式有两种:一种为赤铁矿和针铁矿球粒状集合体致色,包裹体均匀分布在石英颗粒间,大小不一,矿物颗粒越大、分布越密集,玛瑙的红色越浓郁,部分颗粒较大的赤铁矿包裹体密集分布在玛瑙后期生成的内部裂隙中;另一种为隐晶质赤铁矿呈浸染状分布致色。  相似文献   

12.
目前对于尖晶石内部八面体包裹体的成分,宝石学研究中尚存在争议。基于市场上尖晶石主要产地为缅甸且八面体包裹体为缅甸及斯里兰卡产地的特征包裹体的两方面考虑,对收集到的52粒主要产地为缅甸的尖晶石样品进行观察,据包裹体存在的共性及包裹体所处位置选择较有代表性的4颗宝石级尖晶石样品进行显微观察和拉曼光谱测试。拉曼光谱显示包裹体有位于155、282、712、1 086cm-1的方解石拉曼峰和位于177、300、1 099cm-1的白云石拉曼峰。通过对八面体包裹体分布特征的观察,从突起、空间分布、偏光特点和成分等方面分析,得出结论:缅甸尖晶石内部的包裹体若呈白色或无色、边界清晰、定向排列、八面体形状,则可以判断他们是由残余成矿热液白云石或方解石所充填的同生、次生或假次生负晶包裹体。但由于研究样品数量和来源的局限性,对于其他尖晶石族矿物作为八面体包裹体的存在缺乏相关证据,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3.
铁铝榴石表面的光泽差异可作为其是否经过了充填处理的重要证据之一,但需要辨别其成因是天然矿物包裹体出露还是人工注入材料所致。采用常规的宝石学测试方法和红外光谱技术分析了铁铝榴石样品的宝石学特征及其表面弱光泽材料的红外光谱特征,获得了其是否经过充填处理的关键证据。结果表明,显微红外反射光谱中1 200~900 cm-1范围内的谱带以及798,779 cm-1处的吸收峰表明铁铝榴石中的异相材料为石英矿物包裹体,而不是油、树脂、蜡、玻璃等人工充填物。因此,铁铝榴石表面有弱光泽材料的存在不能简单视为其经过充填处理的关键证据,其表面存在的矿物包裹体可能是引起石榴石光泽变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详细地研究天然与合成红宝石中常见的包裹体类型、识别标志以及相似的包裹体区别特征,表明可以为准确鉴定它们提供依据,而研究指纹状包裹体的组成相的类型、突起和反射光下的颜色及羽状包裹体的组成成分特征是鉴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以宝石学和岩石学的研究方法,对一种紫色硬玉岩进行研究,偏光显微镜显示,岩石的系统鉴定为含钠长石石英微晶硬玉岩,同时发现石英中含有柱状、板状、粒状重晶石包裹体。宝石学基础测试和红外光谱测试确定了样品紫色部分为硬玉,白色部分为石英。拉曼光谱确认了石英中的包裹体是重晶石,辅证了偏光显微镜的包裹体鉴定结果。紫外-可见光谱和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说明,由锰引起的大致以580 nm黄绿光为中心的500~600 nm最强吸收带是该紫色硬玉岩的呈色原因。基于岩相学特征认为,该岩石是硬玉岩成岩后,压力缓慢降低导致少部分硬玉与石英反应形成微细粒钠长石混杂在硬玉集合体中,吸附有Ba~(2+)的富含SiO_2胶体热液沿硬玉岩裂隙侵入,在SiO_2胶体聚沉阶段,释放出的Ba~(2+)与SO_4~(2-)反应,析出细小且自形的重晶石,被后续晶化的石英包裹,最终形成了石英包裹重晶石呈流动构造状分布于硬玉岩中的罕见现象。  相似文献   

16.
为了建立一种基于Hi Capt Benzo固相萃取快速前处理的,更灵敏、准确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以用于油茶籽油中苯并(a)芘的检测。油茶籽油样品以正己烷溶解后,用Hi Capt Benzo专用固相萃取柱净化。检测条件为:LC-PAHs专用色谱柱;50%乙腈-50%水为流动相,流速1.0 m L/min;荧光检测器;外标法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苯并(a)芘标准曲线在0.1~200 n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好(R~2=0.9993);检测限很低(0.0213~0.0246μg/kg)。该法用于4个油茶籽油样品加标检测,回收率为93.06%~104.5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12%~3.98%。本文所建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带荧光检测器)法前处理简单,结果准确可靠,是油茶籽油苯并(a)芘高效检测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17.
导言在地壳热液条件下,流体除含H_2O之外,还有大量的CO_2和NaCl.根据温度、压力和流体组分阐述流体包裹体特征时,必须在显微冷热台上细致地观测包裹体的相变,估算包裹体中各相的体积并运用包裹体流体的p-v-t-x关系估计捕获流体的温度、压力和流体组分.Roedder(1984)引述大量文献回顾了冷热台上显微温度的测定,Roedder和Bodnar(1980)讨论了运用这些资料来估算压力.根据显微冷热台的观测数据,大批研究人员估算了含CO_2流体包裹体的组成与捕获条件.Touret(1977)曾报道了分析CO_2H_2ONaCl  相似文献   

18.
主要概括了红霉素的特性、残留危害以及目前国内外的检测情况,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气质联用法、薄层色谱法、微生物检测法、酶联免疫分析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荧光微球免疫层析法、固相微萃取、分子印迹固相萃取。  相似文献   

19.
天然黄水晶颜色金黄,犹如黄金,深受人们的追捧,市场上常出现紫水晶经加热处理得到的黄水晶。主要选取市场上常见的几种不同色调的紫水晶,通过加热处理实验,确定紫水晶的变色温度,并结合显微镜下观察、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试发现:紫水晶经过热处理后改色成黄水晶,可通过颜色、光泽、内部包裹体及表面特征与天然黄水晶进行辨别;热处理过程中,紫水晶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改变颜色,由紫色到无色到黄色,且变色温度(400~500℃)与恒温时间长短有关;经热处理后的紫水晶在红外光谱带中存在3 854、3 738、3 585、3 436、2 675、2 362、2 233cm~(-1)处吸收峰并没有消失,天然黄水晶则不存在特征的3 585cm~(-1)处吸收峰;紫水晶在紫外吸收光谱中540nm处吸收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20.
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方法以及偏光显微镜观察、X射线粉末衍射仪、显微激光拉曼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等仪器测试手段对湖北神农架鸡血红梅玉的岩石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红梅玉的主要矿物成分是方解石,另外还含有少量的石英、赤铁矿、石墨和黄铁矿。方解石既以角砾状结构、细粒状结构赋存,又是其中的胶结物。其"鸡血"部分是由于赤铁矿分布于方解石的纹理中所致,黑色部分则是由于碳质石墨沿裂隙充填所造成。该玉石的硅化程度较高,是一种安全的无毒无害的玉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