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董加武 《酿酒科技》2003,(6):67-68,71
葡萄酒生产中应用W-ADY比自然野生酵母好.每1 gW-ADY含200亿以上细胞,活细胞率大于80%,含水量小于8%.研究结果表明,其发酵彻底,糖分利用率高,总糖发酵率达95%~98%;耐酒精能力高达11%~12%(v/v);耐SO2能力达8.0×10-5~1.2×10-4;能在低温(15~20℃)下正常发酵;发酵结束后,酵母凝聚性能好;接种量为葡萄汁重的1/万~2/万,扩培后加入葡萄汁发酵.(孙悟)  相似文献   

2.
复合菌发酵生产生物饲料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复合菌发酵生物饲料发酵条件的优化,采用植物乳杆菌和酵母菌混合发酵的方法,研究菌种比例、装料量、含水量、发酵温度、接种量、腐植酸钠添加量对发酵产物中活菌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饲料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 植物乳杆菌和酵母菌的接种比例为1 ︰ 1,装料量50 g,含水量50%,发酵温度34℃,接种量10%,腐植酸钠添加量2%。在本试验条件下,复合菌生物饲料中含有植物乳杆菌17.59×108 cfu/g,酵母菌8.84×108 cfu/g。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球孢白僵菌固态发酵产对羟基苯甲酸的能力,本研究确定了最适的苯甲酸添加量、球孢白僵菌接种量和发酵基质的种类,随后对培养基含水量、发酵pH和发酵温度进行单因素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上述发酵条件进行分析优化并验证。结果显示:苯甲酸初始添加量为10.11 g/kg、球孢白僵菌接种量为10%、培养基基质为麸皮30 g/kg、基质含水量为60%、发酵pH为7.75以及发酵温度为27℃时,对羟基苯甲酸产量可达(9.12±0.29) g/kg,较优化前产量5.16 g/kg提升76.74%,产率可达90.21%,较优化前51.04%提升39.17%。本研究为微生物合成对羟基苯甲酸,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废弃烟梗资源化利用,以废弃烟梗为主要发酵底料,白僵菌产孢量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对烟梗发酵生产白僵菌的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Plackett-Burman(PB)试验筛选出影响废弃烟梗发酵生产白僵菌最显著的因素,设计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佳条件区域,进一步设计Box-Behnken Design(BBD)响应面优化,分析并确定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当培养时间为9.40 d,蛋白胨含量1.21%,酵母粉含量1.03%时,白僵菌孢子产量预测最优值为1.17×1010个/g,实际孢子产量为1.13×1010个/g,拟合度达到96.58%,白僵菌产孢量显著提高。因此,采用该方法优化得到的最佳发酵条件合理而有效,对烟草生物防治以及烟梗废料的综合利用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虫草素的产量,本实验对蛹虫草固态发酵产虫草素进行优化。通过一系列单因素实验,确定大米为发酵基质,葡萄糖和黄豆粉分别为最适碳源和氮源,得到最佳培养基组成和最佳培养条件:大米30 g(粒径0.90~1.25 mm),料液比(m/v)1∶1.5,葡萄糖3%(按基质算,下同),黄豆粉2%,麦麸1%,接种量30%,种龄2 d,发酵时间12 d。优化后虫草素产量达到4.69%,约为优化之初(0.74%)6.34倍。  相似文献   

6.
