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长庆天然气净化厂两套净化处理装置均采用醇胺法脱硫。2001年投产以来,净化装置脱硫单元设备腐蚀严重,严重影响了天然气外输和装置的正常生产。本文对净化装置脱硫单元设备腐蚀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某天然气净化厂天然气硫、碳含量超标的问题,采用HYSYS模拟软件,对吸收塔的胺液进料量、吸收塔塔板数、胺液进料方式及再生塔的塔板数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在脱硫脱碳过程中,混合胺溶液m(H_2O)∶m(甲基二乙醇胺)∶m(二乙醇胺)为52∶45∶3最佳;吸收塔最优操作条件为:贫胺液总进料量为1 600 kmol/h,吸收塔塔板数为12块,贫胺液Ⅰ由吸收塔第1块塔板进料,贫胺液Ⅱ由吸收塔第5块塔板进料,m(贫胺液Ⅰ)/m(贫胺液Ⅱ)为7∶3时,吸收过程具有良好的脱酸气效果,天然气中H_2S的质量浓度为2 mg/m~3,CO_2的体积分数为2.32%。再生塔宜选用14或15块塔板。  相似文献   

3.
随着松辽盆地火山岩气藏勘探的不断深入,高含碳、低含硫天然气产量逐渐增多,其脱碳净化处理量也快速增大。高含碳天然气由于吸收反应慢、溶液循环量大,净化过程中能源消耗量大,运行成本高,因此,在设计过程不断优化简化脱碳工艺,在运行中精细操作,才能更好地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为了彻底脱除高碳硫比天然气中的酸性组分,实现脱硫脱碳装置的作用,从脱硫脱碳的工艺入手,明确高含CO_2、低含H_2S工况下脱硫脱碳工艺参数的确定步骤、降低装置能耗的主要途径、装置合理选材应注意的问题、装置的关键功能结构等。在此基础上,进行高碳硫比天然气工况下的工艺改进,优化设备结构、完善内件,优选配方溶液等,实现脱硫脱碳装置的低耗高效和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5.
为了满足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法规要求,适应石油资源日渐枯竭的形势,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天然气净化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介绍并总结了常用的天然气脱硫脱碳工艺:化学溶剂法,包括常规胺法、以MDEA为代表的选择性胺法;物理溶剂法;化学-物理溶剂法,以砜胺法为代表;直接转化法及其它方法。在对各种方法适用条件进行说明的同时,通过对比得出相应方法的优缺点。MDEA由于其普适性和低能耗性得到了最为广泛的应用。结合环保法规要求对天然气净化工艺的发展趋势作了预测,认为物理方法将成为工艺开发者的首选。  相似文献   

6.
碳酸丙烯酯脱碳脱硫是国外近期用于天然气净化的一项新技术。它与传统的化学吸收、水洗法比较,在能耗、投资及运行操作费方面均较低。本文从热力学角度介绍了CO2、H2S、COS、C2H5SH、SO2、C1-C4烃等在碳酸丙烯酯中的平衡数据,作者推导了CO2和H2S在该溶剂中的相平衡关联式。动力学角度,分析影响过程速率的几个因素,介绍了用于吸收计算的传质系数准数方程和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7.
长庆气田经过近20年的开发建设,目前已投产或已规划建产气田共9座,气田产能呈跳跃式增长,产能总规模已位列国内之首.其中,苏里格气田的地质储量超万亿立方米,它的成功开发是长庆气田油气当量实现5000万t/a规划目标的重要保障,其地面集输系统的工艺技术成为国内“三低”气田开发的典范.文章按气田建设的先后顺序,分别叙述了长庆气田区域内各气田地面集输系统所采用的核心工艺技术、各自的特点及适用的范围;同时介绍了各气田分别采用的MDEA脱硫脱碳天然气净化工艺及丙烷制冷低温分离的天然气脱油脱水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8.
天然气脱硫脱碳工艺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赓良  李劲 《天然气与石油》2014,32(6):29-34,9-10
综述了醇胺法、液相氧化还原法和非再生型脱硫剂法等三大类天然气脱硫脱碳方法的工艺特点与选择原则。1990年以来,醇胺法工艺最重要的技术进步是配方型溶剂的开发与应用。在特定情况下,以自循环式络合铁法装置替代克劳斯装置处理醇胺法装置的再生酸气,其独特的技术经济优势得到迅速推广。以膜分离、低温分馏和变压吸附等三大物理分离技术脱除二氧化碳的工艺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对活化MDEA法和膜分离法脱碳工艺的技术开发给予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针对第二净化厂净化装置运转以来脱硫塔多次出现的拦液现象,通过对脱硫塔的塔板进行流体力学性能验算,校验塔的设计是否合理,并绘制塔板的负荷性能图,对塔的操作状况进行分析,从而确定适宜的操作范围。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针对第二净化厂净化装置运转以来脱硫塔多次出现的拦液现象,通过对脱硫塔的塔板进行流体力学性能验算,校验塔的设计是否合理,并绘制塔板的负荷性能图,对塔的操作状况进行分析,从而确定适宜的操作范围。  相似文献   

