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信世界》2005,(39):33-33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成为强有力的竞争者,必须走国际化的发展道路。然而,尽管很多企业订立了国际化发展的目标,但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实际进程却不尽人意。中国企业在规模、企业素质,经营能力等综合竞争力方面,与世界企业还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2.
矫林 《中国信息界》2005,(17):45-45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成为强有力的竞争者,必须走国际化的发展道路。然而,尽管中国很多企业订立了国际化发展的目标,但国际化的实际进程却不尽人意。中国企业在规模、企业素质,经营能力等综合竞争力方面,与世界企业还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3.
品牌国际化是中国企业国际化面临的一个新课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快速成长,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也步入了快车道,包括正在崛起的中国跨国公司。但是如何判断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内生动因和外部环境,特别是中国制造业企业国际化的方向和今后的重点。这是商务部研究院海外投资研究中心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我想这个课题对于我们电信行业的企业来讲同样是很紧迫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和中国加入WTO,企业的国际化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内企业界风起云涌,本土企业纷纷踏上了通往国际化的征途。浪潮集团也加速了其国际化战略的实施进程。  相似文献   

5.
赵艳 《通信世界》2002,(31):18-19
中国电信企业国际化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也是中国电信企业不断成长壮大、成为中国有实力的跨国公司的必由之路。因此,对于我国已初步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优势企业来讲。“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国际分工与合作,走国际化发展道路。不断拓展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是顺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中国无线通信》2000,6(10):16-23
对信息时代市场和技术的激烈竞争,面对企业国际化和中国加入WTO的大趋势,中国的国有企业,尤其是站在技术发展前端的通信行业民族企业,怎样闯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不仅能够生存,且能够屹立于世界企业之林,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国内各行各业人士非常关心的事情,本刊有幸请来国企高层人士,在2001年即将来到之际,谈他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现摘要刊出,供我们一起学习。  相似文献   

7.
王东 《中国新通信》2005,(12):28-29
从华为收购马可尼失败、中国移动收购巴基斯坦电信股份失败到中国移动成功收购华润万众和网通收购电讯盈科股份,中国的通信企业在一次次用行动证明自己的国际化决心。学术界虽然对中国通信业国际化的时机是否成熟尚有争论,但大家也都公认国际化是通信业必然的发展趋势。那么,国际化之路到底该如何走呢?我国通信企业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国际化模式?我们的企业还未走出国门的时候就要思考这些问题,走出国门时就要有一套预案,走出国门后要不断地检验和修正自己的计划,这才能最终成功地实现国际化,成长为世界上一流的跨国通信企业。  相似文献   

8.
TCL的坎坷、联想的前景不明和海尔新并购的延缓,已让我们开始为中国企业的选择感到一丝忧虑。这不是杞人忧天——一方面,国际经验已真切显示,并购之路既非捷径,更非坦途;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表现出来的稚嫩,让人深刻感受到我们还没有底气十足。不能叫停刚刚起步的跨国并购,也不能挫伤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信心,但如何走出一条独特的跨国企业发展之路,需要中国企业家的“雄才大略”,但更需要一系列的反思。中国企业最欠缺的是核心竞争力,而这个东西又刚好是“偷不走、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的无价资产,任何企业在它的面前无法投机取巧,倒是需要怀揣世界的“心”,戒除浮躁,强身健体,才能实现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9.
在加入WTO后的今天,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会日趋坚定,国际化是必由之路。只是软件行业的国际化思路与通信、电子等行业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10.
在近日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2014中国最佳企业大学排行榜"暨第4届中国企业大学发展论坛上,上海贝尔大学荣获"2014年度中国最佳企业大学"奖,成为具备中国特色、全球视野、国际化企业大学的新典范。在典礼现场,上海贝尔大学负责人李爱玲女士代表大学上台领取了奖项。  相似文献   

