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大豆蛋白纤维的漂白工艺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探讨了大豆蛋白纤维针织物双氧水漂白工艺对织物白度、强力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法选出最佳漂白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2.
大豆蛋白纤维针织物的漂白工艺与染色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宋翠艳  闫克路 《丝绸》2002,(5):18-19
探讨了大豆蛋白纤维针织物双氧水漂白工艺对织物白度、强力的影响,以正交试验法选出最佳漂白条件,并用直接染料和酸性染料对其上染性能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3.
梅飞 《印染》2006,32(12):1-4
采用双氧水和还原剂DOTU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进行氧化和还原漂白,对漂白剂浓度、pH值、温度等因素进行试验,根据漂白纤维的白度、失重率、蛋白质含量保持率等指标优选漂白生产工艺;筛选棉用荧光增白剂,并制订磁白工艺,以进一步提高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的白度。  相似文献   

4.
大豆蛋白织物的选择性漂白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李景川  王雪燕 《印染》2002,28(8):8-10
采用亚铁离子试剂预处理大豆蛋白纤维,使亚铁离子与大豆蛋白纤维中的色素形成络合物,再利用铁离子的双氧水漂白的催化作用,使纤维中含色素部分局部氧化,而达到选择性漂白,本文探讨选择性漂白的预处理工艺,氧漂工艺条件及清洗助剂对大豆蛋白织物漂白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针对腈纶基牛奶纤维在高温强碱化学性质不稳定、易黄变、强力损伤严重等问题,文中采用低温少碱的H_2O_2氧化漂白工艺+酸性还原漂白工艺对莫代尔、牛奶丝和氨纶混纺织物进行处理,并对漂白工艺进行优化,测试了处理后织物的白度和强力,最后对织物进行了增白处理,并与常规漂白工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低温少碱的H_2O_2氧化漂白最佳工艺为:双氧水用量20.0 g/L,纯碱用量1.0 g/L,漂白温度70℃,漂白时间30 min;酸性还原漂白最佳工艺为:还原清洗剂DM-1559 10.0 g/L,pH值4.0,70℃漂白45min;较常规漂白工艺,低温少碱的H_2O_2氧化漂白工艺+酸性还原漂白工艺处理后可避免织物在碱性或高温处理条件下的黄变,织物白度值相对较高,织物强力损伤小,但白度仍不理想,经棉用增白剂DM-2620增白处理后织物的白度值显著增高,白度值达到122%。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色素去除困难的问题,采用4-(2-癸酰基氧乙氧基羰基氧)苯磺酸钠(DECOBS)作为过氧化氢漂白活化剂,探讨过氧化氢、DECOBS、硅酸钠和碳酸钠用量,漂白温度和时间等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白度及染色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最佳漂白工艺为:DECOBS 4~6 g/L,硅酸钠5~7 g/L,过氧化氢10~15 g/L,60~80℃保温60 min,且漂白对其染色性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金属漂白活化剂体系对氨纶弹性织物白度的影响,通过在两类不同洗涤剂(分别含漂白剂和生物酶)中添加漂白活化剂,对氨纶弹性织物和氨纶丝进行模拟家用低温洗涤,利用测色配色仪测试织物和氨纶丝洗涤前后白度变化,通过采用FITR-ATR,SEM测试方法对氨纶纤维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在含漂白剂成分的洗涤剂中添加金属漂白活化剂,可提高织物白度,但随洗涤次数增加织物白度反而降低,在洗涤过程中过强的活性氧会造成氨纶丝氧化损伤,分子中异氰酸酯被氧化生成有色物质;在含生物酶洗涤剂中添加金属漂白活化剂,不能提高织物白度.  相似文献   

8.
氧化和还原漂白对大豆纤维结构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还原漂白的大豆纤维白度和失重率很低,还原漂白对大豆蛋白含量和微细结构无影响、对可染性的影响很小。在氧化漂白中,亚氯酸钠和双氧水/四乙酰乙二胺(反应生成过乙酸)的漂白效果很好;亚漂纤维的失重率高、大豆蛋白含量降低较大,漂白时大豆蛋白的流失极大地降低了可染性;双氧水/四乙酰乙二胺和双氧水漂白的纤维失重率低、大豆蛋白含量稍有降低,两者(尤其是前者)对碱性和羟基氨基酸的可能的氧化作用导致了可染性的降低。氧化和还原漂白对纤维的结晶特性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郑敏  钱大成  邢刚 《印染助剂》2008,25(4):23-26
大豆蛋白纤维的天然结构特点使其成品的外观发黄发暗,而且不容易漂白,严重影响其色泽鲜艳度以及染色均匀性.本实验从漂白剂和漂白工艺出发,研究了不同漂白条件对大豆纤维白度的影响,在保证大豆蛋白基本不损失的情况下对漂白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亚硫酸氢钠-硼氢化钠对大豆蛋白纤维具有较好的漂白效果,在活化剂Q的作用下,可起到高温速漂以及低温漂白作用,且漂白速度快,当p(活化剂Q)=0.6 g/L,n(亚硫酸氢钠)/(硼氢化钠)=5,p(硼氢化钠)=2g/L时,漂白10 min即可达到一般漂白法60min的效果,白度可达到80.7,而且大豆蛋白无明显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大豆蛋白织物漂白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一步法和两步法漂白工艺对大豆蛋白织物的漂白效果.在一步法漂白工艺中,探讨了氧化剂过氧乙酸及双氧水在大豆蛋白织物漂白工艺中的应用.通过对温度、氧化剂用量、时间等的分析,得出其对漂白效果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正交试验选出较佳漂白工艺.在两步法漂白工艺中,优选出适合大豆蛋白织物的较佳漂白方法:先用双氧水漂白(双氧水10 g/L,硅酸钠2 g/L,45 min,80℃),然后用过氧乙酸漂白(过氧乙酸8 g/L,pH值为6,60 min,70℃),在此工艺条件下,可以得到较好的漂白效果,白度为61.16.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医卫用非织造布产品的使用性能,本文采用NaOH/H2O2一步法对棉纤维进行脱脂漂白,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利用极差分析法,确定最佳脱漂工艺,探讨先漂后刺和先刺后漂两种工艺对医卫用全棉水刺非织造材料吸水性、白度、强度、柔软性和透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脱漂工艺参数组合为:时间60 min,浴比1:30,温度95 ℃;温度对纤维白度和吸水量的影响最大,时间对纤维强度的影响最大;使用最佳脱漂工艺参数得到的全棉水刺非织造布,其厚度、克重和断裂强度有所下降,吸水性明显上升;采用最佳脱漂工艺参数组合制备的先漂后刺全棉水刺非织造布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较高,而采用先刺后漂全棉水刺非织造布的柔软性、透气性和吸水性更好。  相似文献   