以米粉和脱脂乳为主要原料,基于发酵米乳复配菌株适宜配比的优化,研究米乳饮料的配方及其储藏品质。比较商用酸奶发酵剂(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和植物乳杆菌ZSM-002在米乳中的发酵特性,确定发酵米乳复配菌株适宜配比;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米乳饮料配方(米水比、脱脂乳加量、白砂糖加量、菌接种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采用均匀设计试验,通过考察离心沉淀率确定复配稳定剂配比;最终研究优化米乳饮料的储藏品质。结果表明,商用酸奶发酵剂和植物乳杆菌ZSM-002以3:2复配效果较好;优化的米乳饮料配方为:米水比1:10 (g/mL)、复合菌3%、脱脂乳10%、白砂糖9%、复合稳定剂0.2%(海藻酸丙二醇酯60%,蔗糖脂肪酸酯0.2%,果胶38%,黄原胶1.8%),37 ℃发酵10 h,此条件下发酵米乳饮料的离心沉淀率为2.25%,滴定酸度为(17.03±0.92) °T,活菌数为(8.53±0.08)lg (cfu/mL),感官评分为(8.83±0.20)分;在4 ℃条件下储藏7 d后,其酸度为(34.2±1.56) °T,活菌数为(7.44±0.12)lg (cfu/mL),满足乳酸菌饮料益生菌存活数达到106 cfu/mL标准,制作的米乳饮料口感黏稠,有柔和的乳酸风味。  相似文献   

7.
郑露华  李丹  陈辉  梁小波  韩鹏 《食品科学》2019,40(2):133-140
以云南昆明玛卡根际土壤中分离到的尖孢镰刀菌LD105作为发酵菌种,以多糖产量和抑菌率为评价指标,用响应面法优化尖孢镰刀菌产抑菌多糖固态发酵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发酵时间、初始含水量、蔗糖和KH2PO4添加量4?个显著影响因素,研究其交互作用,优化得出最佳发酵工艺条件:发酵时间5?d、初始含水量54%、发酵温度28?℃、初始pH?6、蔗糖添加量3%、KH2PO4添加量0.3%、接种量10%、蛋白胨添加量1.5%、装料量10?g(250?mL锥形瓶为发酵容器)。在此优化条件下,尖孢镰刀菌固态发酵产多糖抑菌率和多糖产量分别为37.6%和30.2?mg/g,抑菌率和多糖产量比优化前分别提高了1.8?倍及1.5?倍。  相似文献   

8.
红曲霉菌产Monacolin K固体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Monacusspp.3的固体发酵生产MonacolinK的培养条件和培养基进行了优化.考察了物料厚度、起始含水量、发酵时间、起始pH值等发酵条件,以及大米培养基中添加附加碳源、氮源、磷酸盐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固体发酵的培养条件为:物料(大米)厚度在4cm以下,起始pH值自然,培养温度32℃,相对湿度60%~70%,发酵时间为12d;经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适宜的发酵培养基为:大米100g,甘油0.2g,玉米浆0.15g,起始含水量50%.且以此优化条件固体发酵培养,MonacolinK产量稳定在1.4mg/g左右,最高产量为1.6mg/g.  相似文献   

9.
串联式生防真菌产孢箱的发酵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生分生孢子是生防真菌应用和剂型化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该研究对自行研制的具有应用潜力的串联式产孢箱发酵生产气生分生孢子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通过对球孢白僵菌ChB9菌株在两种常用培养基质(籼米和粳米)以不同重量面积比、不同灭菌方式下发酵得到的孢子粉产量、气生菌丝产量和培养基利用率等指标的统计分析来优化该产孢箱在发酵生产气生分生孢子过程中的相关关键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粳米、105℃灭菌30 min与重量面积比(g:cm2)为1∶2的组合条件最符合产业应用实际,产量为17.56±2.79 g孢子粉/kg稻米,为最佳选择。该研究获得的优化参数不仅可以指导生防真菌孢子粉的小规模实验室生产,而且可为以麦类等其他发酵基质的发酵生产工艺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降脂红曲中功能性成分Monacolin K的产量,降低生产成本,作者从多株红曲菌中筛选出高产Monacolin K的菌株为红色红曲菌9901。以不同品种的大米作为红曲菌固态发酵基质,确定广西早籼米为红色红曲菌9901产Monacolin K的最适基质,并对其高产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随后对发酵时间、抖料次数、变温时间、加水量及接种体积分数进行单因素实验。在此基础上用Design-Expert对红色红曲菌9901固态发酵产Monacolin K进行响应面分析,确定最适合红色红曲菌9901固态发酵产Monacolin K条件为:以初始含水量为10%左右的广西早籼米作为固态发酵基质,加水量为45 mL,接种体积分数为10%,先于30℃培养50 h,然后变温到25℃培养至20 d,在此条件下Monacolin K产量达到10453.07 mg/kg,比优化前提高了48.97%。  相似文献   

11.