11.
天然气脱硫脱碳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陈颖  杨鹤  梁宏宝  张静伟 《石油化工》2011,40(5):565-570
综述了甲基二乙醇胺(MDEA)法、砜胺法、LO-CAT法及CT8-5法等天然气脱硫脱碳方法的应用状况,对脱硫脱碳方法的适用范围、溶剂的变质过程、脱除效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展望了天然气脱硫脱碳方法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当原料气压力较高且硫含量高时,适宜采用LO-CAT法处理;若原料气中硫含量低时,应采用砜胺Ⅲ法;当原料气压力较低时,采用MDEA法和CT8-5法均适宜,但使用CT8-5法时溶剂更稳定,不易变质。若需要从原料气中选择性脱除H2S和有机硫、可适当保留CO2的工况,应选用砜胺Ⅲ法。  相似文献   

12.
长庆气田天然气水合物防治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长庆气田地面建设特点,详细介绍了长庆气田防治天然气水合物生成的方法及甲醇回收再生的配套工艺技术。指出采用膜分离脱水、动力学抑制剂和复合抑制剂法是防治天然气水合物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针对靖边气田天然气的特点,对以MDEA溶液为基础的溶液复配进行了研究。研究及应用结果表明:复配溶液酸气负荷较高,脱硫、脱碳性能较好,经济适用,是实现装置在较低能耗下脱硫、脱碳及保证净化气质量指标合格的首选途径。靖边气田对装置运行参数进行优化后,进一步降低了装置运行能耗和生产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长庆油田苏里格气田凝析油稳定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气田在开采过程中,伴有大量的天然气凝液,一般称为轻烃或凝析油.长庆油田苏里格气田来自集气装置和脱水脱烃装置分离出的凝析油,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造成油气挥发损失不但对环境造成危害而且是能源的极大浪费.本文通过对苏里格气田凝析油组分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凝析油稳定的工艺方案,并采用HYSYS软件对流程进行模拟计算,通过分析计算优选450 kPa压力下蒸馏比较经济合理.目前该装置已在苏里格第二天然气处理厂投产,第三处理厂在建.  相似文献   

15.
联锁回路是安全仪表系统实现其安全联锁功能的基本功能单元,通过对某天然气净化总厂各天然气净化装置联锁回路设置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现有联锁回路设置存在相同工艺装置联锁回路设置各异、联锁回路设置未全覆盖、联锁回路设置不合理、联锁回路设置时的可用性高于安全性考虑等典型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对该厂的设计、操作、管理运维全流程...  相似文献   

16.
天然气净化过程节能参数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天然气净化过程的能量消耗和操作成本,对天然气脱硫过程建立了优化模型和优化方法。借助HYSYS软件,应用该优化模型和优化方法对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中油气矿磨溪天然气净化厂50×10^4m^3/d净化装置的脱硫工段进行模拟计算和参数优化。经过优化后,在保证净化气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净化装置的脱硫工段的能耗比优化前降低了12.35%,经济效益显著。该优化模型和优化方法通用性强可运用于其它过程系统操作参数的优化。  相似文献   

17.
主要论述DCS/ESD在天然气净化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产生问题原因,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以提高DCS/ESD的可靠性、稳定性,从而确保天然气净化装置的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8.
郑欣  杨世海 《天然气工业》2002,22(6):100-102
长庆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跨陕西和内蒙古两省区,属中国经济、交通不发达的西部贫困地区。该地区燃料缺乏,土地沙化严重。因此科学合理地利用边缘气井的天然气,对于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具有很重大约意义。以位于内蒙古乌审旗境内的陕232气井为例,介绍了长庆气田勘探开发初期天然气边缘井的试采并就近合理利用天然气进行的工程实践,同时介绍了可资借鉴的工艺技术及设备选型等。  相似文献   

19.
天然气净化厂厂区主通道宽度与厂区占地面积密切相关,通过对影响主通道宽度的因素进行计算,确定主通道内道路、管线带、绿化、竖向设计等需要的宽度,对合理确定厂区主通道的宽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了使天然气净化厂废气排放浓度满足我国即将颁布的环保新标准中更为严格的新要求,对国内现有的酸气处理技术进行升级和改进。通过全面总结国内外天然气净化厂目前酸气处理工艺技术,对比分析各类处理工艺的技术特点,探讨其它潜在的脱硫技术;结合国内外已成熟应用的工业尾气处理技术,探讨其用于天然气净化厂尾气处理的可行性;对适合国内天然气处理厂酸气处理的工艺技术的选择和新技术的开发提出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