12.
大豆蛋白纤维的丝胶改性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丝胶和阳离子交联剂改性大豆蛋白纤维和织物,对丝胶改性大豆蛋白纤维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了丝胶改性大豆蛋白纤维的染色性能,同时对染色效果及其他性能如折皱回复角、毛细管效应、白度等指标进行了测试,并与未改性、阳离子单独改性的大豆蛋白纤维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用丝胶和阳离子交联剂对大豆蛋白纤维改性。织物的性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大豆纤维不耐高温和强碱作用,研究低温弱碱对大豆纤维/苎麻混纺织物进行前处理,具有现实意义。试验表明,采用温和的煮练酶对混纺织物进行漂前去杂处理,再进行低温弱碱双氧水漂白工艺,最后选用具有还原作用的荧光增白剂进行增白,可以获得白度较为满意的大豆蛋白纤维/苎麻混纺制品。  相似文献   

14.
过氧乙酸在大豆蛋白纤维针织物漂白工艺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蛋白纤维当前采用的漂白剂如次氯酸钠、亚氯酸钠、双氧水,难以达到理想的白度,而且漂白过程中AOX值较高。文章探讨了环保型氧化剂过氧乙酸在大豆蛋白纤维针织物漂白工艺中的应用,优选出了适合大豆蛋白纤维针织物用过氧乙酸漂白的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15.
竹浆纤维织物的过氧乙酸漂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竹浆纤维织物在染整加工中遇到湿、热、碱性条件时,强力有较大程度下降。研究了纯竹浆纤维织物在温和条件下的过氧乙酸漂白工艺及pH值、稳定剂对织物白度、顶破强力的影响,确定出最优工艺条件:过氧乙酸质量浓度5 g/L,pH值5,温度60℃,时间60 min,加入硫酸铵和尿素作稳定剂。结果表明,用过氧乙酸漂白可获得较高的白度且织物的损伤较小,其效果优于双氧水漂白。  相似文献   

16.
郭利  刘俊英 《针织工业》2011,(11):26-28
文中对棉与海藻纤维混纺针织物的练漂工艺和CibacronFN染料溢流染色工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为保护不耐强碱的海藻纤维,采用双氧水对棉与海藻纤维混纺针织物进行漂白,织物手感柔软,强力达到489 N,白度达到81。采用三原色Cibacron黄FN-2R、Cibacron红F-NR和Cibacron蓝F-NR对其进行染色研究,确定了最佳的染色工艺即染色温度为70℃,保温时间为60 min,浴比为1∶12,染浅色时Na2SO4的用量为6~12 g/L,代用碱的用量为3~8 g/L,染中色时Na2SO4的用量为12~30 g/L,代用碱的用量为10~12 g/L。并指出通过控制漂液pH值和升温速率、加染料快慢等因素,可避免白度不稳定和褶皱、两相不均匀等生产中常见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提升羊毛织物的白度,同时延缓其光黄变速率,采用氧化漂白和氧化/还原联合漂白工艺对其进行处理,并将漂白羊毛进行紫外线光照实验,测试其光黄变历程,探讨了漂白工艺对羊毛形貌与光稳定性能的影响;采用紫外线吸收剂UVFW对羊毛进行整理,分析了UVFW整理对其耐光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漂白工艺在提升羊毛白度的同时,将加速其光黄变速率,同时加剧其光脆损程度;经1%(o.w.f)UVFW整理后,联合漂白处理的羊毛织物表现出较高的耐光稳定性能,光照6 h白度仍高于氧漂羊毛织物,其原因在于联合漂白羊毛在获得较高起始白度的同时,羊毛纤维表面具有更高的表面润湿与吸附能力,有利于UVFW的吸附和扩散。  相似文献   

18.
针对牛奶纤维的性能特点,探讨了牛奶纤维的漂白、染色、整理和定型工艺;对织物的白度、K/S值、上染率、染色牢度和强力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工艺达到了理想的整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