姚远  陶玉贵  葛飞  宋平  李婉珍  朱龙宝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24):242-250,261
实验以清酒酵母和果酒活性干酵母为发酵菌种,分别采用单独接种、两种酵母按不同顺序接种和两种酵母同时接种共5种发酵方式发酵桑葚米酒,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5种发酵方式发酵桑葚米酒中香气物质,同时对米酒中主要香气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接种清酒酵母发酵7 d后再接入果酒活性干酵母发酵的桑葚米酒品质较好,米酒理化指标为酒精度(10.10% vol±0.20% vol)、残糖含量(30.70±0.10 g/L)、总酸(6.85±0.08 g/L)、挥发酸(0.31±0.05 g/L)、感官评分(85.60±0.19)。5组酒样中共检测出175种香气成分,其中酯类62种、醇类30种、酸类8种、醛类11种、酮类19种、烃类29种、其它物质16种;接种清酒酵母发酵7 d后再接入果酒活性干酵母发酵的桑葚米酒中主体风味物质达14种,典型风味成分β-苯乙醇的相对含量达17.88%,较其他4种发酵方式高出2.63~3.96倍,米酒的香气浓郁,果香花香和奶香味突出。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 对大米、玉米和辣椒中钙含量进行测定, 探究钙的生物可给性差异及其膳食营养价值。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 样本来自贵州省的9个市州。基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大米、玉米和辣椒钙含量, 通过体外消化模型(in vitro digestion mode)模拟胃部及肠道消化, 计算大米、玉米和辣椒中钙的生物可给性。结果 辣椒钙含量最高, 为(1799.50±398.70) mg/kg, 其次为玉米, 为(253.41±103.37) mg/kg, 大米最低, 为(69.90±20.53) mg/kg, 3组钙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49.93, P<0.001)。通过体外消化模型得出大米、玉米和辣椒在胃阶段钙的生物可给性均高于肠阶段(P<0.001); 进一步分析发现, 大米在胃阶段钙的生物可给性(69.72%±10.31%)>玉米(41.40%±11.37%)>辣椒(35.31%±5.4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2.67, P<0.001); 大米在肠阶段钙的生物可给性(56.69%±12.78%)>辣椒(23.29%±7.66%)>玉米(14.51%±5.1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4.73, P<0.001)。结论 研究发现大米、玉米和辣椒中钙的膳食营养价值均有限, 不是居民良好的膳食钙来源, 因此, 有必要开展相关的营养教育和干预, 改善居民的饮食结构, 增加牛奶和乳制品的摄入量, 以减少膳食钙摄入量的不足。本研究可为我国居民建立合理饮食结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纳豆芽孢杆菌和红曲霉混合菌株固态发酵花生粕,以纳豆激酶的活力和γ-氨基丁酸的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对发酵的温度、时间、料水比、菌种比例、接种量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温度31℃,发酵时间46 h,料水比为1:0.4 g/mL,菌种比例(纳豆芽孢杆菌:红曲霉)2:1,接种量6%,在此条件下测定纳豆激酶的活力为(844.56±13.80) U/g,γ-氨基丁酸含量为(105.25±0.25) mg/g,对羟自由基清除率为68.46%±0.16%,对DPPH·清除率为76.98%±0.95%,铁还原力的OD值为0.481。  相似文献   

14.