11.
ERP选型成功,后续的实施就会事半功倍。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的路上,选型有了新的考虑。  相似文献   

12.
高扬 《信息空间》2004,(7):19-22
中国的软件企业想要跨入国际化大舞台,在实际操作方面最大的问题是市场切入点和市场渠道的开拓。”高产品定位”和“好技术必定出好产品”的观念,容易将中国软件企业引入误区。此外,国内有一种说法,即软件公司可以先从做项目开始,等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再向开发产品的方向发展,这也不太可行。  相似文献   

13.
《数字通信》2006,(15):15-15
中国锂电池制造领军企业、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比克电池有限公司(股票代码:CBAK)2006月7月20日在上海宣布.国内首条笔记本锂电池全自动化生产线顺利量产.首期工程月产能大约200万只。此举意味着国内锂电池制造企业正式进军笔记本电池市场,标志着中国比克电池迈开了多元化发展的步伐.拓展新兴国际化市场。  相似文献   

14.
2005年1月,中海油向优尼科发出130亿美元的巨额收购要约。新年伊始即传出这样的消息似乎就预示了接下来的这一年,将是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中不同凡响、颇具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受益于身处的这块肥沃的大市场,中国的通信企业无疑是最具实力和野心的国际化力量之一。华为、中兴正在用新的销售数字不断刷新着自己的国际收入纪录,并开始在欧美地区崭露头角霉竞购巴基斯坦电信、涉足香港市场,在中移动这一年里不断的出击中,中国通信业国际化的“版图”开始从制造业向运营业大肆漫延。“竞购”成为2005年最流行词汇之一,也形象地描绘出中国通信韭进入国际市场,直面“拼杀”“较量”的真实状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贵刊《中国只有60家企业可以周际化》(“封面故事”,2006年4月20日)认定闰内只有60家企业可以国际化。笔者认真研读名单,发现它大约是一个营业收入的排名,而不是所谓国际化潜力的标志——虽然营业收入是国际化的重要指标。同时,选择具有走向全球化能力的企业,不应从行业中选秀(从重点行业中选出营业收入排名较前的企业),而应该考虑其本地业务是否达到国际化运作要求。  相似文献   

16.
借助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成熟的市场机制及其跨国企业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自己的企业,还是先在像“金砖四国”这样的市场上做大,进而拥有相关市场上的话语权,这对于正在国际化征途中急行的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半导体行业》2006,(4):73-74
2006是全球半导体产业复苏年,也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十一五”发展的开局年。第四届中国国际集成电路产业展览暨研讨会(IC China2006)聚焦以上两大热点,以“自主创新与共赢发展”为主题,集中探讨创新与国际化这两大提高中国半导体产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并继续探讨、交流世界和我国微电子产业、技术和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新兴热点产品的开拓和应用前景;技术研发的新进展;企业经营管理的新思路、新举措;打造中国半导体业界沟通与合作的平台,中国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升技术水平的平台,国内外半导体企业与金融界交流的平台,促进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来自读者     
《IT时代周刊》2006,(14):8-9
企业家在当下中国企业组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组织的决策流程和运作体系建立化企业家和食业管理者之间个人信任基础之上,中国企业家思维、视野的国际化,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19.
国际化已经成为中国软件业生存与发展的现实选择。然而,中国软件企业在国际化的征途上却开始面临世界软件企业越来越大的压力,在重压与挑战之下,本土软件企业应如何发展与突破?为此,本刊特邀请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京,为中国软件业国际化未来把脉。  相似文献   

20.
《半导体行业》2006,(1):83-84
2006是全球半导体产业复苏年,也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十一五”发展的开局年。第四届中国国际集成电路产业展览暨研讨会(IC China 2006)聚焦以上两大热点,以“自主创新与共赢发展”为主题,集中探讨创新与国际化这两大提高中国半导体产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并继续探讨、交流世界和我国微电子产业、技术和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新兴热点产品的开拓和应用前景;技术研发的新进展;企业经营管理的新思路、新举措;打造中国半导体业界沟通与合作的平台,中国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升技术水平的平台,国内外半导体企业与金融界交流的平台,促进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