目的:高产DPP-4抑制剂发酵菌株的筛选,并对菌株进行鉴定以及发酵特性的研究。方法:采用逐级稀释法从江南传统发酵食品中,利用DPP-4抑制剂体外筛选模型,筛选具有DPP-4抑制活性的菌株,以及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RNA基因,对菌株进行观察、分析和序列比对,确定其种属关系。在以DPP-4抑制活性为指标下,通过与其他乳酸菌的比较、不同培养介质的选择、在脱脂乳(SKM)培养基中发酵条件的优化和发酵特性等。结果:从江南传统酸豆角汁中,在分离纯化得到11株具有乳蛋白水解能力的菌株中,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筛选得到一株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BD3736。P.polymyxa BD3736以10%(W/V)脱脂乳(SKM)为培养基,厌氧培养2 d所得的发酵乳,对DPP-4抑制率为66.4%±2.9%,其抑制活性远大于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和链球菌属等。P.polymyxa BD3736在10%(W/V) SKM液体培养基中,在30℃、180 r/min培养条件下,培养12 h时活菌数达到峰值为1.05×109 CFU/mL,培养36 h时发酵体系的pH为5.58。在同等发酵条件下,P.polymyxa BD3736发酵2 d的发酵液上清,对DPP-4的抑制率为90.6%±2.6%,IC50值为(14.2±2.0) mg/mL。本研究为后续进一步开发新型、副作用低的口服降糖药物或功能性食品配料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云芝菌固态发酵产漆酶及其对二氯酚脱氯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云芝菌固态发酵产漆酶,当玉米皮和麸皮的比例为6:4,培养基含水量65%,接种量10%,培养温度30℃时,发酵10 d,漆酶活力可达到1.51×10~5U/g(干曲)。利用云芝漆酶对2,4-二氯酚进行脱氯反应,其适宜温度为35℃,pH 6.0,当底物浓度为1 mmol/L时,反应8 h,2,4-二氯酚的去除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6.
分别采用清水浸泡和复合酶浸泡糙米,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实验分析法,确定了最佳清水浸泡糙米的工艺条件:料液比1∶1.6,温度40℃,时间50 min,此条件下糙米的吸水率达到(15.18±0.60)%;最佳复合酶浸泡糙米的工艺条件:pH 5.0,温度50℃,时间50 min,复合酶质量浓度0.4 g/L,酶配比...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黑青稞为原料,探究2株乳酸菌(R1、R5)、1株米根霉单独及混合发酵黑青稞过程中生化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3株菌株单独发酵过程中,R5发酵的黑青稞其pH明显下降,最低达到4.32±0.01,且总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余两株菌,最终达到2.52%±0.12%;而米根霉发酵的黑青稞其还原糖含量及乙醇含量明显高于R1、R5,最高分别达到(6.94±0.22)、(9.19±0.49) mg/g;R1、R5发酵得到的氨基酸态氮含量较为接近且高于米根霉,最终分别达到(0.10±0.01)、(0.11±0.01) mg/g。混合发酵结果表明,混菌发酵能显著提高黑青稞发酵制品的营养品质、改善其风味,其中R5+米根霉混合发酵的黑青稞制品在发酵过程中pH下降较快,且产酸较多,pH由降低5.65±0.08至4.16±0.08,总酸含量由0.48%±0.03%增加至7.16%±0.03%,乙醇含量较低,最终仅为(8.25±0.35) mg/g,氨基酸态氮含量较高,最终达到(0.11±0.01) mg/g,同时感官品质优于其他发酵组合,48 h评分最高,达到(86±0.89)分,适宜发酵制备低酒精、高营养型黑青稞制品。而R1+米根霉混合发酵的黑青稞制品产酸较少,但其乙醇含量最高,最终达到(9.80±0.60) mg/g,适宜发酵低酸、高酒精黑青稞发酵制品。综合考虑,最终确定混合固态发酵48 h时其黑青稞制品营养品质及感官特性最佳。根据发酵黑青稞产品的品质及风味要求,可选择适宜的混合发酵菌株。该研究可为开发黑青稞产品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研制具有抑菌活性的聚乙烯膜并探究其对大米储藏保鲜的性能,本文分别以山苍子油和山苍子油微胶囊为抑菌剂掺入聚乙烯基材中,利用挤出成型-吹塑成膜工艺制备了山苍子油基聚乙烯膜,考察膜的力学性能、表观形貌、抑菌活性及其应用于大米保鲜过程中对脂肪酸值和总酸值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2%的山苍子油和2%山苍子油微胶囊聚乙烯膜(2% LCEO-M和2% LCEO-CM)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抗菌活性,其中2% LCEO-M和2% LCEO-CM的抗拉强度分别为(23.72±1.94)和(20.27±1.78) MPa,断裂伸长率分别为(136.04%±2.59%)和(136.59%±3.26%),拉伸弹性模量分别为(107.99±2.77)和(120.42±2.89) MPa。2% LCEO-M和2% LCEO-CM的膜材料具有广谱抑菌活性,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菌、灰霉菌和黄曲霉菌的抑制率均大于50%。在模拟高温高湿条件下,2% LCEO-M和2% LCEO-CM处理的大米主要是在储藏前期(0~14 d)能有效避免大米脂肪酸值和总酸值的快速上升,从而起到延缓大米陈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采用超高效合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C~2-Q-TOF-MS)技术分析了11种植物油的甘油三酯组成。这些植物油中,O-L-L为葵花籽油(22. 27%±1. 87%)、菜籽油(21. 07%±1. 76%)、玉米油(19. 84%±1. 35%)、米糠油(19. 37%±0. 87%)、芝麻油(17. 55%±0. 82%)中含量最高的甘油三酯; O-O-O在花生油(18. 25%±0. 69%)和橄榄油(39. 37%±0. 10%)中的含量最高;大豆油中含量最高的甘油三酯是L-L-L(22. 16%±1. 71%),亚麻籽油中是O-Ln-Ln(21. 85%±0. 18%),稻米油中是O-L-P (18. 58%±1. 02%),以及棕榈油中是O-P-P(25. 05%±0. 73%)。O-O-L与S-L-L等ECN值相同的甘油三酯实现了分离,且含量微少的甘油三酯组成也得到了鉴定。  相似文献   

20.
以小桐子毛油为研究对象,通过碱炼脱酸、活性白土脱色、真空水蒸气脱臭对小桐子油进行精炼获得小桐子精炼油,研究了精炼前后小桐子油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的变化,同时,采用烘箱加热加速氧化油脂法研究小桐子精炼油的氧化稳定性,并预测小桐子精炼油的货架期。结果表明,精炼后油脂的色泽由(11.00±0.00)降低至(4.00±0.00),水分及挥发物含量由(7.50%±0.26%)降低至(0.50%±0.19%),酸值由(6.62±0.02) mg KOH·g-1降低至(0.26±0.01) mg KOH·g-1,碘值、皂化值和平均分子量无显著变化,精炼后分别为(104.37±0.24) g·100 g-1、(191.78±0.16) mg KOH·g-1和(877.57±2.43) g·mol-1;精炼前后脂肪酸组成变化不显著,精炼后主要脂肪酸组成为棕榈酸(13.36%±0.15%)、硬脂酸(4.25%±0.03%)、油酸(32.61%±0.10%)和亚油酸(43.36%±0.26%),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75.97%±0.36%);氧化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小桐子精炼油储存温度越高,POV值越高,添加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丁基羟基茴香醚(BHA)和维生素E(VE)抗氧化剂后小桐子精炼油POV值降低,当添加0.02% TBHQ时,抗氧化性能较佳,可使小桐子精炼油在储存温度20 ℃条件下的货架期延长到208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